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舒翔
(福建工程學院馬克思主義學院,福建 福州 350118)
習近平總書記在文藝工作座談會重要講話中提出:“當代文藝更要把愛國主義作為文藝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1],這明晰了當代文藝和愛國主義之間的重要關系。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當代文藝的形態(tài)之一,具有較強的政治性,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發(fā)揮著傳播主流價值、宣傳愛國主義、革命英雄主義精神等重要功能,同時,作為視聽藝術,它又具備審美性與娛樂特征,因此,主旋律影視作品既符合大眾文化消費,又兼具主流意識形態(tài),是融合了思想性與藝術性的影視作品[2]。高校是愛國主義教育的主陣地,要深度挖掘主旋律影視作品與大學生愛國主義教育的耦合點,充分發(fā)揮主旋律影視作品的積極引導作用。這不僅符合大學生的審美需求和接受習慣,而且能使大學思想政治教育產(chǎn)生更長效、更持久的影響。
為更好地將主旋律影視作品與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進行有效結合,首先必須厘清二者之間的關系。從藝術性質來看,主旋律影視作品在藝術表達與呈現(xiàn)方面具有屬于大眾文化的優(yōu)勢,可以構建與愛國主義教育互聯(lián)互通的渠道,成為高校愛國主義教育的重要載體之一;從意義延伸來看,愛國主義教育的抽象情感在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形象化呈現(xiàn)中得以落地生根,獲得更為豐滿而多樣的表現(xiàn)方式。
1.厚重深沉的愛國主義內涵
作為民族精神的核心,愛國主義集中表現(xiàn)為民族自尊心和民族自信心,是一個國家最為深沉的文化內涵,也是國家長治久安的內在動力。古有文天祥感嘆“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后有顧炎武呼吁“天下興亡、匹夫有責”,再到習近平總書記在北京大學師生座談會上對廣大青年提出的幾點要求,即愛國,忠于祖國,忠于人民。從古至今,愛國主義貫穿著人們生活、學習的方方面面,尤為體現(xiàn)在一系列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中。近年來,我國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推動藝術創(chuàng)作生產(chǎn)繁榮發(fā)展,從電影《長津湖》《紅海行動》《戰(zhàn)狼2》《金剛川》,到電視劇《覺醒年代》《人民的名義》《山海情》,再到紀錄片《厲害了我的國》等,正如中共中央舉行新聞發(fā)布會解讀黨的十九屆六中全會精神時,強調“人民群眾文化需求得到更好滿足”[3]。這些無不承載了厚重的愛國主義情懷,蘊含著豐富的思政育人元素,為高校開展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豐富的影視資源和藝術范本,奠定了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良好價值基礎。
2.形象生動的藝術感染力
魯迅曾言,要改造國人的精神世界,首推文藝。影視作品的藝術表現(xiàn)手段具有生動性和感染力,這種喜聞樂見的形式深受大學生歡迎。主旋律影視作品得天獨厚的綜合性體驗感和參與感、形象直觀的畫面、真實可感的語言,以及恰到好處的配樂,最大程度地凝練了影視作品的情節(jié),升華了其主題。它們通過調動學生們的多方感官,使得學生們在短短的幾十分鐘內就能切實地走進主旋律影視作品所重現(xiàn)的場景當中,一幕幕原本存在于書本和教師口中的歷史故事、家國事件,通過生動的影像還原在學生眼前,能展現(xiàn)“中華歷史之美、山河之美、文化之美,抒寫中國人民奮斗之志、創(chuàng)造之力、發(fā)展之果,全方位全景式展現(xiàn)新時代的精神氣象”[4],在多重觀感的結合中拉近了學生們與歷史的距離,也將愛國主義內涵化為真實可感的近距離存在。
3.潛移默化的價值觀引導
如今,“00 后”已然成為我國高等教育的主要對象,據(jù)QQ 大數(shù)據(jù)《00 后畫像報告》顯示:“文藝工作成為00 后最想從事的職業(yè)類型、00 后喜歡有炫酷特效和英雄情結的電影”[5],主旋律影視作品融愛國主義、炫酷特效和英雄情結為一體,自然而然地成為學生喜聞樂見的表達方式,能對他們進行潛在的價值觀引導?;谥餍捎耙曌髌吩陬}材選擇和主題表達方面的確定性,學生所欣賞到的影視作品便是經(jīng)過創(chuàng)作者有效加工過的藝術作品,通過對歷史事件的還原、人物形象的塑造、愛國之情的渲染,使得學生在觀看過程中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無形中將對人物、事件的認可轉移到對人物情感、價值觀的認同上來,從而將主旋律影視作品中的愛國主義精神和民族精神內化于心,在接受思想熏陶的同時讓愛國主義教育得以落地。
1.從內容上看,愛國主義教育元素通過主旋律影視作品得以充分挖掘
從不同角度理解“愛國主義”,不同的領域則可有多種詮釋方式。得益于表現(xiàn)手段的多樣性,主旋律影視作品中對愛國主義的意義挖掘往往更加深入。正如習近平總書記在紀念五四運動100 周年大會上的講話中強調:“當代中國,愛國主義的本質就是堅持愛國和愛黨、愛社會主義高度統(tǒng)一。”[6]從這個角度來看,愛國與愛黨、愛社會主義應是一個“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相互包容關系。無論是電影《紅海行動》《戰(zhàn)狼2》中保家衛(wèi)國的勇氣和無懼生死的膽量,還是革命劇《覺醒年代》《建黨偉業(yè)》中熾熱的革命精神和澎湃的理想信念,抑或是反腐劇《人民的名義》《巡回檢察組》中對清正廉潔的向往和社會正義的追求,都無不細化了新時代“愛國主義”的具象意義,不僅拓展了學生對“愛國主義”的多方面理解,也豐富了“愛國主義”的現(xiàn)實價值,讓相對抽象的精神意義通過有效的媒介得以轉化為學生所容易理解且主動思考的有效意義。
2.從形式上看,愛國主義經(jīng)過藝術化呈現(xiàn)變得更加鮮活可感
就藝術表現(xiàn)形式而言,主旋律影視作品最大的優(yōu)勢就在于能夠打通時空的壁壘,將歷史與當下進行有效結合,以歷史事件背后的意義來啟發(fā)當下,用英雄人物的精神來引導學生,文學藝術以形象取勝,經(jīng)典文藝形象會成為一個時代文藝的重要標識[4]。結合藝術化表現(xiàn)手段,一幕幕帶有歷史氣息的畫面真實可感地呈現(xiàn)在新時代的學生面前,為他們提供了解歷史、了解國家的生動渠道。五四運動期間無數(shù)仁人志士為實現(xiàn)思想解放所做出的勇敢嘗試,抗美援朝期間中國人民解放軍為了保家衛(wèi)國誓死捍衛(wèi)領土,改革開放期間一批批黨員為了國家進步和民族富強鞠躬盡瘁,一幕幕聲畫通過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呈現(xiàn),將歷史背景下的愛國主義與現(xiàn)實意義進行交會,讓學生在觀影過程中走進過去、反思當下、展望未來;在對英雄人物產(chǎn)生認可的同時主動傳承其身上的優(yōu)秀品質,形成積極的自我暗示,主動確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更好地理解“愛國主義”的個性化內涵,以激勵其在日后用自身的行動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而努力奮斗。
從當前中國文化市場來看,我國影視作品盡管看似一片繁榮,實質上卻以娛樂性作品居多。商業(yè)化、喜劇化、輕內涵的影視作品在迎合了當下快節(jié)奏生活步伐的同時,讓學生們在觀看后興致索然、了無思索,難以引起學生深度的共鳴與思考;部分歷史和戰(zhàn)爭題材的影視創(chuàng)作者未能較好地秉持創(chuàng)作初心,一味追逐流量和經(jīng)濟利益,或打著主旋律的旗號迎合熱點,內容失真、粗制濫造,嚴重地影響了學生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整體認可度,甚至造成學生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部分誤解與拒絕。從國際視角來看,隨著對外開放的深入,許多西方國家也借助影視作品乘虛而入,有意識地對我國國民進行價值觀滲透,通過影視作品潛移默化地傳遞其國家精神和意識形態(tài),彰顯國家實力;加上大學生的思想意識體系和價值判斷能力還未健全,面對外國影視作品相對優(yōu)質的表現(xiàn)與敘事手法,極其容易在思想上被其中夾雜的“私貨”產(chǎn)生波動,甚至動搖個人的思想陣地。
部分高校中,多將愛國主義教育寄托于校園活動、課堂教學等,未充分認識到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推進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首先,許多高校未能在觀看影片單的題材選取上下功夫,選取出適合高校放映的主旋律影視作品,或是影片的時效性不符合當下需求,或是影片的內容與學生有較大的心理距離;其次,欣賞影視作品往往停留于表面形式,觀罷即止,未能充分結合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創(chuàng)作主旨和深層意義進行挖掘,放映活動流于形式化、應付化;再次,部分優(yōu)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可能時長較長,需分次或多次觀看,故一次性的放映活動未能有效地達到愛國主義教育的效果,而多數(shù)高校也未將主旋律影視作品的觀看作為一項長期活動或工作,未能在時間線上對學生產(chǎn)生長遠、深刻的愛國主義教育,從而影響主旋律影視作品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所發(fā)揮的效能。
“00 后”大學生生長在中國發(fā)展和進步最快的歷史階段,開放、自信、愛國且有擔當,他們享受著時代的惠澤,能夠自由地發(fā)掘自我,并擁有著最多的實踐和鍛煉機會。他們表面上“少不經(jīng)事”,卻都有著自己的一番思考,排斥單純說教,傾向主動認知,容易將觀賞主旋律作品理解為說教行為,并形成先入為主的刻板印象。加之一些劣質影視作品的影響,如將嚴肅的抗戰(zhàn)行為扭曲成滑稽的后期特效、對史實和人物的還原未經(jīng)核實便播出等,大大消解了高校學生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敬畏感和向往度。此外,由于學業(yè)和課余活動的繁忙,多數(shù)學生日常對主旋律影視作品也鮮少關注,導致了他們先前的舊有印象隨著時間的推移不斷深化,降低了其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認可和接受程度,未能充分發(fā)揮主旋律影視作品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中的應有作用。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fā)的《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強調,創(chuàng)新愛國主義教育的形式,開發(fā)體現(xiàn)愛國主義教育要求的音樂、美術、書法、舞蹈、戲劇作品等,進一步增強吸引力、感染力[7]。從校園活動、網(wǎng)絡陣地、主題課程、創(chuàng)作引導四個方面著手,可以充分發(fā)揮主旋律影視作品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積極推動作用。
校園活動是大學生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高校進行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載體。由于部分學生在面對主旋律影視作品時存在著被動觀看態(tài)度,因此如何充分利用校園活動,打破學生對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刻板印象,改變學生們的片面印象,發(fā)掘主旋律影視作品在提高學生綜合素質方面的積極影響和有利作用,就顯得尤為重要。高校可抓住重要的時間節(jié)點和節(jié)日契機,依托學生黨支部、團支部為活動主體,黨日活動、團日活動、校園文化周等活動形式為依托,組織學生觀看具有時代意義的主旋律影視作品,創(chuàng)新觀影形式,并在觀影結束后進行即時的影評交流,從而更好地延展觀影狀態(tài),加深學生對影片背后深層意義的理解與認知。
《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綱要》提出:“把愛國主義主題融入貫穿媒體融合發(fā)展,打通網(wǎng)上網(wǎng)下、版面頁面,推出系列專題專欄、新聞報道、言論評論以及融媒體產(chǎn)品,加強縣級融媒體中心建設,生動講好愛國故事、大力傳播主流價值觀?!保?]當前大學生多為“90 后”“00 后”一代互聯(lián)網(wǎng)原住民,他們誕生于移動網(wǎng)絡健全發(fā)展的數(shù)字時代,高??梢猿浞肿プW生的特點,嘗試在學校官網(wǎng)上增設主旋律影視作品賞析專欄,并從題材、時長、藝術形式等范疇進行類別劃分,不僅可以為學生們提供免費觀看思想性和藝術性兼具的優(yōu)秀主旋律影視作品的平臺,還可以開設相關的影視評論交流空間,鼓勵師生們在觀看結束后主動投稿,或將個人的影片鑒賞和心得體會以留言的方式進行分享。
此外,為了提高主旋律影視作品欣賞專欄的專業(yè)性,高校還可將此類工作整合進學工部的相關部門,安排專人對該專欄進行合理管理,并結合學生干部的力量,定期選取并刊發(fā)優(yōu)秀的影視評論給予刊發(fā)或深度約稿,并在學校、學院各平臺進行推廣,從而更好地擴大主旋律影視作品在高校內的影響力和覆蓋面,融思想性、專業(yè)性、知識性于一體,構筑起高校線上和線下愛國主義教育的合力。
為了更好地發(fā)揮主旋律影視作品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高??蓮纳罨耙曀囆g教育的層面進行探索,如在公共選修課等課程建設上增設與主旋律影視作品有關的授課內容,挖掘主旋律電影作品的思政元素,借助影視作品豐富的視聽形式實現(xiàn)教學內容的有效拓展和生動解讀,以學生們所樂于接受的靈活方式進行思想政治教育和愛國主義教育。當中,特別是針對已有的思政課程講述中涉及相關歷史節(jié)點,可以依托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播放來代替?zhèn)鹘y(tǒng)的講授,充分引起學生的興趣,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方法,讓歷史內容更加深入人心。
從專業(yè)性角度出發(fā),高校還可以開設影視藝術相關的學分選修課程,給予有興趣的學生一個近距離接觸影視作品的良好機會,將愛好與學習相結合,通過對影視藝術基礎知識的傳授,引導學生們用更為專業(yè)的角度去解讀主旋律影視作品,在調動起學生積極情感體驗的同時,提升其影視鑒賞能力和個人綜合素質,更好地理解主旋律影視作品中的愛國主義要義。
在高校開展愛國主義教育,理論和實踐形式缺一不可。要想讓學生主動走進主旋律影視作品,發(fā)自內心地理解影片中的主旋律價值觀,并在共情的基礎上延伸出更多的意義,高校就應當嘗試搭建實踐創(chuàng)作平臺,結合校團委、學生會以及各類社團組織的力量開展主旋律影視作品創(chuàng)作大賽,組織學生參加“我心中的思政課”全國高校學生微電影展示活動等。為學生提供切實的實踐機會,變“被動接收方”為“主動傳遞方”,讓學生們在拍攝實踐中將愛國主義精神內化于心,并貫穿到整個創(chuàng)作過程當中,積累創(chuàng)作經(jīng)驗,鍛煉協(xié)調能力,從而增強思想素質,凝練優(yōu)秀品質。就拍攝一部微電影或紀錄片而言,需要學生們充分調動各方的能力和資源,從組織創(chuàng)作團隊、選擇主題、撰寫劇本,再到現(xiàn)場拍攝及后期剪輯,不僅給予了學生挖掘生活素材、體驗真善美的實踐創(chuàng)作機會,也為他們提前深入社會、感悟人生哲理搭建了良好的橋梁。學生們通過對一系列題材選擇、拍攝方式、剪輯手法的比對采用,嘗試從創(chuàng)作者的角度與主旋律影視作品的背后工作人員形成共鳴,也調動起自身對主旋律影視作品中愛國主義精神表達和呈現(xiàn)方式的思考,主動挖掘其中的價值意義,并以“00 后”所理解的方式進行創(chuàng)作表達,是學生們將課堂所學的思想政治理論知識投入日常實踐中的一次有益檢驗。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青少年階段是人生的“拔節(jié)孕穗期”,最需要精心引導和栽培?!拔覀冝k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教育,就是要理直氣壯開好思政課,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鑄魂育人,引導學生增強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厚植愛國主義情懷,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自覺融入堅持和發(fā)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yè)、建設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強國、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保?]主旋律影視作品作為當代文藝的形式之一,從內容表現(xiàn)形式和青少年接受度上看,在高校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重要作用將會日益凸顯。優(yōu)秀的主旋律影視作品以豐富的藝術形式和價值內涵詮釋了“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優(yōu)秀的作品鼓舞人”的具體表現(xiàn)和意義所在,高校只有充分關注主旋律影視作品的正面影響,發(fā)揮其在開展愛國主義教育過程中的積極作用,才能夠提高當代大學生的審美能力和綜合素質,引導其正確認識愛國主義和民族精神,以蓬勃的精神面貌為實現(xiàn)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