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家肖復興曾描述過這么一件事:有一天清早,忽然看到公園的草地綠了,雖然只是毛茸茸的一層鵝黃色的淺綠,卻像事先約好了一樣,突然從公園的四面八方一起跑來。前一天的夜里剛剛下了一場春雨,如絲似縷的春雨是叫醒它們的信使。
它們一天天變綠,漸漸鋪成了茵茵的地毯。蒲公英都夾雜在它們草葉間漸漸冒出了小黃花骨朵。但樹都還沒有任何動靜,還是在風中搖動著枯澀的枝條。一直快到了五一節(jié),才見網球場后面的一片桃花探出了粉紅色的小花,沒幾天,公園邊上的一排排梨花也不甘示弱地開出了小白花。然后,看著它們的花蕾一天天綻放飽滿,緋紅色的云一樣,月白色的霧一樣,飄落在公園的半空中了。公園一下子煥然一新,春意盎然起來。
再有變化慢的是樹的葉子,幾乎所有的花都開了,樹的葉子還沒有長出來,無論是櫸樹、梧桐,還是樸樹。它們一點點冒出小芽,一天天長大,把滿樹染綠,在風中搖響颯颯的回聲。
他才發(fā)現,這是他平生頭一次從頭到尾看到了春天一步步地走來的全過程。像看一場大戲,開場鑼鼓是草地上的草,定場詩是公園里的花,壓軸戲是一樹樹參天而清新的綠葉。
→意象點金←
同樣,我們中的大多數也從來沒有看過草是怎樣一點點綠,花是怎樣一點點開,樹葉是怎樣一點點長出來,春天是怎樣一步步走來的全過程。
也許,不該怪罪我們的城市,也不該怪罪人生的匆忙,是我們自己把自己的眼睛和心磨得粗糙和麻木。在物質至上的社會里,我們顧及的東西太多,便錯過了仔細感受春天到來的全過程。只因為清風朗月不用一文錢,便徒讓我們感嘆“良辰美景奈何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