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 董建蕊
高中階段的學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辯證思維能力。因此,教師在文言文教學中應當通過圍繞“中心點”展開提問的方式,循循善誘,激發(fā)學生的探索欲望,使學生的思維能力向縱深方向發(fā)展。教師一方面要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充分進行思考與想象,不斷發(fā)展辯證思維能力及語言表達能力;另一方面,要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發(fā)展創(chuàng)新思維,培養(yǎng)創(chuàng)新意識,注重各學習環(huán)節(jié)的靈活性,將思考、想象、鑒賞、感悟等融入創(chuàng)新意識的培養(yǎng)。
基于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文言文教學還應當注重建立科學合理的教育教學評價機制。由原來單純考查知識點轉變?yōu)閷W生自身發(fā)展能力和水平的綜合考查;由傳統(tǒng)的“終結性”考查轉變?yōu)椤斑^程—結果”相結合的雙維度評價考查。積極建立“階梯式”評價體系,從學生的預習狀況、發(fā)現問題的能力、解決問題的方法和對情感韻味的把握等多個方面,綜合考查學生的學習情況,真正落實培養(yǎng)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標。
在語文核心素養(yǎng)視域下,須革新文言文教學的理念,并且做到全方位和立體化。
首先要樹立以學生為主體的觀念,明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地位。教師要從傳統(tǒng)的課堂主導者轉變?yōu)檩o助者,有意識地引導學生主動思考文言知識,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通過開展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在合作討論的過程中,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對知識展開深入的思考與探究,并通過討論掌握知識運用的方法,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和實踐能力的發(fā)展。小組合作的方式還能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意識與集體意識,促進學生合作能力和社交能力的發(fā)展。開展小組合作符合核心素養(yǎng)的教育理念,能讓學生的綜合素質得到更好發(fā)展。
其次要重新設定教學目標。傳統(tǒng)的文言文課堂中,“文”與“言”往往是分開的,這種生硬割裂式的施教方法并不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甚至嚴重限制了學生的審美鑒賞能力。因此,要從破除應試能力目標的角度出發(fā),重新設定文言文教學的目標。在小組活動中,教師務必引導學生從文本出發(fā),從推敲一字一句出發(fā)。
最后要豐富教學形式,提高學生學習興趣。最大化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需要借助豐富的教學形式。例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現代信息技術聲、像、圖、動畫等生動形象的優(yōu)勢,在教學中將枯燥、晦澀的知識更加直觀地展現出來,真正引導學生體驗、感悟文言文中的形式美、人物美、情感美。
1.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興趣
學生大多對新鮮事物感興趣,要順利、有效地開展小組合作,首先需要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來吸引學生的好奇心。在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時,教師要注意選取學生熟悉或感興趣的元素,讓他們對情境產生代入感,展開想象與聯想,從而調動學生的思考熱情和探究欲望。以《蘇武傳》為例,教師可以播放《蘇武牧羊》的歌曲,展示蘇武十九年抗爭的圖景畫面,深情評價蘇武:“兩千年前,在北海邊上,有一位杖節(jié)牧羊的老人,他熱愛祖國、忠貞不渝,在饑寒交迫中艱難地生存,在他的身上體現了‘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傳統(tǒng)美德和高尚人格。其氣節(jié)令人肅然起敬。他既沒有在敵人的淫威面前屈服,也沒有在金錢、富貴面前動心。為了遠大的理想,為了祖國的安定,他餐冰臥雪,不辱使命,義無反顧地獻出了自己的青春,堅守住了自己的信念。一直以來,這種英勇義舉激勵著一代又一代的華夏兒女砥礪前行??梢哉f,蘇武真正稱得上是我們民族的脊梁。真可謂‘三千里持節(jié)孤臣,雪窖冰天,半世歸來贏屬國;十九年托身異域,韋鞲毳幕,幾人到此悔封侯’?!?/p>
2.明確學習目標,合理劃分小組
教師要想在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就要在設置合作學習任務時明確教學目標,合理劃分小組。在布置任務時教師需要根據學情,立足教材,合理挑選教學重點,布置難度適中的任務,加深學生對課堂重點的理解。讓學生享受努力獲得的成就感的同時,增加語文學習的積極性。學生性格迥異,因此需要教師根據具體情況合理分工,把不同性格的學生劃分在同一小組,取長補短,進而提升效率。
3.細化合作任務,提供相應幫助
小組的有效有序進行不僅有賴于小組成員明確的分工,也需要一些必需的合作技能。如成員之間要相互尊重,相互理解,善于傾聽,學會反思,要建設性地解決問題。同時教師還要明確組長的責任和權利,以及組員的具體分工和交流技巧,如發(fā)言者、記錄者、整理者、成果展示者,指導學生合理記錄,高效整理等。
對于《蘇武傳》的小組分工及成果展示流程,筆者是這樣安排的:
任務分工:
①一、二、三組梳理人物關系,穿插故事講解,負責“聽我說”活動;
②四、五、六組賞析文本對比手法,負責“分析與鑒賞”活動;
③七、八、九組以客觀的角度辯證地分析人物,負責“我也說人物”活動;
④十和十一組以300字左右的小文段展示成果,負責“蘇武的內心獨白”活動。
活動流程:
①組長負責組織高效討論,成員共同研究設計;
②記錄者、整理者、發(fā)言人提前準備所需資料和文檔;
③展示成果,在互相切磋中共同提高對蘇武的認識。
這是小組合作的主體部分,在學生合作、討論過程中,教師要參與到學生的學習活動中并及時給出指導。
1.指導成員高效合作。在學生合作學習前,教師要讓組長將各成員的思想、觀點匯集,進行訂正,取長補短,整合為小組智慧。這個過程常出現一些問題。例如,交流中有的學生以自我為中心,不聽取他人意見,或者由于知識能力所限,學生交流時斷章取義,不能著眼全篇。因此,在學生開展合作學習的時候,教師不應“袖手旁觀”,而應從講臺上走到學生中去,在組間巡視,對各個小組的合作進度和情況進行了解,通過觀察,對各小組合作的情況做到心中有數,必要時介入予以恰當引導,幫助學生提高合作技巧,順利完成合作任務。督促學生記錄和整理,表揚開展較順利的小組。這樣才能避免“短暫繁榮”和“華而不實”的表演。
2.引導學生思考小組目標,順利完成任務。例如,在各小組合作討論過程中,第十小組對自己的寫作任務比較苦惱,組長反映大家都在激烈地討論蘇武的形象,組員想換任務——辯證地看待人物。筆者首先肯定他們有自己的想法很好,然后順勢聽取了他們對蘇武的評價,接著引導他們思考:如果認為蘇武的堅守“不值”,那么理由是什么?在學生有條理地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之后,筆者建議學生將觀點整理成書面文字,促進小組任務的順利完成。
3.提醒學生從文本出發(fā),夯實基礎知識。學好文言文,積累基礎知識是前提。而基礎知識的積累,本質上又是學生的一項重要的學習能力。筆者認為,積累基礎知識最有效的方法,就是整理和歸納。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和加強學生在討論過程中對文言基礎知識的運用。例如,繪制人物關系時,注意文本詞語“假吏”“閼氏”“丈人”“斥候”“丁令”等。分析形象特點時,提醒學生注意細節(jié)描寫的詞語,如衛(wèi)律的“驚”、?;莸热说摹翱蕖薄斡诘摹皦选?,蘇武的“嚙雪”“掘野鼠去草實而食之”“網紡繳,檠弓弩”等,扎實的字詞知識儲備是學好文言文的基礎。
要在教學中有效開展小組合作學習,教師還要注重合作學習后的教學評價,對學生的探究結果給予及時的反饋,提高合作學習效率。需要注意的是,教師不要在學生剛出問題時就急于指出錯誤,最好先肯定學生的思考,再引導學生對自己的結果進行反思和論證,讓學生自己發(fā)現存在的錯誤,并經過主動思考加以改正。特別需要指出的是,學生成果展示階段是小組合作的最后階段,也是小組合作效果能否達到預期的關鍵階段。在此過程中,學生的各種不足都會有所顯現,教師一定要注意適時地加以點撥和評價,從而鞏固學生的知識,提高學生的學科素養(yǎng)。
首先,教師要在學生展示過程中發(fā)現知識性問題,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準確掌握知識。如第五小組展示后,筆者先肯定小組成員在努力中凸顯的聰明智慧,尤其是巧妙的設計(為了更好地說明對比手法,設計了一個蘇武的人物關系圖)。然而,在分析過程中,有的事例之間并非對比關系,比如李陵投降的痛苦與蘇武投降的痛苦;衛(wèi)律的勸降與偷盜牛羊的態(tài)度等。筆者引導學生思考對比手法的特點,然后分析他們的例子是否符合該特點,從而準確掌握對比手法。第七小組概括單于人物形象為殘暴,理由是聽說漢胡勾結反叛后便要殺使者。對此,筆者讓學生思考:在作文中如何表現一個人殘暴,單于的行為是否殘暴。最后,學生得出結論:單于應該是一個沖動、武斷的人。
其次,在學生展示過程中,教師還要通過評價引導學生注意表達的邏輯性。小組成果展示不僅是對學生討論結果的一個展示,還可以看作是一次口頭作文,更是思維過程的體現。因此,教師要對學生的表達進行客觀評價,從而引導并提高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和思維邏輯能力。無論是賞析對比手法還是評點人物,學生的思路或多或少都有點不夠清晰,筆者沒有單獨點評,而是在最后列舉幾個例子加以說明。例如,在高度評價蘇武的民族氣節(jié)時,筆者讓學生自己比較,如果以“富貴不能淫,貧賤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為中心點,再舉例分析,這種方法與逐個舉例再總結相比,效果有何不同;在辯證評價人物時,如果先點明小組的總體評價,再具體展開分析,是否會更好。最后,讓學生總結成果展示與寫作文的異同。教師這樣一番引導之后,學生在表達的邏輯性上就容易上一個臺階。
同時,教師還要注意讓學生自評和互評。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教學評價也要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從教師的角度來反思和評價學習活動,可以使學生充分認識到自己學習中的不足,學習他人的可取之處,并在后續(xù)學習中加以改進。
總而言之,通過參與小組合作能夠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帶來的成就感,樹立學習自信,培養(yǎng)自主學習意識,有效提升合作學習的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