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揚
在家庭教育中,家長的言傳身教非常重要,家長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看在孩子的眼睛里、記在孩子的心里,并被孩子有意或無意地模仿著。很多家長在與孩子相處中不經(jīng)意間暴露的缺點,也許會在某一日被放大到孩子身上。
反映家長言傳身教對孩子潛移默化影響的影視作品不少,宮崎駿的著名動畫片《龍貓》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每隔幾年,我都會找出來重溫一下。該片以田園小品式清新自然的風格,講述爸爸帶著兩個女兒搬到妻子所在療養(yǎng)院附近的鄉(xiāng)下,父女三人在一間年久失修的老房子里開始了新的生活。姐妹倆很快發(fā)現(xiàn),看似平凡無奇的鄉(xiāng)下卻有很多神奇、美妙的事物。整部動畫如小品文般娓娓道來,充溢著濃濃的親情,其中父母對姐妹倆的言傳身教,帶給人無限的思考。
11歲的姐姐小月非常謙和有禮,每次去醫(yī)院看媽媽,都不是直愣愣地走進去,而是進門后先向大家問好,然后再去媽媽的床位聊天、照顧媽媽。其實,這和小月爸爸的言傳身教是分不開的。比如,那晚下了大雨,小月和妹妹小梅為了給爸爸送傘,在公交車站焦急地等爸爸。因為有事回來晚了的爸爸,見到兩姐妹的第一句話就是向她們道歉。爸爸的言行影響著女兒待人接物的態(tài)度,從中可見一斑。
雖然講禮貌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但往往容易被父母忽視。家長應時刻教育孩子在與別人相遇、相識時,主動跟別人打招呼、問好。在分別時跟對方道“再見”。比如,在小區(qū)里遇到鄰居、在校園里遇到老師、在升學時認識新同學,一個微信、一聲問候、一句再會,不但體現(xiàn)了孩子的精神面貌,而且反映了孩子的修養(yǎng)和素質。溫和有禮的孩子走到哪里都被人喜歡、受人歡迎,也能更好地被別人接受、融入集體中。
小月和小梅去醫(yī)院看望媽媽,媽媽看到妹妹的頭發(fā)是姐姐梳的,沒有覺得姐姐照顧妹妹是舉手之勞,而是馬上教育妹妹:“要好好謝謝姐姐哦?!币苍S有的家長看到這一幕會覺得家人之間連這種小事都要道謝,未免過于生分了。其實,越是親近的人,越要適時表示感謝,讓對方覺得自己的付出被尊重、很值得。
面對外人的善意和幫助,孩子更要及時道謝。比如,食堂阿姨幫孩子打菜時、去超市買東西結賬時、陌生人提醒孩子鞋帶開了時……一旦孩子養(yǎng)成時刻對別人表達謝意的習慣,不僅會給人留下善良、懂事、感恩等好印象,而且還會讓別人更心甘情愿去幫助孩子。當孩子遇到困難時,也會感受到別人無私的幫助和回饋,這樣人生的路才會越走越寬。
在醫(yī)院時,媽媽看到小月的頭發(fā)有些亂,就拉過小月幫她梳頭。妹妹小梅看到了有些羨慕嫉妒,便喊著要媽媽也給自己梳頭。小月卻告訴小梅要排隊,媽媽也沒有偏袒小梅,而是先給姐姐梳了頭。家長不能因為孩子年齡小,在家備受寵愛,就隨意給孩子“優(yōu)先權”,什么都以孩子為先。而應該讓孩子知道,即使在家里,在很多人看不到的地方,也要隨時保持秩序感。
生活中的秩序感無處不在,家長應該從小給孩子立好規(guī)矩。比如,用餐時盛飯的順序、物品擺放的順序和規(guī)則、排隊買東西時的先來后到等。如果孩子眼中只有自己,沒有秩序、無視規(guī)則,不僅不能在社會上更好地生存和發(fā)展,而且所到之處會時刻充滿混亂、誤會和敵視,孩子的人生之路也會變得坎坷和艱辛。
小梅說看到了龍貓,但是姐姐和爸爸都沒有找到,小梅委屈地表示自己沒有騙他們,是真的看見了。姐姐和爸爸都選擇相信小梅,爸爸還對小梅說:“你剛才一定是遇到了森林的主人,這說明小梅的運氣好極了,這種機會可不常有。來,我們?nèi)ジ騻€招呼吧!”孩子小的時候,會因為受到白天看過的電視、身邊發(fā)生的一些印象深刻的事或者自己心理上的一些變化和感受等影響,想象出某個東西或場景,并迫不及待地與父母分享。這時家長不要質疑或諷刺孩子,而是要順著孩子的話去說,并引導孩子將想象變成正能量的、可以激勵孩子的事物。
愛因斯坦曾說:“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才概括著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并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焙⒆拥南胂罅κ翘煺娴?、充滿童趣的,應該受到家長的尊重和保護。想象力豐富的孩子性格很敏感,對周圍環(huán)境和人的感知力很強,家長要善于發(fā)現(xiàn)并積極利用這一點,可以問孩子一些細節(jié),甚至跟孩子一起去想象,讓孩子的童心和童趣得到發(fā)展和釋放,并順勢而為地激發(fā)孩子的創(chuàng)造力。
媽媽盡管生病住院,但依然時刻關心著兩個孩子,孩子的來信,每一封她都會耐心地看并加以引導,還稱自己也對房間里的怪物感興趣,并讓她們把龍貓送來的橡果種在地里。很多家長說自己平時工作太忙,每天早出晚歸,和孩子碰個面都難,根本無暇和孩子交流。其實,只要家長有心,哪怕每天花幾分鐘給孩子發(fā)個微信、在孩子的朋友圈點個贊、給孩子發(fā)幾個表示鼓勵的表情,在孩子回復后再和孩子互動一下,這些都是交流。
孩子成長的每個時刻都彌足珍貴,不容錯過,家長要利用一切形式,哪怕是在孩子的書桌上貼個便利貼、小紙條,把想對孩子說的話寫下來,都能傳遞出對孩子的重視,讓孩子感受到家長哪怕再忙都牽掛著自己,孩子的成長才不會感到孤單。
生病的媽媽要在醫(yī)院接受治療和休養(yǎng),爸爸除了日常在大學教課之外,還要利用閑暇時間去醫(yī)院照顧生病的妻子,但爸爸從來都是非常有耐心,而且還在醫(yī)院親手為妻子梳頭發(fā),兩人之間的話語交流和眼神都傳遞著對彼此的關心和愛意。親情在平淡、瑣碎的日子里能帶來振奮人心的力量,也能讓人對未來充滿希望。父母之間互敬互愛,在危難時刻不離不棄,能讓孩子更有安全感、更堅強、更有愛心。
孩子每天生活的家庭環(huán)境是和諧、溫馨的,孩子才能每天在與父母的相處、互動中感受到輕松、愉悅和快樂。父母可以帶孩子一起去郊外燒烤、去公園游覽,或者在家里一起做些小點心。父母之間拿取、互遞東西時的配合默契,一家人享受美食時的歡樂、溫馨、甜蜜,都會給孩子帶來難忘的印象。孩子也能在充滿愛的家庭里健康成長,獲得更健全的人格。
一個人的教養(yǎng)深藏在每個行為背后,父母的言傳身教不能缺席,希望家長與孩子一起,變成更好的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