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王強
在中美戰(zhàn)略博弈背景下,日本“隨美起舞”極力配合美國對華政策調整,在具有高度政治敏感性的涉臺問題上對美亦步亦趨。右翼“挺臺”言行層出不窮,別有用心地將臺海局勢與日本安全掛鉤。日本“虛張聲勢”的挺臺言行背后,反映出對中國大陸發(fā)展的焦慮心態(tài)。蔡英文當局也并未改變“親日媚日”的秉性,不惜犧牲島內民眾利益謀取對日妥協(xié),又炒作俄烏危機對臺海局勢的“蝴蝶效應”,在島內制造臺日“命運共同體”焦慮感和“反中抗中”情緒。但在中日關系大局之下,臺日關系持續(xù)走深仍面臨深刻困境。
日本“親臺”右翼捆綁臺日安全關系,將“臺灣有事”視為“日本有事”和“日美同盟有事”,企圖通過炒作“中國威脅論”,實現(xiàn)走向“政治軍事大國”的夙愿。
一是日本“隨美起舞”調整“模糊姿態(tài)”。拜登上臺后,日本配合美國“印太戰(zhàn)略”,改變以往模糊姿態(tài)積極調整對臺政策。繼日本前防衛(wèi)副大臣中山泰秀拋出“臺灣兄弟”論,呼吁“必須保護臺灣”之后,時任日本副首相麻生太郎再度鼓吹介入臺海。麻生太郎演講時稱,將“臺海有事”視為“日本存立危機事態(tài)”,鼓吹“日美將保護臺灣”。而且日本屢次在國際場合炒作臺海危機。從美日“2+2會談”關切臺海和平,到美日首腦會談提高對臺關注調門,再到“臺灣有事”就是“日本有事”和“日美同盟有事”的右傾論調。日本涉臺政策改變“模糊戰(zhàn)略”介入臺海姿態(tài)“由暗轉明”,甚至有意“推美遏華”,似乎對武力介入臺海躍躍欲試,企圖通過炒作臺海危機實現(xiàn)“自我松綁”。
二是自民黨總裁競選罕見炒作臺灣安全。在去年自民黨總裁選舉中,臺灣問題甚至也罕見成為炒作議題。岸田文雄競選期間,一改“較為溫和”的“鴿派形象”,展現(xiàn)對抗中國大陸態(tài)度。岸田文雄接受媒體采訪表示,日本位于“中美對抗”的最前線,“臺海問題將成為日本外交下一個重大課題”;認為“日本必須對臺海沖突有所準備,最重要的是必須與盟國合作”,甚至鼓吹“美日共同演習尤其重要”。岸田稱,臺灣“是日本在經濟等方面重要伙伴”“必須落實與臺灣的持續(xù)性合作”;對臺灣申請《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表示歡迎態(tài)度;“以共享各種知識的形式”助力臺灣參與世界衛(wèi)生大會(WHA);表示“一旦臺灣發(fā)生事態(tài)將遵循安保法進行應對”。東京大學教授鈴木一人等日本學者分析認為,出于獲取選票的考慮,“臺灣安全攸關日本生死”的論調似乎成為黨內主流,“臺灣問題成為自民黨總裁候選人角逐的首要議題”;認為“制衡中國大陸已經成為自民黨黨內共識”“從左到右的政治光譜,無一例外都提出了對抗中國大陸的觀點”;雖然“臺灣已被日本視為重要安全因素”,但是“日臺關系不見得會繼續(xù)升溫”。東京明治大學教授伊藤剛認為,“美國作為日本最重要的盟友,近年對臺灣支持愈加明顯”“也提供了日本與臺灣關系升級的動機”。島內學者認為,“臺灣有事”被視為日本威脅的論調升高,“抗中保臺”似乎成為日本政壇的“政治正確”。
三是日本有意調整安全戰(zhàn)略。岸田文雄上臺后,宣稱有意修訂日本“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岸田文雄曾在施政演說中表示,將討論在安倍任內制定的“國家安全保障戰(zhàn)略”中加入經濟安保觀點,整體修正“防衛(wèi)力量大綱”及“中期防衛(wèi)力整備計劃”,并“考慮各種可能”應對臺海變局。岸田文雄提出“從基本面強化日本國防能力”“不排除討論對敵基地攻擊能力的選項”,并計劃在2022年內更新安保戰(zhàn)略相關的三大國防文書?!懂a經新聞》記者渡邊浩生認為,“拜登正在尋求美日臺三方合作”“臺灣議題可能會成為岸田內閣在外交上的試金石”。
在蔡英文拋出臺日安保對話被日本外務省公開拒絕后,日本“親臺”右翼議員操弄兩面手法,通過政黨交流形式深化臺日實質關系。臺日“以黨代府”變相開展所謂官方往來,被綠營人物吹捧為“臺日關系歷史性重大突破”。
一是整合“親臺”勢力成立“臺灣小組”。2021年2月10日,日本自民黨外交部會成立“臺灣政策研討項目小組”。這是繼“自民黨青年局”以及“日華議員懇談會”后,日本自民黨串聯(lián)“親臺”議員專門新設的對臺工作窗口。自民黨外交部會長、參議員佐藤正久擔任小組召集人。佐藤正久曾出任防衛(wèi)省政務官、外務省副大臣,被視為自民黨“國防族”要角,在日本政界安保領域“有一定分量”,且對臺日安保交流“一向著力甚深”。該小組召開首次會議,便指出“當前自民黨內部缺乏討論對臺政策機制”,聲稱將“強化國會外交與日本對臺關系”作為政策方向,呼吁仿效美國“與臺灣關系法”制定涉臺立法,舉辦執(zhí)政黨“2+2”會議。自民黨“臺灣小組”在提交的首份“促進臺日關系政策建言”中,鼓吹“臺灣危機就是日本危機”,呼吁“重新檢討日本對臺政策的必要性”,強調臺日“在外交上共同實施自由開放的印太戰(zhàn)略,在經濟上加強具有安全保障意義的緊密經濟合作,在安全保障上促進臺灣海峽的和平與安定”。島內學者分析認為,自民黨專門成立“臺灣小組”,反映出“對臺灣地緣戰(zhàn)略重要性的認識”,以及“對中國大陸日趨強硬的立場”。
二是搭建臺日“執(zhí)政黨對話”機制。2021年8月,臺日首度舉行“外交防衛(wèi)政策意見交流會”(執(zhí)政黨“2+2”會談)。日本派出自民黨外交部會會長、參議員佐藤正久和自民黨國防部會會長、眾議員大冢拓。蔡英文當局則派出羅致政和蔡適應。蔡適應稱,“期待對話機制成為慣例”“開創(chuàng)全新的溝通管道”。2021年12月,臺日再次以視頻方式舉辦“外交經濟政策意見交流會”。日本泛化安全問題,派出佐藤正久以及自民黨經濟產業(yè)部會長石川昭政參會,將“經濟安全保障”和臺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CPTPP)等議題納入會談討論。臺日“以黨代府”持續(xù)深化“2+2”對話機制,值得關注。
在蔡英文當局游說下,日本“親臺”議員開始效仿美國政治操弄涉臺立法打“臺灣牌”。2021年,日本參議院首次通過涉臺決議案,試圖幫助臺灣擴大“國際空間”;而且地方“親臺”政治團體仿效美國“與臺灣關系法”,“由下自上”推動涉臺立法進程。
一是日本參議院政治操作涉臺提案。2021年6月,日本參議院通過決議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WHO)。外務大臣茂木敏充,以“不能出現(xiàn)地理上的空白”為由,呼吁同意臺灣自2022年起參與世界衛(wèi)生大會(WHA),并要求日本政府與各國合作確保臺灣參與世界衛(wèi)生大會的機會。日本首相菅義偉在七國集團(G7)峰會上聲稱,“支持臺灣以觀察員身份參與世界衛(wèi)生大會”。臺灣外事部門表示,日本參議院“歷史上首次”通過“跨黨派國會議員提案”“無異議支持臺灣參加世界衛(wèi)生組織”“象征日本政界對臺灣參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全面支持”,“凸顯臺灣參與世界衛(wèi)生組織的重要性與急迫性”。
二是效仿美國制定涉臺立法。2021年12月,日本縣市長在東京成立地方“親臺”政治團體“日臺共榮首長聯(lián)盟”。臺灣“駐日代表”謝長廷將“聯(lián)盟的成立”視為“臺日地方交流新的里程碑”,聲稱“有助增進臺日地方交流”,并成功游說127名日本地方縣市長參與,其中僅42名出席成立大會。石川縣加賀市市長宮元陸作為發(fā)起人代表,聲稱聯(lián)盟成立是“一項創(chuàng)舉”和“劃時代的組織”,旨在“決意督促日本政府涉臺立法”。宮元陸聲稱,臺日具有“特殊關系”“是命運共同體”“臺日關系密切但至今沒有‘邦交’”“無法回應臺日安保對話”,若日本有如同美國的“與臺灣關系法”,臺日可直接就安保議題對話。自由民主黨政調會長高市早苗呼吁,“日本全國1741個市區(qū)町村的首長都加入日臺共榮首長聯(lián)盟”。民進黨民意代表邱志偉鼓吹“臺日是區(qū)域安全的命運共同體”,呼吁“臺日關系提升應當朝著制度化方向思考”,將臺灣安全列入“存立危機事態(tài)”當中,制定“日本版臺灣關系法”作為“制度依據”。
在中美戰(zhàn)略博弈背景下,臺日渲染“中國大陸軍事威脅”,塑造所謂“安全命運共同體”,通過新建溝通管道,炮制涉臺立法,謀求安保對話,“此起彼伏”制造臺海熱點問題。然而,臺日深化實質關系的效果卻“事與愿違”。
一是中日關系框限臺日關系。島內智庫學者認為,“臺日關系受制于中日關系的框架無法完全施展”。日本依賴中國大陸市場,岸田內閣對臺將“會保持靈活政策”,根據1972年《中日聯(lián)合聲明》精神,維持臺日“非政府間實務關系”模式。日本“親臺”防衛(wèi)大臣岸信夫曾呼吁岸田文雄發(fā)表施政演說時,加入“臺灣海峽的和平穩(wěn)定與日本的安全保障無法分開考慮”的論述,就曾受到強烈質疑。臺灣輔仁大學教授何思慎指出,“日本對臺灣從不手軟,拍馬屁、抱大腿一點用都沒有”“如果臺灣真的有事,日本也會以自身國家利益來判斷”。
二是蔡英文當局“媚日”行徑引發(fā)島內質疑。蔡英文當局漠視島內民眾健康“以疫謀獨”。在島內出現(xiàn)防疫破口情況下,仍抹黑大陸疫苗,阻擋大陸疫苗輸臺,導致島內面臨疫苗極度短缺。但卻“自導自演”了一場日本疫苗輸臺的“寧靜作戰(zhàn)”,接受“未被日本納入施打計劃”的援助疫苗,引發(fā)島內輿論質疑。國民黨臺北市議員羅智強,批評蔡英文當局“超前部署到把臺灣搞成疫苗乞丐”;國民黨主席江啟臣稱,“蔡英文應該為疫情蔓延負責出來道歉”。另一方面,民進黨當局難改“逢日必軟”秉性。安倍晉三以眾議員身份在線參與臺灣智庫“國策研究院”的“影響力論壇”,發(fā)表“新時代臺日關系”演說,將釣魚島與先島群島、與那國島并列視為日本領土。臺灣外事部門相當?shù)驼{回應,稱“不針對個人意見評論”。島內輿論認為,“安倍發(fā)言被冷落,凸顯臺灣社會對于日本協(xié)防臺灣的質疑”。
三是日本挺臺“虛熱實冷”。蔡英文當局將加入日本主導的《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作為謀求“臺獨”經濟空間的抓手,日本也多次表示支持臺灣加入的論調。蔡英文當局不惜犧牲島內民眾健康,開放“核食”進口換取日本對臺灣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的支持。但日本始終聲稱“沒有將福島食品問題與《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xié)定》掛鉤”,可見一遇到現(xiàn)實利益,臺日關系就裹足不前。日本“挺臺”背后深藏的圖利禍心,折射出臺日關系“各懷鬼胎”“虛熱實冷”的本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