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紅
(寧夏回族自治區(qū)中衛(wèi)市海原縣第二小學 寧夏中衛(wèi) 755299)
隨著我國教育事業(yè)的飛速發(fā)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必須做出相應的調整,以信息技術教學為基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是實現(xiàn)素質教育的基本要求。信息化時代背景下,小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學習文化知識,可以從信息技術中汲取營養(yǎng),獲得更加全面的學習體驗,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正在成為信息技術教學的主要目標?,F(xiàn)階段許多教師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做出了一定嘗試,但是在教育過程中,由于教師對學生學習行為的指導不夠充分,對新技術教學活動的創(chuàng)新性不足,導致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效果較為有限。為此教師必須真正轉變教育觀念,從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角度出發(fā),推動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教學改革的層層深入,憑借高質量信息技術教育活動,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有效提升。
在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的過程中,許多教師采用的教學方式過于死板,教學活動通常只是由教師主導課堂教學,強調教師對知識點的解讀和分析,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只是被動聽從安排,缺乏自主學習的空間,這是導致小學信息技術教學質量受到影響的重要因素,也是限制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重要原因。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始終處于高高在上的姿態(tài),在對學生提出相關要求并進行指導時,只是思考如何推動學生解決學習問題,而沒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學習狀況以及真實學習表現(xiàn),這就導致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受到較大的限制和影響。對于不同成長背景下的小學生而言,他們在接觸計算機知識的過程中容易受到家庭環(huán)境的影響,在自主學習方面各自的基礎也不相同,在教師失敗的教學方式影響下,學生在參與自主學習相關活動時的體驗不夠深刻,他們很難真正做到獨立分析和解決學習問題,而是對教師存在過度的依賴性,在遇到無法理解的信息技術知識內容時,學生習慣于等待教師的講解,而沒有養(yǎng)成獨立思考并解決問題的好習慣。
教師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組織者,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的積極意義,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教師通常只是強調如何解決學習問題,而沒有考慮到幫助學生養(yǎng)成自主學習習慣,這就導致學生在自主學習活動中的效率受到較大影響。教師只是將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停留在口頭層面,雖然能夠對學生提出自主學習的要求,但是對自主學習素材的開發(fā)以及自主學習行為的指導不夠全面,這樣一來學生很難真正投入于自主學習活動,在探究和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學生學習能力難以得到有效鍛煉和培養(yǎng)。還有許多教師在自主學習方面對學生的干涉過多,一味地強調,對學生提出要求卻忽略了自主學習空間的營造,這也導致自主學習效率受到一定的影響。
學生是小學信息技術課程的主體,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直接影響到了信息技術課程的教學質量,但是在現(xiàn)階段的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許多教師忽略了對學生學習觀念的合理引導,主要強調教師對知識點的解讀,而沒有真正體現(xiàn)出學生的個性,這就導致學生在參與相關學習活動時的感受不夠深刻,他們很難真正理解自主學習能力對個人發(fā)展的積極作用。實際上,許多教師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帶有較強的功利色彩,只是思考如何基于信息技術教學幫助學生掌握相關技能,卻忽略了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和培養(yǎng),對學生進行評價時,將學生是否能夠解決信息技術課程中的問題作為評價的依據(jù),而沒有考慮到學生在學習過程中表現(xiàn)出的創(chuàng)新思維,這也導致評價活動育人功能缺失,學生在學習過程中很難真正意識到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最終導致教師開展的各項活動很難服務于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需求。
以學生為主體是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基本要求,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教師應當遵循主體性原則,真正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開展具有針對性的指導活動,并且結合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做出新的嘗試,讓每個學生都能夠成為課堂的主人,確保學生能夠在主動積極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充分鍛煉和培養(yǎng)。遵循主體性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減少對學生學習行為的干涉,在教學設計方面能夠真正關注學生的實際學習需求,將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放在首要位置,并以此為基礎促進學生學狀態(tài)的積極調整,確保每個學生都能夠投入于信息技術課堂,并且在探究和了解信息技術專業(yè)技能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不斷強化。此外,遵循主體性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明確自身的定位,在與學生相處時能夠做好引導作用,避免對學生的過度管理,真正營造適合學生成長的氛圍。
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不是一蹴而就的,教師應當遵循遞進性的原則,根據(jù)信息技術教學的相關設計和規(guī)劃,對自主學習能力培養(yǎng)做出有效嘗試,并且在對學生進行指導時,采用層層遞進的教育方式幫助學生適應信息技術課程,在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過程中逐漸加大難度,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遵循遞進性的原則意味著教師需要做好對學生學習行為的統(tǒng)籌和規(guī)劃,一方面關注學生的學習特點,另一方面也要聽取學生的相關意見和反饋,根據(jù)不同年齡段學生的學習需求做出相應的指導。比如在低年級階段開展信息技術教學應當強調對興趣的培養(yǎng),在中高年段信息技術教學中,教師則應重視對思維的鍛煉,能夠真正做到層層遞進,服務于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需求。
開放自主的學習環(huán)境是促進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發(fā)展的關鍵,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遵循開放性的原則,一方面營造自主的教學環(huán)境,另一方面也要為學生提供主動分析和思考的平臺,真正做到開放自主,讓學生能夠憑借自身的力量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根據(jù)學生學習特點,教師應當在信息技術教學活動中做好統(tǒng)籌和規(guī)劃,既要強調教師對信息技術知識的解讀,同時也要積極聽取學生的相關反饋和意見,能夠在充分考慮學生學習需求的情況下做好對信息技術知識點的梳理,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在教師的引導下加深對信息技術的理解,并且在行之有效的教學活動中推動學生創(chuàng)新思維的有效成長。
翻轉課堂模式是對傳統(tǒng)小學信息技術教學的一次大膽突破,基于翻轉課堂學生能夠從不同角度分析和思考問題,并且在主動積極探究新技術專業(yè)知識的同時實現(xiàn)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和培養(yǎng)。根據(jù)小學新技術教學的相關內容,就是應當提前布置具有針對性的學習任務,讓學生能夠利用課前自主學習的平臺實現(xiàn)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深入探索,并且基于自身的力量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各種問題,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真正保持良好學習習慣,并且在獨立思考的過程中強化自主學習能力。在組織課堂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關注學生基于自主學習取得的成果,鼓勵學生主動分享關于信息技術方面的知識內容,實現(xiàn)師生之間角色的有效互換,讓每個學生都能夠保持對自主學習較為濃厚的興趣,真正實現(xiàn)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教育目標。翻轉課堂模式的有效推動下,學生能夠真正成為小學新技術課程的主人,每個學生都能夠基于教師的合理引導,實現(xiàn)學習狀態(tài)的有效調整,并且在翻轉課堂中推動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提升。
創(chuàng)設情境是解決學習問題的重要途徑,在小學信息技術教學工作中,教師應當格外重視生活化教學的價值,從創(chuàng)設情境的角度出發(fā)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讓學生能夠在貼近生活的情境中感受到信息技術的獨特魅力與價值。基于不同成長背景下學生對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情況,教師應當主動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遇到的問題,并且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的方式增強課堂教學的多元化,讓每個學生都能夠基于情境產生深刻的思考,并且在情境中實現(xiàn)學習態(tài)度的及時調整。這些技術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較為普遍,為此教師可以將日常生活中的相關場景還原到課堂上,并且以學生生活真實經(jīng)歷為導向,推動學生自主學習行為的有效轉變,在情境中引發(fā)學生的思考,讓自主學習成為推動學生學習興趣有效提升的關鍵。在創(chuàng)設情境的基礎上,教師還應做好與學生之間的有效互動和溝通,能夠通過提問的方式對學生學習行為做出相應的引導,讓學生能夠明確自主學習的重點,并且在情境中實現(xiàn)自我反思。在學生學習狀態(tài)得到及時調整的情況下,自主學習活動的實施效果能夠得到進一步的保障,每個學生都能夠在主動積極解決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狀態(tài)的有效調整,并且在不斷探究和解決新技術學習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學習能力的全面鍛煉和培養(yǎng)。
教學評價對小學生而言具有較強的影響力,教師在小學生心目中有著絕對權威的地位,教師對學生的評價直接影響到了學生的學習方向。開展小學信息技術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評價機制的有效完善,能夠將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評價學生的重要依據(jù),并以此為基礎,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在教師的不斷推動和影響下,學生能夠適應自主學習并且真正轉變學習態(tài)度,始終保持對自主學習的濃厚興趣和熱情。對學生進行評價和指導時,教師應當遵循過程性評價的相關要求,能夠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xiàn)出的自主學習能力,將學生是否具備自主學習能力作為評價的重要依據(jù),在教師的影響下,學生能夠真正意識到自主學習的重要性,并且在主動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思維的全面進步與提升。
信息技術教學強調理論和實踐的相互融合,在開展相關教學活動時,教師應當格外重視對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強化,基于生活實踐平臺,推動學生的獨立思考,讓自主學習成為伴隨學生終身的良好習慣。這時首先需要根據(jù)信息技術的應用范圍作出合理的設計,能夠從學情出發(fā)選擇適當?shù)纳顚嵺`項目,并且在充分考慮到學生學習規(guī)律的情況下突出實踐活動的多元化特點。根據(jù)小學生在新技術課程中的相關表現(xiàn),教師在設計實踐活動時也需要調整側重點,既要發(fā)揮教師的指導作用,同時也要突出學生自主學習的價值,確保學生能夠在生活實踐平臺中實現(xiàn)學習狀態(tài)的積極調整。此外,教師必須與家長保持密切的溝通和協(xié)作,讓家長能夠意識到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并且鼓勵家長在日常生活中與學生共同完成信息技術方面的實踐探索。
綜上所述,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是保證教學質量的關鍵,教師必須充分重視與學生之間的深入溝通和交流,為學生搭建自主學習的重要平臺,對學生的合理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習慣的養(yǎng)成。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激發(fā)學生思維能力,在翻轉課堂中提供自主學習的平臺和空間,以生活實踐為基礎推動學生自主學習活動的有效落實,這樣一來,學生能夠真正把握好信息技術的學習要點,在解決學習問題的同時實現(xiàn)對自主學習能力的全面培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