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海玲
讀《紅樓夢》,讀到寶玉初見黛玉時,寶玉說:“這個妹妹我曾見過的?!北悴蛔杂X地被驚住了,最美的遇見大抵就是如此吧,與君初相識,便似故人歸。不過,我想這句話也可以用來形容我與書的關(guān)系。
在我求知欲和探索欲剛剛萌發(fā)的孩童時期,讀的第一本課外書就是經(jīng)典的童話故事集《格林童話》。最初是聽著母親在床頭緩緩地講給我聽,后來慢慢識字,自己就慢慢翻著看。只記得那時幾乎每天都抱著這本書,邊看邊想,故事中的情境似乎總能鮮明地浮現(xiàn)在腦海。我與書,大概就是從那時候結(jié)緣的。
慢慢地,隨著字認得多了起來,理解能力也得到了提高。記得那時曾有一段時間癡迷于《唐詩三百首》。讀著詩集里物候的變化,仿佛聞到了一株株野生薄荷的清香味道,春分、清明、谷雨、處暑、寒露、小雪、大雪……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一種光陰更替的季節(jié)之美。讀唐詩讓我領(lǐng)略到了一種原生態(tài)的自然之美:陽關(guān)、中原、江南、巴蜀、荊楚、齊魯……我仿佛是從詩句里牽出了一匹白馬,一躍而起,揚鞭瀟瀟灑灑地奔赴期待中的彼方,在唐詩的秀色美景中,游走了三百多年。
前幾年很火的一句話: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其實,這也是我的向往和對這個世界的渴盼。一次偶然,我看了陶立夏的《分開旅行》。這是我讀的第一本旅行隨筆,從這本很小眾的隨筆中,我明白了旅行不只是單純地看風景,更是為了在路上成為更好的自己,在風景里窺探生命的掌紋。
時間的快慢,世事的早晚,都無法阻擋你成為你想成為的人,讀書這件事,沒有時間的期限,只要你想,隨時都可以開始。大學后,時間充裕了,可以自主安排。我才發(fā)現(xiàn),我真的愛上了讀書,我喜歡上了以一個局外人的身份,站在另一端仰望他人的故事,品味他人的悲歡。
在大學,看的第一本書是余華的《活著》。作者從福貴的視角回憶故事,無形中再現(xiàn)了福貴的一生,將其性格與人生經(jīng)歷表現(xiàn)得淋漓盡致。隨著作者的描述,我一步一步地陷進福貴的故事中,我發(fā)現(xiàn)自己并不是一個局外人,我也無法再去當一個局外人。此時的我,已經(jīng)徹徹底底地走進了福貴的世界,他做地主少爺時的不羈與頹敗,他經(jīng)歷的一次次生離死別,所有的一切都是那樣的真切。余華在自序中寫道:“人是為了活著本身而活著的,而不是為了活著之外的任何事而活著?!庇谑?,我學著誠實地活著,誠實地面對內(nèi)心,誠實地面對自己。
拜讀古今中外的文學作品,落花無言,人淡如菊,書之歲華,其曰可讀。讀書不是一張通往富裕階層的通行證,但是書所延伸的多彩世界,能夠給予我們包容萬千的遠見卓識和征服未知的勇氣,以及一顆強大而堅韌的心,這才是一個人從書中獲益終生的財富。讀書讓我成為了有趣的人,讓我逃離了現(xiàn)實生活中一飲一啄、一衣一食的秩序感。
書籍,是我靈魂相契心口相通的伴侶。與書初相識,猶似故人重相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