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銀萍,鄭承紅,2*
(1.湖北中醫(yī)藥大學,湖北 武漢 430000;2.武漢市中醫(yī)醫(yī)院,湖北 武漢 430030)
糖尿病多汗癥屬于糖尿病自主神經病變(DAN)癥狀之一,約有60%DAN患者出現多汗[1,2],糖尿病患者出現多汗的發(fā)生率為11%[3]。其病理生理學機制尚不清楚,研究發(fā)現DAN患者若長期處于高血糖狀態(tài),可能引起軸突細胞等代謝失常、氧利用障礙而使神經纖維異常再生[4-6],出現神經病變,交感神經興奮性增高,從而導致汗腺支配功能障礙,汗腺分泌增加而出現身體不同部位出汗過多,多出現在頭面部、頸項部、前胸部等。西醫(yī)治療強調病因治療,予以控制血糖、營養(yǎng)神經、改善微循環(huán)等,藥物治療無效可考慮離子透入、交感神經切除術等手術治療[7]。一項肉毒桿菌毒素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meta結果顯示其療效果良好,可能通過抑制刺激汗腺興奮來改善多汗癥狀[8,9]。中醫(yī)認為,糖尿病多汗癥歸屬“消渴”“汗證”范疇,腠理開闔失司,津液疏泄失常而成本病?!瓣幪撜?,陽必湊之,故少氣時熱而汗出也”,人體之陽氣蒸上,陰液從汗孔而出成陰虛火旺證[10],謝蘭蘭[11]等提出“養(yǎng)陰三法”,當歸六黃湯具有滋陰清熱斂汗之效,可用于糖尿病多汗癥,但目前尚缺乏足夠循證醫(yī)學支持?;谝陨涎芯楷F狀,本研究運用Meta分析探討當歸六黃湯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研究類型:應用當歸六黃湯聯合基礎治療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隨機對照實驗(RCT),符合隨機、對照原則,盲法不做要求,語言限制中文或英文;研究對象:均符合糖尿病多汗癥的診斷標準[12],性別、年齡不限制;干預措施:所有患者均予以基礎治療(包括糖尿病教育、生活方式干預及降糖治療等),對照組聯用營養(yǎng)神經藥物,實驗組聯合當歸六黃湯;結局指標:臨床總有效率、空腹血糖(FPG)、餐后2小時血糖(2hFBG)及不良事件發(fā)生。
數據缺失、無法獲得全文或重復發(fā)表的文獻;患者為非糖尿病引起的多汗癥,或者除糖尿病多汗癥外還有其他合并癥可能影響評價。
“當歸六黃湯”“糖尿病多汗癥”“Diabetic Hyperhidrosis”“Dangguiliuhuang Decoction”為檢索詞,檢索收錄在中國知網、萬方、維普、CBM、PubMed、Cochrane Library、Web of Science、Emabse數據庫中從建庫至2021年11月20日刊發(fā)的RCT文獻。
2名研究者根據納入和排除標準進行文獻篩選,互不交叉,提取內容為納入研究文獻的第一作者、發(fā)表年限、基線特征、干預措施和觀察指標等,若分歧則由第三名研究者裁定。
2名研究者根據Cochrane 協作網[13]的“偏倚風險評估工具”對納入研究進行質量評價,包括隨機方案、分配隱藏、盲法實施、數據報道完整性、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其他偏倚。若分歧則由第三名研究者裁定。
采用軟件 GRADE profiler 3.6 分別對臨床有效率、FPG、2hFBG、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從偏倚風險、不一致性、間接性、精確性及發(fā)表偏倚進行證據分級,得出各結局指標的質量評價。
采用 RevMan5.4 軟件分析對觀察指標進行分析,其中臨床總有效率和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計數資料,采用比值比為效應指標;FPG、2hFBG為計量資料,采用標準均數差表示。各效應量均以95%CI 來描述。若觀察指標有統(tǒng)計學同質性(P>0.05,I2<50%)時,采用固定效應模型;若存在異質性(P≤0.05,I2≥50%)時,采用隨機效應模型和亞組分析探討異質性來源。
電子數據庫最終納入8篇RCT,598個患者(圖1)?;谖墨I篩選流程,共納入8篇RCT,其中所有患者基線特征具有可比性(表1)。
表1 納入研究的基本特征
丁玉蘭[14]、劉凡[15]、李艷梅[16]采用隨機數字表進行分組,隨機化評價為“Low risk”,其余研究只提及符合隨機原則,但均未說明具體隨機方案,評價為“Unclear risk”。黃俊臣[17]、鄭曉軍[21]觀察指標只報道臨床有效率,數據報道完整性以及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均評價為“High risk”,其余文獻的研究對象無脫落,觀察結局數據完整,數據報道完整性以及選擇性報告研究結果均評價為“Low risk”;均未提及分配隱藏、盲法、其他偏倚,評價為“Unclear risk”(圖2)。
2.3.1 臨床總有效率對比
8篇RCT報道了臨床總有效率[14-21],異質性檢驗顯示同質性良好(P=0.95,I2=0%),采用固定效應模型。Meta分析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可明顯提高臨床總有效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OR=5.84,95%CI[3.57,9.57],P<0.01)(圖3)。
2.3.2 FPG對比
5篇RCT報道了治療后FPG[14-16,19,20],異質性檢驗為極重度異質性(P<0.01,I2=92%),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可明顯降低FP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1.76,95%CI[-2.46,-1.06],P<0.01)(圖4)。
2.3.3 2 hFBG對比
5篇RCT報道了治療后2hFBG[14-16,19,20],異質性檢驗顯示有同質性(P=0.04,I2=61%),采用隨機效應模型。Meta分析表明,與對照組比較,實驗組可明顯降低2hFBG,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MD=-1.93,95%CI[-2.85,-1.49],P<0.01)(圖5)。
周瑜[20]、李艷梅[16]、丁玉云[14]分別報道實驗組和對照組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劉凡[15]及李嵐[18]治療期間所有患者均無不良反應發(fā)生。
應用GRADE對當歸六黃湯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臨床有效率、FPG、2hFBG、不良反應發(fā)生率4個結局指標進行證據分級。偏倚風險方面,臨床有效率僅有3篇RCT提及采用隨機數字表進行隨機化分組,同時分配隱藏和盲法實施不清楚證據分級為降兩級,FPG、2hFBG、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因分配隱藏和盲法實施不清楚,證據分級為降一級。不一致性方面,基于I2的大小,臨床總有效率、2hFBG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證據分級為不降級(I2<50),FPG證據分級為降兩級(I2<≥75),2hFBG證據分級為降一級(50 糖尿病多汗癥可歸屬中醫(yī)“消渴”“汗證”范疇,數據挖掘表明[10],陰虛火旺證為糖尿病多汗癥的常見證型之一,當歸六黃湯滋陰清熱、固表止汗,為“盜汗之圣藥”,方中當歸養(yǎng)血活血;生地養(yǎng)陰泄火;熟地滋腎陰;三藥合用使水能制火;黃芩、黃連、黃柏苦寒分泄三焦火以堅陰;六藥合用,陰平陽秘,使得玄府開合有?!,F代藥理研究表明[22],當歸六黃湯具有降低血糖、抗炎癥反應、保護外周神經功能等作用,如通過PI3K/Akt等通路或升高PPAR-γ表達來發(fā)揮調節(jié)免疫和代謝穩(wěn)態(tài)。 Meta分析,實驗組在改善患者臨床癥狀及降低血糖方面均優(yōu)于對照組,且具有安全性。異質性檢驗顯示,臨床總有效率、2hFBG具有良好的同質性,而FPG為異質性檢驗結果為極重度異質性,在剔除丁玉蘭[14]文獻后,異質性明顯降低,探討其異質性的來源可能來源于糖尿病多汗癥的糖尿病病程差異。本文的不足與局限性主要在于:可能因語言限制出現檢索不全面;僅有2篇RCT明確隨機分組方法,其余文獻僅提及隨機;所有文獻對于未做詳細說明盲法實施與否;關于不良反應方面,僅有5篇RCT篇提及;部分文獻療程短,不能說明長期療效與安全性。 綜上所述,當歸六黃湯能有效改善糖尿病多汗癥患者的癥狀,能極大改善糖尿病多汗癥患者的生活質量。但由于本研究納入文獻質量的局限,如偏倚不明、樣本量較小、觀察周期不統(tǒng)一,為凸顯出中醫(yī)藥治療糖尿病多汗癥的優(yōu)勢,尚需要更多臨床研究支持。3 討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