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傅菲
我非常細致地觀察過朝露從凝結到墜落的過程。院子里,我用竹筒養(yǎng)了一株吊蘭。在2020年5月2日早上4點15分,我坐在吊蘭前觀察,并做即時記錄。記錄如下:
一、葉面鋪起霧珠,需要21分鐘。
二、霧珠滑在一起,形成露珠,依靠微風抖動葉子。
三、霧珠凝成一顆豌豆大的露珠,這個過程需要17分鐘。
四、懸在葉尖上的露珠,分兩種顏色:上半顆無色透明,下半顆翠綠色。
五、露珠懸在葉尖上,可以懸3分45秒。露珠下墜,葉子往下彎曲,葉面的露珠滑下來,加速了葉尖的露珠墜落。
六、露珠在地面破碎的時間,無法計時。
七、葉尖上,一滴露珠形成,需要13分21秒。
八、太陽照在吊蘭上,霧珠全部消失,需11分25秒。
記錄完了,我感到無比悲傷:生成的過程艱苦卓絕,而消亡卻十分輕易。
(摘自《風過溪野》,百花文藝出版社,Aine圖)
文/徐剛
藏羚羊喜歡集群于淡水湖邊,有時會注視著湖水,仿佛在顧影自憐。此時,你不會想到藏羚羊是飛奔的高手,時速可達80公里。飛奔對于藏羚羊而言,是為生命而逃避,為種族而逃避。
每年嚴冬之末,是藏羚羊的發(fā)情交配時節(jié)。此時,雄性藏羚羊為荷爾蒙驅使,躊躇滿志,尋找或挑戰(zhàn)對手。然后是單打獨挑的角斗開始,兩只雄性藏羚羊以角相抵,比拼耐力、體力。那些母藏羚羊是圍觀者,若無其事地作壁上觀,它們所心儀的永遠是強壯者、勝利者。大戰(zhàn)得勝之后的雄性藏羚羊,會帶走6~10只母藏羚羊,在荒野,在湖邊,尋找一個住處度蜜月。一個又一個集群式的藏羚羊家族組成了。
和黃羊類同,藏羚羊絕不是虎虎生威者,但它們有保存自己的本領:一是跑得快,比黃羊更快;二是能登高抗寒冷,在海拔6000米的冰雪山嶺,奈我何?母藏羚羊妊娠期滿的日子,恰是可可西里最溫暖的六七月,這時候曾經為交配權做生死搏斗的公藏羚羊們,冰釋前嫌,自動組織起來前呼后擁保護待產的母藏羚羊們,至人跡罕見處,至峽谷隱蔽地休養(yǎng)待產。
這是一個只有奔走疾馳,只有不懼嚴寒,才能保全自己的種族,而幼崽們一出生就要苦其筋骨。剛出生的羊羔羊水還沒有干透便可站立,出生10分鐘就能邁步,10天后開始奔跑。對于藏羚羊來說,奔走一生的命運幾乎從降生便開始。這樣一個物種,因著奔走的速度和冰雪洗禮,至今仍然巡行在造物主應許給它們的可可西里荒野上,不卑不亢,不屈不撓。
(摘自《人民文學》2022年第1期,桃&桃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