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勇生,王漢杰,楊彥松,馮 峰(通信作者)
(南通市腫瘤醫(yī)院影像科 江蘇 南通 226361)
周圍型肺癌是指第三細支氣管下方和呼吸細支氣管上方的肺癌,是威脅人類健康和生命安全的一種惡性腫瘤,是迄今全球范圍發(fā)病率和死亡率增長最快的惡性腫瘤[1]。早期周圍型肺癌患者的癥狀并不明顯,當病情進入中晚期時癥狀多明顯。周圍型肺癌的病因目前尚不清楚。相關研究結果表明,長期吸煙與肺癌的發(fā)生密切相關[2]。大量吸煙者患發(fā)生肺癌的概率是不吸煙者的10~20倍[3]。吸煙年齡越小,患肺癌的可能性就越大。周圍型肺癌患者一旦被確診,病情已十分危急,多已經(jīng)錯過了最佳的手術機會。因此,加強肺癌患者的早期診斷和治療對改善預后具有重要的意義。病理學檢查是臨床診斷肺癌的金標準[4]。多層螺旋CT可一次屏氣完成掃描和進行快速容積掃描,是診斷惡性腫瘤常用的影像學方法。本研究選取南通市腫瘤醫(yī)院2018年1月—2022年6 月收治的疑似周圍型肺癌患者118例,旨在探討多層螺旋CT診斷周圍型肺癌的效果,具體內(nèi)容報道如下。
選取南通市腫瘤醫(yī)院2018年1月—2022年6月收治的疑似周圍型肺癌患者118例,其中男性69 例,女性49例;患者年齡43~77歲,平均年齡(62.4±2.11) 歲。納入標準:①患者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② 患者存在咳嗽、胸痛癥狀;③患者均無精神異常,聽力完好,思維邏輯正常,無家族遺傳;④臨床資料完整者。排除標準:①患有其他惡性腫瘤者;②血液系統(tǒng)疾病患者;③嚴重肝功能與腎功能不全患者;④中途退出或不配合者。
所有患者在空腹狀態(tài)下取平臥位置進行屏氣掃描,采用Sensation 64排螺旋CT機進行常規(guī)平掃和增強掃描,然后對病灶及周圍毛刺、條索、胸膜牽拉等改變進行薄層掃描。掃描參數(shù):電壓120 kV,電流時間積200 mAs,螺距1.375:1,旋轉時間0.6 s,視野180~220 mm,原始采集層厚0.625 mm。增強掃描:選擇非離子型對比劑碘海醇注射液[揚子江藥業(yè)有限公司,規(guī)格30g(I)/100 mL/瓶,批號22032861]80~100 mL靜脈團注,速率3.0~3.5 mL/s,延遲掃描時間20~25 s。掃描范圍:自肺尖部至隔頂。圖像處理:掃描數(shù)據(jù)傳送至后臺工作站行橫斷面薄層重建,重建參數(shù)層厚5 mm或1.0 mm,重建間隔5 mm或1.0 mm,部分病例行冠狀位或矢狀位多平面圖像重組(multi-planar reformation,MPR)。閱片:由本科室具有5年以上工作經(jīng)驗的2名醫(yī)師獨立閱片,當閱片結果不一致時,2 名醫(yī)師共同討論得出最后的結果。所有患者均經(jīng)手術獲得病變組織進行病理檢查。
①以臨床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評價術前多層螺旋CT對周圍型肺癌的診斷準確率,診斷準確率=CT確診人數(shù)/受檢總人數(shù)×100%,并分析多層螺旋CT的影像表現(xiàn)。②觀察多層螺旋CT檢查病灶分布情況。腫瘤直徑評價標準:將影像學看作是一個平面的影像,分別在水平和垂直方向上測量腫瘤的大小,取較大徑為腫瘤直徑。③以病理檢查結果為金標準,分析多層螺旋CT診斷周圍型肺癌的靈敏度、特異度及準確率。
采用SPSS 20.0統(tǒng)計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符合正態(tài)分布的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頻數(shù)(n)、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應用加權Kappa值分析多層螺旋CT的診斷效能,Kappa值≥0.75認為一致性較好,0.40<Kappa值<0.75說明一致性中等,Kappa值≤0.40表明一致性較差。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臨床病理學檢查結果顯示,經(jīng)臨床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98例患者為周圍型肺癌,多層螺旋CT確診97例,診斷準確率為98.98%。周圍型肺癌患者的多層螺旋CT成像征象:周圍型肺癌腫瘤的增強密度不均勻,大多呈不規(guī)則形,少數(shù)呈準圓形。病灶較大23例,周圍的肺紋理增加和扭曲,尤其是在肺門側。直接征象為肺周圍組織中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高密度腫塊,其中邊緣有毛刺者65 例,鱗癌患者中出現(xiàn)短細毛刺28例,未分化癌患者中出現(xiàn)4例短細毛刺。間接征象為縱隔淋巴結腫大、胸膜凹陷、少量鈣化和空洞。
多層螺旋CT診斷腫瘤類型、腫瘤直徑與病理學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多層螺旋CT影像診斷病灶分布情況
多層螺旋CT診斷的靈敏度為97.96%(96/98),特異度為95.00%(19/20),準確率為97.46%(115/118),Kappa值=0.9113,與手術診斷結果的一致性高。見表2。
表2 多層螺旋CT影像的診斷效果 單位:例
肺癌的臨床表現(xiàn)復雜,癥狀的嚴重程度取決于腫瘤的位置、病理類型、轉移情況、并發(fā)癥以及患者反應和耐受性的差異。目前,吸煙被認為是肺癌的主要危險因素。胸痛是周圍型肺癌的主要癥狀,常局限于胸部和肩部的某一部分,通常沒有壓痛點。痰中帶血或咯血也是肺癌的常見癥狀,約占首發(fā)癥狀的30%。全身癥狀表現(xiàn)為發(fā)熱,發(fā)生率為20%~30%[5]。肺癌引起發(fā)熱的原因有2個:其一是炎癥,當中央肺腫瘤生長時,通常會阻塞肺門或支氣管開口,導致相應的肺葉或肺段阻塞肺炎,患者體溫多在38 ℃左右,不超過39 ℃;其二是患者體質(zhì)量減輕,在某些特定的活性物質(zhì)(包括荷爾蒙、抗原、酶等)作用下,可能會引起過敏反應,通常先于其他癥狀,并隨著腫瘤的生長和衰退而消退或出現(xiàn)。臨床上,浸潤與轉移部位最常見的是縱隔淋巴結和鎖骨上淋巴結,大多位于病變的同一側,少數(shù)位于病變的對側,大多是堅硬的、單個或多個結節(jié)。氣管旁或胸膜下淋巴結腫大會壓迫氣道,導致胸悶。胸膜是肺癌侵襲和轉移的常見部位,包括直接侵襲和種植轉移。肺癌患者臨床表現(xiàn)因胸腔積液的存在或不存在以及胸腔積液的量而不同[6-7]。除了直接侵襲和轉移外,胸腔積液的發(fā)生原因還包括淋巴管阻塞、阻塞性肺炎和肺不張。
隨著人們生活方式的改變,周圍型肺癌的發(fā)病率逐年增加,且呈年輕化的發(fā)展趨勢。一旦患者被確診為周圍型肺癌,將會出現(xiàn)極其嚴重的臨床癥狀,對患者的身心健康造成嚴重的損害。周圍型肺癌干性胸膜轉移的發(fā)生率跟原發(fā)灶與胸膜的關系有關[8]?,F(xiàn)階段,隨著醫(yī)療技術的快速發(fā)展,周圍型肺癌可獲得早期診斷,為后續(xù)治療奠定良好基礎,可顯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9]。多層螺旋CT是目前胸部影像學檢查的主要方法,具有高空間分辨率的優(yōu)勢,對微小病灶的檢出率較高。病理學檢查對疾病的病因、病變起源以及病理性質(zhì)的鑒定具有重要價值,通常作為診斷該疾病的金標準[10]。但由于這種檢查方式較為復雜且對患者身體有一定的傷害,因此還需要尋求其他安全且準確性較高的診斷方法。多層螺旋CT診斷方法目前已被廣泛應用于臨床診斷中,是在原有單層螺旋CT的基礎上發(fā)展起來的一種臨床檢測方法。與單層螺旋CT不同,多層螺旋CT可同時采集多層投影數(shù)據(jù),診斷性能大大提高,擴大了每次掃描的覆蓋范圍,大大縮短了掃描時間,提高了Z軸的分辨率,可得到質(zhì)量更好的三維重建圖像,具有理想的空間分辨率,可從多個角度完成診斷[11-12]。在診斷過程中,多層螺旋CT技術可在短時間內(nèi)掃描體積,將數(shù)據(jù)包傳輸?shù)焦ぷ髡具M行多角度重建,具有高密度和空間分辨率,能清晰顯示病灶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利用多維重建技術可顯示病變的邊緣、形狀、密度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減少容積效應,使腫瘤的血液供應顯示更加客觀、清晰,診斷效能更高。此外,其掃描速度更快,可消除因呼吸運動引起的偽影或焦點丟失,并為醫(yī)師提供高質(zhì)量的成像圖像,清晰顯示周圍組織與病變位置之間的關系[13]。在檢查過程中,多層螺旋CT可根據(jù)病變的形狀和大小、邊緣征象、病變的內(nèi)部特征以及鄰近組織的CT表現(xiàn)來診斷大多數(shù)周圍型肺癌。對于少數(shù)基本征象很少或不典型的病例,應在病灶上進行CT靶向掃描。對于不能確定診斷的患者應在短時間內(nèi)接受CT引導下經(jīng)皮肺活檢、支氣管鏡肺活檢或定期復查,以避免早期周圍型肺癌的誤診和漏診。在明確病理診斷后,應進行分期診斷和分子診斷,以指導臨床治療[14-15]。
本研究對所有疑似周圍型肺癌患者術前進行多層螺旋CT檢查,多層螺旋CT影像顯示,周圍型肺癌腫瘤的增強密度不均勻,多數(shù)呈不規(guī)則形,少數(shù)呈準圓形;周圍的肺紋理增加和扭曲,尤其是肺門側;直接征象為肺周圍組織中的圓形或不規(guī)則高密度腫塊,間接征象為縱隔淋巴結腫大、胸膜凹陷、少量鈣化和空洞。經(jīng)臨床病理學檢查結果確診98例患者為周圍型肺癌,多層螺旋CT確診97例,診斷準確率為98.98%。多層螺旋CT檢查診斷腫瘤類型、腫瘤直徑與病理學檢查的結果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多層螺旋CT可以清晰地觀察到病變的形狀、大小和邊緣,同時還可以觀察到病變的內(nèi)部特征和周圍鄰近組織的CT表現(xiàn),從而有效降低漏診和誤診的發(fā)生率。多層螺旋CT診斷的靈敏度為97.96%,特異度為95.00%,準確率為97.46%,Kappa=0.9113,與臨床病理診斷結果一致性較高,說明多層螺旋CT掃描可在短時間內(nèi)全方位掃描周圍型肺癌患者的整個胸部體積,而不會被漏診。在體積掃描后,可在不同范圍內(nèi)進行重建,從不同角度觀察焦點特性[16-17]。此外,多層螺旋CT成像是一種沒有組織重疊和閉塞的斷層圖像,可更清楚地顯示病灶本身及其與周圍組織的關系,并區(qū)分直徑約0.5 mm的病變,對周圍型肺癌的診斷實用效果較好[18]。
綜上所述,多層螺旋CT在周圍型肺癌臨床診斷中具有重要的應用意義,可有效診斷周圍型肺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