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肅省張掖市民樂縣洪水小學 趙玉梅
社會的不斷發(fā)展推動了教育行業(yè)的改革優(yōu)化,提高了對學生理解能力和創(chuàng)新能力的重視度。小學生最重要的學習科目之一就是小學數(shù)學,小學階段對學生來說十分重要,應加強對他們數(shù)學思維的培養(yǎng),提升他們的數(shù)學學習能力,教師應保證教學模式的多樣化特征。本文以小學數(shù)學課程為例,論述了應該怎樣合理連接線上課程與線下課堂,以供參考。
教師在以往的教學工作中,大多會采用講授式教學法。在上課時,教師開始講,而中小學生卻只是在消極地聽,無法取得理想的教學效果。雖然小學數(shù)學教育可以為中小學生日后數(shù)學知識的掌握打下基礎,但由于數(shù)學知識有一定困難,若教師不能選取合理的教學方式,就無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趣味。融合線上、線下教學方式,通過線上課堂教學與輔助線下課程,有機地融合了這兩個形式,既有利于激勵學員的自主教學,培養(yǎng)了學生學習興趣愛好,也有利于在課堂教學中更有效地聚集學員的精力,從而提高了學生上課學習的積極性。
在進入互聯(lián)網時代后,課程改革應以改革思維方式為重點,在不斷深入改革素質教育的同時,新課改帶來了全新的課堂教學模式,不僅與新課標要求相符,也體現(xiàn)出與時俱進的特點。線上教學具有多樣化的信息渠道,不僅可以共享信息資源,還可以在教學反饋環(huán)節(jié)開展師生互動,開闊學生的視野,促進他們的自主學習。同時也給教師帶來了新的挑戰(zhàn)和機遇,從信息技術這方面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師也應加強自身的專業(yè)素養(yǎng)。線上教學在未來的發(fā)展將會更成熟,通過有機融合線下教學,以此提升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問題解決能力。
如何在線上教育環(huán)境下對學生進行有效的監(jiān)督,是教師遇到的最大困難。由于父母工作需要,有的學生一個人留守家中,加上自制力不好,教學效果不理想。特別是農村學校的學生,由于家庭條件限制、學生基礎差或家長的不重視等,導致這些學生無法參加或不愿意參加線上教學,致使兩極分化現(xiàn)象更為突出。
線上課程的問題還在于教師無法精準地獲取學生的反饋。線下教育的課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與學生的語言互動、神態(tài)表情等方法掌握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并采用隨機問題、分組匯報互動等各種方法,來檢查學生對知識點的熟悉程度。但在線上教育中,教師無法直接對學生的狀況進行評估,也無法針對學生生成性的問題組織學生交流或給予有針對性的指導。
教師在運用線上線下教學模式時,也應改變自身的備課要求。摒棄以往單一的堆積知識和直接講述法,精心準備每堂課的內容。精心準備課程指的就是不僅應準備好基本的課堂內容,還應通過查找網絡資料等方式加深備課的層次,保證課堂教學能做到深入淺出,如此可以在課堂中便于學生對重難點知識的突破。所以,教師在新模式下應當提升自己的綜合能力。由于教師在備課的同時應做好對自身知識的積累和升華,所以要耗費大量的時間備課,與以往的教學模式相比,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與課堂教學相比,線上線下融合教學具有不同的組織結構,教師要做好引導工作,應把高層次思維和綜合素質作為學生的培養(yǎng)目標。教師在實際課堂教學期間應發(fā)揮自身的職責,組織規(guī)劃課堂教學,將學生作為教學的主體,尊重他們的個性發(fā)展。所以教師應準確把握他們的在線學習情況,提升課堂教學活動的針對性,促進學生對學習和探究活動的積極參與,解答學生的疑惑,并及時總結和升華線上學習內容,幫助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知識。
在傳統(tǒng)的小學數(shù)學教學中,最主要的考核形式就是期末考試和作業(yè),過于重視學習結果,卻沒有重視學習過程。在采用新模式之后,教師應做好對過程性考核目標的設定,在整個學習活動中對學生實施考核。所以教師應更重視學習過程,例如,在學習活動中學生的互動交流情況等,并且應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保證學生考核成績的合理性,如此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教師在進行教學之前,必須以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為目標,按照知識點的前后聯(lián)系,選擇學生所要掌握的教學內容同時,還必須掌握學生身體發(fā)展情況和學業(yè)特點等情況,并利用微視頻和導學案等形式,豐富教學資源,合理分配學生學習任務,在網絡平臺中完成信息上傳,組織學生進行互動學習。碎片化的數(shù)字教學資源可以更有利于學生的有效掌握,指導學生做好自主預習。把學生所掌握但難度不大的新知識點,添加在微課視頻中給學生自學,可以幫學生掌握新知識點。這樣教師就可以在課堂中有針對性地給學生介紹此類內容,提高與學生的互動頻率。當教師布置了教學任務之后,學生即可直接從電子書中搜索有關資料,進而對新知識點展開自主學習,學生在思考新知識點的同時也會產生全新的思考,這樣可以保證各層次的學生,都能開展個性化學習。
例如,在講授“圓柱和圓錐”這一教學內容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對圓柱實物進行仔細觀察,接著再設計如下的活動:準備一塊正方形紙,在木棒上貼上其中一個邊,然后轉動小棒,觀察會形成什么形狀。微視向學生介紹木棒的轉動過程。雖然學生必須透過觀察這動態(tài)的轉變過程才能了解圓柱,并了解平面形狀是怎樣轉變成為體形狀的。但是,如果學生的思考深度不夠,只是單純地掌握了微課中的內容,就只能了解圓柱的形成過程,卻無法了解長方形和圓柱之間的關聯(lián)性,也難以培養(yǎng)學生的思考能力,導致他們出現(xiàn)知識盲點。所以,教師應對問題進行精心設計,按照由淺到深的原則設置相關問題。例如,分針轉動一周的軌跡是什么圖形?在這個圓中分針代表什么?結合學生生活中的案例,可以促進學生對圓柱的初步了解,不僅可以加強學生對圓柱和長方形關聯(lián)性的深入認識,還可以提高他們的空間想象能力,為復雜問題的解決奠定良好的基礎。
課堂教學應重視學生思維的碰撞,在保證他們成長和發(fā)展的同時,提升他們的思維能力。開展交流互學是為了讓學生向大家分享自己所學的知識和遇到的困惑。學生在交流和展示的過程中,會更深入地思考所學內容,如此可以達到意義建構的目的,這也是最重要的數(shù)學學習內容。因此,當教師在講授倍數(shù)知識點時,也可組織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把學生區(qū)分為不同的小組,各組在米粒實驗和棋盤實驗等活動中要共同思考、動手探究,深刻認識倍數(shù),其中包含了記錄和分析等環(huán)節(jié)。同時,要將本組的結論在在線平臺中展示給其他學生,并由他們負責評價,在線下和線上開展合作教學和交流評價等活動,可以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反饋是最重要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之一,不僅應保證教學總結的完整性,還應歸納教學內容,幫助學生構建認知能力,如此可以幫助學生拓展和延伸所學知識。在互聯(lián)網技術的不斷發(fā)展下,教師想要獲取更多的教學資源,應做好對云平臺的充分運用,保證學生有充足的學習空間和學習時間,提升線下和線上真實教學和虛擬教學的有效性。針對總結內容來說,首先,教師必須在學生互動系統(tǒng)中進行對鞏固性作業(yè)的設定,學生能直接在網站提交作業(yè),之后教師可以利用微視頻與學生進行互動,從而引導學生處理作業(yè)問題,這樣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作業(yè)效率和歸納總結能力。其次,教師要從學生上課表現(xiàn)和交流互動方面著手,通過總結并梳理他們的學業(yè)狀況,在學校電子平臺中設置適當?shù)臋n案袋。最后,可以通過云平臺遷移和拓展學生的數(shù)學知識。在本堂課程的教學活動結束之后,教師可在云平臺中設定有針對性的題目,從而擴大學生的知識空間,同時進行對文本教學和課堂學習內容的拓展,這樣學生就能更有效地提高他們的數(shù)學核心素養(yǎng)。
例如,在完成連加運算后,教師在教授乘法知識點之前,應根據(jù)學生在課堂教學中的學習情況,讓學生在PPT 或微視頻中分析和講解自身所學的成果,學生可以在網絡平臺中上傳自己不懂的內容,教師則要提供網絡在線解答服務。通過這種方法指導學生,教師能比較全面地掌握學生的易錯點,并將其視為最主要的線下內容,提高課堂工作的針對性。
想要了解線上學習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可以采用摸底測評的方式。在此之前,教師應要求學生在線上對所學知識點進行復習整理和梳理。當學生逐漸適應線下教學后,再由他們對所學知識點加以歸納與溫習,以此為基礎,可以更便于開展摸底測評。
例如,教師在線上完成“除法”“圖形的運動”等知識點的教學工作后,可以在線下引導學生回顧和梳理這些重點知識。教師在引導學生復習除法的內容時,可以讓學生依次復習相應的運算方法,如本單元除不盡的10 位數(shù),能被除盡的10 位數(shù)等重點內容,如此不僅可以提升復習效率,還可以幫助優(yōu)等生更深刻地理解知識,幫助學困生了解自身的不足,同時也可以保證摸底測評結果對學生真實學習情況的準確反應。
教師在復習梳理完線上教授的內容后,可以進入摸底測評環(huán)節(jié),根據(jù)學生的摸底測評成績,掌握他們的實際學習情況,這樣可以使輔導工作更具針對性。教師在實際設計測評題目時,應以重難點教學知識為依據(jù),遵守由簡到繁的原則,這樣可以通過??颊嬲莆諏W生的學習情況,以此為依據(jù),更便于判斷他們的學習水平和學習層次。
例如,兔媽媽先后拔了白蘿卜280 個,紅蘿卜269 個。每個籃子中如果裝9 個蘿卜,那么要用到多少個籃子?在講解“乘法”和“圖形運動”等知識點時,教師也可設計這樣的問題,這樣就有助于學生比較全面地了解所學知識點,同時教師可以根據(jù)從前至后從易到難的原則,通過對各類題目的設計,同時根據(jù)學生的前后答題狀況,做好對學生層次的劃分,以此為基礎,便于日后開展個性化的分層輔導。
通過線上線下的模式能有效彌補學員的線上課程,保證線下學習的順利開展。所以,在學生的模擬測評完成之后,教師應根據(jù)測評結果,彌補他們的學習漏洞,并為不同層次的學生提供個性化輔導。現(xiàn)實中教師一般難以實現(xiàn)一對一指導學生,但通過對評價結果的充分利用以及進行對學生的層級分類之后,教師能通過等級幫扶和設計分類作業(yè)等方式提升學生的學習水平,從而更高效地連接線上課程與線下課堂。
例如,教師可以結合測評結果將學生劃分為三個小組,分別為優(yōu)秀組、追趕組和奮起組。其中人數(shù)最多的就是追趕組,優(yōu)秀組和分級組的人數(shù)并不多。所以,教師在編排學習組的過程中,可以采用一帶多的形式,對三組進行學習任務的編排。如此可以通過由優(yōu)帶中,以中帶后促進學生的相互幫扶。在布置復習作業(yè)期間,教師也應結合分層原則,也就是每天將一級二級和三級的作業(yè)發(fā)放給學生,每個學生都應在完成一級題目的基礎上,逐級攻破難度更高的題目。優(yōu)秀小組基本能完成每個級別的選擇題,追趕小組可能難以完成三級選擇題,而奮起組在做二級題目時可能會遇到困難,這個時候,教師可以讓學生通過組內相互幫扶的方式,完成剩下的題目。如果各組依然有問題而無法攻克,就可以向教師上報,由教師進行統(tǒng)一講解。如此,必定可以幫助學生更全面、牢固地掌握所學知識。
想要更加順利地開展線上線下教學,保證教學效果,學校就應組建相應的組織團隊,專門負責教研此類教學模式,其應包含如下具體內容:第一,應從個體差異方面,根據(jù)學生的學習特點,為各年級設定相應的教學目標和個性化教學。第二,應選擇具有深度和廣度的教學內容,在符合時代發(fā)展要求的同時,保證與社會要求相符。第三,應在課前備課環(huán)節(jié)做好對各類教學資源的明確,所以應加強備課的針對性,有效地整合各類資源。第四,應做好對答疑環(huán)節(jié)的設計,保證師生間的有效互動,如此可以提升學生的發(fā)展,同時應保證學生評價標準的多元化特征。第五,應做好對回答問題環(huán)節(jié)和搶答環(huán)節(jié)的設計,給予學生充分表現(xiàn)自我的平臺,鍛煉他們的思維能力。
網絡和科學技術的不斷普及,也加快了智能教學平臺的發(fā)展速度,網絡平臺上出現(xiàn)了大量的教育教學資源,其中包括網絡直播或錄播等。雖然此類教學模式存在著一定的缺陷,但是,線上線下教學將會成為基礎教育日后最重要的發(fā)展趨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