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 笛,洪文霞,尹澤宇,賈文娟
(青島理工大學 管理工程學院,山東 青島 266525)
習近平總書記2020年3月在浙江考察時強調“從數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讓城市更聰明一些、更智慧一些,是推動城市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由之路”[1]。2021年,國家發(fā)改委等部門提出“推進智慧社區(qū)建設,實現社區(qū)智能化管理”。智慧社區(qū)作為智慧城市的一個重要分支,產生于大數據時代,它是將“智慧城市”的內涵延伸到社區(qū),利用互聯(lián)網、云計算等技術,整合社區(qū)內各種資源,為居民提供購物、養(yǎng)老和醫(yī)療等多種智能服務的社區(qū)建設模式[2],如開發(fā)智慧政務小程序、完善基礎硬件設施、建立智慧社區(qū)養(yǎng)老服務中心等,完成“硬件+軟件+平臺+服務”4個基本點。目前,國內智慧社區(qū)建設大多數依舊以政府作為主導力量,資金不足是阻礙智慧社區(qū)發(fā)展的重要因素,因此,要開發(fā)多種渠道籌集資金,吸引社會資本參與其中是解決項目融資難的重要途徑。而PPP模式的出現改變了由政府單一主導投資建設的模式,使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作用有效發(fā)揮出來,鼓勵在新基建領域應用PPP模式,這是智慧社區(qū)建設最好的落腳點。政府和社會資本簽訂特許權協(xié)議成立PPP項目公司,利用社會資本高效率、高專業(yè)度的特點,既可以降低項目建設和運營成本,又可以為用戶提供最優(yōu)的解決方案和服務[3]。多方合作,實現風險共擔,互利共贏,使政府出臺的政策、企業(yè)的產品升級與居民日益增長的需求快速對接。
目前,已有大量學者對智慧社區(qū)和PPP項目績效評價開展一系列研究并取得了顯著成果,自IBM2008年提出了“智慧城市”概念后,國外針對智慧社區(qū)的研究主要體現在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智慧社區(qū)公眾參與等方面,國外智慧社區(qū)的建設不僅關注基礎設施建設,更加強調人本理念。國內對智慧社區(qū)的研究主要出現在2010年以后,韓勇等[4]為智慧社區(qū)服務供給機制提供了智慧社區(qū)與“三社聯(lián)動”、智慧社區(qū)與“五治融合”的管理啟示;趙越[5]構建了智慧社區(qū)公共服務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對智慧社區(qū)公共服務提出了對策建議;朱懿[1]分析了城市社區(qū)治理的影響因素,構建了城市社區(qū)智慧治理的需求、運作和支撐系統(tǒng);陳立文等[6]梳理了智慧社區(qū)項目的風險傳導路徑并構建了其模型,提出規(guī)避風險的建議;孟令鵬等[7]提出了人工智能賦能城市社區(qū)治理的共融模式,使人工智能技術更好地應用于智慧社區(qū);蔣慧杰等[8]在BIM技術基礎上構建了PPP項目全生命周期績效評價模型;于宗緒等[9]從全生命周期角度對水環(huán)境治理PPP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并提出建議;何擁軍等[10]對PPP模式下智慧項目建設模式進行探討,總結出新基建的發(fā)展方向;吳泳妍等[11]根據近年來PPP項目績效管理政策對多種績效評價辦法進行了探討。從目前發(fā)表的文獻來看,國內對智慧社區(qū)的研究大部分集中于社區(qū)治理、建設路徑以及風險規(guī)避等方面,由于將PPP模式應用于智慧社區(qū)依舊處于試點階段,因此,針對智慧社區(qū)領域的PPP項目績效評價研究較少,雖然國家已經頒發(fā)了一系列PPP項目績效管理辦法,但作為統(tǒng)一標準文件未考慮智慧社區(qū)項目特點。文中結合智慧社區(qū)特點,分析PPP模式運作過程,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fā),建立了政府、私營部門、公眾三方面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模糊優(yōu)先規(guī)劃法求其權重,并構建集對分析績效評價模型,確定績效等級,使指標定量化,提高指標賦權的科學性,為今后的智慧社區(qū)建設發(fā)展提供一些參考依據。
在國家政策與社會發(fā)展的帶動下,參與到智慧社區(qū)建設的私營機構越來越多,主要有3類:一是房地產公司。據相關資料顯示,近90%的TOP50強房企均已開展智慧社區(qū)建設,優(yōu)化物業(yè)服務,為居民打造數字家園;二是互聯(lián)網企業(yè),如騰訊、小米等,聚焦于智能產品開發(fā)與升級,與政府共同構建智慧社區(qū)綜合服務平臺;三是通信網絡運營商,如電信、聯(lián)通、移動等,利用自身的專業(yè)技術匯聚多源數據,實現社區(qū)精準管控。PPP模式運營主要有兩類:第一類為“設計-建造(DB)”模式,即政府與參與建設的私營機構共同制定智慧社區(qū)建設的標準和優(yōu)惠的政策,街道或社區(qū)與私營機構簽訂相關協(xié)議;第二類為“建造-擁有-運營(BOO)”模式,私人機構為社區(qū)提供專業(yè)服務,由政府或居民購買使用,達到私人機構盈利的目的。開展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建設,拓寬了資金來源渠道,閑置的社會資本堵住了政府在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供給方面的資金缺口,調動了各參與方的積極性,利用私營機構掌握的先進技術,提升智慧社區(qū)平臺的先進性和適用性[12]。
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全周期包括六大過程:項目立項階段,根據私營部門專業(yè)經驗確定項目可行性,滿足公眾需求,緩解政府壓力,解決私營資本的投資方向問題;招投標階段,在資質達標與技術能力較強的項目公司或聯(lián)合體中進行選擇,解決方案經濟性不達標、設計深度不夠等問題;特許權授予階段,政府和私營部門雙方分擔項目風險;建設階段,主要由項目公司或聯(lián)合體把控項目的成本、進度和質量;運營階段,政府從實施政策與財政行動上對項目進行監(jiān)管和控制,最大限度滿足公眾需求,物業(yè)公司進行商業(yè)運營,通過智慧社區(qū)網絡平臺所創(chuàng)造的流量或為業(yè)主提供增值服務等來進行盈利[13];最后移交階段,項目公司在特許權期滿后將項目經營權移交給政府。政府、私營部門、公眾三方在這六大過程中共同努力提升項目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實現三贏機制[14]。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合作模式如圖1所示。
圖1 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利益相關者合作模式
建立績效評價指標首先要明確其建立原則,PPP項目績效評價中常用的原則為“4E”原則,在Terry Fenrick提出的經濟性、效率性、有效性即“3E”基礎上增加了公平性。經濟性是指在不違反各項規(guī)則的情況下節(jié)約支出,用最低的價格獲得等價商品;效率性是指在不違反規(guī)則前提下投入與產出比值盡可能小;有效性是指項目實際影響是否可以達到項目預期;公平性則是指利益相關者對PPP項目的滿意度與PPP項目為社會創(chuàng)造的效益[14]。以4E原則為立足點是建立績效評價的關鍵。
“風險共擔,利益共享”是PPP項目的重要特點,如果各利益方的訴求能夠得到滿足將會大大提高PPP項目成功機率。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利益相關方主要包括政府、PPP項目公司、保險公司、承包商與分包商、商業(yè)銀行、出口信貸機構、運營商、公眾等,將以上部門統(tǒng)一歸納為政府、私營部門、公眾三方??冃гu價指標體系構建的依據主要是各方績效目標,政府關注能否緩解財政壓力,加快新型城鎮(zhèn)化建設,實現城市治理機制轉型;私營部門則重視項目能否獲得長期穩(wěn)定的收益,拓寬自身業(yè)務發(fā)展空間;公眾關注的是能否享受到及時便捷的公共服務[15-16]。文中通過德爾菲法向相關領域專家進行調查走訪,以《智慧社區(qū)建設指南 (試行) 》為依據,結合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相關文獻,建立基于政府、私營部門、公眾三方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平衡各方需求,預防因利益分配不均而導致的風險產生。其指標體系見表1。
表1 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績效評價指標體系
根據李克特五級指標將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績效水平劃分5個等級,即優(yōu)秀、良好、一般、較差、很差,如表2所示。
表2 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績效水平等級
查閱相關資料,發(fā)現熵權法賦權未能考慮實際情況,AHP、COWA等方法主觀性太強,而且智慧社區(qū)的建設往往周期較長、投資較大、參與方眾多,因此,充分考慮后,最終選擇FPP法計算指標權重,并驗證專家打分的合理性。
3.1.1 構造模糊判斷矩陣
評價語言與三角模糊數轉化關系見表3。
M= (l,m,u) 表示三角模糊數,l,m,u分別表示模糊數的下、中、上界,且l≤m≤u;uM(x)為M隸屬度函數,其表達式為
(1)
表3 三角模糊數語言變量的轉化關系
根據三角模糊數語言進行績效指標間重要性的比較,構造模糊判斷矩陣
3.1.2 FPP法指標賦權
通過專家評判指標的重要性,用式(2)計算指標的權重。
(2)
當模糊判斷矩陣小于0時,模糊判斷矩陣的一致性差;當值為1時,定義up(w)為權向量比值最小隸屬度,如式(3)所示。
up(w)=min{uij(w)|i=1, 2,…,n-1;
j=2,3,…,n;j>i}.
(3)
選擇最大向量作為解向量
λ*=up(w*)=max{up(w)}.
(4)
利用式(5)將FPP轉化成非線性規(guī)劃
Maxλ
(5)
由于公式較多,利用Matlab軟件求出指標權重與一致性評價值λ*。當λ*>0時符合一致性要求。
SPA評價模型是用來解決由隨機性、模糊性、不完整性等因素構成的不確定性系統(tǒng)的方法,通過計算聯(lián)系度對集對中2個集合的特性、關系、結構、狀態(tài)、趨勢以及相互聯(lián)系模式進行分析,使分析更貼合實際,適用性更強[21]。
3.2.1 計算各指標與評價等級k的聯(lián)系度uijk
根據專家打分得出各指標的綜合評價值xij,績效評價指標與等級標準為一個集對,通過式(6)計算得到績效評價指標和不同績效等級的n元聯(lián)系數[22]。
(6)
式中:s1,s2,…,s5分別為5個績效等級評價標準的限值。
3.2.2 計算指標與評價等級k之間的綜合聯(lián)系度uk
依據同異反原則,聯(lián)系度為1代表同一等級,相鄰等級的聯(lián)系度為[-1,1],相隔等級的聯(lián)系度為-1,計算公式為
uk=wij×uijk.
(7)
式中:wij為FPP法所求的各二級指標權重;uijk為各二級指標對應的5元聯(lián)系數。
按照最大聯(lián)系度原則,即u=max{u(X,k),k=1,2,3,4,5},得出該項目績效評價等級的最大聯(lián)系度,以此進行績效評價。
以浙江省嘉興市南湖新區(qū)的羅馬都市智慧社區(qū)為例,此項目為國內典型智慧社區(qū)PPP項目之一。它以提高居民生活幸福指數為宗旨,統(tǒng)籌社區(qū)信息資源,構建了集智能物業(yè)、智慧家居、居家養(yǎng)老、智慧政務為一體的綜合服務平臺,為群眾、政府、社會等提供便捷高效舒適的公共服務。文中邀請了5位專家對此項目進行績效評價并得出結論。
以指標公眾A3為例,計算準則層A31~A35權重。構造模糊判斷矩陣如表4所示。
表4 A31~A35三角模糊判斷矩陣
根據式(5)轉化為非線性規(guī)劃問題(由于篇幅有限,暫不列出)。
通過Matlab軟件求解得出w3=(0.074,0.251,0.133,0.038,0.504),λ=0.998>0,符合一致性判斷。
同理可得w1=(0.444,0.264,0.149,0.063,0.080),w2=(0.187,0.375,0.230,0.068,0.050,0.090),wA=(0.713,0.199,0.088),λ均大于0。
將準則層權重與指標層權重相乘,最終得出準則層綜合權重w=(0.317,0.188,0.106,0.045,0.057,0.037,0.075,0.046,0.014,0.010,0.018,0.007,0.022,0.012,0.003,0.044)。
5位專家根據表2的績效等級劃分規(guī)則對16個指標進行評分,評分結果如表5所示。
表5 績效指標專家打分匯總
根據式(6)計算各指標5元關聯(lián)數,找出聯(lián)系數最大值所對應的績效等級即為最終評價等級,計算結果如表6所示。
表6 關聯(lián)數計算匯總
根據式(7)計算綜合聯(lián)系度uk,以A1為例。
u(A1,Ⅰ)=0.444×(-1)+0.264×(-1)+0.149×(-1)+0.063×(-1)+0.080×(-1)=-1,
u(A1,Ⅱ)=0.444×(-1)+0.264×(-0.36)+0.149×(-1)+0.063×(-0.32)+0.080×(-1)=-0.788,
u(A1,Ⅲ)=0.444×(0.88)+0.264×(1)+0.149×(0.56)+0.063×(1)+0.080×(-0.24)=0.782,
u(A1,Ⅳ)=0.444×(1)+0.264×(0.36)+0.149×(1)+0.063×(0.32)+0.080×(1)=0.788,
u(A1,Ⅴ)=0.444×(-0.88)+0.264×(-1)+0.149×(-0.56)+0.063×(-1)+0.080×(0.24)=-0.782。
利用同樣的方法得
u(A2,Ⅰ)=-1,u(A2,Ⅱ)=-0.958,u(A2,Ⅲ)=0.240,u(A2,Ⅳ)=0.958,u(A2,Ⅴ)=-0.240;
u(A3,Ⅰ)=-1,u(A3,Ⅱ)=-0.920,u(A3,Ⅲ)=-0.406,u(A3,Ⅳ)=0.920,u(A3,Ⅴ)=0.406。
根據以上數據顯示,A1,A2,A3的最大聯(lián)系度均處于績效評價的第四等級,即政府、私營部門、公眾三者的績效等級均為較好。羅馬都市智慧社區(qū)是我國典型的PPP模式建成的現代新型智慧社區(qū),從專家打分得出的聯(lián)系度來看,該項目的投資回報率達標,運營維護管理到位,政府支持度較高,而對PPP項目的熟知程度、政府補貼到位率、公眾認知度、配合度等仍需進一步加強。
文中從利益相關者角度出發(fā),梳理了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合作模式及流程,并以此為基礎從政府、私營部門、公眾3個方面建立了評價指標,完善和豐富了智慧社區(qū)PPP項目建設績效評價指標體系,運用FPP賦權方法計算得出三者權重,政府對于項目績效成果影響較大,私營部門次之,利用科學的數據支撐使讀者更好地了解PPP模式利益相關三方的重要關系。
構建FPP-SPA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績效評估模型,以浙江省嘉興市羅馬都市項目為例,驗證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績效評價模型的適用性,結果顯示績效評價結果較好,符合客觀事實,同時為未來我國智慧社區(qū)建設提供了重要的參考依據。
目前我國智慧社區(qū)的建設尚未大面積普及,文中僅對智慧社區(qū)PPP項目進行了績效評價,且評價指標的細化、選取仍需完善,對目前存在的問題沒有提出合理的解決措施,在今后的研究中應參考更多智慧社區(qū)建設的成功案例,進而為智慧社區(qū)PPP項目的應用提供更科學的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