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麗舒
在語文課上,教師需開展各種教學活動,以此來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和綜合能力。在此過程中,學生才是主體。但是,因為不同學生的生活環(huán)境、學習能力存在差異,所以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就不能圖方便,搞“一刀切”。我們應以學生為主體,尊重他們的個體差異,采用有針對性的措施,切實做到因材施教,滿足每一名學生的學習需求。筆者認為,具體應做到以下幾點:
一、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分層教學目標
考慮到學生在基礎知識、認知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教師在教學實踐中就應注意結合他們的具體情況,設計有針對性、有層次的教學目標。但需注意的是,教師不可過分強調(diào)這種差異,而應尊重并保護好學生的自尊心,讓他們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到學習活動中來。
結合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筆者將教學目標劃分為三個層次,分別是基礎層、提升層和發(fā)展層。通過設計不同層次的教學目標,確保每一名學生都能在語文課上有所收獲。一般來說,基礎層的目標一般是引導學生了解文章的基本內(nèi)容,找出并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力層的目標一般是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文本,與作者進行精神上的交流與溝通;發(fā)展層的目標一般是鼓勵學生掌握相應的學習方法及技巧,在完善知識體系的基礎上實現(xiàn)能力的提升。
例如,在講解《我有一個夢想》的過程中,教師可以結合本班學生的學習情況,設計分層教學目標。
具體如表1所示:
通過設計分層教學目標,教師可以幫助學生有針對性地學習課文,以最大限度地提升他們的能力。
二、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
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教師也可以結合學生的學習情況,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但是,需注意提問的方式是否合適,所提的問題是否與教學內(nèi)容相關,問題的難度是否適中。
例如,在講解《我有一個夢想》時,教師可以針對不同的學生提出不同的問題。
針對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1“.在此時此刻,我們雖然遭受種種困難和挫折,但我仍然有一個夢想。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瘪R丁·路德·金的夢想是什么?“這個夢想是深深扎根于美國的夢想中的”有什么含義?
2.馬丁·路德·金為什么會有這樣的夢想?
3.這么多年過去了,你認為馬丁·路德·金的夢想實現(xiàn)了嗎?
4.作者在文章的高潮部分連用六個“我夢想有一天”,表達了怎樣的情感?
5“.因此,我們今天在這里集合,正是為了讓人們更清楚地看到這種駭人聽聞的慘況?!边@句話中的“更”字能否去掉?為什么?
針對學習能力較強的學生,教師可以提出這樣的問題:
1.作者在文章的第二自然段為什么要反復強調(diào)“一百年后”?
2“.美國沒有履行這種神圣的義務,只是給人開了一張支票上蓋著‘資金不足'的戳子后便退了回來,但是我們不相信正義的銀行已經(jīng)破產(chǎn)?!边@里的“空頭支票”指的是什么?這樣寫有什么樣的藝術效果?
3.作者為什么要用“燈塔”和“曙光”來比喻《解放黑奴宣言》?
4《.我有一個夢想》的演講形式與《論語》《孟子》中的論辯形式有什么區(qū)別和共同點?
通過提出不同類型的問題,教師可以真正做到因材施教,使能力不同的學生可以在相應問題的引導下充分地表達自己的想法,實現(xiàn)思維的延伸。
綜上,因材施教不僅意味著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意味著教師需結合學生的實際情況,設計富有層次的教學目標及不同類型的問題,讓他們盡可能地接近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
(作者單位:江蘇省栟茶高級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