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大豐區(qū)南陽中學 陳 珣
當前,因為得不到寫作滿足感,很多高中生常常以應付的態(tài)度對待寫作訓練。他們的寫作積極性不高,訓練時不愿意發(fā)揮主觀能動性,也不愿意修改和完善自己的文章。教師必須意識到,如果學生在寫作訓練得到的是挫敗感,那么他們便不會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寫作。如果想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教師必須讓學生在寫作訓練中獲得滿足感。
在高中寫作教學中,教師需要在寫作訓練中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愿意主動認真體驗寫作的過程,讓學生從“有所感”和“有所得”的途徑獲得滿足感。
有所感,是指讓學生感覺到寫作文是寫他們內心想說的話,讓學生能把寫作當成抒發(fā)自己的想法和情感的途徑。學生發(fā)現(xiàn)寫作是為了自己,在寫作的過程中能展現(xiàn)自我并感覺幸福時,他們的滿足感就會油然而生。
例如,毛主席曾強調過弱者如果勤自鍛煉身體,那么久而久之也會變得強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材料寫作,題目和體裁不限(詩歌除外)。首先,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自己在其他渠道獲得信息及自己的實際生活,分析和理解材料內容。在這一環(huán)節(jié),教師需要指導學生如何有所感悟。有的學生講述自己的姐姐和姐夫剛開始時家里條件很差,但是夫妻倆沒有向生活低頭。他們在工廠外面早上賣早點,中午賣盒飯,夫妻倆勤懇賺錢,最后也買了一套小房子。他認為這個事例與毛主席的話是相同的道理。其次,都師需要引導學生提煉自己的想法,指導他們把自己的感悟用關鍵詞法記錄下來。有的學生寫下:從量變到質變、自強不息、絕不低頭等。那么這些信息就是學生可以在寫作時拓展表達的內容。再次,教師要引導學生相互交流和討論,讓學生在這一過程中既能分享自己的想法,也能聽到他人的想法,交互的過程會讓學生獲得良好的學習體驗,從而獲得精神上的愉悅感。最后,教師要指導學生運用所學寫作手法和寫作技巧把自己的感悟變成文字。教師要引導學生在作文中書寫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想法和自己的情感,這樣他們才能在表達的過程中獲得滿足感。
有所得,是指學生在寫作的過程中得到了什么,這是讓學生從物質層面得到滿足感的途徑。一些教師在寫作教學中,不能讓學生看到自己的學習成果、自己的進步、他人對自己的評價,使得學生不能在寫作活動中獲得滿足感,也不能清楚地知道自己作文的優(yōu)缺點,無法進行有效的修改和完善。
教師在寫作教學中可以從以下幾方面讓學生看到自己的所得:首先,教師要讓學生看到自己完成了作文,這是讓學生有所得的基礎。因為教師制定的寫作標準和寫作要求太高,有些學生不愿意寫作,甚至畏懼寫作,即使花費了一整節(jié)課的時間也不能完成一篇作文,這時他們會以為自己一無所獲。無論學生的進步多么微小,教師順利開展寫作教學的前提,就是要讓學生愿意動筆寫作,能寫出一篇完整的作文。其次,教師要讓學生從評價中看到自己的進步。學生需要通過他人的評價發(fā)現(xiàn)自己的優(yōu)點,他們希望自己的進步、想法都能被看到,而不是被忽視。最后,教師要讓學生在成長過程不斷看到自己的所得,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用微博平臺建立作文天地,應用作文袋存放自己的作品,應用成長榜記錄自己學習的知識點等。學生會從過去的成長中對自己有所期待,他們會相信只要認真進行寫作訓練,必然會有所收獲。
學生的學習水平存在差異,如果教師提出統(tǒng)一的寫作標準,那么會有一部分學生達不到要求,從而產生挫敗感。在寫作教學中,教師要把學生分層,針對不同寫作能力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寫作要求。對于學困生,教師需要鼓勵他們按時完成寫作任務;對于學中生,教師要引導他們自主選擇一個題目完成寫作訓練;對于學優(yōu)生,教師可以要求他們在寫作過程中進行創(chuàng)新,在完成所有寫作要求的基礎上,自主進行有創(chuàng)意性的寫作訓練。
以教師引導學生寫有一定意義的段落為例。教師給出了三個評價維度:第一,敘述角度是否得當。第二,結構是否合理,重點是否突出。第三,中心詞是否被反復強化。對于學困生而言,他們可以從滿足第一條標準開始進行寫作訓練,然后在練習的過程中逐漸提升作文水平,直至達到所有寫作要求。對于學中生而言,他們可以在達到前兩條標準的基礎上,不斷修改和完善自己的作文,直至達到第三條標準。而學優(yōu)生則自信能達到以上所有標準,那么教師就可以允許他們進行創(chuàng)新,讓他們自己提出新的要求,比如以作文的藝術性及思想性作為標準完成寫作任務。
有一些學生在看到命題作文時,常常不知如何下筆,不能確定合適的寫作內容。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積極開展有趣的學習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寫作熱情和寫作靈感。
例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設備展示寫作主題:因為知道“芝麻開門”的密語,所以阿里巴巴能成功打開石門;因為練就了一身好廚藝,掌握了烹飪的密訣,所以廚師能用美食抓住人們的心靈;因為看盡了人間的悲歡離合,嘗遍了人生的酸甜苦辣,所以演員能迅速進入表演情境。請結合以上材料,自定主題,自選題材(詩歌除外),完成寫作。教師可以采用主題探討的方式引導學生完成審題。首先,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共同發(fā)散思維,繪制思維導圖,確定更多寫作主題。比如有的學生說出了“找到密訣”“必須知道的”“什么山和什么歌”“強大”……學生之間互相啟發(fā),發(fā)散思維,想到很多寫作主題的關鍵詞。其次,結合關鍵詞講述具體事例。每個小組成員可以共同舉出與關鍵詞有關的事例,然后說出自己的感悟。學生一一講述自己在生活中、在新聞中看到的事例,彼此分享,就都有了豐富的寫作素材。再次,分析和總結材料表達的情感與態(tài)度。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思維導圖,共同分析材料表達的情感與態(tài)度。學生A提出,在成功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天賦,還需要努力。天賦決定努力的方向,而努力決定是否掌握了成功的鑰匙。學生B提出生活不止眼前的茍且,還有詩和遠方。人們在生活中不能因為覺得自己平凡,就放棄努力。因為平凡和人才之間,有時是量變到質變的過程,就像語文課本中的《庖丁解?!芬粯?,當足夠熱愛這份事業(yè),把事業(yè)當作藝術來完成時,自然就會不斷提升技藝與境界,然后成為這個領域的人才。通過交流和討論,學生找到了很多寫作方向,都能順利進入到具體的寫作環(huán)節(jié)。
如果能在寫作過程中得到激勵,客觀看待自己的成績,并且能在回顧寫作的過程中有所感悟,那么學生就會產生寫作滿足感。教師可以從引導學生學會量化評價自己和他人的作文、擬定寫作過程評價單、適時予以過程性評價的方式,幫助學生獲得寫作的滿足感,引導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投入寫作中。
(1)定量及定性的評價
《高中語文新課程標準》曾提出作文定量及定性的評價方法,學生可以結合自己的需求,修正定量及定性評價的模板。比如下表可以成為學生定量及定性自己作文的模板,學生可以依照這套模板給自己及他人評價。
從縱向評價的角度,學生能發(fā)現(xiàn)自己的成長,比如過去某一項指標僅僅只是四等,然而通過努力訓練,提升到了三等。當感受到自己的成長時,學生便會產生滿足感,會意識到只要努力訓練作文水平就會有所提高;從橫向評價的角度,學生會看到自己與別人相比雖然存在一定的差距,但也有明顯優(yōu)勢。這種學習優(yōu)勢,能讓學生獲得學習滿足感。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把自己的優(yōu)勢思維和經驗分享給他人,和其他同學共同進步與成長。當認為自己能幫助他人時,學生也會產生滿足感。定量及定性的評價方法,能讓學生掌握作文評價的方法,了解當前教育部門是如何評價優(yōu)質的作文的、自己的作文是否優(yōu)秀,由此找到寫作訓練的方向,以彌補自己在寫作上的不足。通過反思,找到學習方向后,學生也會產生滿足感。學生在自評和互評期間,能充分發(fā)揮學習自主性,這也能令他們產生學習成就感。
(2)學習過程的評價單擬定
如果學生只重視學習結果而不重視學習過程,那么他們的學習著眼點就會只在分數(shù)上。當獲得的分數(shù)不高時,他們就難以產生滿足感。教師應該指導學生擬定學習過程評價單,幫助他們對自己的學習過程進行全面評價,讓他們重視自己學習的過程。在回顧和反思學習過程時,學生會發(fā)現(xiàn)自己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和不足,在與他人的交流中獲得更多學習啟示,找到科學的學習方法,這樣他們也會產生學習滿足感。
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擬定以下學習過程評價單:①這一寫作命題的審題關鍵是什么?我是否了解這類作文的寫作要求?②我是否了解讀者意識,我的作文是否強化了主題的表達、邏輯的表達、語言的表達?③我的作文的中心觀點是什么?它是否具有普適性?④我是否充分挖掘出能表達自己中心觀點的材料?我能否更改材料再次優(yōu)化作文?⑤我的作文框架是否得當?我的詳略安排是否得當?⑥我的敘述視角是否得當?為什么我覺得我的敘述視角是得當?shù)模竣呶业男形陌才攀欠窈侠??是否出現(xiàn)了邏輯漏洞?學生需要深入自己的學習體驗,通過回答這些問題,發(fā)現(xiàn)自己在寫作過程中的不足。如果學生有難以回答的問題,教師可以讓學生與其他同學交流和討論,共同尋找答案。
(3)學習過程中的情感激勵
在學生寫作的過程時,教師需要給予他們一定的情感激勵,在他們不自信時及時給予鼓勵和肯定,讓他們感覺到當自己需要幫助時,老師和同學都會幫助自己;在想分享學習的快樂時,老師和同學也會和自己共享學習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