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 青,梁潘霞,邢 穎,姚卓帆,劉永賢,江澤普
(1.廣西農(nóng)業(yè)科學院農(nóng)業(yè)資源與環(huán)境研究所, 南寧 530007;2.廣西桂平市西山碧水茶園有限責任公司,廣西 桂平 537200)
【研究意義】茶樹是耐陰、喜漫射光植物。在夏季高溫、強日照條件下夏茶的多酚類物質(zhì)含量增加而氨基酸含量減少,導致夏茶味苦澀,鮮爽度降低[1],因此夏茶的品質(zhì)普遍較差,競爭力不強,經(jīng)濟效益低下。但夏茶的產(chǎn)量約占全年茶產(chǎn)量的三分之二,改善夏茶品質(zhì)有利于提高茶業(yè)總產(chǎn)值?!稄V西壯族自治區(qū)人民政府辦公廳關于促進廣西茶產(chǎn)業(yè)高質(zhì)量發(fā)展的若干意見》提出,力爭2025年將全區(qū)茶園面積發(fā)展到13.3萬hm2,形成一產(chǎn)產(chǎn)值超200億元的茶產(chǎn)業(yè),茶產(chǎn)業(yè)區(qū)域競爭力在全國排名進入前10名,這對廣西茶產(chǎn)業(yè)提出了更高要求。夏季茶樹遮陰是提高茶葉品質(zhì)的有效農(nóng)藝措施[2-6],然而在廣西茶園極少采取遮陰措施,因而很多茶園只采收頭批夏茶,有的茶園甚至放棄采收夏茶,嚴重制約廣西茶葉產(chǎn)業(yè)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因此,分析夏季不同遮陰模式對茶園生境及夏茶品質(zhì)的影響,篩選適宜的茶園遮陰模式,對于構建綠色茶園、提升廣西茶葉產(chǎn)業(yè)產(chǎn)值和市場競爭力具有重要意義?!厩叭搜芯窟M展】茶樹在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等條件下生長,才能獲得較高品質(zhì)的茶葉[3,7-10]。遮陰能改善茶園微域氣候環(huán)境,是很多地區(qū)用于提高茶葉品質(zhì)的有效手段。夏季茶園遮陰可采用林木—茶樹、果樹—茶樹、橡膠—茶樹等間作模式進行生態(tài)遮陰[11-12],也可采用作物秸稈和遮陽網(wǎng)進行覆蓋遮陰[13]。遮陽網(wǎng)因具有成本低、操作方便、規(guī)格多等優(yōu)點而成為茶園最常用的遮陰方式。王文建[14]采用30%和45% 2種遮陰度的遮陽網(wǎng)遮陰,結果發(fā)現(xiàn)茶園氣溫分別下降3.1~6.7 ℃和3.4~7.2 ℃,相對濕度增加8.7%~20.2%和12.31%~21.4%,可有效避免夏季高溫干熱造成的茶樹熱害。秦志敏等[15]在夏季采用不同顏色遮陽網(wǎng)對丘陵茶園進行遮陰,發(fā)現(xiàn)使用黑色遮陽網(wǎng)遮陰后茶葉的酚氨比顯著減小,茶葉品質(zhì)最好。已有學者開展30%~99%多種遮光度下遮陽網(wǎng)覆蓋對茶園遮陰效應的相關研究,發(fā)現(xiàn)夏季采用30%~80%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適度遮陰能改善茶園生態(tài)環(huán)境,減少茶葉茶多酚積累,提高茶葉葉綠素及氨基酸含量,從而提高茶葉品質(zhì)[2-3,16 ]。陳琪等[17]研究表明,夏季采用80%遮光率的遮陽網(wǎng)遮陰有利于茶樹茶氨酸合成酶表達,能明顯促進茶葉游離氨基酸總量提高。但也有研究結果[18]顯示,重度遮陰會顯著降低茶葉的氨基酸含量,顯著增加總多酚含量和酚氨比,不利于提高茶葉品質(zhì)。【本研究切入點】目前,有關茶園遮陰的研究多側(cè)重在遮陽網(wǎng)在不同遮光度條件下對茶園氣候及茶葉品質(zhì)影響方面,采用遮陽網(wǎng)不同覆蓋高度遮陰對茶園生境及茶葉品質(zhì)影響的研究鮮見報道,而廣西應用遮陽網(wǎng)對夏季茶園進行遮陰以改善茶園生境、提高夏茶品質(zhì)的研究未見報道。【擬解決的關鍵問題】在廣西桂平市開展金萱茶不同遮陰模式栽培試驗,分析各遮陰模式對茶園生境及夏茶品質(zhì)的影響,篩選出適宜廣西夏季茶園的遮陰模式,為廣西夏季茶樹提質(zhì)增效栽培提供技術支持。
試驗地位于廣西桂平市蒙圩鎮(zhèn)西山碧水茶園基地(109°56′59″E,23°18′36″N,海拔46 m),該地區(qū)屬南亞熱帶濕潤季風氣候,年均氣溫21.4 ℃,年均相對濕度80%,年均降水量1726.7 mm,年均日照1700 h;茶園地勢平坦,土壤為赤紅壤,理化性質(zhì)如下:全氮1.40 g/kg,全磷6.13 g/kg,全鉀20.43 g/kg,堿解氮345.4 mg/kg,速效磷669.9 mg/kg,速效鉀396.1 mg/kg,有機質(zhì)67.2 g/kg,pH 6.06。
試驗茶樹為17年生成齡無性系金萱,雙株雙行種植,行距2 m。遮陽網(wǎng)(60%和75%遮光度,黑色,寬8 m)購自浙江臺州隆達遮陽網(wǎng)廠。
主要儀器設備:ST-85型照度計(北京師范大學光電儀器廠)、TPJ-20-L-G溫濕度露點記錄儀(浙江托普云農(nóng)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地溫計(衡水創(chuàng)紀儀器儀表有限公司)、721N型可見分光光度計(上海儀電分析儀器有限公司、Agilent 1260高效液相色譜儀[安捷倫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原子熒光光度計、LA8080日立超高速全自動氨基酸分析儀(日本日立株式會)、FR124CN型電子天平[奧豪斯儀器(常州)有限公司]、EL204電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和GZX-9146MBE電熱鼓風干燥箱(上海博迅實業(yè)有限公司)。
茶園遮陰試驗區(qū)于2020年6月下旬至7月高溫熱害高發(fā)期覆蓋黑色遮陽網(wǎng)。遮陽網(wǎng)采用搭棚覆蓋法覆蓋茶樹,共設5個處理:T1處理為60%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3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T2處理為60%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8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T3處理為75%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3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T4處理為75%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8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以露天茶園為對照(CK),每個覆蓋遮陰處理覆蓋面積為42.0 m2(3行×2.0 m行距×7.0 m行長),以3行茶樹作為3次重復,各處理按常規(guī)管理措施進行管理。
于2020年7月選擇晴天,采用ST-85型照度計測定光照強度,每天8:00—18:00為一個測量周期,每隔1 h測定1次;采用TPJ-20-L-G溫濕度露點記錄儀在離地面高度65.0 cm處測定茶園空氣溫度和空氣相對濕度,采用地溫計測定表土層下5.0 cm處的土壤溫度,以上3個項目每天8:00—18:00為一個測量周期,每隔2 h測定1次; 2020年7月18日(遮陰25 d后)采摘一芽二葉鮮茶,分別參考NY/T 3082—2017《水果、蔬菜及其制品中葉綠素含量的測定 分光光度法》、GB 5009.86—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抗壞血酸的測定》的高效液相色譜法、GB/T 8305—2013《茶 水浸出物測定》、 GB/T 8312—2013《茶 咖啡堿測定》、GB/T 8313—2018《茶葉中茶多酚和兒茶素含量的測定方法》、GB/T 8314—2013《茶游離氨基酸總量的測定》和GB 5009.124—2016《食品安全國家標準 食品中氨基酸的測定》等標準,測定葉綠素、維生素C、水浸出物、咖啡堿、茶多酚、游離氨基酸和氨基酸組分含量。
試驗數(shù)據(jù)采用Excel 2007進行整理和制圖,以SPSS 17.0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
2.1.1 對茶園光照強度日變化的影響 從圖1可看出,各遮陰處理茶園的光照強度日變化趨勢與CK大致相同,均在12:00—13:00時段達峰值,其中,CK的光照強度日變化幅度在15 233~129 267 lx,均顯著(P<0.05,下同)高于T1、T2、T3和T4處理的光照強度日變化幅度;T3和T4處理的光照強度顯著低于T1和T2處理;在同一遮光度下,不同覆蓋高度處理的光照強度無顯著差異(P>0.05,下同)。說明不同遮陰模式均能顯著降低茶園的光照強度,且隨著遮陽網(wǎng)遮光度的增加,茶園的光照強度呈減小趨勢,而覆蓋高度對光照強度無明顯影響。
同一觀測時間、不同折線上不同小寫字母表示差異顯著(P<0.05)Different lowercase letters on different lines of same observation time represented significant difference(P<0.05)圖1 不同遮陰模式對茶園光照強度日變化的影響Fig.1 Effects of different shading models on diurnal variation of light intensity in tea gardens
2.1.2 對茶園空氣溫度日變化的影響 由表1可知,8:00時各處理茶園的空氣溫度間無明顯差異,在10:00—16:00時段,除12:00時T1和T2處理的空氣溫度與CK無顯著差異外,各遮陰茶園的空氣溫度均顯著低于CK,其中,10:00時較CK降低1.0~1.4 ℃;12:00時各處理茶園的空氣溫度均達最高值,此時遮陰處理茶園的空氣溫度較CK降低1.3~2.1 ℃;在14:00—18:00時段,遮陰處理的空氣溫度較CK降低0.3~0.6 ℃;T3和T4處理在10:00—18:00時段的空氣溫度均顯著低于CK,T1和T2處理的空氣溫度在在18:00時雖低于CK,但差異不顯著;T1與T2處理間、T3與T4處理間的日均空氣溫度無顯著差異,說明在同一遮光度下遮陽網(wǎng)不同覆蓋高度對降低空氣溫度的效果較一致??梢姡煌陉幠J骄芙档筒鑸@的空氣溫度,高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降溫效果優(yōu)于低遮光度遮陽網(wǎng),而遮陽網(wǎng)覆蓋高度對空氣溫度無明顯影響。
表1 不同遮陰模式下茶園空氣溫度的日變化比較
2.1.3 對茶園空氣相對濕度日變化的影響 如表2所示,各處理的空氣相對濕度均以8:00時最高,12:00時最低;各遮陰處理茶園的空氣相對濕度均大于60.0%,且與CK相比均有不同程度增加;12:00時各處理茶園的空氣相對濕度間無顯著差異;除10:00時T3處理的空氣相對濕度顯著高于T1處理外,其他時段T3和T4處理的空氣相對濕度與T1和T2處理均無顯著差異;T1、T2、T3和T4處理的日均空氣相對濕度分別為75.6%、76.1%、75.9%和75.4%,分別較CK增加3.5%~4.2%(絕對值),但相互間無顯著差異??梢?,各遮陰模式均能不同程度地增加茶園的空氣相對濕度,但空氣相對濕度的提高與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無明顯關聯(lián)。
表2 不同遮陰模式對茶園空氣相對濕度日變化的影響
2.1.4 對茶園土壤溫度日變化的影響 如表3所示,CK與各遮陰處理表土層下5.0 cm處土壤溫度的日變化趨勢大致相同,均于16:00達最高值,較光照強度、空氣溫度達峰值時間相對滯后;在8:00—18:00時段,CK的土壤溫度為28.0~30.7 ℃,而T1、T2、T3和T4處理的土壤溫度分別為27.5~29.9 ℃、26.8~29.8 ℃、26.9~28.1 ℃和26.4~28.0 ℃;在16:00土壤溫度達最高值時,遮陰處理的土壤溫度較CK降低0.8~ 2.7 ℃;遮陰處理的日均土壤溫度較CK降低0.6~2.2 ℃;在同一遮光度條件下,T1與T2處理間的土壤溫度除14:00時一致外,其他時段均以T2處理略低于T1處理,而T3與T4處理間的土壤溫度除10:00時完全一致外,其他時段均以T4處理略低于T3處理;在同一覆蓋高度條件下,T1與T3處理間、T2與T4處理間的土壤溫度除8:00時段無顯著差異外,其他時段T3處理的土壤溫度均顯著低于T1處理,T4處理的土壤溫度均顯著低于T2處理;4個遮陰處理的日均土壤溫度均低于CK,但相互間無顯著差異,表現(xiàn)為T4處理 表3 不同遮陰模式對茶園土壤溫度日變化的影響 2.2.1 對夏茶葉綠素含量的影響 由表4可看出,不同遮陰處理均有利于夏茶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量增加,其中,與CK相比,T1、T2、T3和T4處理夏茶的葉綠素a含量分別顯著增加16.43%、22.51%、35.31%和35.31%,葉綠素b含量分別顯著增加19.65%、42.00%、187.67%和106.74%,葉綠素總量分別顯著增加17.31%、28.24%、79.66%和56.13%,尤其以T3處理夏茶的葉綠素總量增幅最大;不同遮陰處理夏茶的葉綠素a/葉綠素b均顯著小于CK,說明遮陰條件下夏茶能更好地吸收和利用漫射光,促進葉綠素合成;不同遮陰處理夏茶的葉綠素含量間及葉綠素a/葉綠素b間也存在顯著差異,其中,葉綠素總量表現(xiàn)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而葉綠素a/葉綠素b相反,表現(xiàn)為T3處理﹤T4處理﹤T2處理﹤T1處理;T3和T4處理夏茶的葉綠素總量均高于T1和T2處理,其葉綠素a/葉綠素b均低于T1和T2處理,說明75%遮光度處理相較于60%遮光度處理更有利于夏茶吸收漫射光,更有利于葉綠素形成,從而提高夏茶的葉綠素總量;覆蓋高度在2種遮光度條件下對夏茶葉綠素總量的影響表現(xiàn)不同,60%遮光度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葉綠素總量顯著高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而75%遮光度下1.3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葉綠素總量顯著高于1.8 m覆蓋高度處理。 表4 不同遮陰模式下的夏茶葉綠素含量比較 綜上所述,遮陰能顯著增加夏茶的葉綠素a、葉綠素b和葉綠素總量,而夏茶葉綠素含量受遮陽網(wǎng)的遮光度和覆蓋高度共同影響。 2.2.2 對夏茶茶多酚含量、游離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的影響 由表5可知,T1、T2、T3和T4處理夏茶的茶多酚含量分別較CK顯著降低0.82%、1.27%、9.68%和14.82%,說明不同遮陰模式均有利于降低夏茶的茶多酚含量,尤其以T4處理的降幅最大;T3和T4處理夏茶的茶多酚含量均顯著低于T1和T2處理,說明75%遮光度處理相較于60%遮光度處理更有利于降低夏茶的茶多酚含量。此外,60%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茶多酚含量相較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略有降低,但差異不顯著,而75%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顯著低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說明夏茶的茶多酚含量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遮光度的影響程度大于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 表5 不同遮陰模式對夏茶內(nèi)含物含量的影響 從表5可看出,T1、T2、T3和T4處理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分別較CK顯著提高4.00%、5.78%、10.67%和14.67%,說明不同遮陰模式均有利于提高夏茶游離氨基酸含量;T3和T4處理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均顯著高于T1和T2處理,以T4處理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最高;在60%遮光度條件下,不同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游離氨基酸含量差異不顯著,而75%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游離氨基酸含量顯著高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進一步對夏茶的氨基酸組分進行分析,從表6可知,CK夏茶的16種氨基酸總量為18.207 g/100 g,T1、T2、T3和T4處理夏茶的16種氨基酸總量分別為19.717、20.266、20.522和20.314 g/100 g;CK夏茶的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為7.209 g/100 g,T1、T2、T3和T4處理夏茶的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含量分別為7.944、8.245、8.254和8.272 g/100 g;T1、T2、T3和T4處理夏茶的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比分別為40.29%、40.68%、40.22%和40.72%,分別較CK增加1.77%、2.75%、1.59%和2.85%。可見,不同遮陰模式均能提高夏茶的16種氨基酸總量,其中人體所必需的7種氨基酸含量及其占比也有所提高。 表6 不同遮陰模式對夏茶氨基酸組分的影響 如表5所示,隨著不同遮陰模式夏茶的茶多酚含量降低、游離氨基酸含量提高,夏茶的酚氨比也較CK顯著降低,其中,T1、T2、T3和T4處理的酚氨比(分別為5.70、5.56、4.87和4.44)分別較CK顯著降低4.52%、6.87%、18.43%和25.63%,以T4處理的酚氨比最低;T3和T4處理的酚氨比顯著低于T1和T2處理,說明夏茶的酚氨比隨著遮陽網(wǎng)遮光度的增加而降低;在60%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的酚氨比略低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但差異不顯著,而75%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的酚氨比顯著低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說明酚氨比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遮光度的影響程度大于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 綜上所述,夏茶的茶多酚、游離氨基酸含量和酚氨比均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遮光度的影響程度大于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 2.2.3 對夏茶其他內(nèi)含物含量的影響 由表5可知,T1、T2、T3、T4處理夏茶的維生素C含量分別為4.803、4.966、4.729和4.922 mg/100 g,分別比CK顯著提高10.01%、13.74%、8.31%和12.73%,說明不同遮陰模式均可顯著提高夏茶的維生素C含量;在同一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的夏茶維生素C含量顯著高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而同一覆蓋高度條件下,60%遮光度處理的維生素C含量略高于75%遮光度處理,但2種遮光度處理的維生素C含量差異不顯著。可見,夏茶的維生素C含量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大于遮光度的影響程度。 T2和T4處理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分別為38.43%和54.84%,分別較CK顯著提高16.00%和65.53%,以T4處理的水浸出物含量增幅更大;T1和T3處理的水浸出物含量低于CK,其中,T1處理較CK顯著降低5.28%,T3處理較CK降低3.92%,但差異不顯著,說明60%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8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及75%遮光度的遮陽網(wǎng)于離地1.8 m處進行棚頂覆蓋遮陰,均能顯著提高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在同一遮光度條件下,1.8 m覆蓋高度處理的水浸出物含量顯著高于1.3 m覆蓋高度處理;1.3 m覆蓋高度條件下,不同遮光度處理的水浸出物含量無顯著差異,而1.8 m覆蓋高度條件下,75%遮光度處理水的浸出物含量顯著高于60%遮光度處理??梢?,夏茶的水浸出物含量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大于遮光度的影響程度。 各處理夏茶的咖啡堿含量均在逆轉(zhuǎn)閾值范圍內(nèi),相互間無差異,說明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對夏茶的咖啡堿含量均并無明顯影響。 綜上所述,夏茶的維生素C和水浸出物含量均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的共同影響,且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大于遮光度的影響程度,但咖啡堿含量不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和覆蓋高度影響。 茶樹生長需要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條件,土壤溫度20~26 ℃[3]、光照強度1000~50 000 lx[7]、空氣溫度19~30 ℃[8-9]、空氣相對濕度73%~85%[10]的環(huán)境較有利于其生長。本研究中,與CK相比,不同遮陰模式均可降低夏季茶園的光照強度、空氣溫度和土壤溫度,增加空氣相對濕度,使茶園生境更接近適宜的光照、溫度和濕度條件,與王雪萍等[16]、肖潤林等[19]的研究結果一致。但關于不同遮陰模式對茶園生境的影響,不同學者的研究結果存在差異。江豐[20]研究表明,茶園氣溫和土壤溫度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的影響程度大于覆蓋高度,茶園空氣濕度僅與遮光度有關。劉瑜等[6]研究認為,遮陽網(wǎng)遮光度對茶園光照強度的影響強于覆蓋高度,遮陽網(wǎng)覆蓋高度對茶園氣溫和空氣相對濕度的影響大于遮光度。本研究結果表明,茶園光照強度和土壤溫度受遮陽網(wǎng)的遮光度影響較大,受覆蓋高度的影響很小,而空氣溫度僅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影響,不受覆蓋高度影響;空氣相對濕度僅與是否覆蓋遮陽網(wǎng)有關,遮光度和覆蓋高度對其無規(guī)律性影響;75%遮光度遮陽網(wǎng)遮陰對改善茶園生境的效果優(yōu)于60%遮光度遮陽網(wǎng),而同一遮光度、不同覆蓋高度對茶園生境的影響差異不明顯。此外,本研究中,夏季茶園的空氣相對濕度總體上相對較高,CK和各遮陰處理各時段的空氣相對濕度均在60.0%以上,日均空氣相對濕度均在70.0%以上,良好的濕度環(huán)境更有利于夏茶生長。因此,廣西夏季茶樹栽培中,建議對茶園生境的調(diào)控應著重于光照和溫度2個環(huán)境因子。 夏季合理遮陰能為茶樹生長提供較適宜的生態(tài)環(huán)境,提高茶樹的光合生理功能,從而影響茶葉的生化成分形成。諸多研究結果表明,遮陰可有效降低茶園的光照強度,降低空氣溫度、土壤溫度和提高空氣相對濕度,一方面,可促進葉片葉綠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茶葉濃綠色澤形成,另一方面,有利于茶葉的氨基酸積累,茶多酚形成受到抑制,酚氨比得到調(diào)整,茶葉苦澀味減少而鮮味增加,從而改善茶葉的口感[21]。本研究中,不同遮陰模式下,夏茶的葉綠素a和葉綠素b含量及葉綠素總量均顯著增加,葉綠素a/葉綠素b顯著下降,與張文錦等[2]、王雪萍等[16]的研究結果相似;遮陰后夏茶的游離氨基酸含量提高,茶多酚含量和酚氨比降低,茶葉感官品質(zhì)得到顯著提升,與單武雄等[4]、黃啟亮等[22]的研究結果一致;同時,遮陰后夏茶中16種氨基酸總量及其中的7種人體必需氨基酸占比有所提高,茶葉營養(yǎng)品質(zhì)得到提升;遮陰后夏茶的葉綠素、茶多酚、氨基酸含量及酚氨比與茶園生境所受遮陰模式影響的規(guī)律大體一致,均表現(xiàn)為受遮陽網(wǎng)遮光度的影響程度大于覆蓋高度的影響程度;4種遮陰模式中,75%遮光度、1.8 m覆蓋高度的遮陰模式更有利于改善茶園生境,提高夏茶的主要呈色和呈味物質(zhì)含量。 茶葉的維生素C、水浸出物和咖啡堿等物質(zhì)能調(diào)節(jié)茶葉的滋味,對茶葉品質(zhì)形成發(fā)揮一定的作用[23-24]。本研究發(fā)現(xiàn),遮陰可顯著提高夏茶的維生素C含量,這可能與植物的維生素C含量會影響其呼吸作用有關[25]。武維華[26]研究結果也表明,露天強光、高溫及低濕環(huán)境會提高植株的呼吸速率,從而加速維生素C氧化,而遮陰能改善茶園的不良環(huán)境,有利于夏茶維生素C積累。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夏茶的維生素C和水浸出物含量受遮陽網(wǎng)覆蓋高度影響較大,相較1.8 m覆蓋高度處理,1.3 m覆蓋高度處理夏茶的維生素C和水浸出物含量較低,可能是由于1.3 m覆蓋高度的遮陽網(wǎng)離茶樹蓬面相對較近,遮陽網(wǎng)吸收的熱量較容易傳遞給茶樹,而局部高溫會引起茶樹新梢部位的維生素C氧化,抑制水浸出物積累;遮陰對夏茶咖啡堿含量變化無明顯影響,可能是因為光照不是茶葉咖啡堿生物合成的必需因子[7]??Х葔A呈苦味,但其與茶多酚和氨基酸所形成的絡合物是一種鮮爽物質(zhì),也是茶葉中的重要滋味成分[27],其含量超過逆轉(zhuǎn)閾值4.5%時會引起茶葉苦味顯露進而導致品質(zhì)下降[28]。但也有研究表明,咖啡堿含量因茶樹品種而異,有的品種遮陰后咖啡堿含量變化不明顯,有的品種遮陰后咖啡堿含量增加或減少[3,16,29]。 夏季以遮陽網(wǎng)遮陰能有效改善茶園生境,且遮陽網(wǎng)遮光度對茶園生境的改善作用大于覆蓋高度的作用,其中75%遮光度遮陽網(wǎng)的遮陰效果優(yōu)于60%遮光度遮陽網(wǎng)。在75%遮光度遮陽網(wǎng)+1.8 m覆蓋高度的遮陰模式下夏茶綜合品質(zhì)較佳,推薦該模式作為廣西優(yōu)質(zhì)夏茶生產(chǎn)的配套技術推廣應用。2.2 不同遮陰模式對夏茶品質(zhì)的影響
3 討 論
4 結 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