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宏翔,魏曉慧,廖天發(fā),王文轅,杜娟,楊明亮
(1 惠州學院電子信息與電氣工程學院,廣東惠州 516007)
(2 廣東省電子功能材料與器件重點實驗室,廣東惠州 516007)
(3 廣東省重離子加速器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廣東惠州 516007)
(4 廣東工業(yè)大學信息工程學院,廣州 510006)
自由電子激光光源是一種新型相干光源,它具有工作波長范圍廣、頻譜純、高功率等諸多優(yōu)點,在生物、材料、醫(yī)學等領域都有重大的應用需求,因此從20世紀70年代自由電子激光理論發(fā)明以來,自由電子激光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1971年MADEY J M J 提出了在波蕩器中,利用相對論電子束產(chǎn)生相關輻射的自由電子激光(Free Electron Laser,F(xiàn)EL)裝置,隨后其在斯坦福大學試驗證實了FEL 的放大器和振器原理,在10 μm 波長實現(xiàn)了7%的增益[1]。此后,世界范圍內多家研究機構也都開展了紅外和太赫茲波段的FEL振蕩器研究,隨著光陰極微波電子槍及束團壓縮技術的發(fā)展,直線加速器的束流品質不斷提升,為短波長(nm)和超短波長(小于0.1 nm)的自由電子激光奠定了基礎[2]。1983年BONIFACIO R ,PELLEGRINI C和NARDUCCI L M 提出利用電子束尾部的自發(fā)輻射作為種子激光,與頭部電子束相互作用,從而利用高增益方式,實現(xiàn)X 射線相干輻射的自發(fā)放大自發(fā)輻射(Self-amplified Spontaneous Radiation,SASE)方案[3]。1992年PELLEGRINI C 提出利用斯坦福直線加速器產(chǎn)生高品質電子束實現(xiàn)SASE[4]。在2009年,第一臺X 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直線相干光源(Linac Coherent Light Source,LCLS)在美國誕生[5]。2010年以后,世界范圍內掀起了一股自由電子激光光源建設熱潮,諸多高性能自由電子激光裝置先后調試出光,如韓國PALXFEL[6],瑞士Swiss-FRL[7],歐洲European-XFEL[8]等。在自由電子激光器中,高能電子束通過周期排列的磁場(波蕩器),產(chǎn)生激光增益,因此波蕩器是自由電子激光器中必不可少的器件,目前建成的自由電子激光器都采用周期磁體構成的波蕩器。
1988年,我國中科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的研究人員提出了基于鐵電晶體產(chǎn)生橫向偏轉電場的自由電子激光方案[9-10],并估算該方案的能量效率為0.03。近三十年來,激光技術和微納加工技術得到了快速的發(fā)展,由此帶來了一系列微型加速器的革新,諸多新型加速器不斷涌現(xiàn),如金屬表面激光加速器[11]及介質激光加速器[12-13]等,大量研究人員不斷推進微型加速器技術向前發(fā)展。受到橫向偏轉電場自由電子激光方案的啟發(fā),并得益于近年來激光、微納技術的發(fā)展,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光柵結構的微型波蕩器,采用飛秒激光脈沖照射光柵,在光柵表面形成周期變化的橫向偏轉電場,高能電子束受到周期電場的調制作用,產(chǎn)生周期振蕩并對外輻射相干電磁波,形成自由電子激光增益。對光柵結構的自由電子激光波蕩器進行了理論分析,得到了電子束的軌跡方程,并對該結構進行了電場仿真得到了光柵表面橫向電場分布,最后以電流10 mA、能量10 MeV 電子束為例,進行帶電粒子跟蹤,計算了其激光增益。
由于光柵結構的自由電子激光波蕩器(以下簡稱為微納波蕩器)采用橫向電場進行電子束偏轉,諸多已有的自由電子激光基本理論并不適用于微納波蕩器。例如,自由電子激光的相干輻射波長λs和波蕩器磁極周期λu存在輻射共振關系[14],其中K為波蕩器磁場參數(shù),γ為相對論因子β=v/c為相對論速度。為研究微納波蕩器的輻射波長特性,從最基本的電子束運動方程出發(fā),推導微納波蕩器輻射波長。
采用X方向偏振光照射光柵表面,則可以在光表面沿Z方向,形成正弦周期的橫向電場分布E=E0sin(ω0t+φ0)sin(ωz+φ0),同時與時間具有相關性。由于入射激光的偏振特性及光柵溝槽方向均沿X方向,則有Ez=Ey=0。根據(jù)電子束運動方程,將電場表達式代入該方程,可得進而求得X方向的電子束軌跡方程
根據(jù)速度合成關系,并對其進行泰勒展開,保留一級近似,則有
為了使電子束的輻射相關加強,光柵周期λu與相干輻射波長λs之間應具有特定關系Nλs,即相隔距離λu的兩次電子束輻射具有波長的整數(shù)倍關系,由此可得(傍軸近似,取輻射角為零),結合式(2)、(3)可得
對比自由電子激光的輻射共振公式,不難發(fā)現(xiàn)微納波蕩器具有類似的解析形式,但具有更多的高階諧波項。在常規(guī)波蕩器中,可以利用高能電子束(γ?1)來產(chǎn)生輻射波長λs遠小于波蕩器周期λu的自由電子激光,而對于微納波蕩器,由于其波蕩器周期遠小于常規(guī)波蕩器周期,從其輻射波長的形式中可知,產(chǎn)生同等波長的自由電子激光,微納波蕩器所需的電子束能量較低。
與常規(guī)波蕩器類似,微納波蕩器通過對高能電子束的偏轉實現(xiàn)輻射光輸出。通過采用X方向的線偏激光照射光柵表面,形成周期變化的電場,如圖1(b)所示。在系統(tǒng)設計中,選取激光波長等于光柵周期的結構(ω0=ω),且光柵柵脊與光柵周期的占空比為50%,這樣當電子束通過半個光柵周期長度時,激光形成的表面電場剛好反向。此種情況下,若不考慮由橫向速度導致相位滑移(波蕩器周期數(shù)較少時),在一個光柵周期長度內,電場力對電子束做功為零,在經(jīng)過兩個光柵周期長度后,電子束回到軌跡中心。
為了使電子束受到較大的橫向偏轉電場,顯然電子束應該盡可能靠近光柵表面。同時,為了使束流中心位置處的電場相干加強,需要設計合適的電子束入射高度及光柵高度。取電子束中心與光柵表面距離為λ/4,此時垂直入射激光和光柵表面反射激光在束流中心位置A、B處的相位差為,即得到相干加強。由光柵底面反射出的激光也是偏轉電場的主要貢獻之一,需要使其與入射激光在束流中心相干加強。根據(jù)前文所述的時序要求,A、B兩點應具有相反相位關系。如圖2(a)所示,可得光柵結構與波長的關系,即
所用的光柵材料為SiO2,根據(jù)上述關系,選取其折射率n為3.5,并在下表面鍍銀提高其反射率,進而可以確定光柵結構參數(shù)如表1 所示。根據(jù)表1 中的光柵、激光參數(shù),在電磁場仿真軟件(Lumerical FDTD)中模擬得到了光柵表面的電場分布情況。從仿真結果圖2(b)、(c)可知,在電子束軌跡中心(y=1.875 μm)處,Ex分量較大且呈現(xiàn)周期變化,而Ez分量接近于零,符合預期設計要求。電子束受到電場作用與相位(空間位置、時間)具有相關性,對此研究了中心粒子在6 個光柵周期內隨時間變化時感受到的電場作用,中心粒子在運動過程中受到的橫向偏轉力如圖2(d)所示,可見相位合適的電子束將在周期變化的電場中受到橫向偏轉力作用,進而產(chǎn)生自由電子激光輻射。
表1 激光及光柵參數(shù)Table 1 Parameter of laser and grating
為進一步研究微納波蕩器的增益放大特性,將得到的光柵表面電場代入GPT 軟件(General Particle Tracer)進行電子束跟蹤計算。該軟件是粒子束動力學研究的重要仿真工具之一,能夠準確計算粒子束能量、空間分布、粒子束軌跡等重要參數(shù)[15-16]。在仿真模型中,束流的初始能量為10 MeV,起始束團在XY平面呈均勻分布,如圖3(a)所示,觀測到在通過表面光柵后,在特定的相位電子束產(chǎn)生了明顯的群聚,如圖3(b)所示。根據(jù)推導的電子束軌跡方程式(1),可以繪制出電子束在微納波蕩器中的軌跡,經(jīng)橫向位置歸一化后,其軌跡與常規(guī)波蕩器(常規(guī)波蕩器中電子束軌跡為正弦函數(shù))僅有細微的區(qū)別,如圖4(a)所示。由此可見電子束在微納波蕩器、常規(guī)波蕩器中具有極其相似的歸一化運動軌跡,因此,微納波蕩器也形成極強的相干輻射。根據(jù)電子束跟蹤仿真,得到電子束的平均軌跡如圖4(b)。由軌跡圖可知,電子束在6 個周期中大致進行了6 次振蕩,但由于電子束自身具有一定的空間分布,部分粒子的初始位置和相位會對后期的偏轉造成一定的影響,因此,電子束的軌跡并不是嚴格的平拋運動軌跡(圖4(a)中的藍色曲線)。電子束沿切線方向輻射電磁波,產(chǎn)生自由電子激光,導致電子束能量下降。對粒子數(shù)為1 000,能量為10 MeV 的短束團電子束進行跟蹤計算,經(jīng)過6 個光柵周期后,電子束的相對論因子下降0.385,如圖5(a)所示,隨能量分布的粒子數(shù)統(tǒng)計如圖5(b)所示。由此可以推算微納波蕩器的光場小信號增益,仿真所采用的參數(shù)如表2 所示。
表2 電子束跟蹤計算參數(shù)Table 2 Parameter of particle tracking
根據(jù)自由電子激光理論中的Madey 定理[17-18]
式中,γf、γi分別為電子在相互作用前后的能量,下標1、2 分別表示光場的冪展開是的一級和二級微擾項,<>表示對所有電子相對光場的初始相位求平均。由于該定理從電子相互作用的能量變化出發(fā),并不涉及波蕩器磁矢量運算,故亦可以用于微納波蕩器。等式左邊為電子束平均能量損失,等式的右邊為能量變化的離散,又根據(jù)自發(fā)輻射強度[16],,結合能量守恒,可以得到光場小信號增益[17],,代入仿真得到的相對論因子及其余參數(shù)可得,歸一化的能量增益約為0.43,其結果略優(yōu)于微型電扭擺器[9-10]。
本文提出了一種基于光柵結構的微型波蕩器,闡述了該波蕩器的基本原理,從最基本的電子束運動方程出發(fā),推導了電子束在光柵波蕩器中的軌跡方程及輻射波長。通過電磁場仿真給出了光柵表面橫向偏轉電場的分布,并以電流10 mA、能量10 MeV 電子束為例,結合仿真得到的電場分布結果進行帶電粒子跟蹤,計算了其激光增益。光柵微納波蕩器由于其極小的結構,為小型化的自由電子激光提出了一種新的方案。相比于常規(guī)波蕩器光柵微納波蕩器的周期較小,在產(chǎn)生短波輻射光時,一定程度上能夠降低對電子束能量的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