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曉麗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京 100006)
徐時棟(1814—1873年),原字云生,后改為定宇,號西湖外史,又號柳泉,晚清著名藏書家,生平藏書二十余萬冊。每得善本舊刻,皆記得書年月,并詳加考證。前人多輯錄徐氏序跋,如夏文華撰《徐時棟藏書題跋輯釋》[1],輯錄山西師范大學藏徐時棟藏書題跋;龔烈沸撰《國家圖書館藏徐時棟藏書題跋考釋》[2]《上海圖書館藏徐時棟藏書題跋考釋》[3]《天一閣藏徐時棟藏書題跋考釋》[4],輯錄中國國家圖書館、上海圖書館和天一閣博物院藏徐時棟藏書題跋。2016年,龔烈沸撰《徐時棟年譜》[5],書中收錄大量徐時棟藏書題跋,為近年來輯錄徐時棟藏書題跋最為完備者。中國科學院圖書館(中國科學院文獻情報中心)藏徐時棟著作、藏書凡21種,大部分為稿抄本且有徐時棟所撰題跋。筆者有幸參與中國科學院圖書館古籍普查登記項目,得見徐時棟題跋。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古籍記載徐時棟藏書題跋15則,這些序跋涉及古籍的版本源流、優(yōu)劣殘缺、作者考證、遞藏來源以及徐時棟的學術(shù)交游、日常生活等,是研究徐時棟生平、藏書、治學、交游的重要補充材料和原始文獻。今將此15則題跋與前人輯錄之作一一對校核查,知其中半數(shù)有余已輯入龔沸烈《徐時棟年譜》,另有清鄭祏抄本《南雷文抄》所載徐時棟題跋1則,收入《黃宗羲全集》[6]?,F(xiàn)輯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徐氏未刊題跋4篇,不揣簡陋,輯錄于右,詳加考釋。既為相關(guān)研究提供原始資料,方便學界同仁參考利用,也可補《徐時棟年譜》之缺漏。
《雪交集》十二卷 (明)高宇泰撰 清抄本 (清)徐時棟跋(索書號:集/250/495)
前余所藏《雪交集》,其中尚有謝山手校字,蓋即雙韭山房藏本也,劫后失去。今此本僅甲申、乙酉二紀,雖裝殘,亦自可貴,購留之。徐時棟記。
此本半葉十二行,行二十字,無格?!爸x山”即全祖望,字紹一,號謝山,鄞縣人,藏書樓名雙韭山房?!堆┙患酚置堆┙煌ぜ贰堆┙煌ふ龤怃洝?,按年分紀,收錄明末忠臣、義士、烈女等各立小傳。此本索書號雖為“集/250/495”,但《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中文古籍善本書目》史部傳記類總傳之屬著錄,分類無誤[7]。此則題跋沒有注明撰寫時間。但此書扉頁附有鄞縣志局收書條一張:“鄞縣志局收到徐柳泉家《雪交集》殘本(甲申、乙酉)一部□①函,計一本不計卷,□頁。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自來書字第八十一號?!辈⑩j“鄞縣志局”諸印。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清道光十二年(1832年)鄭祏抄本《奇零草》有徐時棟題跋云:“四月十一日,鄞志舍局?!碑敃r徐時棟被聘為主纂。此書當是同治七年(1868年)鄞縣志局成立時徐時棟所捐。據(jù)此可知,此題跋當作于同治七年(1868年)閏四月十六日之前。又徐時棟跋文稱:“前余所藏《雪交集》……劫后失去。”徐氏所言“劫”,當指是咸豐十一年(1961年)底煙嶼樓遭劫之事。天一閣博物館藏徐時棟行書立軸云:“是年十一月,四明遽有粵寇之亂?!盵8]又中國國家圖書館藏清同治六年(1867年)桂嵩慶木樨山房活字印本《棠陰比事》有徐時棟跋云:“四明后辛壬之亂,余書在煙嶼樓者盡為人劫去?!盵9]由此可知,咸豐十一年(1961年)底,太平軍攻入寧波,煙嶼樓遭劫,全祖望手校《雪交集》亦在其列,而此跋文又作于劫后。由此推測,徐時棟此題跋撰寫的時間在咸豐十一年(1961年)十一月之后,同治七年(1868年)閏四月十六日之前。
《清真閣詩草》不分卷《文草》不分卷 (清)錢德盛撰 稿本 (清)徐時棟跋(索書號:集/270/041)
《清真閣詩鈔》三本《文鈔》一本,皆手稿也。命工補綴完善,可翻閱矣。是本以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得之吾友鄭杏卿。是月重裝,六月二十三夕徐時棟記于城西草堂。(下鈐“柳泉”白文方?。?/p>
此本半葉十二行,行二十二字,無格?!班嵭忧洹奔脆嵲?,二老閣后人,字紹京,杏卿為其號,浙江慈溪人,著有《有懷軒詩文集》《詠史詩匯編》。鄭元祁曾“以船裝書來煙嶼樓,托先生代賣,先生為之奔走而無果,遂有七古《賣書行為鄭杏卿明經(jīng)作》”[5]88。此本“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得之吾友鄭杏卿”,今檢《徐時棟年譜》載:“(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于慈溪二老閣(號寒村)裔孫鄭杏卿處購得鄭簡香(鄭勛)撰《二硯窩詩稿》5卷,詞1卷,1本;《使粵草》,不分卷,1本?!蔽囱约按藭?。今見徐時棟跋文可知,是日,徐時棟還從鄭元祁(杏卿)處購得清錢德盛稿本《清真閣詩鈔》三本《文鈔》一本。又《徐時棟年譜》稱,徐時棟同年六月二十三日跋清嘉慶十七年(1812年)刻本《紀文達公遺集》、清鄭祏抄本《剡川詩草》、清抄本《四明詩抄》等書[5]178。據(jù)此題跋,可補入徐時棟是日還為稿本《清真閣詩草》不分卷《文草》不分卷撰寫題跋。是此跋文雖短,卻可見徐時棟愛書之切,亦可補《徐時棟年譜》之缺漏。
《二硯窩文略》一卷 (清)鄭勛撰 (清)鄭祏抄本 (清)徐時棟跋(索書號:集/270/391)
簡香丈為吾友杏卿明經(jīng)元祁之父,先是杏卿貧不能守遺書,大半以鬻于余,而丈之詩文集與焉,其后乞余表丈葬,余為約略編次其詩文卷數(shù),著之表中,為文六卷詩三十八卷。又其后,余家遭祝融之劫,圖籍蕩為灰燼,而丈之詩文集與焉,今此本則丈從弟芝青懋才祏所手錄者,原雜他人文字,乃整理丈作,編為一卷,以周一匡匡所作序冠之,而手記其目如右。往歲杏卿又來丈詩稿五卷,詞稿一卷。余既別著于錄,若其文則僅有此本,芝青所錄即前來本,亦他人抄寄者,未知丈之手稿尚存焉否也?丈之為人風流好事,其于先世遺編、鄉(xiāng)邦文獻皆鄭重收拾之,真不媿故家賢子孫。詩文雖非作家,然亦能自抒所見,較之其□爛。耐生明經(jīng)喬遷古文郭之□矣。耐生確守吳仲倫德旋妄說,力舉八大家。皃為簡古,而實則畫虎不成,乃其所謂《藏密廬文稿》者,久已付梓。丈文則若存若亡,僅此數(shù)篇。此余所以不忍棄置為之理而出之而存之異,稍留其面目者也。同治八年八月二十夕徐時棟記于城西草堂。(下鈐“柳泉”朱文方印)
重九后一日,杏卿來草堂,余問丈詩文,云悉在家中無恙也。前來皆在別本。余因?qū)倨錂z詩文中與古跡、人文相關(guān)涉者,命諸子抄出寄我,以備采入志乘。近余修志,擬多采前輩未刻文字及雖刻而近已罕見之作,意欲稍存其崖略耳。吾鄉(xiāng)宋人詩文得存至今日者,乾道圖經(jīng)之力也。是月二十夜柳泉又記。(下鈐“徐印時棟”)
此本半葉十行,行二十字,無格。書中鈐有徐時棟“柳泉書畫”“徐時棟印”“柳泉”諸印?!昂喯恪奔脆崉祝?762—1826年),字書常,號簡香,浙江慈溪人。性嗜書,藏書樓名曰二硯窩。著有《鄭氏獻征錄》《梨洲年譜校補》《簡香目錄》《二硯窩讀書隨筆》等?!坝嗉以庾H谥?,圖籍蕩為灰燼”指同治二年(1863年)十一月二十九日,徐時棟城西草堂罹遭火劫。徐時棟《煙嶼樓文集·題俞石年花卉小幅丁卯》載:“同治癸亥十一月,草堂焚如,凡古今書畫之在壁上者……皆為人劫去。”[10]“往歲杏卿又來丈《詩稿》五卷,《詞稿》一卷”指同治七年(1868年)鄭元祁所售鄭勛稿本《二硯窩詩稿》五卷,《詞稿》一卷。天一閣博物館藏徐時棟舊藏清鄭勛稿本《二硯窩詩稿偶存》,有徐時棟題跋云:“《二硯窩詩稿》五卷,詞一卷,一本,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其子杏卿付余城西藏之?!盵5]172“耐生明經(jīng)喬遷”即鄭喬遷,字仰高,號耐生,浙江慈溪人,諸生。著有《藏密廬文稿》四卷?!皡侵賯惖滦奔磪堑滦?767—1840年),字仲倫,一字半康,江蘇宜興人。貢生,以教館為生。師事姚鼐,宗法桐城?!肚迨犯濉酚袀??!敖嘈拗尽奔葱鞎r棟主纂《鄞縣志》。徐時棟致力于搜羅鄉(xiāng)邦文獻,注重保存鄉(xiāng)賢著述。他在《煙嶼樓詩集·紀夢有序》中稱:“我方索古恭梓桑,搜羅捃摭圖表章。余考取宋元以前四明詩文遺事,以至職官、流寓、方外,皆分編之?!盵11]從此跋文可見,徐時棟不僅積極搜集桑梓文獻,而且對搜集到的前賢著作詳加整理,編纂成帙。其第二則跋文叮囑鄭元祁查檢鄭勛“詩文中與古跡、人文相關(guān)涉者,命諸子抄出寄我,以備采入志乘”,并于所修《鄞縣志》中“擬多采前輩未刻文字及雖刻而近已罕見之作”。其珍重前賢著述之心,拳拳可見。
《鄭氏一家言》不分卷 (明)鄭辰輯 稿本 (清)徐時棟題記(索書號:集/334/005)
后余又得一舊本,面題“鄭氏一家言”,抄本所錄詩詞為吾山進、蟾齋從風、籜垞大節(jié)、禹平錫元、禺山廷奎、可軒軾凡六人,核之世系表,禺山、可軒皆三云之兄,則此六家亦即三云所輯無疑,惟表中進為明人,與重、望、渭、瀚皆兄弟行,或系后得其詞,故冠在別本之首。而詩卷中稱進字儀一,號吾山,廩貢生。而表中乃僅僅一進字,更無小注,別一人耶?表中無同名進者,同一人耶?不應表中他人,并注字號、官職,而此公獨否。豈其詞為后得,其字號等亦當作表時尚未知耶?他日晤杏卿當詳問之。五月三十日命工裝,附第三本之后,且記其疑于此。此三本中已得十有八家,而由余所得見鄭氏詩,三云以前如秦川溱、雪崖羽逵、蕉雪竺,三云以后如雪橋甲、簡香勛、耐生喬遷并諳吟詠,故家如鄭氏,雖四明亦僅見,何但鸛江乃數(shù)十年未風流,闃寂謀生且不暇矣。前余表簡香墓有云:“天之所以厄故家者,其理殆不可解,誠有慨乎!”其言明也。柳泉又書(下鈐“城西艸堂”朱文方?。?/p>
此本半葉九行,行二十字,黑口,左右雙邊。書中鈐有徐時棟“城西草堂”“柳泉”諸印。跋文中的“乾山卿”即鄭卿,字汝僑,號鈐山。重曾孫。明嘉靖三十五年(1556年)進士[12]?!昂辶骸奔脆嵙海?637—1713年),字禹梅,號寒村,清順治十五年(1658年)進士,歷官高州知府?!皾h莊渠”即鄭渠,鄭梁弟,早卒?!澳舷浴奔脆嵭裕?665—1743年),鄭梁之子,字義門,號南溪,自署五岳游人,著有《南溪偶存》?!拔嵘竭M”即鄭進,字儀一,廩貢生。“蟾齋從風”即鄭從風,字多平,號蟾齋,邑庠生?!盎X垞大節(jié)”即鄭大節(jié),字臨之,號籜垞,鄭性長子,庠生,著有《獨叟居遺稿》?!坝砥藉a元”即鄭錫元,字禹平,邑庠生。“禺山廷奎”即鄭廷圭,字禺山,鄭性孫?!翱绍庉Y”即鄭軾,字可軒,鄭廷圭弟,庠生?!扒卮ㄤ凇奔脆嶄冢?612—1697年),梁、渠之父。字平子,號蘭皋,又號秦川。崇禎十三年(1640年)中副榜,著有《易象大旨》《三墳衍志》等?!把┭掠疱印奔脆嵱疱?,字瀛洲,號雪崖,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進士,著有《懷遠堂集》《粵東游草》等?!敖堆谩奔脆嶓?,字弗人,號蕉雪,又號晚橋,庠生,鄭廷圭次弟,有《蕉雪詩抄》《野云居是稿》?!把蚣住奔脆嵓?,字莩春,號雪橋,鄭竺弟?!缎鞎r棟年譜》“(同治七年閏四月十六日)五月十八日”條輯錄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稿本《鄭氏一家言》中所載徐時棟題跋,然僅錄徐時棟“五月二十八夕”所撰跋文,并稱:“又有跋,無作跋年月日期。此書今藏中國科學院圖書館?!盵5]171今檢中國科學院圖書館藏鄭辰輯稿本《鄭氏一家言》,除“五月十八日夕鄞徐時棟書”題跋外,確有一則徐時棟所撰題跋,惜未記年月,無法系年,《徐時棟年譜》并未收錄。然此篇跋文與徐時棟“五月十八日”所撰跋文聯(lián)系緊密。據(jù)此書所載兩篇跋文可知,徐時棟收藏了兩部《鄭氏一家言》:一為稿本;一為抄本。稿本同治七年(1868年)閏四月十六日得之鄭元祁,凡三冊,收鄭氏世系表,并詩文墓表傳志之類。抄本與稿本雖皆名《鄭氏一家言》,然內(nèi)容各有不同,互為補充。由此可見徐時棟在保存鄉(xiāng)邦文獻時,極盡搜采之力、廣采副本,以求全備;并注重考證,互相參考,以求其真。
從上述題跋可以看出,作為藏書家,徐時棟非常重視古籍的保藏,題跋中每每有修補破損之語;作為學者,徐時棟不僅勤于???,而且十分重視鄉(xiāng)邦文獻的收藏和整理。今所輯中國科學院圖書館所藏徐時棟藏書題跋,雖數(shù)量較少,但皆為前人所未備。從這些跋文不僅可以看出徐時棟愛書之切、搜采之廣、治學之勤,同時可補年譜之缺漏,是研究徐時棟生平、藏書、交游以及學術(shù)活動的重要補充材料。
注釋:
① 原浮簽此處為空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