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于清茜 陳啟亮, 陳凌琦 李燦東(.福建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學院 福州 50;.廣州中醫(yī)藥大學基礎醫(yī)學院 廣州 50006;.福建中醫(yī)藥大學中醫(yī)證研究基地 福州 50)
2013年中醫(yī)藥健康管理服務納入國家基本公共衛(wèi)生服務項目中,隨著全面二胎政策的開放,各地區(qū)兒童公共衛(wèi)生和醫(yī)療衛(wèi)生服務需求也不斷上升,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逐漸成為醫(yī)生與家長關注的熱點。研究發(fā)現(xiàn),中醫(yī)藥健康管理運用在兒童保健工作中對于促進兒童生長發(fā)育降低體弱兒及常見病發(fā)生的效果明顯[1]。痘疹類疾病是兒科常見病,且多具有傳染性,常易引發(fā)嚴重的并發(fā)癥甚至死亡,需要謹慎對待,現(xiàn)代醫(yī)學多采用抗病毒等藥物進行治療?!抖徽罨钣仔姆ā肥敲鞔t(yī)家聶尚恒(清江大觀橋人,今江西省樟樹市)所著,書中關于兒科痘疹的防治思想特點鮮明,發(fā)前人所未發(fā),其中在“初發(fā)熱至痘出齊數日內調治法”“痘出齊后發(fā)起灌漿數日內調治法”以及“漿足回水至結痂還元數日內調治法”三篇中提出治痘應以培脾土為先,而后解毒,重視血氣,方藥寒溫并用,攻補兼施,對痘疹的病因及不同階段的證治做出了詳細論述。本文試從聶氏治痘啟示中,整理與分析其對小兒健康管理的意義。
聶氏治痘遵循“治未病”的核心理念?!爸挝床 笔侵嗅t(yī)健康管理的核心要義,而中醫(yī)健康管理是治未病的實踐轉化,它以狀態(tài)為核心,通過狀態(tài)辨識、風險預警、調理干預、評價反饋形成中醫(yī)健康服務的閉環(huán),達到未病先防、既病防變、瘥后防復的目標[2]。
在“初發(fā)熱至痘出齊數日內調治法”中,聶氏提出了痘疹初發(fā)期的內調原則為:“痘有順而不必治者,不輕治即所以調治也,亦即深治之也?!痹诙话l(fā)初起時,觀察小兒的證候,若身熱和緩,神清氣爽,飲食如常,或報痘,形如粟米,在口鼻、腮耳、年壽之間,色淡紅潤澤,皆為順候,不必用藥,在飲食上戒葷,看護上禁風,調護即可。聶氏提出的“調護”與中醫(yī)健康管理恰有異曲同工之妙,即提示我們此時小兒已處于欲病態(tài),需要及時針對其健康狀態(tài)進行整體評估,設定管理目標,準確把握管理時間和節(jié)點,從而制定管理方案,并對不利因素加以干預,促進維護小兒健康狀態(tài),提高生命質量。
小兒脾常不足,疾病最易在五臟傳變,若未及時干預,病邪深入,輕病則可轉重,甚至危急。聶氏重視脾胃與氣血,認為如果痘毒由母體帶來,毒氣伏于五臟,一旦發(fā)病,斷不可御,因此需借氣血載毒外出,多用人參、白術、黃芪、麥芽、神曲一類益氣健脾之藥,補中托里,“解之于既出之后,是順其欲散之勢?!薄捌⑽柑撊?,百病蜂起”而“治脾胃即可安五臟”,脾胃為后天之本,對疾病的發(fā)展至關重要,所以在小兒健康管理中調動家長的積極性,指導家長在平時合理地進行喂養(yǎng),培護脾胃,做到無病養(yǎng)生以防患未然。
身熱兩三日之后,痘卻沒有全部發(fā)出,并伴有煩躁譫語等神志上的改變,聶氏認為這皆是毒氣在內,不得宣發(fā)于外導致的?!岸練廑帐⒂趦?,而驚搐狂躁者,清解散以宣之;有內毒本盛,外為風邪所束,郁滯不得出,而驚搐狂躁者,蘇解散以發(fā)之;又有血氣虛弱,送毒氣不出,而驚搐狂躁者,溫中益氣湯以托之?!甭櫴险J為此階段病邪尚淺,主張“輕輕”而治,一是組方用藥的輕,如清解散中防風、荊芥、蟬蛻皆是味辛、質輕、氣薄之品;二是處方用量的輕,方劑中用量的大小,直接影響其功效,觀聶氏用量皆以分計量,足見其用量之輕;三是治療方法的輕,聶氏多用“宣、發(fā)、托、送、解”等方法給邪以出路,旨在避免猛攻峻下而致過汗,損傷脾胃陽氣,引邪深入,發(fā)生傳變。疾病初期,病位較淺,病情較輕,正氣損傷不甚,故及早治療可達到易治的目的[3]。所以在制定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方案時,不能忽視對現(xiàn)有疾病的引導,應先證用藥,防微杜漸,“先安未受邪之地”。
辨證論治作為中醫(yī)學認識疾病和治療疾病的基本原則,為世人提供的不只是疾病狀態(tài)下的辨證,更是提供了一種對待事物的方法論的指導,即運用動態(tài)的、變化的思維去分析問題、解決問題[4]。
“痘之生死,判于膿之有無。”從現(xiàn)代醫(yī)學來看,膿漿中包含變性壞死的白細胞,白細胞可以吞噬侵入的病毒、細菌和一些壞死的組織碎片,所以膿漿的形成至關重要,這意味著機體是否有能力殺滅痘毒。聶氏認為,在痘齊出后三日之內,當及時觀察痘灌膿與否。正盛邪輕,血氣流暢能送毒以灌膿結痂則易治,邪盛正虛,血氣不能送毒以致膿未滿而痂不結則難治。膿漿不灌原因有二:一者,毒氣熾盛,蘊結在里,煎熬津血,血液黏滯不暢,故不能運化成膿;二者,元氣虛弱,推動無力,溫煦失職,氣虛推動無力而血行遲緩,血不得溫煦而凝滯,則不能運化成膿。針對這兩種原因,聶氏辨證施治,指出膿毒熾盛,一派實象,急用清毒活血湯;氣血不足,一派虛象,則用參歸鹿茸湯或千金內托散,筆者認為在此時補氣血有利于提高人體機能以及增強白細胞的功能,扶助人體逐毒外出。即實則清膿毒,虛則補氣血。辨證論治不僅是中醫(yī)臨床治療的特色,也是中醫(yī)健康管理的特色,在管理中準確辨證,隨時了解小兒的健康偏頗,有利于維護其整體健康[5]。
聶氏認為痘漿濃滿之后,便是等待瘡面收靨,而收靨成功與否,關系著患兒是否能夠完全康復,同樣要謹慎對待。在疾病發(fā)展過程中如果出現(xiàn)兼癥,要相應的更改治療方案,即采用“同病異治”的方法來處理[6]。“漿足回水至結痂還元數日內調治法”中,聶氏針對痘疹收靨后期表現(xiàn)出的不同兼癥,即有無腹痛,有無發(fā)熱煩渴,頭頂是否疼痛,患兒精神狀態(tài)如何等進行辨證論治,取得了良好的成效。因此在開展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時,無論是針對健康狀態(tài)、欲病態(tài)、甚或疾病狀態(tài)中的兒童,都要注意運用辨證的思維,分階段、分步驟進行調查、診察,以采取相應的防御或治療措施[4]。
小兒健康管理的最大特點就是必須按照生長發(fā)育階段與小兒體質來制定管理的具體內容,體質取決于先天,但又受后天飲食、地域、生活習慣的影響?!凹戎斊涫?,又慮其所終”是聶氏在治療痘癥的核心宗旨,在此之下重視體質調護。
雖有小兒為“純陽”之體之說,但《靈樞·逆順肥瘦》中亦有:“嬰兒者,其肉脆、血少、氣弱”,《萬氏家藏育嬰秘訣》中有“血氣未充”“腸胃脆薄”“精神怯弱”等論述,充分說明小兒出生后,生理功能尚未健全,臟腑形態(tài)尚未成熟,小兒的體質也有強弱之分。聶氏指出:“兒體氣素壯實者,加味升麻葛根湯汗之或體氣素怯弱者,用加味參蘇飲汗之”“其體氣弱者,或時加參、芪、歸、芎之類,以救血氣?!币虼耍褐嗅t(yī)健康管理要針對不同生長階段,兒童的體質變化嚴格把控藥物,如溫燥之品易傷小兒陰液,氣血素虛的小兒不宜大量使用峻猛攻下之藥等。
在痘發(fā)期間聶氏提出:“肉食不可太早,必待痘出齊而身不熱,方可食豬肉,若熱未退而食肉,以助火邪,必成大患。雞肉首尾俱不可食,惟起脹時怯弱者可食,以助行漿,壯盛者亦忌之。諸魚皆腥,牛羊皆膻,痘家最忌,并宜禁絕?!币笞龅斤嬍城宓驗槿馐骋字鹦?,若小兒體質強盛,則使痘出發(fā)熱更甚。魚牛羊肉皆葷腥香燥之味,除可導致消化不良外,更能引起一些過敏反應,同時也影響痘的透發(fā)[7]。由于小兒對中藥的依從性較差,在制定膳食管理方案時,可選擇藥膳結合的方式,這樣既可以增加食物的風味,且更有利于健康的維護。藥膳的配伍需要結合體質考量,以防止疾病因食而復發(fā),如濕熱體質的小兒,不宜多食辛辣溫燥之品,而陽虛體質的小兒,則應少食寒涼之品。
小兒是人生中最初也最首要的階段,因此對小兒健康管理模式的構建尤為重要。筆者發(fā)現(xiàn),如今對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具體多是臨床醫(yī)生實施推拿手法或敷貼臍療等外治法,存在不辨年齡、體質而“一把抓”,管理模式模糊,方式單一等問題。聶氏依據痘疹發(fā)展階段,小兒年齡、體質來給藥調護,這些經驗能為完善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模式帶來許多啟示。小兒中醫(yī)健康管理學需要將防重于治的“治未病”思想作為核心理念,運用辨證論治的具體方法,并在管理中始終貫穿“整體動態(tài)”的思維。同時兼顧四時氣候變化特點、小兒個性化體質、不同地域環(huán)境差異等,及時對小兒健康信息和管理方案作出更新與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