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玉
(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70)
植入式靜脈輸液港(implantable venous-access ports,IVAP)是一種可植入皮下并長期留置在體內(nèi)的靜脈輸液裝置,主要由供穿刺的輸液座和靜脈導管系統(tǒng)組成。目前被廣泛應用于短腸綜合征等良性病變及各種惡性腫瘤的治療,可為患者提供一條長期、安全、有效的靜脈通道[1]。本文回顧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使用IVAP的患者71例的臨床資料,發(fā)現(xiàn)發(fā)生導管阻塞的患者有7例,并分析每例患者發(fā)生導管阻塞的原因,提出改進護理措施,現(xiàn)將結果分享如下。
選取2018年5月至2020年12月在中國人民解放軍中部戰(zhàn)區(qū)總醫(yī)院使用IVAP的患者71例,發(fā)生導管阻塞的患者7例,導管阻塞發(fā)生率為9.9%。其中男5例,女2例;年齡25~76歲。植入式給藥裝置及其附件均購自貝朗醫(yī)療法國有限公司。本研究通過醫(yī)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批(審批號:zgrmjfjyyll03201907)。
IVAP導管阻塞指靜脈導管部分或全部阻塞,臨床出現(xiàn)液體無法滴注,無法抽出血液或無法沖洗管路或藥物等情況[2]。
3.1 導管末端緊貼或穿透血管壁導致導管阻塞 操作不當會出現(xiàn)導管緊貼血管管壁,甚至穿透管壁,造成管腔的正常功能受損,并出現(xiàn)阻塞[3]。該原因導致的導管阻塞患者共2例(2.8%)。此類導管阻塞大部分可通過嚴格按照相關操作方法,仔細調整針頭深淺、方向、角度,重新恢復通暢。由于針頭插入過深所致者,將針頭退回1~2 mm即可恢復通暢。由于牽拉針頭外移所致者,可將針頭深入約1 mm也可恢復導管輸注[4]。
3.2 不當體位造成導管移位、扭曲或夾閉導致導管阻塞 這類阻塞是因導管植入后,患者發(fā)生不當?shù)捏w位改變,使導管移位及扭曲而致,可在進行胸片等影像學檢查后確定[5]。本研究中該原因導致的管腔阻塞共2例(2.8%)。其中有一種特殊情況——導管夾閉綜合征,指導管經(jīng)第1肋骨和鎖骨之間的狹窄間隙進入鎖骨下靜脈時,受第1肋骨和鎖骨擠壓而狹窄或夾閉影響管腔的通暢[6]。此時患者需變換體位,液體方可順利輸入。發(fā)生這種情況時護士應及時報告醫(yī)生,及早行X線片檢查確定導管受壓情況,如患者改變體位仍無法改變受壓情況,應手術取出輸液港,以免導管損傷或斷裂。此外,應完善護理宣教工作,提醒患者注意體位變化以免導管阻塞[7]。
3.3 相關性血栓形成導致導管阻塞 相關性血栓形成一般發(fā)生于導管進入血管或導管開口靠近血管壁的位置[8],但大多數(shù)患者并無血栓相關癥狀,因此更需要細致的護理,以預防血栓成為新的感染灶或由血栓脫落導致的肺栓塞。本研究中相關性血栓導致的導管阻塞患者共1例(1.4%)。血栓性阻塞可應用尿激酶疏通,一般取尿激酶1×104IU,溶于0.9%氯化鈉注射液2 mL中,采用負壓法將其保留于輸液港中15 min,疏通后將溶解的血凝塊抽出丟棄,再用0.9%氯化鈉注射液至少20 mL以脈沖式?jīng)_管、正壓封管等是預防導管堵塞的關鍵[9]。
3.4 局部感染導致導管阻塞 感染是IVAP常見的并發(fā)癥之一,而局部感染可分為出口處感染和皮袋感染[10],前者指穿刺部位的感染,一般有紅、腫、熱、痛及局部硬化的表現(xiàn)[11];后者主要為輸液座周圍皮膚硬化、疼痛、紅腫[12]。本研究因此導致的導管阻塞患者有2例(2.8%)。當發(fā)生出口處感染時,應及時進行局部創(chuàng)口護理,用碘劑消毒,并定時更換無菌敷料,嚴重者可適當采用抗生素[13]。當發(fā)生皮袋感染時,應在予以上述護理措施的同時進行全身抗感染治療,在感染尚未完全控制的情況下不建議使用IVAP。感染加重,有惡化趨勢或抗生素難以控制時,應及時取出IVAP[14]。
給予上述干預措施后,再次觀察71例患者IVAP導管阻塞情況,有1例患者發(fā)生導管阻塞,其原因為不當體位造成導管移位、扭曲或夾閉。
IVAP可以幫患者構建一個長期、穩(wěn)定、安全的靜脈通道,從而避免由于反復外周靜脈血管穿刺帶來的痛苦,也便于患者的家庭護理,但導管脫出危險性大,易并發(fā)感染和形成血栓[15]。本研究分析IVAP使用過程中出現(xiàn)的導管阻塞原因,并給予有效措施。IVAP導管阻塞不通時,醫(yī)務人員首先要檢查輸液管道是否處于直線狀態(tài),即沒有曲折和扭轉的情況,然后逐一排查以下情況:導管末端是否貼于靜脈壁或進針位置不準確,藥物是否混沌或有結晶,導管是否發(fā)生扭轉,導管內(nèi)是否有血栓形成,操作前后是否應用足量的0.9%氯化鈉注射液進行沖管等[16]。針對以上問題,給予相應的處理措施。①嚴格按照操作方法進行穿刺,進行技能培訓。若導管不暢應及時調整導管位置,若穿透血管管壁需及時取出裝置,等待適當?shù)臅r機再行穿刺。②護理人員加強導管檢查,發(fā)生導管扭曲、移位時,應及時糾正患者體位,并進行宣教。③為預防術后出現(xiàn)局部紅腫,護理人員應加強局部觀察,保持局部干燥、整潔,定期為患者更換敷料,以預防術后紅腫。若已出現(xiàn)紅腫應及時報告醫(yī)生,遵醫(yī)囑使用抗生素治療。本研究中有7例患者發(fā)生IVAP導管阻塞,發(fā)生率為9.9%,采用上述改進措施后,導管阻塞發(fā)生率降至1.4%,證明上述措施有效。
綜上所述,在IVAP使用過程中,應加強對每個環(huán)節(jié)的護理工作,避免因操作不嚴謹造成二次傷害。本研究的樣本量較小且研究時間較短,后期可進行多中心研究并延長觀察時間進行更加精準的研究,以提高準確率及可信度,還可加強基礎性研究,尋找導管阻塞的有效護理對策,從而減少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提高IVAP利用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