【來"信】
她在國企上班,工作七八年了,并不是年輕的員工,但最近遇到了特別煩惱的一件事兒。
她生二胎后,因為身體和養(yǎng)育的原因,不得不向上司申請,調(diào)換了一個相對清閑的工作崗位。
新崗位上的主管上司,是個比她大六七歲的女人,特別難伺候。
經(jīng)常對她的工作挑三揀四,還總在私信和群聊里@她,用非常霸道的語氣教訓她:“你做的這是啥?我提的要求你都忘了嗎?你腦子進屎了嗎?”
她來單位這些年,去過幾個部門,也跟過幾個上司,工作談不上出類拔萃,但一直都踏踏實實,本本分分的。
沒有一個上司,像這個女上司這么難纏。
一開始,她小心賠罪:“上司,我錯了,我一定改。”
然后,她把工作做得更細致、更認真,但女上司還是要雞蛋里挑骨頭,說出一大堆看似有理,其實沒法實操的要求。
這讓她非常郁悶。
她觀察同一個辦公室里的其他同事,發(fā)現(xiàn)女上司對他們好像都比較寬容,唯獨看見她鼻子不是鼻子,眼不是眼。
她心想,是不是自己私下里不會來事兒,沒有請上司吃飯送禮?
有一天,她抽空訂了一家不錯的餐廳,又買了在她看來拿得出手的禮物,單獨約了上司。
席間,上司一直在大談特談自己的輝煌歷史,話里話外只有一個意思:“我批評你,是你的確不如我,想當年大上司如何如何器重我……”
她唯唯諾諾地說“是是是”,心里想的是“拜托你今后對我網(wǎng)開一面?!?/p>
后來,上司還是給她穿小鞋,還總是挑她的毛病。
她受不了這職場霸凌,甚至出現(xiàn)了每天一提上班,整個身心都縮成一團的抑郁癥狀。
有一次,在辦公室里,因為一件極小的事兒,女上司又開始對她嘮叨個不停。
她實在忍無可忍,一拍桌子和女上司大吵起來:“你怎么時時處處就針對我,我招你惹你了?我哪兒做得不對?專門欺負老實人嗎?”
這一吵,搞得上面的大上司也知道了。
大上司竟然偏向女上司,批評她非要調(diào)到這個相對清閑的部門,為什么工作就不能上點心?不上心也就算了,竟然還對女上司的批評不虛心接受……
她一看連大上司也不明是非,辭職的心都有了。
“生完二胎,本來就有點抑郁,現(xiàn)在因為女上司天天給我穿小鞋,大上司又不分是非,真是殺人的心都有了,我恨不得一刀殺死女上司……”她給我來信說。
【回"信】
我和這個女讀者說:
“殺人是最蠢的犯罪,咱們先聊兩個問題。
第一,你們部門男同事多,還是女同事多?
她說,除了女上司,就她一個女同事。
第二,你對女上司家庭了解不了解,她個人生活是不是幸福?
她說,女上司是單位的老人兒,離婚了,好像孩子還攜帶某種終生疾病,其他的了解也不多。
我和她一起探討:
看似強勢的女上司,說不定患有厭女癥——患厭女癥的,不僅有男人,還有女人,很多女人非常厭惡自己是女性。
身為女人,女上司可能工作比較出色,但她生活非常不幸福。
這種不幸福,讓女上司對女性的身份充滿了厭惡。
加上,女上司的孩子患有某種難纏的疾病,在照顧孩子的過程中,她肯定郁結(jié)了很多痛苦和憤恨。
她把這些痛苦偽裝成苛責,投射給身邊那些擁有健康孩子的女性:‘為什么你們生的都是健康的孩子,為什么我就沒有這么幸運?’
手中的權(quán)力,又放大了她內(nèi)心里這種惡,讓她借工作之名,不斷挑身為下屬的你的問題。
這就是她霸凌你的原因。
大上司之所以偏向女上司,一方面是知道她家庭生活的不幸,另一方面是官官相衛(wèi)——只有教訓下屬聽話,單位才更好管理,否則員工都要民主和自由,那些有才無德或有德無才的上司,都會被推翻。
所以,你的路有兩條:
第一,習得認知的底層邏輯——幸福讓。
誰幸福誰讓步。
知道自己比她幸福,所以不再用抵觸的情緒看待她,每當她挑你刺時,你都在心底默念一句‘這個可憐的女人’。
第二,索性趁這次矛盾,調(diào)換工作部門。
樹挪死,人挪活,國企員工不是誰想開除就能開除的。
實在無法忍受,不要憋屈自己,也不要懦弱,直接找大上司調(diào)換工作。
眼下的工作看似清閑,實則是當受氣包,還不如換個忙點的,有成長空間的,干起來更順心的。
很多人誤認為找一個相對清閑的工作,自己就會更開心。
其實,工作中最痛苦的事情,并不是忙碌,而是人際關系的消耗。
在難搞的關系和很累的工作之間,很多人寧愿選擇累一點,但人際關系簡單的工作。
關系順了,心順了,工作高效了,反而不覺得累了?!?/p>
說完這些,我又給她講了不久前,發(fā)生在北京某通信公司的一樁謀殺案。
一個女下屬,自覺總是被女上司欺負,就在下班后把女上司堵在辦公室里,用水果刀刺了女上司很多刀。
殺死女上司后,女下屬自己撥打了110。
因為這起案件發(fā)生于北京疫情嚴重時,且場面非常慘烈,并沒有怎么被報道。
“萬萬不可走這樣的路?!蔽覍o我來信的女讀者說。
同時,我還想給她,還有更多職場打工人,分享一首詩:
無論我做什么,總有人不喜歡。
以前,我以為,不喜歡我的人,是不了解我。
只要他們了解我,就會喜歡。
所以,為了讓他們喜歡我,我嘗試做了很多事情。
后來,我才知道,那些不喜歡的人,其實也了解我。
而他們之所以不喜歡我,并不是我做錯了什么,而是他們不喜歡自己。
知道他們是不喜歡自己,才不喜歡我,這個真相讓我解脫。
這首詩的大意,來自心理學家、催眠大師斯蒂芬·吉利根博士。
它告訴我們:
很多時候,別人討厭我們,不是我們不夠好,而是他們不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