朗讀是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重要方法,在朗讀中融入情感,不僅可以幫助學生了解閱讀文章中作者的情感,同時,在情感閱讀過程中,學生的腦海中更容易生成與閱讀文章相契合的情景,進而幫助學生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提高學生的影響力。
一、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存在的問題
首先,對情感朗讀重視程度不足。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主要采用先講解后習題的教學方式,雖然在講課過程中也會涉及到朗讀問題,但是朗讀的主要目的是幫助學生熟悉閱讀文章中的字詞,熟悉閱讀文章中的大致內(nèi)容。因此教師不會要求學生進行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學生也就缺乏情感朗讀的意識。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的內(nèi)容發(fā)生了一定的改變,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不僅是要讓學生識文斷字。同時,還要讓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和理解能力。情感朗讀是培養(yǎng)學生理解能力的重要方式,只有將自身情感與文章情感相融合,才能夠更好的感知閱讀文章中所要表達的情感。但是部分教師沒有及時轉(zhuǎn)變教學觀念,在開展語文閱讀教學過程中,對情感朗讀關注度不足。
其次,教師因材施教策略實施不到位。不同的學生,語文基礎知識掌握程度不同,對情感閱讀的興趣有所差異,在開展情感朗讀教學時,部分教師采用一刀切的教學方式,選擇同一篇文章讓學生進行情感朗讀。由于朗讀基礎不同,所以部分學生認為所朗讀的文章難度較大,把握不好朗讀的節(jié)奏和尺度,甚至都無法流利朗讀,因此也很難把握閱讀文章中的情感,也無法達到情感朗讀的閱讀效果。除此之外,部分小學語文教師在開展情感閱讀時,所選擇的閱讀文章不符合情感朗讀的要求。一般情況下,有故事情節(jié)的閱讀文章,更容易讓學生融入閱讀情感,但是部分教師所選取的閱讀文章,故事情節(jié)相對較少,敘述性事情相對較多,此類文章情感因素相對較少,學生很難進行情感朗讀。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情感朗讀成效,教師要選擇合適的文章,幫助學生能夠?qū)⒆陨砬楦懈玫娜谌肫渲小?/p>
最后,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閱讀文章中的情感,教師會設置一些問題去引導學生朗讀。但是在設置問題的過程中,部分問題不具有引導性,相反,還會給學生的情感朗讀增加阻礙。與此同時,部分教師在提問題時,缺乏相應的提問計劃,有些教師喜歡在學生閱讀期間進行提問。這種提問方式不僅會影響學生的閱讀思路,還會打亂學生醞釀的情感。因此,教師在引導學生開展情感閱讀時要遵循適度原則,在合適的時間提問題,所提出的問題也不要過多,不給學生增加閱讀壓力。
二、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情感朗讀的有效策略
(一)轉(zhuǎn)變教學觀念
小學語文教師要積極轉(zhuǎn)變教學觀念,認識到情感朗讀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重要性。首先,教師要研讀情感朗讀教學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的作用。情感朗讀就是讓學生在朗讀閱讀文章的過程中將自身的情感與閱讀文章中的內(nèi)容相結合,通過情感朗讀去品悟閱讀文章中的情感。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比較豐富,涉及到托物言志、借景抒情等多類文章。不同的文章所抒發(fā)的情感也所有差異。在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下,學生幾乎是機械性的朗讀,這種機械性的朗讀相對粗略,很多景物描寫的細節(jié),作者內(nèi)心情感的變化都很難捕捉。但是通過情感朗讀,大聲的朗讀文章,可以捕捉文章的細節(jié)。情感朗讀與機械性朗讀不同,情感朗讀的速度較慢,在語調(diào)上要抑揚頓挫,在情感表達上要更為豐富。朗讀速度較慢,給學生的感悟的時間也就比較多,因此情感朗讀過程中能夠更好的提升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能力。在情感朗讀過程中還需要把握語音語調(diào),所謂的語音語調(diào),就是要根據(jù)文章作者情感的變化,去變換閱讀方式,變換閱讀語氣。有時候,教師可以通過學生的閱讀效果去判斷學生對文章的掌握程度和對情感的把控程度。其次,教師要擅于借助情感閱讀去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在新課程標準下,小學語文閱讀教學要求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zhì),教師在學生情感朗讀過程中,可以挖掘?qū)W生的朗誦能力。因材施教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階段小學語文教學的重要思想理念,在開展情感朗讀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學生的朗讀情況給學生設置不同的情感朗讀任務,幫助學生提高朗誦能力。除此之外,由于學生也受到應試教育的影響,部分學生無法意識到情感朗讀對小學語文閱讀學習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情感朗讀時,教師也要向?qū)W生說明情感朗讀的重要性,讓學生配合情感朗讀工作。
比如,在學習《我家的杏熟了》時,就可以開展情感朗讀。在開展情感朗讀時,可以讓學生先進行全文閱讀,讓學生大概了解文章的內(nèi)容,了解文章的類型,然后讓學生進行分段情感朗讀,分段情感朗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捕捉每一段的文章細節(jié)。從文章細節(jié)中感知作者的情感。在分段朗讀完成之后,教師再引導學生進行系統(tǒng)性的閱讀,通過系統(tǒng)性的閱讀,讓學生從文章的整體出發(fā),感悟閱讀文章中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加深對閱讀文章的理解。
(二)堅持因材施教的教學理念
首先,教師在開展情感朗讀之前要先了解學生對情感朗讀的興趣以及情感朗讀的能力。部分學生熱衷于情感朗讀,但是部分學生沒有意識到情感朗讀在語文學習中的重要性,因此在開展情感朗讀時,對教師的配合程度不足,因此為了提高情感朗讀教學成效,教師需要先了解班級學生對情感朗讀的認知以及對情感朗讀的現(xiàn)狀。教師在讓學生情感朗讀時,先自己給學生示范,有感情的朗讀一篇文章。部分學生可能在第一次接觸情感朗讀時,就會喜歡上這種朗讀方式。但是部分學生在聽到教師情感朗讀之后,會哄堂大笑,感覺這種朗讀方式很奇怪。教師在之后要觀察學生的表情,通過表情了解學生對情感朗讀的興趣。教師要先讓那些對情感朗讀興趣較高的學生進行朗讀,在朗讀之后教師要對學生進行表揚,然后讓學生談一下情感朗讀的感受,情感朗讀和機械性的朗讀之間的差異有哪些。通過讓學生談情感朗讀感受,能夠幫助其他學生更加直觀的了解情感朗讀的感受。由于大部分學生之前都沒有接受過情感朗讀教育,部分學生相對靦腆,不好意思張口朗讀,在朗讀之初,教師可以讓學生先集體情感朗讀,大聲朗讀,消除學生對情感朗讀的抵觸心理。其次,教師要針對不同的學生選擇不同的情感閱讀片段。由于部分小學閱讀文章篇幅相對較長,如果讓一名學生進行朗讀,朗讀難度相對較大。教師要給整篇文章分為多個部分,讓情感朗讀能力較強的學生閱讀比較難的部分,反之,對情感朗讀難度較小的學生給予比較簡單的閱讀文章。通過這種分配方式,能夠最大限度的發(fā)揮學生的情感朗讀能力,幫助學生提高朗讀水平。
比如,在學習《麻雀》時,教師可以先根據(jù)自身的理解給文章分為三個閱讀片段,然后選擇三個閱讀水平不同的學生進行情感朗讀。在朗讀過程中,其他學生要仔細聽一下閱讀的過程,在朗讀結束之后,可以讓學生對情感朗讀的學生進行評價。與此同時,教師要想提高學生情感朗讀技巧,還可以給學生提前播放情感朗讀視頻,或者讓學生觀看《超級演說家》等情感朗讀類節(jié)目,幫助學生開闊朗讀思維,尋找朗讀思路,讓學生能夠?qū)⑺鶎W到的朗讀技巧應用到小學語文情感朗讀過程中,提高學生的朗讀成效。
(三)選擇合適的引導方式
在開展情感閱讀之前,教師要對學生進行閱讀引導,幫助學生掌握情感朗讀技巧,讓學生將情感朗讀更好的融入到小學語文閱讀文章的學習之中。首先,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營造情感朗讀情景。部分閱讀文章距離學生生活的年代相對久遠,因此學生很難把我閱讀文章中的情感,尤其是部分古詩,涉及到壯志難酬、思鄉(xiāng)、憂國憂民等情懷,學生的閱歷有限,單純的依靠自身的理解無法掌握閱讀文章中的情感,所以教師在開展情感朗讀時,可以借助多媒體技術。多媒體技術已經(jīng)成為小學閱讀教學的重要工具,部分小學語文教材中會帶有二維碼,學生或者教師通過掃描二維碼的方式就能夠觀看到對應的教學視頻。這類教學視頻是對文章的整體進行解說,不僅有配樂,還有旁白,甚至部分視頻還涉及到故事情節(jié)。因此在開展情感朗讀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先給學生播放視頻,然后讓學生根據(jù)對視頻的理解,重新去品讀閱讀文章。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從網(wǎng)絡上搜索相關的音頻,讓學生先聽音頻,后進行情感朗讀。在聽完音頻之后,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根據(jù)音頻內(nèi)容去揣摩文章情感,然后根據(jù)自身對音頻的理解,進行情感朗讀。其次,情感朗讀的主要目的是為了讓學生更好的理解小學語文閱讀文章中的內(nèi)容。因此在朗讀時,教師一般會以提問的方式引導學生思考方向。為了避免提出的問題打斷學生的朗讀節(jié)奏,教師可以提前提問,然后再讓學生朗讀,進而提高學生的朗讀質(zhì)量。
比如,在學習《爬天都峰》時,教師就可以先根據(jù)閱讀文章的內(nèi)容提出相應的問題,然后讓學生觀看相關的視頻,在視頻結束之后讓學生進行情感朗讀,最后再從整體上探究對這篇文章的理解。
三、結束語
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開展情感朗讀,需要將學生的情感融入到閱讀文章之中。但是由于情感融入的過程難度較大,因此教師要借助多媒體技術、情景教學以及問題引導等多種方式去加強學生對閱讀文章的理解和認知,引導學生在情感朗讀過程中能夠融入更多的情感。與此同時,在開展情感朗讀時,要堅持適度原則,選擇合適的文章繼續(xù)情感朗讀,避免引起學生的抵觸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