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小換, 石瑩
(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神經(jīng)內科,江蘇 徐州,221000)
帕金森病是一種退行性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癥狀表現(xiàn)為平衡失調、肌肉僵硬和肢體運動障礙等,多發(fā)于中老年人。帕金森病患者多需終身用藥,受自身對疾病的認知相對不足、家庭支持程度有限等因素的影響,其用藥依從性不高[1]。家屬同步健康教育是讓家屬參與到帕金森病的診療中,可幫助提高患者的治療依從性。保護動機理論是在健康信念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其從動機因素角度出發(fā)對患者進行干預,促進患者的行為改變,已在糖尿病、阻塞性睡眠呼吸暫停綜合征等多種慢性疾病的護理干預中均發(fā)揮積極作用[2-3]。本研究考察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結合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在帕金森病患者中的應用效果。
本研究以2021年1~12月徐州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診治的76例帕金森病患者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且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納入標準:① 符合帕金森病的診斷標準, Hoehn-Yahr分級為Ⅱ~Ⅲ級[4];② 患者和家屬知情并同意;③ 可正常溝通。排除標準:① 伴有小腦功能障礙或失眠障礙;② 存在錐體系統(tǒng)損傷;③ 診斷為繼發(fā)性帕金森綜合征;④ 既往患有精神系統(tǒng)疾病。將上述所有患者按照其干預方式的不同分為2組,每組38例。2組間Hoehn-Yahr分級等一般資料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均>0.05),見表1。
表1 2組一般資料比較
1.2.1 常規(guī)護理結合家屬同步健康教育 對照組給予常規(guī)護理結合家屬同步健康教育,干預3個月。① 常規(guī)護理:護理人員給予患者用藥、康復訓練、日常生活護理和飲食等方面指導,叮囑其嚴禁自行更換藥品種類和劑量,強調規(guī)律用藥的重要性。② 家屬同步健康教育:護理人員為患者家屬發(fā)放帕金森病相關健康宣傳手冊,指導家屬為患者按摩肢體關節(jié),糾正其不良姿勢和步態(tài),避免出現(xiàn)軀干俯屈和頭顱前傾等錯誤姿勢。向家屬著重強調按時、按量用藥的重要性,切勿因癥狀改善或惡化而自行減少或增加用藥劑量。告知家屬應叮囑患者多食用水果蔬菜,避免攝入過熱、過冷和辛辣食物,多飲水,以保持大便通暢。
1.2.2 保護動機理論護理 觀察組在對照組干預方式的基礎上開展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干預3個月。由2名神經(jīng)內科醫(yī)師和4名護理人員組成干預小組,共同為患者制定保護動機理論護理方案。① 嚴重性干預:小組成員以集中授課的方式于第1~2周為患者講解帕金森病的病因、癥狀、干預手段、可能出現(xiàn)的相關并發(fā)癥及預后等,提高其對帕金森病的認知水平。② 易感性干預:第3~4周通過與患者交流查找出其不遵醫(yī)囑行為和不良生活方式等,強調帕金森病不加控制可能導致的不良預后,為患者介紹帕金森病的用藥、飲食和日常生活護理等指導。③ 自我效能干預:第5周邀請自我管理良好、依從性好的帕金森病患者分享康復經(jīng)驗,以鼓勵其他患者樹立戰(zhàn)勝疾病的信心,提高自我護理能力。④ 內部和外部回報干預:從第6周開始組織家屬參與到患者的診療過程中,引導家屬多陪伴患者,給予患者家庭支持。
① 采用自制的用藥依從性問卷進行評價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從按時按量用藥、是否漏服或錯服藥物等方面進行評估,滿分為100分,其中≥90分為完全依從,70~89分為部分依從,<70分為不依從。將部分依從率和完全依從率計入用藥總依從率。②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采用一般自我效能量表(GSES)[5]和帕金森病綜合評定量表(UPDRS)[6]對2組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身體狀況進行評價和對比。GSES總分10~40分,評分越高提示患者自我效能越強。UPDRS包含運動功能(56分)、日?;顒?52分)及精神、行為和情緒(16分),評分越高提示身體狀況越差。③ 分別于干預前、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采用匹茲堡睡眠質量指數(shù)量表(PSQI)[7]和帕金森病患者生活質量問卷(PDQ-39)[8]評價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PSQI包含7項內容,總分0~21分,評分越高提示睡眠質量越差。PDQ-39總分0~156分,評分越高提示生活質量越差。④ 記錄2組干預期間壓力性損傷、跌碰傷和便秘的發(fā)生情況。
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用藥總依從率更高(P<0.05),見表2。
表2 2組用藥依從率比較 [例(%)]
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2組的運動功能、日常活動、精神、行為和情緒各維度評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干預3個月后,2組的上述評分均低于干預1個月后,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3。
表3 2組UPDRS各維度評分比較分)
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2組的GSES評分均高于干預前,PSQI和PDQ-39評分均低于干預前;觀察組的上述評分均優(yōu)于同期對照組;干預3個月后,2組的上述評分均優(yōu)于干預1個月后,比較均存在統(tǒng)計學差異(P均<0.05),見表4。
表4 2組GSES、PSQI和PDQ-39評分比較分)
觀察組發(fā)生跌碰傷1例,便秘1例;對照組發(fā)生壓力性損傷1例,跌碰傷3例,便秘4例。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5.26%(2/38),較對照組的21.05%(8/38)更低(χ2=4.145,P=0.042)。
帕金森病屬于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疾病,其臨床表現(xiàn)為走路姿態(tài)異常、靜止性震顫、肌肉強直和運動緩慢等運動癥狀,以及精神異常、睡眠、感覺和認知障礙等非運動癥狀[9]。帕金森病在臨床上尚無有效的根治手段,患者長期規(guī)律用藥對于改善預后至關重要。
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與接受常規(guī)護理結合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的患者相比,接受保護動機理論護理聯(lián)合家屬同步健康教育患者的用藥總依從率更高(P<0.05),提示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結合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可提高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保護動機理論護理是基于健康信念理論建立起來的,包含信息源、認知中介和應對模式3個方面,其中認知中介包含威脅評估和應對評估,是保護動機理論的核心內容,其通過強化患者對按時、按量用藥的認知,嚴格遵醫(yī)囑用藥,以提升患者的用藥依從性。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干預1個月和 3個月后,觀察組的運動功能、日常活動、精神、行為和情緒評分均低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此外,自我效能可反映個體應對挫折或困難時的信心。本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的在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GSES評分均高于同期對照組(P均<0.05)。分析原因可能是,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強調疾病的嚴重性和易感性,給予患者用藥、飲食和日常生活護理指導等,并且邀請自我管理良好、依從性好的患者分享經(jīng)驗,幫助提升其他患者的治療信心,從而提高其自我效能和身體狀況。睡眠障礙是帕金森病患者的常見癥狀之一[10]。在本研究中,觀察組在干預1個月和3個月后的PSQI和PDQ-39評分均低于干預前和同期對照組(P均<0.05),提示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結合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對于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有明顯效果。分析原因為,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弱化患者不良生活行為的外部和內部回報,糾正其不良的健康行為,促使其保持健康行為,從而改善睡眠質量和生活質量。劉志紅等[11]的研究證實,綜合護理同步家屬健康教育可改善帕金森病患者的睡眠質量,與本研究結果基本一致。便秘、跌碰傷和壓力性損傷是帕金森病的常見并發(fā)癥。本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比較,觀察組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更低(P<0.05)。保護動機理論護理為患者提供飲食指導,督促其多進食瓜果和蔬菜、多飲水,減少便秘的發(fā)生。同時,督促家屬配合患者進行主動和被動鍛煉,陪伴其開展康復運動,避免患者發(fā)生跌碰傷或壓力性損傷。
綜上所述,家屬同步健康教育結合保護動機理論護理對于帕金森病患者的用藥依從性和自我效能的提高,身體狀況、睡眠狀況和生活質量的改善,以及跌碰傷等并發(fā)癥發(fā)生率的降低均有積極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