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元春
在文言文中,虛詞“而”多用作連詞,表示并列、遞進、承接、修飾、因果、目的等關系,是高考文言文閱讀題考查的熱點之一。但是,一些同學無法理清這些關系,以致在閱讀的過程中頻頻出錯。對此,筆者就文言虛詞“而”的幾種用法進行了比較,以期同學們能夠準確掌握。
一、表并列關系與表遞進關系
當虛詞“而”表示關列關系時,其前后兩個詞或短語的地位相當,沒有輕重、主次之分,即使把它們互換位置,也不會影響整個句子的語意。當虛詞“而”表示遞進關系時,其前后兩個詞或短語在語意上有輕重之分,后者的語意往往比前者的更重,且前后兩個詞或短語是不能調(diào)換位置的,否則會影響整個句子的意思。
例題:下列句子中“而”的用法不同于其他三項的是()
A.夫趙強而燕弱,而君幸于趙王,故燕王欲結(jié)于君。
B.劍閣崢嶸而崔嵬,一夫當關,萬夫莫開。
C.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
D.蟹六跪而二螯,非蛇鱔之穴無可寄托者,用心躁也。
解析:A項出自《廉頗藺相如列傳》,意思是趙國強,燕國弱,而您被趙王寵愛,所以燕王想要和您結(jié)交?!摆w強”與“燕弱”,兩者地位相當,語意無側(cè)重,互換位置后也不影響整個句子的意思,所以此處的“而”表示并列關系。B項出自《蜀道難》,意思是劍閣那地方崇峻巍峨、高入云端,只需一人把守,千軍萬馬便難以攻占?!岸鼻懊娴摹皪槑V”與后面的“崔嵬”無主次之分。由此可知此處的“而”表示并列關系。C項出自《勸學》,意思是君子廣泛地學習,并且每天還要不斷地反省,(遇到事情)就可以不糊涂,行為也就沒有過失了。“日參省乎己”是“君子博學”的更進一步,二者無法調(diào)換位置。由此可知,此處的“而”表遞進關系。D項出自《勸學》,意思是螃蟹有六條腿和兩個蟹鉗,沒有蛇、鱔的洞穴,就無處藏身,這是因為它用心浮躁啊。這里“六跪”和“二螯”地位相當,無主次之分,可以互換位置。所以,此處的“而”表示并列關系。因此,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C選項。
二、表修飾關系與表順承關系
想知道虛詞“而”是用作修飾關系還是順承關系,可以借助“而”前后連接的兩個動作來判斷。如果“而”前后的兩個動作可以同時進行,則“而”表示修飾關系;若前面的動作完成后,再進行了后面的動作,兩個動作之間存在先后順序,則“而”表示順承關系。
例題:下列對“而”的用法解釋正確的一項是()
A.置之地,拔劍撞而破之。而:連詞,表順承關系。
B.故舍汝而旅食京師,以求斗斛之祿。而:連詞,表修飾關系。
C.吾嘗跂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見也。而:連詞,表順承關系。
D.填然鼓之,兵刃既接,棄甲曳兵而走。而:連詞,表順承關系。
解析:A項出自《鴻門宴》,意思是放在地上,拔出劍來將它擊破。句中的“撞”和“破”這兩個動作存在先后順序,先拔劍撞,然后去破。所以,此處的“而”表示順承關系。A項正確。B項出自《陳情表》,意思是:因此我離開你而旅居于長安,以尋求微薄的俸祿?!岸鼻昂蟮膬蓚€動作有先后順序。先“舍”,然后“旅食”。所以,此處的“而”表示順承關系。B項錯誤。C項出自《勸學》,意思是我曾經(jīng)踮起腳向遠處望,(卻)不如登到高處而看得遠。句中的“跂”與“望”兩個動作可以同時進行,且“跂”是“望”的一種方式。所以,“而”在這里表修飾關系。C項錯誤。D項出自《寡人之于國也》,意思是戰(zhàn)鼓咚咚敲響,雙方交戰(zhàn)激烈,戰(zhàn)敗的士兵丟盔棄甲,拖著武器逃跑了。句中的“棄甲曳兵”是“走”的一種方式,且兩個動作可以同時進行。所以,此處的“而”表示修飾關系。D項錯誤。這道題的正確答案為A選項。
三、表目的關系與表因果關系
要區(qū)分虛詞“而”是表示作目關系還是因果關系,可以根據(jù)“而”前后連接的短語來判斷。一般來說,如果所說的是既成的事實,且后一件事是前一件事的結(jié)果,則“而”表因果關系;如果所說的并非已成的事實,且后一件事只是前一件事的目的,則“而”表目的關系。
例題:下列句子中對“而”的用法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
A.賂秦而力虧,破滅之道也。而:連詞,表示因果關系。
B.表惡其能而不能用也。而:連詞,表示因果關系。
C.籍吏民,封府庫,而待將軍。而:連詞,表示目的關系。
D.縵立遠視,而望幸焉。而:連詞,表示因果關系。
解析:A項出自《六國論》,意思是賄賂秦國因而虧損了自己的力量,這是滅亡的道路啊。此句中的“力虧”是既成的事實,是“果”,“賂秦”則是“因”。此處的“而”表示因果關系。A項正確。B項出自《赤壁之戰(zhàn)》,意思是:劉表嫉妒他的才能,不能任用他。此句中的“不能用也”是既定的事實,造成這一事實的原因是“表惡其能”。所以,“而”在此處表示因果關系。B項正確。C項出自《鴻門宴》,意思是登記官吏百姓的戶籍,查封官府的金庫,等待將軍的駕臨。此句中的“待將軍”是“籍吏民”“封府庫”的目的。此處的“而”表目的關系。C項正確。D項出自《阿房宮賦》,意思是久久地佇立著,眺望著,希望能夠得到皇帝的寵幸。由語境可知,“望幸焉”是“縵立遠視”的目標。所以此處的“而”表示目的關系。D項錯誤。所以,本題的正確答案為D選項。
總之,文言虛詞“而”的用法是多樣的。在平時的學習中,同學們要用心辨析,掌握它的基本用法,并結(jié)合具體的語境,靈活地解題。
(作者單位:江蘇省鹽城經(jīng)濟技術(shù)開發(fā)區(qū)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