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 璇
(江西省吉安市井岡山大學,江西 吉安 343009)
游戲本身是有很強的趣味性和互動性,其對幼兒是有先天的吸引力的,所以在幼兒教育階段是作為重點教育模式之一的。因此,用游戲來吸引幼兒學習興趣和學習活動參與欲望的方式是可實施的。將幼兒教育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相結合,應圍繞幼兒不同年齡段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充分發(fā)揮奧爾夫音樂的特點和作用,激發(fā)幼兒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
早在40年前奧爾夫音樂就被引入我國,它的出現極大地推動了我國音樂教育的發(fā)展,現如今已經成為藝術教育體系中重要的組成內容之一,而且相比于其他傳統的教育體系,奧爾夫音樂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式更加進步,更加強調藝術的本身特性,側重于對幼兒情感的融入和培養(yǎng),能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高度匹配。
幼兒教育主要是針對3~6歲的幼兒進行學前教育。從某種意義上來說,游戲化的課程更滿足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需要。幼兒對世界的認知是比較淺顯的,同時對各類事物都有很強的好奇心,幼兒園課程在教學中應具備游戲化的特點,才能更好地完成學習,起到較全面的啟蒙作用,能讓幼兒對情感、知識、社會性等多方面的認知得到提高。奧爾夫音樂的最大特點是關注幼兒內心世界的開發(fā),只有在這樣的學習中,幼兒才不會把學習當成一種負擔或功利,會以獨特的方式來抒發(fā)自己的內心世界,根據自己內心的需要去主動學習。幼兒園課程應當充分考慮幼兒的成長特點,將奧爾夫音樂引入幼兒園課程中,教師也要充分利用奧爾夫音樂的特點,適當地將幼兒園課程游戲化。
游戲使幼兒與周圍環(huán)境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是幼兒身心發(fā)展的客觀需要。例如,在課堂上,幼兒可以用自己的聲音來模仿秋夜的蛙聲、用流水聲表述江河奔騰、用踏步聲來演繹節(jié)奏,當所有的幼兒都用自己的方式來演繹聲音時,就會形成一部悅耳動聽并且極富童趣的交響樂。值得一提的是,教師在教學中,需要把每個知識點都貼合到游戲設計中,能充分調動幼兒學習的熱情和積極性。由于年齡較小,幼兒的專注力時間是有限的,在有限的時間里提高注意力,在教師的引導下去探索和吸收新知識,無疑是最有效的學習方法。
將奧爾夫音樂教學加入幼兒園課程當中,對幼兒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教學活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的點對點傳播,更要在傳播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強化學生情感的交流和傳遞,在歌聲中體會言傳意會的境界,因此能在塑造幼兒情商方面扮演重要角色。游戲化的音樂教學能讓幼兒充分體會學習的快樂,并讓音樂教學與幼兒的身心發(fā)展高度結合,是提高幼兒審美能力、認知能力、陶冶情操、發(fā)展智力的最佳手段。站在幼兒的角度來思考如何將課程游戲化是一個值得深思的問題,因為成人的游戲和幼兒的游戲是有所不同的。成人的游戲是制度化的,是社交生活中的游戲,而幼兒的游戲沒有制度化,簡單的樂趣就是游戲。教師應該注意選擇與幼兒的心理特征相匹配的游戲,以便他們能在游戲的過程中欣賞到歌曲和幫助他們理解音樂。
“歌”是語言,人類通過交流來表達思想和感情,這時候的語言就成了交流的一種媒介,由于音樂是無國界的,同時還代表著不同地域、不同民族和不同國家的語言,是一種跨越種族的語言。奧爾夫音樂教學在節(jié)奏中加入了語言文字,通過節(jié)奏和語言文字的結合來培養(yǎng)幼兒的創(chuàng)造力和想象力以及對音樂情感的表達力。
“舞”是律動,也是動作,是人類最原始的交流方式之一。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對于動作是通過舞蹈形態(tài)和肢體語言來表達情感與語言交流的。基本表現形式有伸手、跺腳、拍手、拍腳等。其與節(jié)奏相結合的時候,可以在音樂響起時讓幼兒隨著音樂進行基本的動作練習,比如,拍拍肩膀、拍拍大腿等來做一個節(jié)奏練習。
“樂”是樂器,也是旋律,無論在任何場合的音樂課堂中,都是非常重要的教學工具,在奧爾夫音樂教學中也是如此。奧爾夫音樂課堂的樂器就像是幼兒的玩具,整個授課過程就像是一場游戲,主要是通過游戲讓幼兒來感受音樂,在實踐中來體會快樂。
總的來說,奧爾夫音樂教學理念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并始終堅持著即興性原則,這與幼兒認知事物的方法較為吻合。使用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來教音樂的教師,就像是為幼兒設計一場音樂游戲一樣,能讓幼兒親身體驗到學習音樂的快樂,激發(fā)幼兒學習音樂的熱情,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幼兒的審美情操。
奧爾夫音樂在世界音樂領域中有著重要的影響力,并在世界范圍內廣泛傳播,在音樂教育領域也有著重要地位。在奧爾夫音樂理念中,教學活動不應該僅僅局限于知識的點對點傳播,更要在傳播教學內容的過程中強化學生情感的交流和傳遞,在歌聲中體會言傳意會的境界。奧爾夫音樂教育在實施過程中,鼓勵學生大膽想象,讓藝術靈感自由地翱翔在藝術世界中。在此種教育模式中,幼兒教師不再是課堂的主導者,而是扮演著引路人的角色,利用引導和啟發(fā),幫助幼兒對藝術世界建立個性化認識,并積極尋找屬于自己的藝術感悟和藝術靈感。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幼兒教師普遍將訓練幼兒的音樂能力作為教學目標,在教學過程中更加側重幼兒對知識技能的掌握,不僅教師教起來吃力,幼兒學起來也具有很大壓力,所以音樂課堂教學稍顯沉悶,很難激發(fā)幼兒的音樂學習興趣。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讓音樂的輕松學習變成可能,奧爾夫認為,音樂的學習過程是一種享受快樂的過程,幼兒在學習過程中并不需要對技巧過于執(zhí)著,而是需要全身心地感受心理和環(huán)境的寬松與自由,奧爾夫音樂教學法不會要求幼兒怎么做、如何做,而是需要教師通過一些語言暗示,鼓勵幼兒自己尋找音樂感覺,以此來降低幼兒的心理負擔,并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學習滿足感。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大背景中,奧爾夫音樂在教學過程中也多采用一種類似于游戲的活動,例如,教師會鼓勵幼兒隨著教師的節(jié)奏隨意走動,幫助幼兒通過走動的節(jié)奏來辨識四分音符和八分音符的區(qū)別,然后慢慢加入二分或者刮胡的聲音。經過實踐表明,絕大多數幼兒都對這種聽節(jié)奏隨意走動的學習方式抱有強烈興趣,他們甚至會開心地隨著音樂變化而自編自導出一些動作和表情,能在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中深入地感受音樂元素,這個從源頭上避免幼兒從小產生從眾行為和習慣性模仿,有助于他們的獨立自主成長。由此不難看出,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中進行奧爾夫音樂教學,幼兒教師必須為幼兒創(chuàng)建一種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引導幼兒樂在其中,真正緩解他們的學習壓力和緊張情緒,讓學習行為在不自覺中自然進行。
節(jié)奏是音樂藝術的重要表現手段,若想提高幼兒的音樂能力,幼兒就必須具有強烈的節(jié)奏感,只有真正感受節(jié)奏,才會引起身體共鳴,才會達到與音樂神行合一的境界。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的背景中,幼兒教師也要進一步提高節(jié)奏訓練的趣味性,通過有針對性的節(jié)奏訓練,來提高幼兒對節(jié)奏的敏感度。幼兒教師可以從現實生活入手,充分挖掘生活中存在的節(jié)奏,例如,幼兒教師可以鼓勵幼兒模仿小動物的聲音并配上不同的節(jié)奏型:小雞小雞嘰嘰嘰,小羊小羊咩咩咩,公雞公雞喔喔喔,小狗小狗汪汪汪……教師先讓幼兒說出自己的已知經驗,再加以引導:小雞著急的時候還可以怎么叫啊?“嘰嘰嘰嘰”就變成了四分音符的節(jié)奏了。除此之外,幼兒教師也要在教學過程中注意將其他內容與節(jié)奏教學進行整合,為幼兒的節(jié)奏學習打好基礎。
在傳統的音樂教學中,幼兒教師通常沒有對幼兒的合作能力培養(yǎng)引起高度關注,導致幼兒學習過于以自我為中心,而奧爾夫音樂教學法更加側重于強調幼兒之間的合作學習,并且這種合作是真正意義上的合作,需要幼兒建立良好的溝通關系并能結合實際情況而靈活變化的。在幼兒園課程游戲化背景中,幼兒教師在進行音樂教學時也一定要注重幼兒之間的合作,通過合作學習來提高幼兒的學習能力。例如,幼兒教師可以讓兩人合作完成“拍報紙”的游戲,讓兩名幼兒面對面站立并一起聽節(jié)奏,一名幼兒需要按照節(jié)奏變換報紙位置,另一名幼兒則跟隨節(jié)奏要打報紙,利用這種游戲化的教學方式來提高幼兒感知節(jié)奏的能力;又如,讓四個幼兒跳俄羅斯舞曲,并讓他們自己商量動作和先后順序,賦予幼兒強烈的學習自主性,那么即使對音樂不感興趣的幼兒,也能在活動中感受到音樂的樂趣,進而各司其職,充分體會到合作的快樂。總的來說,奧爾夫音樂教學法能讓每一名幼兒都在課堂教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且讓學習行為真正發(fā)生,通過愉快地參與享受音樂帶給他們的樂趣。
綜上所述,現如今在藝術領域普遍認為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具有典型的參照性和借鑒意義,同時,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也具有一定的先進性和獨特性,能在應用過程中實現多種藝術資源的融合教學,并且表現出極高的實用性和適用性。奧爾夫音樂教育理念的出現極大地改變了我國的幼兒藝術教育,但是作為外來文化之一,在我國的幼兒藝術教育領域中呈現出強烈的地方差異,其傳播過程也受到了一定阻礙。這就要求藝術從業(yè)者必須能在今后的職業(yè)生涯中積極鉆研,努力挖掘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應用價值和魅力,充分借助教學改革實現奧爾夫音樂教育體系的深入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