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廣播電視臺經(jīng)濟生活頻道:王建
人物報道是新聞報道的重要組成部分,以人物為中心,一般以新近發(fā)生的事實作為報道依據(jù),記錄事件主人公的言行,以達到反映其思想的目的。其實在任何報道中,都有人物的存在,只是有的占比大,有的占比小,但都是靈魂所在,所以講述好人物故事,往往是一條報道成功與否的關鍵。而典型人物,又是當今社會中一群具有正面導向性的優(yōu)秀人物,是時代的主流,有時代楷模,有中國好人,也有道德模范,他們在各自的領域,都做出了卓越的貢獻,但是在采訪他們的過程中,需要因人而異,因事而異,因時而異。他們通過鏡頭傳達出的一言一行,在新聞傳播中對于受眾的榜樣力量非常大。現(xiàn)在是融媒體大環(huán)境,要學會從更多方面、運用更多方法,來講述好典型人物故事。
節(jié)目要做得打動受眾,就必然要先打動自己,這就需要記者傾注自身的情感進去,慢慢發(fā)酵,讓采訪對象愿意敞開心扉、吐露心聲,這樣才能夠得到直擊人心的話語,拍攝到情感真摯的現(xiàn)場。
在采訪之前,記者要先和采訪對象建立聯(lián)系,提前電話溝通,或者通過微信聊聊天,消除彼此之間的陌生感。到了現(xiàn)場后,也不要立馬開始采訪,本來就是陌生人,采訪對象會拘謹,如果性格再內向一些,就更難采訪了。在一次采訪貧困女大學生的時候,記者第一天采訪很頭疼,一直斷斷續(xù)續(xù),女孩說得最多的就是“嗯”,并不愿意過多吐露內心,效果很不好。記者干脆放下話筒,跟她一起忙活家務,邊做邊談心,像朋友一樣。晚上,女孩要去夜市燒烤攤打工,記者也陪著她一起,打開攝像機,記錄著她的工作,卻不打擾她,直到凌晨三四點,女孩忙完了工作,她說:你們還沒走?。坑惺裁聪雴柕木蛦柊?。這一次采訪很順利,女孩打開了心扉,說起了苦難的家庭,說起自己心里的自卑,說到了不忍心父母辛苦,等等,最后在節(jié)目中呈現(xiàn)出來的堅強樂觀、努力奮進的形象,非常豐滿。
如果采訪對象真的很木訥、很不善言辭怎么辦?那就把他放在熟悉的環(huán)境里,用鏡頭持續(xù)記錄他的一言一行。比如在采訪另一位貧困女大學生的時候,她的父親是位聾啞人,她把一塊糖果喂到了父親嘴里,問他甜嗎,父親一個勁地點頭,笑得眼睛都瞇到了一起。吃飯的時候,女孩把新炒的菜夾到父母的碗里,自己卻吃著咸菜,當鏡頭推上去的時候,記者驚訝地發(fā)現(xiàn)里面居然已經(jīng)生了蟲子。記者提醒她別吃了,她卻平靜地說:沒事,習慣了。這種超乎尋常人想法的事情,觸動人心。捕捉到好的細節(jié),就是人物報道成功的一半。
記者在采訪前,即便預設的再好,想好了再多的問題、假設了再多的場景,但是到現(xiàn)場之后都有可能被推翻,所以就要隨機應變。不拘泥于之前的采訪提綱和預設場景,有時反而會做出一條別致的節(jié)目,讓人眼前一亮。
安徽省蕪湖市皖南醫(yī)學院附屬弋磯山醫(yī)院的退休醫(yī)生張舜華,是全國道德模范,也是新安中醫(yī)“張一帖”第十四代傳人。記者去采訪她的時候,她身體不好,再加上口音很重,記者無法聽懂她的話,于是就讓她的孫女在旁邊翻譯,說一句翻譯一句。但是這樣還是無法完成一期節(jié)目,于是記者又采訪她的兒孫、同鄉(xiāng)。她的五個孩子都是各行各業(yè)的翹楚,可是他們分散在全國各地,甚至還有的在國外,如何能全部采訪到呢?記者聯(lián)系上她在外的子女,將需要采訪的問題發(fā)給他們,讓他們用手機自拍,面對鏡頭講述自己對母親的感情,雖然沒有面對面,但效果還是非常的真摯感人,五個事業(yè)有成的子女畫面組合在一起,給受眾最大的感受就是溫暖和欣慰。用旁觀者的描述,將張舜華老人的人生軌跡重新描畫出來,還原一個意志堅定、心懷善意的女兒、妻子、母親形象。
安徽亳州市80多歲的張西軍老人,是一位中國好人,他從年輕時就開始做好事,修橋補路,護送小學生過馬路,事無巨細,不怕臟不怕累,不管嚴寒酷暑還是刮風下雨,他都風雨無阻。在采訪時,張西軍老人說,他在做好事的同時,還堅持鍛煉身體,每條腿上都綁著16斤的沙袋,拿大頂。老人非常熱情積極,一直說自己可以在鏡頭面前演示,但是這個做法是存在一定風險性的,于是,記者勸說了老人,不必展示,可以將以前拍攝的練功視頻放在節(jié)目里,老人才作罷。做節(jié)目的初衷,是為了宣傳老人多年如一日地做好事,練功只是錦上添花,不是必需的,所以不能因為一條報道,讓老人去做有危險因素的事。
不論在何種報道中,記者都要有一個底線,做一個好報道固然重要,但是不能讓人以身犯險,這是一種職業(yè)道德,也是一種做人的品德。
很多英雄人物在犧牲后,受到了眾多媒體的廣泛關注,記者們都想得到第一手資料,采訪到英雄最親近的人,獲取最感人的故事,但是在英雄家人的眼中,失去至親之人,對他們來說痛徹心扉,要避免因為采訪,對他們造成二次傷害。
安徽廬江的消防員陳陸,在抗洪搶險中,乘坐的救援艇傾覆,他落入水中,不幸遇難。這樣一位英雄人物,他的事跡是需要廣為傳頌,讓更多人知道,但是在出事后,不要打擾他的家人,可以采訪他的同事、領導,還有救助過的村民,通過這些外圍的講述,再加上走訪陳陸工作和戰(zhàn)斗過的地方,還原一個有血有肉的英雄形象。
后來過了一段時間,記者有機會來到陳陸的家里,雖然他的家人心情已經(jīng)有所平復,但還是不要觸動他們的傷痛。只需要單純的記錄,將所見所聞拍攝下來,不主動詢問,因為任何的詢問,都是往家人的傷口上撒鹽,要有做人最基本的同理心。受眾也不希望看到記者在這種不合時宜的時間刨根問底,那是一種冷漠的表現(xiàn)。
陳建軍同樣是一位英雄,他是亳州市消防救援支隊的消防員,他為營救跳樓輕生女子不幸墜落,后經(jīng)搶救無效壯烈犧牲,年僅24歲。他飛撲的身影,沒有任何的猶豫,直至墜落,都沒有松開雙手,震撼人心。這個時候他的家人悲痛欲絕,去正面采訪肯定不合適,記者發(fā)現(xiàn),不少當?shù)鼐用駚淼疥惤ㄜ姷臓奚?,擺起蠟燭,拉起橫幅,祭奠英雄。記者拍攝了這樣的現(xiàn)場,采訪了祭奠英雄的居民,通過他們的話語,體現(xiàn)出大家對于英雄的不舍和敬重。第二天,送別英雄的時候,拍攝居民夾道淚別,讓受眾從中切身體會到英雄的偉大。
文如其人,記者的報道往往能夠體現(xiàn)出個人的價值觀,你是個什么樣的人,做出的節(jié)目也會有相應的特質。觀眾在節(jié)目中,除了了解新聞的內容,也是在審視記者做人如何。在采訪逝去的英雄人物時,記者要尊敬、克制、激勵、真實。
很多典型人物,本身是在平凡的崗位上做著平凡的事,并沒有什么英雄式的光輝事跡,但是他之所以成為典型,必然有著過人之處,如果浮光掠影,必然浮之皮毛,即便勉強成片,也會讓人味同嚼蠟,平淡如水。
記者在采訪抗擊臺風中犧牲的鄉(xiāng)鎮(zhèn)干部李夏時,就遇到了這個問題,剛開始采訪他的同事,同事想了半天,都沒有說出李夏的一些具體事跡,因為他覺得李夏就是跟大家一樣的日常工作,沒有什么特殊的閃光點,在同事的描述中,他并沒有什么驚天動地的大事,似乎也沒有什么先進典型事跡。但是同事之間可能并沒有太多的交流,畢竟各自有各自的工作,不會特別關注。
于是記者開始走訪他接觸過的一些村民,了解到他是一個非常隨和平易近人的年輕干部,對村民噓寒問暖,能力范圍的事情盡力去幫助,在犧牲之前,臺風來襲,他不是躲在安全的地方,而是在不斷巡查山體,走訪村民,直到遇到泥石流,失去寶貴的生命。村民說著就哭了起來。節(jié)目播出后,感動了很多觀眾。由此可見,要把身子伏在泥土中,才能嗅見花朵的芬芳。他做的事看似平凡普通,,卻體現(xiàn)了一個基層領導干部的責任感。
汪美紅,是齊云山上唯一一位女挑夫,她的丈夫去世了,留下三個孩子,家人勸說她改嫁人,可是她放心不下三個孩子,打定主意再苦再難,也要一個人把孩子帶大??墒巧蠈W、生活花費很大,光靠種地無法維持,于是她像男人一樣,拿起扁擔,挑起上百斤重的擔子,沿著陡峭的石階,一步一步往上爬。當記者去采訪她的時候,她說爬山太遠太累,問記者要不要跟一小段路,就回去,但是記者拒絕她的好意,一路扛著攝像機跟拍。于是,拍到了她艱難抬起的腳步,拍到了她掉落在石階上的汗水,拍到了游客試著挑擔子,失敗后對她贊不絕口。一切都是那么自然而然,平實的記錄,體現(xiàn)出了她的不易和不屈,這些現(xiàn)場,比任何的話語都來得更動人。后來這條報道在央視《新聞聯(lián)播》播出,也獲得了中國新聞獎三等獎。而汪美紅的兩個孩子考上大學,學費和生活費都有好心人資助,管委會還在半山腰給她開了一個小店,她不用再奔波勞碌了,這就是好的人物報道價值的體現(xiàn)。
既然是典型人物,就是要抓取他們身上最閃光點,讓他們成為大家學習的榜樣。現(xiàn)在觀眾見多識廣,尋常的報道已經(jīng)打動不了他們,如何獲取打動人心的細節(jié),就需要記者做個有心人,不驕不躁、細致入微、潛心研究。
最近幾年,全面脫貧和鄉(xiāng)村振興,一直是重中之重,扎根農(nóng)村、服務村民的駐村干部,自然也是人物報道的重點。安徽阜南縣龍王鄉(xiāng)黨委副書記劉曉妮,被稱為扎根鄉(xiāng)村的“小妮書記”。她在大學畢業(yè)后,毅然決定回到家鄉(xiāng),帶領鄉(xiāng)親們共同致富,獲得“最美公務員”的稱號。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她和大家印象中的公務員刻板印象有很大不同,活潑開朗,能夠和村民們打成一片,村民們也把她當成自家的閨女一樣看待。
記者跟拍她的日常工作,放在人民群眾中,才能看出她的真實樣子,也才能體現(xiàn)出她在村民眼中的真實價值。千篇一律高大全的形象,已經(jīng)不適合現(xiàn)在的年輕人了,他們不拘小節(jié)更為灑脫,富有個性又具開拓精神。
還有網(wǎng)紅縣長唐翔,安徽安慶市太湖縣掛職副縣長唐翔,網(wǎng)上對她的評價有褒有貶,褒的人說她思維開闊,為家鄉(xiāng)宣傳做出了卓越貢獻,貶的人說她不務正業(yè),是想出名。對她自己而言,不喜歡網(wǎng)紅這個稱呼,但是她的身份在網(wǎng)友看來,又確實是一個網(wǎng)紅,只不過這個網(wǎng)紅有一個縣長的身份。
記者在采訪的時候,著重點放在她游走褒貶之間的心理變化。她認為,雖然直播帶貨不是領導干部的必修課,但是在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能夠使用好新媒體,并且有效應對網(wǎng)絡輿論,是領導干部應該掌握的必備技能,領導干部應該積極主動地占據(jù)新媒體陣地,用一種非常接地氣的方式,在網(wǎng)絡上和群眾交流。
可以說唐翔的這種想法和做法,是非常符合當下潮流的,在領導干部中也是思想比較開放和行動比較迅速的,想到就去做,雷厲風行,不在乎風言風語,所以節(jié)目展現(xiàn)出她的這些特質,必然是一篇吸引受眾的報道。
很多人物報道不是簡單的做完一條就結束了,而是一個長期循序漸進的過程,就像是電視連續(xù)劇一樣,讓受眾看到人物成長的軌跡,看到報道后的社會反響。
安徽舒城縣的張志菊是一個平凡的農(nóng)家女孩,她從小被親生父母拋棄,養(yǎng)父把她放在擔子里挑著,四處乞討?zhàn)B活了她。張志菊長大以后做了一名廚師,在外打工,收入不錯,但是養(yǎng)父生病后,她毅然回到老家,悉心照料養(yǎng)父,直到養(yǎng)父去世。本來這是一個親情故事,但是記者在采訪中發(fā)現(xiàn),張志菊在養(yǎng)父去世之后,她并沒有回到城里,為了給養(yǎng)父治病,家里欠了很多債,她就在家創(chuàng)業(yè),養(yǎng)羊養(yǎng)豬,售賣農(nóng)特產(chǎn)品,越做越強,不僅還清了欠款,還成了鄉(xiāng)鎮(zhèn)脫貧帶頭人,成立了合作社,生意越做越大。在這個過程中,記者一直關注著她,在一些特殊的節(jié)點,進行追蹤報道,讓受眾看到了一個農(nóng)村女孩,是如何蛻變成長為一個鄉(xiāng)村振興女強人的。受眾也從中汲取到了力量和營養(yǎng),反思自己是否也可以在逆境中如此強大,走出自己的一條陽光大道。
典型人物往往是在某個時間段做出了卓越的事跡,或者在工作中兢兢業(yè)業(yè),只要把他們放在特定的場景中,就會讓采訪更加地生動,讓現(xiàn)場更加地真實,人物就會散發(fā)出耀眼的光芒。
安徽蚌埠的楊苗苗曾被評為“最美公交司機”,她的事跡發(fā)生地都在公交車上,所以拍攝和采訪的地點,也必然選擇在公交車上。她的事跡沒有驚天動地,但是潤物細無聲,非常溫暖人。汽車每到一站,她都會熱情地提醒乘客,上車要抓好扶手,老人和小孩注意安全,為了方便外地乘客,她通過手持式話筒,介紹公交車經(jīng)過站點附近的商店、市場、景點以及換乘車輛等情況。她利用休息時間,翻地圖、查資料,走街串巷,考察了解蚌埠的商業(yè)旅游景點和名優(yōu)產(chǎn)品,熟悉沿線主要企事業(yè)單位、新建居民小區(qū)的地理位置,長此以往,被稱為乘客喜愛的“一口清”。
另外,為了保證安全行車、節(jié)能降耗,楊苗苗還虛心向其他駕駛員學習駕駛技巧、修車技術和節(jié)能訣竅,隨身攜帶筆記本,隨時記錄自己不清楚、不明白的問題和遇到的難題,記錄別人的好做法和好經(jīng)驗,把自己培養(yǎng)成公交車上的技術能手。
記者跟隨楊苗苗跑了幾天的公交車,記錄下了她的這些平凡而又有意義的做法,向受眾傳達了她“線路有終點,服務無止境“的服務理念,她雖然在平凡的崗位上工作,但是愿意把自己畢生精力都奉獻給公交事業(yè)。
人物在自己熟悉的環(huán)境中,表達更流暢,行動更自如,心理也沒有壓力,讓采訪過程更加順利,采訪其他相關人員也更加自然貼切,節(jié)目一氣呵成,讓受眾在不知不覺中,被先進人物的事跡打動。
現(xiàn)在是短視頻時代,一個短短數(shù)秒的片段,都可以引爆輿論,網(wǎng)上的傳播速度非常驚人,如果可以好好使用,必然會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記者在采訪之后、節(jié)目制作之前,可以把所有的素材過濾一遍,選擇其中的一個感人瞬間,放在網(wǎng)絡上,不需要太長,十幾秒鐘即可。
比如記者采訪在抗臺風中遇難的基層干部李夏事跡時,他的妻子帶著孩子,到墓地祭奠,孩子突然在他的墓碑前說問“爸爸在哪兒”,還說“爸爸在打怪獸,在保護我”,讓人淚目。這段話被傳到了網(wǎng)上,雖然只是短短的幾句話,卻在網(wǎng)絡平臺引起了極為廣泛的關注,大家既為懂事的孩子痛心,也為逝者痛惜,銘記他的事跡,起到了很好的傳播效果。
還有消防烈士陳陸的妻子,她之前因為悲痛,一直沒有出現(xiàn)在公共場合,后來她在丈夫的追悼會上出現(xiàn),消瘦的她流著淚敬著禮,對著丈夫堅定地說:“我一定會很好很好地把孩子帶大”,引發(fā)無數(shù)網(wǎng)友淚目。
碎片化的傳播,將最震撼人心的場景展現(xiàn)出來,不需要任何的鋪墊,直擊人心,穿透力強。
典型人物報道種類繁多,這里只是列舉了一些比較常見的內容進行解讀,主要還是需要記者在實踐中不斷摸索、不斷總結,找到一套符合自己的采訪方法,形成自己的特色和風格,讓自己在典型人物的熏陶下,不斷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