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桂玉
(湖南衡陽中心醫(yī)院,湖南 衡陽 421000)
血液透析是治療急性腎功能衰竭(acute renal failure,ARF)的有效措施[1,2]。在我國,高齡的急性腎功能衰竭患者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約占74.7%,死亡率達30%-89%[3-5]。如不及時治療容易導致多器官功能障礙綜合征(multi organ failure syndrome,MODS)。由于該病病情復雜且遷延不愈,預后差,目前仍無完美的治療方案。近年來,隨著醫(yī)療技術的突飛猛進,血液凈化技術在臨床上廣泛應用,高齡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救治率也得到明顯提升。本文從血液透析療效、并發(fā)癥發(fā)生率、死亡率、護理滿意度,探討間歇性血液透析療法在高齡合并多臟器功能衰竭患者的安全性、實用性及可行性。
選取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于本院血透中心治療的多器官功能衰竭、年齡≥70歲的患者60例,按照治療及護理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及觀察組,各30例。觀察組30例中,男18例,女12例;年齡70-95歲,平均(78.25±5.15)歲;基礎疾?。簢乐睾粑ソ?例、慢性腎功能衰竭7例、嚴重心功能不全6例,感染性休克4例,其他嚴重感染5例。對照組30例中,男16例,女14例;年齡71-94歲,平均(77.79±4.16)歲;基礎疾?。簢乐睾粑ソ?例、慢性腎功能衰竭11例、嚴重心功能不全5例,感染性休克2例,其他嚴重感染3例,兩組患者基線經對比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的診斷均符合多器官功能衰竭的診斷標準;②年齡≥70歲;③最終結局為死亡。排除標準:①單一器官衰竭;②資料不全的患者;③最終退出研究的患者。
1.3.1 對照組給予支持對癥治療,包括抗感染、止咳化痰、保護肝腎功能等常規(guī)治療。
1.3.2 觀察組在此基礎上應用連續(xù)血液凈化治療,采用德國血液凈化儀(產地:德國 Fresenius Medical CareAG & Co)進行治療。(1)建立股靜脈或頸內靜脈通路。(2)根據患者衰竭器官的不同,分別應用血液透析、血液濾過、血漿置換、血液灌流等透析模式。(3)3個以上器官衰竭的患者,根據清除代謝廢物的不同,可同時選用2種以上的血液凈化方法。(4)可采用續(xù)貫或串聯方法,使體內內環(huán)境達到正?;蚪咏5臓顟B(tài)。(5)根據患者心功能、電解質情況,隨時調整超濾量、透析時間及透析次數。(6)一般采用低分子肝素抗凝;有出血傾向者用枸櫞酸抗凝。
(1)觀察對比兩組患者治療效果,包括血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creatinine,Cr)、鉀及全血剩余堿等血生化指標;(2)記錄兩組患者治療過程中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營養(yǎng)不良的發(fā)生情況、多器官功能進一步衰竭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6];(3)記錄兩組患者對護理工作滿意度:采用自制的滿意度問卷評價表,評價護理工作滿意度,內容包括服務態(tài)度、護理質量、操作指導及溝通技巧,分值共計100分,分為非常滿意、滿意、基本滿意及不滿意四個等級,得分95-100分為非常滿意,得分85-94分為滿意,得分80-84為基本滿意,79分以下為不滿意。
所有數據均用SPSS23.0 軟件計算。計數資料以(%)表示,組間采用χ2檢驗,計量資料以(±s)表示,組間比較用獨立樣本用t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的尿素氮水平、血肌酐水平和 K+水平相比較于對照組,均明顯較低;觀察組患者和對照組患者的 HCO3-水平比較,明顯較高(P<0.05)。其中包括的血尿素氮、肌酐、鉀、動脈血pH值及全血剩余堿等血生化指標、動脈血氣等,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s)
表1 兩組患者治療效果比較(±s)
組別 例數 BUN(mmoL/L) Cr(mmoL/L) K+ HCO3-對照組 30 14.50±3.50 314.41±14.32 4.97±1.51 18.39±1.81觀察組 30 8.61±1.23 214.48±11.36 3.72±0.04 27.10±1.44 t -8.211 5.124 9.857 12.453 P-<0.05 <0.05 <0.05 <0.05
觀察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10.0%,對照組并發(fā)癥總發(fā)生率為40.0%。兩組比較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發(fā)生情況比較[n(%)]
觀察組患者營養(yǎng)不良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多器官功能進一步衰竭的發(fā)生率和死亡率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患者營養(yǎng)不良、多器官衰竭及死亡情況比較[n(%)]
觀察組的護理滿意度為96.67%,對照組為73.33%,兩組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詳見表4。
表4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多器官衰竭是指當機體遭受意外刺激或損傷后而產生的一系列臨床綜合征,常見誘因為感染、創(chuàng)傷等[7-9]。常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器官功能受累,來勢兇險, 死亡率很高[10,11]。高齡患者由于合并多種慢性基礎疾病,嚴重創(chuàng)傷或感染后隨著機體的應激反應而過度釋放炎癥介質,使體內血漿內毒素及炎癥因子濃度迅速上升,造成免疫功能紊亂[12,13]。目前盡管經抗感染和支持對癥治療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病死率依然很高。本研究觀察組經過血液透析治療后,患者病情明顯改善,且并發(fā)癥明顯減少,治療后營養(yǎng)不良狀況發(fā)生率低,并進一步阻止多器官功能受損,因而死亡率明顯降低。
血液透析是指把患者血液引出體外,經過特殊的凈化裝置,把其中的有毒物質排出體外,從而達到治療病癥的目的[14]。血液透析最初用于尿毒癥的治療,隨著治療效果的不斷顯著,因而很快拓展到其他領域,包括對急危重癥患者的救治。高齡多器官衰竭患者由于各種應激反應,機體處于免疫失控狀態(tài),血液中的各種有毒因子乘虛而入。因而,血液凈化可通過“削峰調谷機制”修復受損的免疫功能,給患者帶來生命生機。
透析療法對高齡多器官衰竭患者雖然有明顯療效,但也存在有各種并發(fā)癥,如穿刺點感染、滲血及低血壓等。因此,在護理上要注意以下幾點:(1)加強心理疏導,告知本病的常見誘因及預防措施;由于病情重,進展快,患者易產生緊張、恐懼情緒,擔心費用太高、治療效果差等。護士應耐心解釋、安慰患者,注意心理因素對疾病預后的影響,鼓勵親朋好友參與到患者的管理之中。(2)加強對各種導管的護理,特別是穿刺導管的護理,防止意外脫管、穿刺點感染等;血管由于透析次數多,在反復透析過程中容易發(fā)生污染。為預防相關感染,在透析前注意觀察導管周圍情況,在導管及周圍皮膚進行常規(guī)消毒,如有紅腫等感染跡象,要及時通知醫(yī)生,及時處理[15]。(3)治療過程中嚴密觀察患者生命體征,特別是心率、血壓、呼吸的變化。透析過程中依據血壓變化情況適當調整血流量,保持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
綜上所述,高齡多器官衰竭患者,早期應盡早行血透治療,該治療措施能持續(xù)清除肌酐和尿素氮,維持電解質平衡穩(wěn)定,對患者病情恢復起積極的推動作用。
當然,臨床醫(yī)生要掌握血液凈化的最佳時機、應用時限和治療劑量;護士要認真觀察治療效果及其副作用,從各種環(huán)節(jié)入手,加強對該類患者的綜合護理,有效防范各種管道感染;防止患者營養(yǎng)失調,防止臟器進一步受累,提高患者治愈率及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