蘇風
欽州市第二人民醫(yī)院 廣西 欽州 535000
自然分娩產后出血指胎兒娩出后24h內,陰道出血量≥500ml,是產科危險度較高的并發(fā)癥,產婦會有性命之危。雖然實施住院分娩,科學的輸血治療后,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明顯下降,但在發(fā)達國家、發(fā)展中國家死亡報告中由于出血致死的情況屢見不鮮。產后出血發(fā)展迅速,且是嚴重的分娩期并發(fā)癥,一旦出現(xiàn),產婦很可能因失血過多短期內陷入休克。產后出血的預后與產婦體質、失血量、失血速度密切相關,直接關系著產婦的身心健康。所以,及時治療的同時采取科學的干預方案極為重要。本研究主要就自然分娩產婦出現(xiàn)產后出血的原因與護理進行分析,并進行如下綜述。
據(jù)調查,產后出血的多個原因中,宮縮乏力最為常見。宮縮乏力和產后子宮平滑肌收縮功能密切關聯(lián),下述因素干擾下會導致宮縮乏力:①全身性因素。產婦因擔心胎兒身體是否有不正常之處,心理極度緊張,鎮(zhèn)靜藥物與麻醉藥物的應用不夠合理,分娩產程過長,產婦會因體力衰竭等多種原因引起收縮乏力。②局部性因素。巨大兒、羊水較多等局部原因會導致子宮收縮乏力。袁凌[1]學者表示:妊高征合并低蛋白血癥時,患者子宮肌層會出現(xiàn)疏松,子宮收縮會受到影響,產后出血風險較高。王娟[2]學者研究指出:宮縮乏力是產前引起產后出血的危險原因。
胎盤植入、前置胎盤等均是造成產后出血的主要因素,這些因素均會致使子宮內膜損傷,胎盤位置比胎兒先露部低,是導致妊娠晚期出血的主要原因,同樣是圍產兒死亡的一類原因。
所以,前置胎盤是導致產后出血的常見原因,因為前置胎盤種植位置在子宮下段,肌層菲薄收縮力差,胎盤剝離后無法關閉會導致產后出血。
滯產會導致軟產道損傷,軟產道無法充分擴張,產道會受到較長時間的壓迫,靜脈回流會受影響,軟產道組織有水腫現(xiàn)象,彈性低下[3]。分娩時軟產道擴張度超過最大限度,軟產道無法順利擴張,胎兒在分娩期間助產操作不當,容易誘發(fā)程度不同的軟產道損傷,軟產道受損后容易出血并形成血腫,裂傷較深時會引起極為嚴重的出血,對產婦的生命造成威脅,且陰道會持續(xù)性出血,出血以鮮紅色呈現(xiàn),存在凝血塊。
因凝血功能障礙引起的產后出血較少,經臨床長期實踐發(fā)現(xiàn):若產婦陰道持續(xù)性流血,加上血液不凝固,懷疑有凝血功能障礙可能。這類產婦通常伴有全身其他位置出血,凝血功能測定可確診。
產科中,產后出血是比較嚴重的并發(fā)癥,一旦產后出血,短時間內會產生大量失血問題,并留下后遺癥,嚴重者會死亡[4]。因此,產科醫(yī)生務必高度重視,做好預防和護理。發(fā)現(xiàn)妊娠異常時,可提前入院,開展各類檢查,產時產后嚴密觀察患者是否有出血傾向,提前做好預防與搶救。正常情況下,母嬰早期皮膚接觸,會刺激腦垂體后葉釋放催產素,加速子宮收縮,胎盤剝離面開放的血竇會迅速閉合,減少產后出血量。母嬰早期皮膚的接觸,產婦心情愉悅,精神狀態(tài)放松,子宮收縮會加強,使產后出血量減少。[5]。另外,產后需給予其支持與關心,穩(wěn)定產婦情緒。出現(xiàn)產后出血后,及時查找出血原因,針對原因及時采取科學的止血措施,有效降低產后出血對產婦的危害。必要情況下,可做好切除子宮的準備,挽救產婦生命,降低死亡率。從護理現(xiàn)狀來看,雖然這些護理能夠對產后出血起到一定的預防作用,但護理中依然有考慮不周之處,如:分娩前沒有做好詳細的檢查,產后出血預防未做到位,但是醫(yī)學界也在不斷努力改進,與既往相比已經取得巨大成效。
健康教育在傳統(tǒng)背景下醫(yī)學服務向醫(yī)學模式轉變,能夠完善醫(yī)院服務,幫患者掌握疾病對應知識,感受家庭溫暖,促使患者早日康復。郭宏[6]學者表示:產后出血護理中落實健康教育,選80例產后出血患者進行研究,常規(guī)護理為對照組,觀察組為健康教育。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產后出血發(fā)生率明顯較低,出血量也明顯較少。這充分說明產后出血護理中運用健康教育效果優(yōu)良,能夠幫產婦掌握分娩方面的更多常識,使其積極面對產程,幫助產婦克服負面情緒。
孕期做好保健,定期開展檢查,對并發(fā)癥的出現(xiàn)進行控制。補充營養(yǎng),科學對運動與休息進行安排,補充足夠的維生素、葉酸,對貧血的出現(xiàn)做好預防[7]。多胎妊娠的產婦,常規(guī)服用鈣劑,積極對妊娠高血壓綜合征進行控制,產前門診為多胎妊娠患者安排提前入院。為合并凝血功能障礙與多類妊娠合并癥孕婦做好專案管理,定期對凝血功能進行檢查,及時對早孕或高危妊娠進行治療[8]。
第一產程應對產程、宮縮、胎心進行觀察,定期肛檢掌握宮口開大情況,及時檢查產程延緩,做好術前準備,預防產后大出血,用宮縮素催產,安排專人守護并進行測定。第二產程對胎心的變化進行觀察,對會陰進行保護,以免軟產道的損傷[9]。分娩出胎兒后及時對出血量進行測定,用容器對出血量進行收集??茖W干預第三產程,因為其在產后出血的預防中發(fā)揮重要作用,科學干預能夠減少產后出血的發(fā)生。晁翠薇[10]研究得出:密切對產婦的生命體征進行觀察,對陰道出血與宮縮進行檢查。產后小量持續(xù)出血嚴重時會導致產婦休克,輕者會有口渴、煩躁等征象,高度重視小量持續(xù)性出血。
孕婦的心理波動較大,住院期間遇到的諸多問題,均會引發(fā)心理波動,尤其是宮縮乏力性產后出血,承載的心理負擔比正常產婦重。心理護理的實施,能夠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高產婦的依從,對護患關系進行改善,提高預后質量[11]。實際分娩時,護士用多種路徑與方式,提高產婦的舒適度,因情緒、心理變化會對治療效果造成影響。由此可見,心理護理在產后出血患者中的作用顯著[12]。有研究數(shù)據(jù)得出:對于不同心理變化,采取對應心理護理,能夠對患者的心態(tài)進行調整,幫助其積極分娩[13]。存在焦慮的患者,護士應采取科學的方式對患者進行安慰,滿足患者多樣化需求,指導并照護新生兒,消除患者后顧之憂。心理上有抑郁傾向的患者,可用諸多形式來安慰出血患者,講述出血原因,放松患者心情,消除不良心理干擾。對無助的患者,除給予心理支持,還需對親友與家屬做好疏導,使患者感受到來自家庭的溫暖,樹立治療信念。殷梅英[14]學者在綜合護理對產婦心理與產后出血的干預中指出:兩組各100例產婦,對照組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綜合護理,結果發(fā)現(xiàn)觀察組產婦的心理情緒明顯較優(yōu),產后出血量明顯減少。這明顯說明綜合護理干預能夠加強產婦對分娩知識的掌握,熟悉分娩全程,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分娩。確保產婦順利分娩。
產后出血量大時容易出現(xiàn)出血性休克,護士需全力搶救,為產婦吸氧、保暖的同時應用促子宮收縮藥物,按照產婦的出血原因采取科學的止血策略,及時向醫(yī)師上報。檢查產后出血的因素,進行宮縮止血。宮縮止血的方式有:對子宮進行按摩,肌肉注射縮宮素,維持子宮于良好的收縮狀態(tài)。軟產道裂傷患者,可用修補術來止血。急救護理需迅速、及時,及時向家屬反饋產婦病情,預防意外的出現(xiàn)。廉清穎[15]學者在產后出血急救護理中的經驗,取分娩產后出血產婦為觀察組,產后出血時積極予以急救護理。選未行急救護理的產婦為對照組,觀察組產婦產后24h出血量明顯較少,住院時間明顯較短,觀察組治療效果明顯較優(yōu)。這說明產婦與家屬護理滿意度較高,產程中予以對應護理,減少產婦出血量,加速產婦康復,提高產婦滿意度。
經觀察,多數(shù)產后出血在產后2h內出現(xiàn),產后2h內觀察子宮收縮與膀胱充盈變化,盡早發(fā)現(xiàn)出血,產后產婦體質虛弱,應按照產婦飲食習慣,選擇清淡、營養(yǎng)豐富的食物,補充身體需要的能量,加速產婦身體的早日恢復。
維持環(huán)境的清潔,室內通風30min,每日2次。保持床單的清潔和平整,經常對衛(wèi)生墊進行更換,維持會陰清潔,1.25g/L碘伏會陰護理,每日2次,有傷口者選健側臥位,必要時開展遠紅外線照射,加速愈合。
產婦分娩死亡的主要原因是產后出血,產后出血后,病情發(fā)展較快,出血量多會對產婦的生命造成威脅。醫(yī)護人員接診后,需密切對產婦的病情進行觀察,及時開展搶救工作。實際搶救時,護士利用諸多路徑對產后出血患者進行護理,使產婦的生理與心理能夠上升到最佳狀態(tài),減輕產后出血的對應因素,孕產期為孕產婦傳授妊娠知識,做好高危產后出血產婦的檢查。創(chuàng)建自然分娩護理路徑,確保產后出血取得優(yōu)良預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