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麗
(甘肅省蘭州市第二十三中學,甘肅蘭州 730060)
隨著我國時代的不斷發(fā)展,中小學對于勞動教育也越來越重視。在開展中小學勞動教育時,教師可以和當?shù)氐膶嶋H情況進行聯(lián)系,比如利用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充分提升學生對于中小學勞動教育的重視,增強學生的勞動能力,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
勞動是促進社會文明進步的良好方式,也是我國傳統(tǒng)美德的重要組成內容。利用勞動的方式,能夠讓人們充分地創(chuàng)造財富,迎接美好的未來,也能夠充分實現(xiàn)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利用勞動的方式,充分鍛煉學生的個人意志,引導學生樹立良好的責任心,增加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讓學生擁有相應的自理能力。中小學生是祖國美好明天的接班人,通過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技能,讓學生能夠更加適應社會,成為當前社會所需要的人才[1]。
開展勞動教育的重要目的在于促進學生的全面發(fā)展。當前的教育更提倡學生的素質化培養(yǎng),并不以學生的學習成績來評價學生,更重視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在中小學中教育中,加入勞動教育,能夠讓學生充分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具體價值性,充分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在當前的社會中,很多學生在家中都沒有時間進行勞動,家長也不重視引導學生參與到勞動中,這樣的現(xiàn)實情況,很容易讓學生產(chǎn)生惰性,不利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因此,對于中小學生來說,教師應重視開展勞動教育,引導學生學會獨立,充分引導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勞動習慣,轉化學生對于勞動的思想認識。
目前,我國的中小學校還沒有認識到勞動教育的價值,應試教育的思想影響了個人思維,對于學生的學習成績更為關注,忽視了學生的德育教育。有的學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只注意讓學生參與到一些體力勞動中,忽視了培養(yǎng)學生對于勞動的正確認識,導致勞動教育變得形式化。
我國的有些學生,還沒有建立一個良好的勞動課程體系,在進行勞動教育時,只重視讓學生學習理論性的知識,忽視了學生的勞動情感。很多學校在進行勞動教育時,過于看重知識的傳遞,沒有將理論教學和實踐教學結合到一起,學生在勞動的過程中沒有實現(xiàn)自身勞動能力的成長。
在勞動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充分加入多個讓學生進行學習的渠道,提升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重要認識。河口古鎮(zhèn)資源其本身是屬于鄉(xiāng)土文化中的一種,通過加入河口古鎮(zhèn)資源的方式,充分做好對于學生的勞動教育,提升學生的勞動核心素養(yǎng)。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將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融入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充分保證德育教育的素材生活化,讓小學勞動的教育更加實效化,引導學生從生動的角度中理解[2],實現(xiàn)勞動教育和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的實際融合。關于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可以包含多個內容,比如河口古鎮(zhèn)勞動資源、古碼頭古紗燈、西固區(qū)民俗博物館。通過充分利用這些文化資源,做好勞動教育。
在傳統(tǒng)化的課堂教學觀念中,很多家長只重視學生的學習成績,只引導學生在課堂上多學習知識,不要求學生進行勞動。這樣的教育觀念在一定程度上是錯誤的,并不利于學生的身心健康發(fā)展。因此,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利用好小學勞動的課堂教學時間,引導學生對于勞動教育有正確的思想,提升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基本認識。教師自身也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之一,在平時的教育中,教師應重視嚴格要求自己,規(guī)范自己的個人行為,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道德形象,充分提升學生對于勞動的認識,讓學生有正確的學習方向[3]。比如在實際生活中,當教師看到地上有一張紙時,教師可以自己彎腰將這張紙撿起來,利用這樣的方式,教師可以為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榜樣,讓學生了解勞動的正確做法,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了解勞動教育的重要性。
在小學勞動教育的課堂上,教師應重視做好課堂教學的導入工作,充分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望,讓學生對于相關的勞動知識進行主動學習。比如在勞動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圖片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河口明清古建筑的圖片,讓學生感受古老的建筑,充分感悟里面的歷史沉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還可以為學生展示關于古紗燈的圖片,充分讓學生了解古紗燈的制作過程,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4]。通過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的學習,為學生做好勞動知識的傳遞,引導學生認識到美好的生活都是依靠自己的雙手創(chuàng)造出來的。利用這樣的方式,引導學生建立勞動教育和實際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激發(fā)出學生的學習興趣。借助豐富多彩的課堂教學導入形式,拋棄傳統(tǒng)的干巴巴式說教,引導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產(chǎn)生新的認識,讓學生自覺接受勞動教育,促進學生形成良好的勞動觀念。
環(huán)境對于學生有著良好的影響作用。在進行勞動教育時,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相應的環(huán)境,充分引導學生理解勞動精神,提升學生對于勞動內涵的把握。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播放一些以勞動為主題的視頻,充分提升學生對于勞動的基本認識。學生和學生、學生和教師可以進行積極地互動和交流,有利于學生增強自己的個人感悟。同時,教師還以“勞動”為基本主題引導學生進行演講比賽。利用這樣的形式,加強學生對于勞動精神內涵的認識,提升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邀請社會中的知名人士來到學校舉辦講座,讓學生在校園文化中感受到勞動精神的內涵,增強學生的行為認識。
在勞動教育的課堂中,教師應重視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境,將學生帶入到情境中理解相應的勞動知識,從思想情感的角度中,引起學生的共鳴,讓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產(chǎn)生良好的認識。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對于學生來說并不陌生,很多學生在課堂教學中,感受河口古鎮(zhèn)的情境,更有利于學生充分理解勞動知識,讓學生對于勞動教育有著更為深刻性的認識和理解。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搜集相應的關于河口古鎮(zhèn)的資料,讓學生為河口古鎮(zhèn)提出一些意見。利用這樣的方式,讓學生真正參與進來,發(fā)揮學生身上的創(chuàng)造意識,讓學生從自身角度出發(fā)提出相應的意見,充分增加學生身上的自豪感,讓學生為自己的家鄉(xiāng)建設出謀劃策[5]。
在開展小學勞動教育的課程時,教師應重視根據(jù)班級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系統(tǒng)化的教育內容,讓學生做到將理論聯(lián)系實際生活,提升學生對于勞動技巧性知識的掌握。在勞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站在主導者的地位上,讓學生成為教學課堂的中心。在勞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建設一個良好的課堂教學氣氛,充分利用環(huán)境影響學生,讓學生提升對于勞動的基本認識。教師自身應注意和學生建立一個良好的互動關系,放下自己的架子,和學生融入到一起,成為學生的朋友,真正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于自己的關系和愛護,才能收獲學生對于教師的理解,更有利于學生應用相應的勞動技能。
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擁有獨特的文化習俗,其中包含有很深層次的鄉(xiāng)土性和知識性,通過充分利用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教師可以創(chuàng)設新穎的教學情境,引導學生在趣味性的環(huán)境中接受勞動教育的知識,提升學生對于河口古鎮(zhèn)地方資源的認識,加強學生的勞動教育效果。比如在勞動教育的課堂上,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的形式,為學生展示河口古鎮(zhèn)以前的照片和現(xiàn)在的照片,通過以往和現(xiàn)在照片的對比,充分引導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勞動意識,認識到勞動創(chuàng)造出來的美感,領悟到勞動的價值性。通過從學生實際生活的角度中選擇勞動教育的內容,充分激發(fā)出學生對于家鄉(xiāng)的熱愛之情,豐富勞動課堂的教育內容,保證勞動課堂的教學效果。教師還可以帶領學生去生活中參觀古碼頭,了解古碼頭背后的故事,充分樹立學生的勞動意識,讓學生正確看待古碼頭中隱藏的勞動精神。
生活是學生學習的榜樣之一,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將理論知識聯(lián)系實際生活,提升學生對于勞動教育的基本認識,讓學生走出課堂,充分理解相應的勞動知識。比如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帶領學生參觀民俗博物館,讓學生從人文性的角度中看待百年來勞動人民走過的路途。利用這樣的方式,充分帶領學生再現(xiàn)當時的勞動場景。教師可以組織學生去向當?shù)氐膭谀_M行采訪和記錄,充分提升學生對于勞動的直觀化認識,讓學生真正做到在生活中樹立勞動的榜樣,發(fā)揮學生進行勞動時的主觀能動性。利用這樣的方式,更有利于學生理解勞動教育的深刻內涵。學生通過在實踐活動中,能夠充分促進學生對于勞動的基本認識,讓學生擁有更多進行勞動的機會和場合,在實踐中認識勞動,提升學生的勞動技能。
在勞動的課堂教學中,教師應重視引導學生進行豐富多樣化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學會認識勞動,培養(yǎng)學生參與到勞動過程中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教師應重視在生活中開辟第二課堂,充分鼓勵學生,引導學生鞏固對于勞動教育的基本認識。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安排學生利用自己的空閑時間,去搜集相關的河口古鎮(zhèn)資料,帶領學生去參觀河口古鎮(zhèn),引導學生在河口古鎮(zhèn)中撿垃圾,培養(yǎng)學生的勞動意識,鍛煉學生的勞動能力。通過引導學生走出課堂,走到社會中體驗勞動教育,可以充分增強學生的個人感受,讓學生養(yǎng)成良好的個人品質。
在中小學勞動教育的課堂上,教師應重視對于學生進行評價,引導學生了解自己的學習情況,充分考查學生在勞動課程中的學習態(tài)度、學習效果。利用這樣的方式,做好勞動課程的教育總結,讓學生真正理解勞動,明確勞動的具體價值導向。在評價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進行自評,利用自評的形式,引導學生樹立一定的學習信心,讓學生充分認識自己,了解自己。
家長有堅定的責任支持各地學生的發(fā)展。因此,家長對學生的發(fā)展和思想健康有不可推卸的責任。家長應該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和諧的家庭環(huán)境,為孩子們樹立榜樣。中小學要重視家庭學校的合作,積極開展家長合作,切實落實家庭教育。學校要幫助家長轉變傳統(tǒng)觀念,讓父母鼓勵孩子多勞動,讓他們創(chuàng)造正確的勞動價值觀。同時,家長也應該尊重孩子的勞動成果,教會孩子勞動技能,讓孩子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做更多的勞動。我們也應該適當?shù)乇頁P和欣賞孩子,以提高他們的勞動熱情。只有把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結合起來,孩子們才能對工作有更深的理解,并意識到工作的價值和困難。
學生是“以教師為中心”,在不知不覺中學習和模仿教師的行為。因此,教師應該重視教學,比如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更加嚴格地規(guī)范行為,自問問題,在學生心中樹立和保持良好的道德形象,為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和示范作用。例如,當老師看到教室地板上的垃圾時,他們不能命令學生撿起來。相反,他們應該自己動手,主動做好清潔工作,讓學生理解維護衛(wèi)生環(huán)境的重要性。
綜上所述,在小學勞動的教育課堂上,通過將河口古鎮(zhèn)地方文化資源融入其中的做法,充分實現(xiàn)勞動教育聯(lián)系學生的實際生活,為學生的勞動教育注入新鮮的活力,提升小學勞動教育的基本質量,有效促進學生的勞動意識養(yǎng)成,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