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俊
(中共紹興市委黨校,浙江 紹興 312000)
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首次提出“中國共產黨是什么、要干什么”這一根本問題,成為理解和引領中國共產黨全部實踐的新的政治坐標和理論課題。中國共產黨是什么,關系著黨的性質,《中國共產黨章程》給予了最具權威的政治解釋,若從政黨學視域下觀察,“先鋒隊政黨”“使命型政黨”“治理型政黨”等類型學概括則是代表性的學術解釋。無論是政治解釋,還是學術解釋,都為我們深刻認識“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提供了重要參考。當然,在諸多解釋中,作為中國共產黨人主要代表的最高領導人的判斷和論述,無疑具有最重要的政治意義和理論價值。進入新時代,習近平總書記圍繞“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zhí)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這一重大時代課題進行了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曾先后提出“根本標志”“顯著標志”“鮮明標志”等重大論斷,以此區(qū)分中國共產黨與其他政黨的不同特質,在政黨比較中多層次多維度地揭示中國共產黨的根本屬性、基本屬性和具體屬性。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國共產黨身份標識的“三大標志說”,為進一步全面深刻理解“中國共產黨是什么”提供了重要理論資源和科學指引。
“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是我們黨一切行動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一切政黨的根本標志?!盵1]697-698在黨史學習教育動員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總結百年黨史,再次深刻指出:“為人民而生,因人民而興,始終同人民在一起,為人民利益而奮斗,是我們黨立黨興黨強黨的根本出發(fā)點和落腳點?!盵2]習近平總書記的“根本標志說”,從政黨階級性的角度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根本屬性。
與西方學者主要從政治實踐形式的角度分析定義政黨不同,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最大的亮點在于深入政黨的內在本質,深刻揭示政黨的階級性,認為政黨的產生是階級斗爭的產物,是階級的組織和階級利益的政治代表,是實現(xiàn)階級使命的政治工具,進而提出馬克思主義政黨是近代資本主義社會發(fā)展的產物,“黨是階級的先進覺悟階層,是階級的先鋒隊”[3]38。不同于歷史上的資產階級政黨,馬克思主義政黨代表無產階級的根本利益,“他們沒有任何同整個無產階級的利益不同的利益”[4]413。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這些基本主張為后來包括中國共產黨在內的各國無產階級政黨的創(chuàng)建所遵循。黨成立之初,就明確聲明:“中國共產黨是無產階級的先鋒軍,為無產階級奮斗,和為無產階級革命的黨。”[5]97隨著實踐的發(fā)展,“無產階級”的話語體系逐步發(fā)展到“人民”的話語體系,“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成為標識中國共產黨階級性的核心主張。作為一個集合概念,“人民”概念雖然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具有不同的內涵,但始終是以勞動群眾為主體,占社會人口最大多數(shù)。作為無產階級“先鋒軍”登上歷史舞臺的中國共產黨,始終作為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代表最廣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其階級性由始至終地體現(xiàn)在黨的生成邏輯中,體現(xiàn)在黨的行動邏輯中,體現(xiàn)在黨性和人民性的統(tǒng)一中。
中國共產黨因服務人民需要而生。按照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為保證社會革命獲得勝利和實現(xiàn)革命的最高目標——消滅階級,無產階級這樣組織成為政黨是必要的”[6]228。中國自近代以來,隨著西方列強的入侵,逐步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國家蒙辱、人民蒙難、文明蒙塵,主權危機、政治危機、社會危機層層疊加,為了救亡圖存,農民階級、地主階級、資產階級先后登上歷史舞臺,探路尋路,直至辛亥革命結束延續(xù)幾千年的君主專制制度,拉開了中國完全意義上的近代民族民主革命的序幕。但是,“由于沒有找到解決中國前途命運問題的正確道路和領導力量”[7],辛亥革命仍舊沒能化解社會危機,完成社會革命。透過歷史的鏡鑒,這個領導力量,必須植根中國國情,具有先進覺悟,代表人民利益,“我們需要的是新型的黨,另一種性質的黨。我們需要的是能夠經(jīng)常同群眾保持真正的聯(lián)系的黨,善于領導這些群眾的黨”[8]343。俄國革命的成功進一步加深了這種體認。代表無產階級(人民)利益的中國共產黨應運而生。毛澤東同志指出,“共產黨是后來因為人民需要才成立的”[9]305-306;劉少奇同志也談到,“我們黨從最初起,就是為了服務于人民而建立的”[10]348,這正是對中國共產黨生成邏輯的歷史詮釋。
中國共產黨全方位踐行為人民服務。自黨成立以來,保持和增強人民性是黨全部政治實踐的主線,從政治立場、政治決策到政治成果,從出發(fā)點到落腳點,全方位踐行為人民服務。中國共產黨始終堅信人民群眾的歷史主體性和歷史創(chuàng)造性,“自覺地認定自己是人民群眾在特定的歷史時期為完成特定的歷史任務的一種工具”[11]218,以此為依歸,形成了一套從理念到實踐、從過程到結果的政黨行為體系,具體地、現(xiàn)實地服務“人民當家作主”。作為使命型政黨,“中國共產黨一經(jīng)誕生,就把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確立為自己的初心使命”[12]。為人民謀幸福成為服務人民的具體指向,成為黨一切政治行動的邏輯起點和價值歸屬。幸福予人民,不僅體現(xiàn)在物質層面,也體現(xiàn)在精神(政治)層面。百年來,根據(jù)社會主要矛盾的變化,中國共產黨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緊緊圍繞人民對于美好生活的向往這一奮斗目標,提出政治主張,作出政治決策,付諸政治行動,建構政治制度,檢驗政治成效,先后解決了人民的生存、溫飽、小康、全面小康等重大階段性任務,經(jīng)過長期的歷史積累,“現(xiàn)在,已經(jīng)到了扎實推動共同富裕的歷史階段”[13]?!氨仨毎汛龠M全體人民共同富裕作為為人民謀幸福的著力點”[13],開始成為中國共產黨服務人民最新的政治目標。在物質層面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水平的同時,中國共產黨還創(chuàng)造形成了一套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既在政治制度上提供根本支撐,也在具體參與上提供民主保障?!拔覈^程人民民主不僅有完整的制度程序,而且有完整的參與實踐?!盵14]在政治制度上,“我國國家制度和國家治理體系的本質屬性”[15]303,就是代表人民利益,保證人民當家作主。中國共產黨通過建立完善根本國家制度、根本領導制度、根本政治制度等重大制度安排,將其政治本色和人民當家作主的政治本質全面嵌入到國家治理體系的政治設計中。在人民參與上,從選舉、協(xié)商、決策到管理、監(jiān)督各個民主實踐環(huán)節(jié),尊重人民意愿,維護人民權益,“把人民當家作主具體地、現(xiàn)實地體現(xiàn)到黨治國理政的政策措施上來,具體地、現(xiàn)實地體現(xiàn)到黨和國家機關各個方面各個層級工作上來,具體地、現(xiàn)實地體現(xiàn)到實現(xiàn)人民對美好生活向往的工作上來”[14]??偠灾?,區(qū)別于代表“部分”人利益的其他政黨,中國共產黨代表人民整體利益;區(qū)別于視人民為“工具”的其他政黨,中國共產黨視自己為人民的“工具”;區(qū)別于形式上代表人民利益的其他政黨,中國共產黨是實質上代表人民利益;區(qū)別于通過“否決政治”有選擇性的實現(xiàn)人民利益的其他政黨,中國共產黨通過全過程人民民主的制度體系可持續(xù)保障人民利益的實現(xiàn)。
中國共產黨的黨性與人民性高度統(tǒng)一。突出黨的人民性,不是混淆黨的階級性,恰恰彰顯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屬性。事實上,在馬克思主義政黨視域下,政黨階級性與人民性高度統(tǒng)一,一定意義上階級性寓于人民性之中,人民性是階級性的集中體現(xiàn)?!叭娜鉃槿嗣穹铡闭蔑@著黨的人民性,本質上體現(xiàn)著黨的階級性。一方面,黨來自人民,是人民的先鋒隊,黨的階級基礎和群眾基礎離不開人民主體。毛澤東同志曾經(jīng)指出,“至于我們黨,它本來就是人民的一部分”[16]224,“黨是人民中優(yōu)秀分子的結合”[16]142。從最初工人階級的先鋒隊到中國人民的先鋒隊,以工人、農民為代表的勞動群眾始終是黨員構成的主體,目前占到黨員總數(shù)的33.9%[17],并且黨有意識地加大從產業(yè)工人、青年農民、專技人員、大學生等群體中發(fā)展黨員力度,比如近三年連續(xù)下達產業(yè)工人發(fā)展黨員指導性計劃,以此不斷強化黨的階級性和人民性。另一方面,人民立場就是黨性的根本體現(xiàn)?!包h性說到底就是立場問題?!盵1]766人民立場是中國共產黨的根本政治立場,是全部政治活動的價值原點。除了人民利益,黨沒有任何自己特殊的利益,從來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或特權階層的利益,這已被一個政黨百年的歷史所證明,必將繼續(xù)得到證明。因此,如同習近平總書記深刻總結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中國,黨性和人民性是一致的、統(tǒng)一的……黨性寓于人民性之中,沒有脫離人民性的黨性,也沒有脫離黨性的人民性”[18]213。
黨的自我革命,是習近平總書記關于新時代黨的建設重要論述的重要組成部分。自2015年首次提出“黨的自我革命”這一重要概念以來,習近平總書記不斷闡釋這一重大命題,直至2019年在十九屆中央紀委三次全會上明確提出,“在進行社會革命的同時不斷進行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最顯著的標志”[19]42,后來在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大會、十九屆六中全會第二次全體會議等重大場合再次強調“勇于自我革命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顯著標志”[20],并且在2022年的十九屆中央紀委六次全會上深刻總結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成功實踐。習近平總書記的“顯著標志說”,不僅深化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也深化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黨建理論,從政黨革命性的角度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基本屬性。
革命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政治屬性。不同于其他政黨主要以執(zhí)政與否作為政治標準,中國共產黨集領導黨、革命黨和執(zhí)政黨于一身,其中,領導黨體現(xiàn)黨的政治地位,革命黨體現(xiàn)黨的政治本質,執(zhí)政黨體現(xiàn)黨的政治定位。自從黨的十三大對黨所處的歷史方位做出了“處于執(zhí)政地位”的重要判斷以來,特別是黨的十六大提出歷史方位的“兩個轉變”之后,“執(zhí)政黨”研究或者從革命黨向執(zhí)政黨轉變(轉型)的“政黨轉變(轉型)研究”成為國內研究中國共產黨的強勢話語和認識中國共產黨的流行主張,直到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年初鮮明指出:“有人說,我們黨現(xiàn)在已經(jīng)從‘革命黨’轉變成了‘執(zhí)政黨’。這個說法是不準確的?!盵21]299從黨的正式提法來看,“兩個轉變”有著明確表達,“這里面并沒有區(qū)分‘革命黨’和‘執(zhí)政黨’,并沒有把革命和執(zhí)政當作兩個截然不同的事情”[21]299-300。以此次講話精神為開端,一段時間以來的模糊認識和錯誤主張開始得到糾正。其實,從嚴格意義上考察,“執(zhí)政黨”概念植根于西方“政黨政治”的思維邏輯,與“在野黨”相對應,以多黨競爭、政黨輪替為預設前提,僅僅只是反映這個政黨與國家政權及其他政黨的政治關系,若用這一概念來界定中國共產黨是不準確,也是不正確的。中國共產黨致力于“人民政治”,執(zhí)政不是“一黨之私”,而是“為人民執(zhí)政”,不存在多黨競爭,只有多黨合作,簡單套用西方“政黨政治”的“執(zhí)政黨”概念,不符合中國實際,更不符合中國共產黨的本質。在“人民政治”思維邏輯中,中國共產黨首要角色是作為人民先鋒隊的“領導黨”,奪取全國政權之前主要是領導人民革命,政治革命完成之后繼續(xù)領導人民執(zhí)政,推進社會革命?!案锩笔恰邦I導”的體現(xiàn),“執(zhí)政”也是“領導”的體現(xiàn),兩者都服務服從于人民利益,以實現(xiàn)黨的革命綱領即共產主義為最終目標。從政治現(xiàn)實來看,無論在黨際關系上,還是在黨與國家、社會、軍隊的關系方面,“大家都承認共產黨是領導黨,共產黨的領導是指黨的集體領導,黨的中央和黨的各級領導機構(省、市、縣委員會等)的領導”[22]392。相比“執(zhí)政黨”,“領導黨”的概念更為豐富,更能準確界定中國共產黨,執(zhí)政只是黨的領導在國家政治權力架構中的體現(xiàn)。因此,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強調,“中國最大的國情就是中國共產黨的領導。什么是中國特色?這就是中國特色”[19]55。需要特別指出的是,無論是領導黨,還是執(zhí)政黨,都是以革命黨為基礎和支撐,這是中國共產黨作為真正的、現(xiàn)實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政治本質。中國共產黨是以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身份登上歷史舞臺,在革命事業(yè)中逐步提出并實現(xiàn)革命的領導權,成為革命事業(yè)的領導核心。因為有著明確的革命對象、激烈的革命手段以及艱苦的革命實踐,容易使有的人將這種歷史體認轉化為對于革命黨的狹隘理解,將黨的革命性片面理解為“破壞舊世界”的政治革命和階級斗爭為主題的暴力革命,將革命黨界定為暴力奪取政權的政黨,從而在執(zhí)政之后,容易出現(xiàn)淡化“革命黨”、強化“執(zhí)政黨”定位的思想誤區(qū)。實際上,按照馬克思主義革命理論,政治革命只是革命事業(yè)的第一步,推進社會革命實現(xiàn)共產主義是更為艱巨而崇高的革命事業(yè)。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革命性,既體現(xiàn)在革命對象、革命綱領、革命方式等實踐層面,更體現(xiàn)在革命意識、革命精神、革命斗志等思想(觀念)層面。革命性辯證統(tǒng)一于“破壞舊世界”和“建設新世界”的認識和實踐中。正是在這個意義上,鄧小平同志才會提出“改革是第二次革命”,強調“革命是要搞階級斗爭,但革命不只是搞階級斗爭”[23]311。針對淡化、弱化、邊緣化革命性的錯誤傾向,習近平總書記一再告誡“不要忘記我們是共產黨人,我們是革命者,不要喪失了革命精神”[21]299,“我反復強調要發(fā)揚將革命進行到底的精神……這是有很深的考慮的”[2]??傊拔覀凕h是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但同時是馬克思主義革命黨”[21]300。革命黨是中國共產黨的基本政治屬性,是黨的政治底色。只有保持革命黨的本色,才能實現(xiàn)長期執(zhí)政,鞏固黨的領導地位。
自我革命是革命黨的主要政治特質。按照馬克思主義基本主張,革命黨的革命屬性既體現(xiàn)在政治革命(暴力革命),也體現(xiàn)在社會革命,即積極主動推進人類社會諸領域的變革,還包括革命黨的自我革新,“只有在革命中才能拋掉自己身上的一切陳舊的骯臟東西,才能勝任重建社會的工作”[4]171。也就是說,革命黨的革命屬性既體現(xiàn)在作為主體的政黨改造客觀世界的觀念和行為中,“使現(xiàn)存世界革命化,實際地反對并改變現(xiàn)存的事物”[4]155;也體現(xiàn)在改造主觀世界,以主體自身為客體,通過自我揚棄、自我變革實現(xiàn)自我超越、自我提升,這一過程也就是習近平總書記提出的“自我革命”。只有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中,才能推進黨的革命性鍛造,才能保證革命黨的政治本色和政治本領。馬克思主義經(jīng)典作家在總結無產階級革命運動時曾深刻指出,“一個大國的任何工人政黨,只有在內部斗爭中才能發(fā)展起來,這是符合一般辯證發(fā)展規(guī)律的”[24]551。習近平總書記也強調,“要興黨強黨,保證黨永葆生機活力,就必須實事求是認識和把握自己,以勇于自我革命精神打造和錘煉自己”[18]591。中國共產黨的成長史,就是一部不斷進行自我革命的歷史,一部在革故鼎新、守正出新中實現(xiàn)自身跨越的歷史。
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在艱苦而復雜的革命環(huán)境下,伴隨著中國共產黨從幼年走向成熟,針對黨內在思想路線、政治路線、組織路線、軍事路線等方面曾經(jīng)出現(xiàn)過的偏差,黨開展了堅決的黨內斗爭。毛澤東同志指出:“我們主張積極的思想斗爭,因為它是達到黨內和革命團體內的團結使之利于戰(zhàn)斗的武器?!盵25]359通過“八七會議”“古田會議”“遵義會議”“延安整風”等具有標志性的黨內斗爭,及時糾正了各種“左”、右傾錯誤,推動革命事業(yè)走向勝利。“黨勇敢的揭發(fā)了這種錯誤,從錯誤中教育了自己,學習了如何更好的來領導革命戰(zhàn)爭到澈底的勝利。”[26]474在不斷“打造和錘煉自己”的過程中,黨的建設偉大工程順利推進,一個更加“布爾什維克化”的黨展現(xiàn)在中國人民面前,成為中國革命事業(yè)的堅強領導核心,同時,也為黨確立了自我糾偏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來,黨領導人民執(zhí)政過程中,始終保持自我糾偏、自我揚棄的革命本色,不間斷開展了整黨整風等一系列活動,適時糾正了“以階級斗爭為綱”的錯誤路線,與黨內存在的思想不純、政治不純、組織不純、作風不純等突出問題開展了持久斗爭,積極探索對外開放和社會主義市場經(jīng)濟條件下以自我革命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新路子,全面提高黨的建設科學化水平,在一個學習型、服務型、創(chuàng)新型的馬克思主義執(zhí)政黨領導下,創(chuàng)造了社會主義革命和建設的偉大成就,創(chuàng)造了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的偉大成就。
進入新時代,面對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以及“船到中流浪更急、人到半山路更陡”的歷史關口,深層次矛盾逐步顯現(xiàn),新的挑戰(zhàn)逐漸增多,特別是在黨的建設領域,“黨清醒認識到……管黨治黨一度寬松軟帶來黨內消極腐敗現(xiàn)象蔓延、政治生態(tài)出現(xiàn)嚴重問題,黨群干群關系受到損害,黨的創(chuàng)造力、凝聚力、戰(zhàn)斗力受到削弱,黨治國理政面臨重大考驗”[27]。面對前所未有的復雜斗爭形勢,黨以正視問題的自覺和刀刃向內的政治勇氣,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在嚴的主基調下,以政治建設為統(tǒng)領,以思想建設為基礎,以制度規(guī)范為支撐,以嚴明紀律整飭作風,以雷霆之勢反腐懲惡,綜合施策、協(xié)同發(fā)力、久久為功,不斷堅守自我革命根本政治方向,淬煉自我革命銳利思想武器,鍛造自我革命的干部隊伍,構建自我革命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豐富自我革命有效途徑,打好自我革命攻堅戰(zhàn)、持久戰(zhàn),“剎住了一些多年未剎住的歪風邪氣,解決了許多長期沒有解決的頑瘴痼疾,清除了黨、國家、軍隊內部存在的嚴重隱患,管黨治黨寬松軟狀況得到根本扭轉”[28]。黨在革命性鍛造中引領中國變革性實踐,創(chuàng)造了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偉大成就。從黨的自我革命史來看,“全面從嚴治黨是新時代黨的自我革命的偉大實踐,開辟了百年大黨自我革命的新境界”[28]。總之,回顧中外政黨史,可以說,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國共產黨的鮮明品格和獨特標識,展現(xiàn)了馬克思主義革命黨的政黨特質,破解了政黨自我監(jiān)督這道世界性難題,提供了跳出歷史周期率的第二個答案。對此,習近平總書記曾深刻總結指出,“實際上,縱觀各國政黨,真正像中國共產黨這樣能夠始終如一正視自身問題,能夠形成一整套自我約束的制度規(guī)范體系,能夠嚴肅懲處黨內一大批腐化變質分子的,可以說少之又少”[18]591-592。
政黨是政治人的集合體,集合體的有機運轉離不開規(guī)范。有效的政黨規(guī)范,能夠影響和決定政黨集體行動的方向和效果,能夠彰顯和提升政黨政治屬性、組織特性和治理功能。政黨規(guī)范既包括法律、道德等黨外規(guī)范,也包括意識形態(tài)、政黨文化、黨規(guī)黨紀等黨內規(guī)范,其中,黨內政治生活作為黨內規(guī)范的一種重要載體,其運行質量對于規(guī)制“政治人”行為,凈化黨內政治生態(tài),實現(xiàn)政治目標具有重要的規(guī)范作用,也成為不同政黨形象和特性的重要標識。2013年9月,習近平總書記在河北省參加省委常委班子黨的群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專題民主生活會時首次指出,“結合這次教育實踐活動和以往歷次黨內集中教育活動,我認為,堅持民主集中制,開展批評和自我批評,嚴格黨內生活,加強黨的團結統(tǒng)一,是其中很重要的法寶。這是我們黨長期堅持的優(yōu)良傳統(tǒng),也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政黨的鮮明標志”[29]24;后來在回顧總結黨的95年奮斗歷史時,再次強調黨內政治生活的標志性意義,認為“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健康潔凈的黨內政治生態(tài)……是我們黨區(qū)別于其他非馬克思主義政黨的鮮明標志”[29]42。習近平總書記的“鮮明標志說”,從政黨規(guī)范性的角度揭示了中國共產黨作為馬克思主義政黨的具體屬性。
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凡政黨必有政治生活,馬克思主義政黨起初由于特殊的革命邏輯和斗爭環(huán)境尤其重視黨內政治生活,隨著實踐的推進和經(jīng)驗的總結,對于黨內政治生活的體認更為深刻,從理論到實踐相對而言更為嚴肅認真、系統(tǒng)科學、有力有效。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需要多方努力,其中至關重要的是要使全黨深刻認識馬克思主義政黨有別于其他政黨的本質特征”[30]96。言外之意,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是馬克思主義政黨的本質要求。馬克思、恩格斯在創(chuàng)建無產階級政黨,指導無產階級運動過程中,雖然沒有明確提出“黨內政治生活”的概念,但從權利與義務、黨員與組織、權力與權威、民主與集中、斗爭與團結等方面提出不少實踐主張,認為正確認識和處理這些黨內政治關系和政治要素,是在激烈的革命環(huán)境下保持和鞏固無產階級政黨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政治保證。在爭取無產階級革命勝利的過程中,所有的黨內活動以及內外斗爭方式的取舍,都必須建立在“一個自覺的階級政黨”的政治基礎上,“而所有這一切又必須以黨的無產階級性質不致因此發(fā)生問題為前提”[24]593。列寧在繼承馬克思主義政黨理論的基礎上,結合俄國革命和黨的建設實踐,創(chuàng)立形成了完整的新型無產階級政黨理論。在馬克思主義政黨發(fā)展史上,列寧不僅第一個明確使用“黨內政治生活”概念,還對“黨內政治生活的組織方法”進行了獨創(chuàng)性的探索。針對黨內存在的派別林立、個人自由主義和地方分散主義等弱化黨的內聚力和戰(zhàn)斗力的政治亂象,列寧不僅明確主張黨章的“權力威信”,要求以黨章為基礎開展黨內生活,評判是非對錯,達成集中統(tǒng)一?!包h的聯(lián)系一定要以正式的,即所謂‘用官僚主義態(tài)度’(在自由散漫的知識分子看來)制定的章程為基礎”[31]393,“確定黨的觀點和反黨觀點的界限的,是黨綱,是黨的策略決議和黨章”[32]95,而且確立并圍繞民主集中制這一核心組織原則,從領導制度、會議制度、選舉制度、監(jiān)督制度、紀律制度等方面進行全面設計以指導推動黨內政治生活的規(guī)范化和制度化。此后各國的無產階級政黨基本以此為遵循,通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來規(guī)范內部運行,凝聚黨內力量,保持生機活力,鍛造革命本色,增強自身組織力和領導力。
中國共產黨形成了一套獨特的、科學有效的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體系。作為按照馬克思列寧主義建黨原則組建的中國共產黨,黨內政治生活自成立之日起便已實際開啟并有著相對明確的方向。中共一大通過的第一個綱領以及中共二大通過的《中國共產黨章程》和九個決議案,從政治綱領、組織機構、黨員條件、紀律要求、政治行動等方面推動一個初創(chuàng)政黨的成長發(fā)展,實際地開始黨內政治生活。不過由于革命經(jīng)驗的缺乏、黨建規(guī)律認識的欠缺,加上封建文化的影響,一段時期以來,“黨內生活只有家長式的命令和機械式的服從,沒有布爾什維克的批評精神和集體的討論,也沒有布爾什維克的教育和訓練”[33]666,黨中央在1928年深刻分析了黨內非無產階級化的十一種現(xiàn)象,重點從組織基礎、組織生活的角度提出了八條主要路線,以推動黨的無產階級化。在此大背景下,1929年毛澤東在總結分析紅四軍黨內各種非無產階級思想,特別是主觀主義的錯誤時,首次提出“糾正的方法:主要是教育黨員使黨員的思想和黨內的生活都政治化,科學化”[34]92。只是后來由于“左”傾錯誤思想的發(fā)展,黨的民主集中制遭到破壞,極大影響了黨內政治生活的正常開展,黨的建設和黨的事業(yè)受到重大挫折。隨著黨逐漸走向成熟,經(jīng)過遵義會議,中國共產黨進一步重視黨內政治生活,各種黨內關系逐步規(guī)范。黨的六屆六中全會針對破壞中央集中統(tǒng)一的錯誤行為,在“三個服從”基礎上進一步提出“四個服從”,以此作為維護黨的統(tǒng)一的基本政治紀律。延安整風運動過后,黨內政治生活恢復到新境界,黨的認識也上升到新高度。“僅僅是黨員的社會出身,還不能決定一切,決定的東西,是我們黨的政治斗爭與政治生活?!盵35]382黨的這種新體認,在實踐中推動黨內政治生活得到多方面的健康發(fā)展。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后,黨內政治生活經(jīng)歷了先揚后抑的特殊發(fā)展歷程,積累了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化、制度化、差異化發(fā)展的正反經(jīng)驗。隨著改革開放的啟動和黨的正確路線的恢復,黨的十一屆五中全會審議通過《關于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在中共黨史上第一次并且以黨內法規(guī)的形式全面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在馬克思主義政黨史上也是首次提出了最為系統(tǒng)、嚴格、獨特的規(guī)范體系,奠定了新時期黨內政治生活制度化和科學化建設的基礎,成為此后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的重要保障。
進入新時代,黨中央將嚴肅黨內政治生活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強調“黨要管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管起;從嚴治黨,首先要從黨內政治生活嚴起”[18]355,圍繞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提出原創(chuàng)性思想,推動變革性實踐,形成一套包括認知體系、目標體系、運行體系和保障體系在內的系統(tǒng)科學的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體系。一是科學的認知體系,明確黨內政治生活的地位、作用以及存在的問題,從正反兩方面引導全黨科學認識嚴肅黨內政治生活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一方面,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有助于鞏固黨的性質,提升黨的能力。“大量實踐證明,嚴肅認真的黨內政治生活是我們黨堅持黨的性質和宗旨、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的重要法寶,是解決黨內矛盾和問題的‘金鑰匙’,是廣大黨員、干部錘煉黨性的‘大熔爐’,是純潔黨風的‘凈化器’?!盵18]455另一方面,黨內政治生活不嚴肅不認真現(xiàn)象影響干擾黨的健康發(fā)展?!按罅渴聦嵄砻?,黨內存在的各種問題,從根本上講,都與政治建設軟弱乏力、政治生活不嚴肅不健康有關。”[19]128要解決好這些問題,必須要固本夯基,從加強和規(guī)范黨內政治生活重點發(fā)力。二是科學的目標體系,根據(jù)新時代黨的建設總要求,在問題導向下,形成總目標和子目標相結合的目標體系。作為全面從嚴治黨的基礎支撐,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服務于新時代黨的建設總目標,同時著眼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這一子目標,提出了增強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的主要任務。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是提高黨的建設質量這一新時代重大課題的題中之義,“黨的十八大以來,我在不同場合多次強調黨的建設質量問題”[36]562,其中就包括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對此,習近平總書記針對性指出:“一段時間內,受多方面復雜因素影響,黨內政治生活質量有所降低,突出問題就是政治性、時代性、原則性、戰(zhàn)斗性不夠強,而隨意化、形式化、平淡化、庸俗化現(xiàn)象不斷滋長蔓延?!盵19]119在問題牽引下,習近平總書記將增強“四性”作為提高黨內政治生活質量的主要目標任務提出,要求完整理解“四性”的豐富內涵,“要作為一個整體來把握”[19]120。三是科學的運行體系,圍繞理論、思想、制度構建體系,圍繞權力、責任、擔當設計制度,形成了系統(tǒng)有效的運行體系。黨的十八屆六中全會審議通過的《關于新形勢下黨內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作為“近年來全面從嚴治黨實踐形成的一系列規(guī)定和舉措的系統(tǒng)化”[18]457黨內法規(guī)文件,從堅定理想信念、堅決維護黨中央權威、嚴格黨的組織生活制度、加強對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jiān)督、保持清正廉潔的政治本色等十二個方面做出明確而具體的規(guī)定,貫通認知、要求、執(zhí)行各環(huán)節(jié),集中體現(xiàn)了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運行的體系化要求。四是科學的保障體系,形成政治保障、組織保障、制度保障、監(jiān)督保障相結合的全方位保障體系。嚴肅黨內政治生活,需要一個好的政治生態(tài)和政治氛圍。黨的十八大以來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取得歷史性、開創(chuàng)性成就的背后,根本在于中央帶頭,一以貫之,認真而不是敷衍、深入而不是表皮地解決各種矛盾和問題,十年磨一劍。習近平總書記曾指出,“從嚴治黨靠什么?靠黨中央下決心”[19]465,因為黨中央鮮明的政治態(tài)度和決心,才有了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最重要的政治保障。同時,“嚴肅黨內政治生活,根本的在于黨的各級組織”[19]470。要求各級黨組織都要嚴肅認真對待黨賦予的職責,認真履行管黨治黨主體責任,“對黨內政治生活的管理和監(jiān)督在標準上嚴格起來”[19]463,堅持上下結合,積極營造“小氣候”來形成“大氣候”,形成齊抓共管的組織保障。在此基礎上,通過完善黨章、準則、條例、規(guī)定為主體的黨內法規(guī)體系和學習、述職、巡視、考核、問責為重點的各項制度,形成全要素、全鏈條的制度保障,為規(guī)范體系的有效落地提供支撐,特別是強化執(zhí)紀監(jiān)督的剛性運行。習近平總書記認為,“監(jiān)督是治理的內在要素,在管黨治黨、治國理政中居于重要地位”[15]388。通過綜合運用黨內監(jiān)督和黨外監(jiān)督,在監(jiān)督合力中形成推動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運行的閉環(huán)保障??梢哉f,一套系統(tǒng)科學的黨內政治生活規(guī)范體系,凝結了一個馬克思主義政黨百年的實踐智慧,既為黨的革命性鍛造構筑起基礎政治規(guī)范,也成為世界政黨舞臺上彰顯中國共產黨“大就有大的樣子”的鮮明標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