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 姚 念 陳杰敏
人物研究是歷史研究的重要部分,而且中國古代的正史書多以紀傳體的方式進行記載,也就是以人為單位進行記載的,所以人物研究在歷史研究中占有重要的地位。高中歷史教學中也講述過很多歷史人物,他們推動了歷史的發(fā)展,是高考歷史重點考查的部分。
人是社會歷史活動的主體,歷史研究在很大程度上就是研究社會歷史活動中的人及其歷史地位和作用,所以,歷史人物研究是歷史研究的基本內(nèi)容。2021 年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歷史第22 題(以下簡稱“此題”)選取的人物徐渭是明朝歷史上著名的書法家、畫家和南雜劇作家,是明朝歷史上藝術造詣非常深的人物。學術界對于他的研究非常多,不光有歷史學界的研究,還有美術界、戲劇界和書法界的研究。此題從歷史的角度,結合高中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對學生進行考查,進而達到培養(yǎng)學生歷史人物研究的目的。參考答案條理清楚,并結合徐渭所處的歷史背景進行了答案編制。筆者試以此題為例,說明不同領域對于徐渭這個人物的研究評價,以及該題對高中歷史教學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何啟示作用。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的目標是堅持落實立德樹人的根本任務。學生通過歷史課程的學習,形成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得到全面發(fā)展、個性發(fā)展和持續(xù)發(fā)展。歷史人物研究對于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有重要作用。此題選取了白壽彝先生主編的《中國通史》中對于徐渭的相關描述評價,要求學生結合材料分析徐渭在文學藝術上能夠取得成就的社會因素以及概述徐渭在文學藝術史上的貢獻,綜合考查了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也是高考歷史對于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要求。真題如下:
例.(2021·廣東省普通高中學業(yè)水平選擇性考試·22)
材料徐渭(1521—1593),字文長,浙江紹興人,曾師從王陽明門徒季本,研習王陽明的學說。徐渭一生科場不順,貧困潦倒,但詩文書畫皆精。他的畫廣泛吸收宋、元以來諸家技法,但不受其束縛,處處表現(xiàn)出強烈的情感宣泄與個性追求,在晚明畫壇獨樹一幟。他開創(chuàng)的大寫意手法,對后世寫意畫影響很大。徐渭還是公認的南雜劇代表作家,創(chuàng)作的《四聲猿》等代表了明代雜劇的最高水平。當時,北曲、南戲并存。他認為北曲多為“馬上之音”“殺伐之聲”;對南戲則贊譽頗多,認為盡管多為市井之聲,卻“句句都是本色語”。對于南戲中的昆山腔,他認為“聽之最足蕩人”。他的稱揚有助于昆山腔在大江南北的傳播。在明代后期興起的市民文學藝術中,徐渭以強調(diào)“本色”和追求“自然”的鮮明特點而留名史冊。
——摘編自白壽彝總主編《中國通史》等
(1)簡述徐渭在文學藝術上能夠取得成就的社會條件。
(2)概述徐渭在文學藝術史上的貢獻。
此題所選的歷史人物為徐渭,他在歷史上因其書畫、雜劇方面的藝術創(chuàng)作而為人所知,但是能夠被史官記載在正史中,說明他在政治上有一定可取之處。《明史·徐渭傳》記載:“渭知兵,好奇計,宗憲擒徐海,誘王直,皆預其謀。藉宗憲勢,頗橫。及宗憲下獄,渭懼禍,遂發(fā)狂,引巨錐剚耳,深數(shù)寸,又以椎碎腎囊,皆不死。已,又擊殺繼妻,論死系獄,里人張元忭力救得免。”由此可見,徐渭不僅在書畫、雜劇上有所建樹,而且也有一定的軍事才能。徐渭曾做過胡宗憲的幕僚,輔助其抗擊倭寇。但是因為仕途不順,最終晚年貧困潦倒。此題引用的材料對于徐渭的評價更多集中在其藝術創(chuàng)作方面,首先肯定了徐渭在書畫方面的成就,其次肯定了徐渭在雜劇藝術方面的貢獻,是南雜劇代表作家。
學術界對于徐渭書畫和戲曲方面的研究成果頗多,比如對于徐渭書畫方面的評價:“徐渭畫史地位的演變,一方面,是因時代審美的轉變而使其作品漸被接受、褒揚和推廣,作品本身的藝術高度鑄就了他的畫史地位;另一方面,是明清以來沒落文人借徐渭書畫對自己諷世情懷宣泄的表現(xiàn),推崇徐渭也便成為他們表達隱情與消解矛盾的方式,從而獲得心理上的慰藉和平衡?!蓖瑫r學術界對徐渭的雜劇《四聲猿》也有相關的研究,譚坤認為:“《四聲猿》是晚明個性解放思潮的產(chǎn)物,四個短劇各自獨立,又是一個整體,無論是高僧、才子,還是巾幗英雄,都寄托徐渭對個性價值和人性的合理需求的思考,既有對個體生命價值的尊重,也有對儒家倫理思想的認同,在個性張揚中體現(xiàn)對社會倫理價值的認同和回歸,在對天理的體認中肯定人性的正當需求。因此,徐渭《四聲猿》表現(xiàn)了個性價值與社會倫理價值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共生的理想狀態(tài),其主旨契合儒家中庸思想,是對儒家中庸思想的形象闡釋?!?/p>
根據(jù)學術界的觀點,我們可以得出結論:徐渭是一個命途多舛,仕途不順的文人學士,也是一個書畫家、文學家、戲曲家以及軍事家。因為卷入明朝官場政治的斗爭,最終成為了犧牲品。徐渭通過藝術創(chuàng)作來宣泄自己的情緒,發(fā)揚自己的個性,同時他又受到了王陽明心學的影響,在他的創(chuàng)作中把自己的個性和儒家的思想相結合,這是他的創(chuàng)新所在,也是他思想的魅力所在。而此題的參考答案如下:
(1)條件:經(jīng)濟上南方商品經(jīng)濟繁榮,出現(xiàn)資本主義萌芽;階級上市民階層的壯大,市民文化興起;思想上思想活躍,受王陽明學說的影響。
(2)貢獻:繪畫上,突出情感宣泄與個性追求,在晚明畫壇獨樹一幟;開創(chuàng)大寫意手法,對后世影響深遠;雜劇上,其創(chuàng)作代表了明代雜劇的最高水平,推動了昆曲的傳播;文學上,強調(diào)“本色”和追求“自然”,促進了市民文學的發(fā)展。
此題第(1)問的參考答案是基于高中歷史教材中呈現(xiàn)的明朝歷史的相關知識,從經(jīng)濟、階級、思想等社會條件方面進行設置的。側重考查社會條件,所以應避免在作答中提及政治因素,不過政治、經(jīng)濟和思想文化息息相關,作答時也可以從政治因素方面考慮其與經(jīng)濟、思想文化相關的條件,比如明朝廢丞相,設內(nèi)閣,君主專制強化等。即使在文化領域,當時也是實行高壓政策,明朝的科舉考試推行八股文,這些都制約了當時文人學士的思想。徐渭生活的時代是明朝中期,這一時期政治腐敗,官員結黨營私,貪贓枉法,徐渭在科舉仕途上也屢屢受挫。他對明朝的官場科舉感到失望,所以他的作品表現(xiàn)出對世事的不滿,宣揚自己獨特的個性。不過他又是一個受到心學思想影響的儒生,因此其作品也表現(xiàn)了個性價值與社會倫理價值之間的協(xié)調(diào)共生的理想狀態(tài),其主旨契合儒家中庸思想,是對儒家中庸思想的形象闡釋。
對于此題第(1)問的參考答案,也可以做出一定的修改。如“文化”這一部分的答案可以更改為:“徐渭對科舉仕途的失望,將個性的宣揚和心學思想的結合?!币驗閷τ谌宋锏姆治鲅芯繎Y合人物所處的時代背景(政治、經(jīng)濟、文化等方面)進行思考。
此題第(2)問的參考答案主要是根據(jù)材料中的提示進行概括總結,從“繪畫”“雜劇”“文學”三個方面作答。這一題型是高中歷史考試中經(jīng)常會遇到的題型,考查的是學生的概括總結能力。不過在作答這一類題型時,學生不能直接照搬照抄材料中的語句,要對材料進行一定的改造總結。
綜上所述,此題側重考查歷史人物研究,所選用的史料是歷史學名家的著作,以白話文為素材呈現(xiàn)形式。因此學生在作答時,在材料題干的閱讀方面不會存在難度,而應注意把高中歷史課本上的知識與材料相結合。人物研究類的題型所圍繞的主題是處于某一個時代的一個人。學生可能在作答時,對材料呈現(xiàn)的歷史人物并不熟悉,但是高中歷史學習的目標是培養(yǎng)學生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一定的歷史學習能力是高中歷史課程培養(yǎng)的重要內(nèi)容。此題具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意識,同時試題材料選取的是一位藝術貢獻較大的歷史人物,由此也可以體現(xiàn)出一定的跨學科教學意識??偟膩碚f,這道題的設置符合高考歷史的考試目標,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能力。
高考是對高中歷史教學的學業(yè)質量最好的反映。學業(yè)質量是學生在完成本學科課程學習后的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學業(yè)質量標準是以本學科核心素養(yǎng)及其表現(xiàn)水平為主要維度,結合課程內(nèi)容,對學生學業(yè)成就表現(xiàn)的總體刻畫。由此可知,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是高中歷史教學所要貫徹的內(nèi)容,同時也是高考重點考查的對象。此題以徐渭作為對象進行人物研究,給高中歷史教學帶來了如下啟示:
在歷史長河中有很多人物,他們對于自己所處的時代乃至于后世都產(chǎn)生了不同的影響。高中歷史的教學中,對不同時段的講解也是圍繞不同的人物進行。教師在引導學生對歷史人物進行研究評價時,應該基于學科核心素養(yǎng),比如對于歷史人物的背景探討主要以核心素養(yǎng)中的“唯物史觀”為基礎,歷史存在決定歷史意識,某個歷史人物是存在其特定的歷史環(huán)境中的。比如此題中徐渭這個人物存在于明朝中期,他的遭遇就與明中期的政局有很大的關聯(lián)?,F(xiàn)如今歷史教學講究“史料教學”,此題引用歷史學家白壽彝的著作,屬于二手史料。對于像徐渭這樣中國古代歷史上的人物研究,最好的史料研究來源肯定是像《明史》這樣的正史。史料的選擇對于人物的研究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對于史料的選擇非??粗兀鼛啄暌驗樾赂呖嫉拈_展,對新史料的運用越來越廣泛,這些都對人物研究有很重要的作用。
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分兩種形式進行編排,即兩本必修以及三本選擇性必修教材?!吨型鈿v史綱要》以時間為線索,以歷史事件為單位進行講述。雖然部編版高中歷史教材沒有特別地以某個歷史人物為一課進行講解,但是教師在日常教學中,應時刻設置對歷史人物的教學思考。比如復習《中外歷史綱要(上)》第三課時,對秦朝制度的講解必定會提到秦始皇,在復習這一課時,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對秦始皇的功過進行一定的評價。高中歷史教學中對于歷史事件脈絡的梳理必定離不開對于人物的研究,通過教學不僅要讓學生對歷史知識有一定了解,還要學會運用。人物研究能力的培養(yǎng)對于學生來說也是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途徑之一。
高中歷史教學與高考有著最直接的關系,此題作為傳統(tǒng)題型,旨在考查學生的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在廣東新舊教材交替的時代,此題也有一定的創(chuàng)新點,運用新史料對學生進行人物研究能力的考查,進而達到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落實立德樹人的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