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光貞
(山東師范大學 外國語學院,山東 濟南 250358 )
莫言文學在日本的傳播過程中,藤井省三始終是一個重要的人物。作為日本著名的中國近現(xiàn)代文學研究專家,他不僅是莫言作品最早的日譯者之一,在莫言文學研究方面也非?;钴S。在日本有關莫言研究的約近80篇學術論文中,藤井省三發(fā)表26篇,可見分量之重。大眾傳播學理論認為:“大眾傳播是一個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核心工作是傳遞信息?!?張國良,2004:154)據(jù)此可以說,藤井省三對莫言文學在日本的譯介,其“譯者”同時又是“研究者”身份,在將莫言文學作品“信息”“傳遞”到日本方面,發(fā)揮了重要作用。縱觀藤井省三對莫言文學在日本的譯介,大體可分為三個階段,雖然每個階段各有特點,但總體來說,其譯介具有較高的穩(wěn)定性和連續(xù)性。本文在傳播學理論指導下,對藤井省三對莫言文學在日本的譯介進行梳理和分析,以期從另一個角度探明莫言文學在日本傳播的路徑和渠道。
1990年12月,藤井省三攜其翻譯的《秋水》(莫言,1990)登場,自此拉開他翻譯研究莫言文學的大幕,當時他是東京大學副教授。其實在藤井省三翻譯《秋水》之前,莫言作品已經(jīng)被介紹到日本——1988年4月日文版《枯河》(莫言,1988)刊登在日本《季刊·中國當代小說》雜志第5期上,譯者為井口晃。根據(jù)文獻資料調查,《枯河》是莫言最早翻譯到日本乃至海外的作品,但在當時并未引起任何反響。
1989年1月,根據(jù)莫言作品改編的電影《紅高粱》在柏林電影節(jié)獲得金熊獎后被引進到日本上映,深受好評。電影作為一種快速有效的傳播手段,不僅將該影片的導演、演員推到大眾面前,原作者莫言的名字也隨之傳開。井口晃很快將小說《紅高粱》翻譯出來,電影1月上映,4月小說日譯本就出版面世,速度應該說十分快捷。如此快捷的一個主要原因是1992年7月前,中國沒有加入《世界版權》公約,國外翻譯者翻譯中國作家作品時,基本采取的是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需求,選定哪篇就翻譯哪篇的做法,所以井口晃不用征得莫言本人同意直接選定該作品進行翻譯,在時間上能搶先。然而令人意外的是,井口晃雖然快速翻譯完《紅高粱》出版,但在出版導讀中卻對《紅高粱》充滿批評,認為該作品中對麻風病人的描寫多“歧視言辭”,對小說中近乎“暴力的語言”也非常不滿。作為莫言文學作品的第一個日譯者,對《紅高粱》充滿批評的話語,“對莫言文學還是產(chǎn)生了一定的負面影響”(李光貞,2018)。此后,井口晃再未翻譯莫言作品。
1991年4月,藤井省三和長堀祐造聯(lián)手再次翻譯完成莫言的五篇作品,其中長堀祐造翻譯三篇:《老槍》《斷手》《我的墳墓》,藤井省三翻譯兩篇:《白狗秋千架》《金發(fā)嬰兒》,這五篇作品加上之前藤井省三翻譯的《秋水》六篇作品,以《來自中國農村——莫言短篇集》為名收錄在《發(fā)現(xiàn)和冒險的中國文學2》中出版。藤井省三為《來自中國農村——莫言短篇集》撰寫了導讀,該導讀分為兩部分:一是導讀論文:《魔幻現(xiàn)實主義下對中國農村的描寫》;二是作品導讀。導讀論文與作品導讀不同,具有較高的學術性,而作品導讀則屬于一般性介紹。這篇學術性很強的導讀論文共分為五部分:一、莫言: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二、張志忠的《莫言論》:探明中國農民心性;三、人民共和國之村莊;四、傷痕文學的逝去;五、莫言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藤井省三,1991:216)。由以上目錄可以看出,藤井省三將莫言比作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并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來概括莫言文學的特征。頗為有趣的是,藤井省三不僅對莫言文學本身感興趣,對中國研究者的莫言研究也特別關注,他在第二部分“張志忠的《莫言論》——探明中國農民心性”的開頭就寫道:“莫言不過是三十多歲年齡的作家,但1990年3月,中國卻出版了一本《莫言論》,……由此可以看出莫言文學的分量”(藤井省三,1991:217),并對張志忠的研究觀點給出高度評價:認為張志忠所持有的“莫言文學中,與以前(中國)長期宣傳以及文藝作品中的農民形象不同,……是一種深刻表現(xiàn)農民心性的文學”觀點,“很寶貴,也很有勇氣”(藤井省三,1991:219)。由此可見,與井口晃的負面評價不同,藤井省三對年輕的莫言文學十分推崇,給予高度認可。這里要值得特別指出的是,藤井省三在該篇導讀論文中對莫言“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特點的評價,與21年后諾貝爾文學獎評獎委員會授予莫言文學諾貝爾獎的理由基本一致。因此,“藤井省三應該算是從文學價值的角度翻譯介紹莫言文學作品的第一人”(盧茂君,2012)。
這樣,藤井省三在譯介莫言文學之初,就顯示出他對莫言文學價值的清晰認識和深厚的文學批評功力。這種認識和欣賞,促使藤井省三持續(xù)不斷地將莫言文學譯介到日本。1992年6月,藤井省三翻譯的《蒼蠅·門牙》兩篇作品,收錄在他本人主編、白水社出版的《笑的共和國·中國幽默文學杰作選》(莫言,1992)小說集中。在該小說集的作品導讀中,藤井省三將莫言文學稱之為尋根文學:“莫言是農民出身的尋根文學派代表作家。……他用魔幻現(xiàn)實主義手法描寫出中國農民特有的時空感覺和生命自覺。”(藤井省三,1992:264)同時他也對《蒼蠅、門牙》做出評價,認為這兩部作品是“莫言作品中唯一的名副其實的‘幽默’作品”(藤井省三,1992:265)。同年10月,藤井省三再次出版新的翻譯作品——由他主編的莫言小說集出版,名為《懷抱鮮花的女人》(莫言,1992),除《蒼蠅》《門牙》這兩部作品再次被收錄外,該小說集中還有其新譯作《透明的紅蘿卜》和《懷抱鮮花的女人》兩部作品。
藤井省三在翻譯莫言作品的同時,也不斷撰寫論文對莫言文學展開研究。其實,早在翻譯出版《秋水》之前,他曾經(jīng)在《EUREKA》雜志第3期上發(fā)表《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藤井省三,1989)論文,對莫言文學進行研究性介紹。據(jù)筆者查閱相關資料,在這之前的1986年4月,近藤直子在《中國語》雜志第316期上刊登的《莫言的中篇小說〈透明的紅蘿卜〉》研究介紹性論文,為日本最早的有關莫言文學的研究論文;而1988年4月,井口晃在出版《枯河》日譯本時,作為作品導讀,也寫過一篇簡短的莫言介紹。而藤井省三的這篇寫于1989年3月的《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莫言》,則是日本莫言文學相關研究的第三篇論文,所以,無論是翻譯還是研究,藤井省三在日本乃至海外都屬于比較早的莫言文學翻譯者兼研究者。藤井省三在這篇寫于80年代末的論文中,就已經(jīng)將莫言比喻為中國的加西亞·馬爾克斯,以及后來在其論文中對莫言文學特點給以“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評價,由此可以看出藤井省三對莫言文學的深刻理解和貢獻。
1993年,藤井省三撰寫的《〈紅高粱〉的翻譯》刊登在《現(xiàn)代中國的輪廓》中,在這篇篇幅不長的論文中,藤井省三再次談到《紅高粱》:“猛一看,這篇小說是充滿迷信、流血、暴力和性愛的荒唐無稽的作品,但對出生在20世紀20年代以來到文化大革命中國半個動蕩世紀的中國人來說,這種描寫是具有一定的現(xiàn)實性的。這部作品可以稱之為與‘百年孤獨’相媲美的‘拍案驚奇’之作。這部作品被張藝謀拍成電影在日本上映,非常受歡迎。令人高興的是日譯本《紅高粱》正續(xù)二卷(德間書店)出版發(fā)行,但是譯者井口晃先生在正卷‘后記’中,對作品中的‘麻風病人有很多粗暴的言辭’提出批評,并認為這些粗暴言辭是對麻風病人的‘歧視’。對此,我有我自己的看法?!云鋵嵤墙柽@個病來諷刺當時社會的一些弊端,以此說莫言是歧視主義者沒有道理?!?藤井省三,1993:168)這段話,應該是日本最早的后來成為莫言最受歡迎作品榜首——為《紅高粱》正名的最為直接的文章。
滕井省三在早期階段翻譯出版多部莫言作品,對初入日本的莫言文學在日本的傳播起到極為重要的促進作用。然而,從1992年至1995年,藤井省三無新的莫言文學翻譯作品出版。但是,從他后來發(fā)表的成果來看,這幾年與其說是其無新譯作出版,倒不如說他在做艱苦的準備工作。
1996年,藤井省三獨自來到山東高密,實地考察小說中的地理環(huán)境,感受小說中的場景,體會其中的文學思想。對此,他本人回憶道:“我1996年早春到莫言的家鄉(xiāng)高密老家去,拜訪了莫言的父親及小說的故事場景地。在堅固整潔的石頭建造的平屋農家前悠閑的牛兒、歷經(jīng)冬天長出新芽的麥苗,晴空萬里,一望無際。我一邊看著莫言故鄉(xiāng)的風景一邊感慨,在這充滿祥和歡樂氣氛的村莊,究竟有過多少激蕩的歷史?而這些歷史則激起莫言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創(chuàng)作的靈感,他用這種充滿靈感的眼睛凝視著這個村莊現(xiàn)今的生活。中國雖然很廣大,但在農民情懷和倫理上則無作家能出其右”(藤井省三,2012)。這一年的下半年,他又連續(xù)出版三部翻譯作品:《酒國》(1)為了便于日本讀者理解,藤井省三在《酒國》作品日名后面特意加了個副標題:“特捜検事丁鈎児の冒険”(特別檢察官丁鉤兒的冒險)。《神嫖》《眷戀》(莫言,1996)。
藤井省三對莫言作品的翻譯,除《酒國》外大部分是短篇小說,從其選定《酒國》進行翻譯的過程中,可以一窺藤井省三對莫言文學的理解,也可看出其敏銳的觀察力和判斷力。被莫言本人認為是“最完美的長篇”小說的《酒國》,1989年開始構思撰寫,1992年2月首先由臺灣省洪范出版社出版,1993年2月才開始在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這樣,該小說大陸比臺灣的出版整整晚一年,而在1992年底,藤井省三就讀到了這部作品。在1993年出版的《現(xiàn)代中國的輪廓》一書中刊有藤井省三寫的一篇有關《酒國》的文章,題目就是《莫言新作〈酒國〉》。該文寫道:“在年度舉辦忘年會的季節(jié),莫言的新作《酒國》到了,為臺北洪范書店1992年最新出版作品。故事的發(fā)生地在大礦山之地酒國。得到消息說為了尋求快樂而吃嬰兒人肉宴后,敏銳的檢察官秘密進入該市進行調查。”(藤井省三,1993:170)刊有《莫言新作〈酒國〉》這篇文章的書籍出版時間是1993年6月,那么他在此所說的“在年度舉辦忘年會的季節(jié)”,應該指的是1992年12月的某一天。在日本,一般在進入年底的12月,人們舉辦各種聚餐活動,辭舊迎新,叫作“忘年會”。從“年度舉辦忘年會的季節(jié),莫言的新作《酒國》到了”這句話來看,應該是1992年12月的某一天藤井省三就拿到了臺北洪范出版社出版的《酒國》,此時,大陸還未有出版社出版該書??梢娝x到這本書的時間遠遠早于大陸一般讀者。
湖南文藝出版社出版《酒國》后,在大陸幾乎沒有任何反響,“與莫言其他長篇小說在出版后就受到關注相比,《酒國》顯得‘沉默’了許多”(張立群 等,2018);“《酒國》完成之后,在國內幾無影響,卻被莫言認為是自己最完美的長篇。其中,既表現(xiàn)了對人類墮落的惋惜和對腐敗官僚的痛恨,也較好地處理了作家的良知、政治和文學之間的關系。這是20世紀90年代對官場腐敗現(xiàn)象批判力度最大的一篇小說,看起來情節(jié)荒誕,實際上隱藏著真切的現(xiàn)實,而且成功之處還在于其獨特的結構?!?叢新強,2019:3)2000年2月, 南海出版公司再次修訂出版《酒國》時該書封底寫有如下推介文字:“《酒國》使我吃驚的原因除了它在藝術上的完美性之外, 還有一點, 就是它超出了我所具備的批評能力?!薄啊毒茋愤@樣的作品被忽視, 有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 就是整個文學界和批評界對這部小說的解讀缺乏足夠的心理準備和能力?!边@說明,《酒國》的價值此時大陸出版界、研究者已經(jīng)充分認識到,但已經(jīng)距1992年過去了8年。藤井省三當時就憑借獨到的學術眼光,決定將這部長篇小說翻譯成日語。有研究者在談到文學創(chuàng)作時曾經(jīng)這樣說過:“從文學歷史的發(fā)展來看,文學家們常借作品表現(xiàn)自己的理想和志趣?!?李光貞,2020)其實譯者也是如此,他們在選擇翻譯對象時,也往往會根據(jù)“自己的理想和志趣”來選擇翻譯對象。
1996年10月25日,由藤井省三翻譯的《酒國》在日本巖波書店正式出版發(fā)行。1999年10月,莫言首次訪問日本在京都大學做題為《我變成了小說的奴隸》的演講中,就提到藤井省三的名字及該小說:“1989年,我寫了已被藤井省三先生翻譯成日語的《酒國》。這部長篇小說,在中國幾乎無人知道,但我認為它是我迄今為止最完美的長篇,我為它感到驕傲?!?莫言,2000)在傳播學理論中,對傳播中的典型性代表性人物,有一個專門的名詞——意見領袖?!耙庖婎I袖(Opinion Leaders,又譯為輿論領袖),是指在信息傳遞和人際互動過程中少數(shù)具有某種影響力的中介角色者。這些人是大眾傳播中的評介員、轉達者,是組織傳播中的閘門、漉網(wǎng),是人際溝通中的‘小廣播’和‘大喇叭’?!?邵培仁,2015:332)意見領袖作為一種社會現(xiàn)象,存在于我們周圍。在信息傳播過程中,部分信息只能先到達一部分人,即便是直達普通民眾,也“須有意見領袖對信息做出解釋、評價和在態(tài)勢上做出導向或指點”(邵培仁,2015:333)。在傳播學理論看來,意見領袖必須具備以下因素:價值、信源、知識面、責任感、人際交往、社會地位(邵培仁,2015:333),而藤井省三無疑具備以上這些因素。
《酒國》日文版出版時是1996年,距1990年藤井省三第一次翻譯出版《秋水》已經(jīng)過去六年,在這六年中,莫言文學不斷成長,創(chuàng)作也更加成熟,他作為莫言文學的譯者同時又是讀者,見證了莫言文學的發(fā)展壯大,對莫言文學的解讀也不斷深入。在《酒國》的作品導讀中,藤井省三寫的第一篇文章就冠以《作為世界文學的莫言》之名。在該文中,藤井省三首先指出莫言已經(jīng)成為具有極高的廣泛知名度的世界級作家,并舉出他本人去美國訪問時在書店看到了多本莫言英譯本作品為佐證:“莫言的作品不僅翻譯成英語,也翻譯成德語、法語等版本出版,均得到很高的評價?!袁F(xiàn)在不僅是中國當代文學的代表,而且已經(jīng)在世界文學中有了一席之地,頗引人注目。目前,還未有英譯本《酒國》出版,但日譯本已經(jīng)出版,可以滿足日本讀者的期待。作為日本的中國文學研究者,對此我感到非常榮幸?!?藤井省三,1996:290)“作為世界文學的莫言”這一評價,是1996年藤井省三根據(jù)莫言文學的發(fā)展所給出的十分準確的評價。
1997年,藤井省三在講談社發(fā)行的雜志《群像》中,在“世界的新文學·中國”專欄中發(fā)表他翻譯的《良醫(yī)》《辮子》(莫言,1997)兩部作品,1998年他主編的《現(xiàn)代中國短篇集》中,再次將《良醫(yī)》《辮子》(藤井省三,1998)收錄其中,2007年,他相繼完成《大江健三郎給我們的啟示(前篇)》(莫言,2002)、《大江健三郎給我們的啟示(后篇)》(莫言,2007)的日語翻譯工作,此后又在2012年3月翻譯完成《在毀滅中反思》(莫言,2012)。2012年10月,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
2013年,藤井省三翻譯的《透明的紅蘿卜·莫言珠玉集》出版發(fā)行,這一年距1990年他翻譯第一部莫言作品已經(jīng)過去23年,莫言本人也已經(jīng)在2012年10月獲得諾貝爾文學獎,那么藤井省三此時如何介紹莫言文學?從該書的內容介紹看比較簡單明了:
中國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作家,精心挑選了莫言的具有幻想性的中、短篇小說六篇。
《透明的紅蘿卜》為入選中國高中語文教科書之作,其他還收錄了莫言在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 (藤井省三,2013:288)
而另一則內容介紹這樣寫道:
2012年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品!年輕的石匠和有像黑菊般眼睛的美麗的姑娘,在保護不受世人待見的少年時產(chǎn)生了愛情……本書收錄有:入選中國高中語文教科書的《透明的紅蘿卜》以及其他五部中短篇小說、諾貝爾文學獎獲獎者在頒獎典禮上的致辭。(2)引自日本BOOK數(shù)據(jù)庫.https:∥search.yahoo.co.jp/search=BOOK.
與極為簡短的推介語不同,在藤井省三主編及翻譯的這部作品集中,有一篇他本人撰寫的篇幅很長的出版導讀論文:《莫言——人與文學》。在這篇論文中,藤井省三對莫言在文學創(chuàng)作中建立高密東北鄉(xiāng)文學王國的過程進行了深入分析后指出:“《紅高粱一族》所敘述的故事,受到馬爾克斯文學的影響和啟發(fā),作品中那引人注目的時空倒錯的敘事方式、拍案驚奇的故事情節(jié),全部以細致的結構表現(xiàn)出來?!缘男闹?,對中國農民的感情和歷史的記憶,與大地相連,誕生出茂密的故事森林,他用他的筆將其描寫出來之時,中國的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就誕生了?!?藤井省三,2013:276)藤井省三并認為,《紅高粱一族》《酒國》《豐乳肥臀》《白檀刑》四部長篇小說,是莫言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代表性作品。
2015年11月,藤井省三與林敏潔合作翻譯的《莫言的思想與文學——世界講演集》(莫言,2015)由日本東方書店出版,該書以莫言的講演集《用耳朵閱讀》為基本選材,主要選定的是莫言在世界各地的演講又添加了莫言在諾貝爾文學獎頒獎典禮上的致辭,共收錄23篇文章。該譯本對日本讀者通過莫言的演講深入了解莫言其人其作其精神,很有幫助。因為該書上乘的翻譯質量,2016年獲得由日本亞洲共同體學會主辦、每日新聞報社協(xié)辦的“岡倉天心翻譯獎”。2016年,藤井省三再次與林敏潔合作,推出《莫言的文學與精神——中國演講集》(莫言,2016),共收錄11篇莫言在中國國內各地的演講,亦由東方書店出版。
據(jù)藤井省三本人講,諾貝爾文學獎公布之前,報社就與他約好,希望他在他的東京大學研究室等待結果公布,接受采訪,因為獲獎者無論是莫言還是村上春樹,藤井省三對他們的文學研究都有很深的造詣(3)筆者于2008年10月至2009年10月在東京大學做訪問學者。此話為后來筆者再次去東京大學拜訪藤井省三教授時,他本人親自所講。。莫言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以后,藤井省三不僅接受報社、雜志社等媒體采訪,也給新聞媒體投稿。2012年10月16日,在莫言獲獎的第四天,藤井省三所撰寫的《寫在莫言獲得諾貝爾獎之際》一文刊登在《朝日新聞》上,在該文中他對日本讀者這樣介紹莫言:“莫言是一個對日本優(yōu)美的環(huán)境、健康的飲食、日本人細致的工作態(tài)度充滿好感的知日派。大江健三郎在1994年諾貝爾頒獎禮的致辭中稱贊莫言為‘中國極其良質的小說家’,自那以后,兩人交往密切,2006年,在北京中國社科院召開的學術研討會上,莫言做了《大江先生給我們的啟示》的演講?!?藤井省三,2012)
藤井省三的莫言研究視角非常廣泛,也很獨特。2014年,藤井省三發(fā)表《莫言與村上》論文,對兩位作家的文學作品進行比較。他在論文中認為,莫言和村上春樹文學分屬于不同類型的文學,雖然讀者通常認為村上春樹文學多以都市為題材、莫言文學多以鄉(xiāng)土為文學描寫對象,但兩人的文學有相通之處。藤井省三認為,村上春樹發(fā)表于1989年的小說《眠》,受《安娜·卡列尼娜》的影響大;而莫言在小說創(chuàng)作中也受到《安娜·卡列尼娜》的影響,并舉出《辮子》為例進行分析:開首就登場的年輕夫婦和女兒一家,是典型的中產(chǎn)階級家庭,“這樣的男人、這樣的女人、這樣的孩子,組成一個家庭,就是幸福。”這種表述,令人聯(lián)想到《安娜·卡列尼娜》小說那句有名的開頭:“幸福的家庭都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彼€進一步結合《生死疲勞》作品進行分析,認為該作品中的最后一章即第36章較為典型;此外他還認為《懷抱鮮花的女人》中也有《安娜·卡列尼娜》的影子(藤井省三,2014)。指出:“莫言與村上共同以《安娜·卡列尼娜》為線索,各自以回歸現(xiàn)實世界為目標進行的創(chuàng)作,可以說是敘述了現(xiàn)代東亞文學的緊密的共時性。”(藤井省三,2015:150)
藤井省三除很早就提出莫言文學為魔幻現(xiàn)實主義文學的觀點外,近年來的研究更走向深入。例如,他認為莫言在創(chuàng)作中受到古今中外作家的影響,其中受魯迅的影響最為深刻,受俄國作家托爾斯泰的影響最大。他指出:“幼年莫言所看過所讀過的《故鄉(xiāng)》《祝福》《在酒樓上》之歸鄉(xiāng)三篇會把省察故鄉(xiāng)的方法和精神傳給青年莫言了。魯迅發(fā)表《故鄉(xiāng)》以來,現(xiàn)當代中國作家絡繹不絕地成為歸鄉(xiāng)故事的系譜。在這一系譜里,莫言的敘述之所以能夠成為經(jīng)典性的例證,除了他自己的深刻的農村經(jīng)驗以外,托爾斯泰的影響,恐也是一個不能忽視的原因。在正面描寫中國農村的希望和絕望時,莫言學到了魯迅的歸鄉(xiāng)故事的敘述方法,以及托爾斯泰式的愛情故事的構成方法?!?藤井省三,2015)藤井省三并進一步指出:“不管怎樣,在魯迅歸鄉(xiāng)故事的基礎之上誕生了莫言最初的文學創(chuàng)作《白狗秋千架》,此后,借用《安娜·卡列尼娜》的主題,莫言又完成了集其歸鄉(xiāng)故事之大成的作品《懷抱鮮花的女人》?!?藤井省三,2015)這些學術觀點,不僅能對日本一般讀者閱讀莫言作品提供幫助,對我國莫言文學研究者也有一定的啟發(fā)意義。
胡燕春在比較莫言文學各種版本翻譯后就中國當代文學外譯問題指出:“譯介工作是中國當代文學走向世界的橋梁,但是現(xiàn)在遭遇無以承受之重的境況,進而淪為傳播屏障,不免在一定程度上延誤了相關作品的國際化進程。”(胡燕春,2012)而從莫言進入日本的歷史及現(xiàn)狀來看,藤井省三無疑功不可沒。藤井省三作為東京大學教授,翻譯質量高、研究水平高,在莫言文學陷入短暫沉寂之際,慧眼識珠,選定其作品翻譯出版,并撰寫論文,開展各種相關學術活動,還曾在日本NHK電視臺的中文講座節(jié)目中,將莫言的《鐵孩兒》當作教材,帶領日本一般觀眾通過莫言小說學習漢語,對莫言文學乃至中文、中國當代文學在日本的傳播做出了極大的貢獻。進入2020年,藤井省三繼續(xù)筆耕不輟,發(fā)表相關論文一篇、出版著作一部。論文為今年4月發(fā)表在《文學界》的《東亞的秘密、元秘密的譜系》:松本清張《眼壁》、莫言《酒國》和魯迅的《狂人日記》(藤井省三,2020);而在書名為《魯迅與世界文學》(藤井省三,東方書店,2020年11月)的著作中,則收錄了《莫言所描寫的中國農村的希望與絕望》《莫言與村上春樹》等莫言文學相關研究論文。
“把關人”理論是傳播學奠基人之一盧因所提出的,在盧因看來,“信息的網(wǎng)絡傳播中布滿了把關人?!?張國良,2004:154)這些“把關人”在將新聞、出版等信息傳給讀者之前,他們本人是要先進行一番價值判斷后才開始介紹給讀者的?!白骷覜Q定寫什么人、寫什么事;出版社決定采用什么稿件、出版什么作品……在一切信息的采集、制作過程中,傳者都起著把關、‘過濾’的作用?!?張國良,2004:155)譯者何嘗不是如此。
通過對藤井省三莫言文學的譯介可以發(fā)現(xiàn),他始終關注著莫言文學,其翻譯伴隨著莫言文學的發(fā)展壯大。他的翻譯數(shù)量多質量高,基本準確地將莫言作品中的“信息”傳遞給了日本讀者,達到將莫言文學精神傳播給日本讀者的目的。同時,他還將多位中國當代作家作品介紹到日本,撰寫多篇論文對中國當代作家作品進行研究。作為一名莫言文學乃至中國當代文學翻譯者、研究者雙重身份的學者,藤井省三敏銳的觀察力和準確的判斷力,使得他無論被稱為“把關人”還是“意見領袖”,都應該是實至名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