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子墨
有時候,我們感覺到很累,卻發(fā)現(xiàn)自己并沒有做什么事情。原來,真正令我們感到累的,是我們的“高內(nèi)耗”行為。以下3 個“高內(nèi)耗”行為一定要戒掉。
1.習慣性糾結(jié)
有些人獲得成就或幸福之后會很開心,認為這是自己應得的,也確實是應得的。但有些人卻充滿虧欠感,難以心安理得。
在心理學上,這種情況只是通過外界的評價,去判斷自己什么事情是對的,什么是錯的,什么是我應該做的,什么是不能做的。這樣的人貌似替他人著想,但實則無法真正擁有當下。
尤其是你面對自己最親近的人,對于一些不愉快的往事,最好的態(tài)度就是把它拿出來,來一次深刻的對話,問問自己,到底為何還放不下?
無窮無盡糾結(jié)的后果,就是讓我們因為害怕失敗變得束手束腳。我們要告訴自己,害怕不害怕,都會到來。與其糾結(jié)到底是對還是錯,不如先去做。就像該離開你的人,遲早會離開,不如享受和他在當下的每一秒,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說。與自己和解,是每個人的一場修行。
2.喜歡胡思亂想
有的人,天性敏感,也很喜歡胡思亂想,特別是在睡覺前做自我反思。例如,我覺得白天的時候,哪句話說錯了,哪個手勢容易讓人誤會,別人生氣、討厭我了怎么辦?為什么我什么都做不好,為什么發(fā)生這樣的失誤,為什么不長記性?想著想著就開始責怪自己,想得臉頰發(fā)燙、羞愧不已,想得腦子愈發(fā)清醒。
這種情況,是因為個體自我意識過高造成的。他們過度關(guān)注自身的不足和缺點,認為身邊的人也關(guān)注這些,從而在心里否定自己。也因此覺得自己沒能力,總覺得:我不行,我不可以。時間長了,就會越來越焦慮,越來越喜歡胡思亂想。這便是過于敏感給自己施加的重壓。
其實,這個世界上的人都很忙,根本不會注意到你,所以沒有必要過分糾結(jié)于小事。當認識到自己天性敏感,那么就告訴自己,自己最容易“小題大做”,旁人也許并沒有察覺,也許旁人轉(zhuǎn)頭就忘記了,何必自己揪著不放呢?不鉆牛角尖,是敏感類人群最需要掌握的一項本領(lǐng)。
3.過分思慮未來
古人云:“人無遠慮,必有近憂?!笔且嬖V我們,要考慮得長遠。但是,如果我們總是在思慮未來,甚至想要把未來思慮得一清二楚之后才敢于行動。那么,人就會陷入焦慮、彷徨的“高內(nèi)耗”之中,不能自拔。為何會如此呢?因為未來是不確定的,你可以去謀劃,但是不可能思慮得清清楚楚。如果只是去思慮,只是去擔心未來可能會發(fā)生的某些事,而不去行動,那么,只能是裹足不前,徒增焦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