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哲
(大同師范高等專科學校 藝術系,山西 大同 037008)
高職舞蹈課程改革日趨深化,迫切需要改變傳統(tǒng)單一的教學模式。教師應根據(jù)舞蹈課程的特點,采用多樣化的教學方式,激發(fā)課堂教學活力,切實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不斷提高學生的專業(yè)技能水平。情景教學是一種旨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教學模式,在高職舞蹈課程教學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恰當運用情景教學模式,能夠將枯燥的舞蹈理論知識與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相結合,提高學生的感知能力、理解能力,保證教學質量。
情景式教學以教學過程為主線,將教學內容與生活情景相聯(lián)系,能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識,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在高職舞蹈課程教學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具有重要的意義。
第一,有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輕松學習。高職舞蹈課程改革注重核心素養(yǎng)和實操能力的培養(yǎng),情景教學模式能夠有效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提高學生的認知層次。在情景教學模式中,教師根據(jù)教學內容創(chuàng)設課堂教學情景(包括生活場景、實物情景、虛擬情景、音樂渲染情景、語言情景等),能夠幫助學生輕松掌握并靈活運用所學知識。
第二,有助于促進師生溝通交流,提高教學的實效性。教師根據(jù)教學需要設置帶入情景、優(yōu)化情景、憑借情景、拓展情景等,有助于營造良好的氛圍,抓住課堂教學內容與學生思想情感的共鳴點,讓學生全心全意融入課堂情景、積極參與教學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和探究動機,引導學生深度思考,消除師生之間的交流障礙,充分體現(xiàn)情景教學模式的應用價值,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第三,有助于培養(yǎng)核心素養(yǎng),讓學生精準掌握專業(yè)技巧。當前,舞蹈教學聚焦于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在教學實踐中,通過事先創(chuàng)設相應的情景,教師可以高效地帶領學生完成舞蹈藝術展現(xiàn)、基礎動作鞏固、高難度動作分析及習練等任務,幫助學生準確理解各類技巧的要點,并能根據(jù)不同的藝術表演內容和要求掌握更具實用性的舞蹈技能。
第四,有助于學生內外兼修,全面發(fā)展。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提高形體表現(xiàn)力、增強審美意識。在內容豐富、形式多樣的情景中,學生能顯著提高舞蹈技能,并能挖掘、理解舞蹈藝術的內涵,充分認識舞蹈內在的藝術價值,不斷升華舞蹈情感,用舞蹈文化滋養(yǎng)心靈,成長為具有較高藝術素養(yǎng)、深厚文化內涵的優(yōu)秀舞蹈人才。
1. 情景教學模式在舞蹈理論教學中的運用
舞蹈是在人類社會文明演進過程中形成的一種文化活動,是一門實踐性較強的藝術類學科。舞蹈專業(yè)的學生應該擁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能夠深入理解舞蹈背后的文化,這樣才能將舞蹈的意蘊完美地呈現(xiàn)出來,塑造打動人心的舞蹈形象。
采用情景教學模式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是打造高職舞蹈教學特色的重要環(huán)節(jié)。教師可將舞蹈理論教學與藝術情景融合起來。例如:不同的民族有不同的歷史文化背景和審美意趣,在講授民族民間舞時,教師可搜集相關視頻、圖片及具有代表性的人物資料,幫助學生了解該舞種所涉及的地域特征、風格、動律、風俗習慣等知識。只有儲備豐富的知識,才能充分表達不同舞蹈的豐富韻味。
2. 情景教學模式在劇目課教學中的運用
在劇目課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教師要事先對教材內容進行研究,根據(jù)教學環(huán)節(jié)、教學內容設計不同的教學情景,便于學生深刻理解教學內容、增強表演自信。教師在指導學生排練舞蹈劇目時,應規(guī)范舞蹈動作,結合不同情景讓學生更準確地理解動作的寓意和技巧要點。指導學生開展長時間、大量的劇目練習,幫助學生提高舞蹈教學組織及編創(chuàng)能力,使學生具備較高的專業(yè)素養(yǎng)。
劇目課的訓練重點是讓學生理解劇目的內涵,需要教師挖掘劇目蘊含的豐富情感元素,科學創(chuàng)設情景,讓學生融入舞蹈,巧妙引導學生進行二度創(chuàng)作。有效的舞蹈劇目課能給予學生感受角色、表演角色的機會,讓學生在演繹角色時有所感悟。例如:在舞蹈劇目《扇花花》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利用生活經(jīng)驗巧設情景,引導學生回憶童年的美好時光,予以學生“小親圪蛋兒”的昵稱,讓學生感受劇目本身的藝術美及帶給表演者的歡快心情,更好地理解并表現(xiàn)作品的內涵。在劇目訓練過程中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準確掌握舞蹈技巧,不斷提升表現(xiàn)能力,更好地駕馭角色。
1. 情景教學模式在肢體控制教學中的運用
基訓課具有嚴謹且相對固定的訓練體系。通過基訓課,學生能有效提高身體的靈活性、柔韌性及穩(wěn)定性,能更加自如地控制身體、更加準確地表達肢體語言。肢體的控制力和表現(xiàn)力與舞蹈的實踐能力直接掛鉤。肢體控制力不足,表演舞蹈時就會出現(xiàn)搖頭晃腦、下盤不穩(wěn)等姿態(tài)問題。運用情景教學模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動作要求,進而高質量地完成動作。舞蹈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創(chuàng)設肢體訓練場景。例如:在練習小踢腿時,可以讓學生觀看足球賽事的視頻,提供實物足球以觸發(fā)學生的親身感受,讓學生通過真實體驗踢的動作,了解踢球瞬間的爆發(fā)力及速度,在此基礎上,教師進行動作示范,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動作要點。
2. 情景教學模式在技巧練習中的運用
舞蹈包括面部表情、肢體語言、技術技巧。舞蹈技巧是由一系列舞蹈動作及舞蹈運動組成的,可以說技巧的運用是舞蹈藝術呈現(xiàn)美和構成美的主要因素。學生使用的舞蹈技巧不同,呈現(xiàn)的風格就不同,觀眾的觀感也會有差異。教師在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前,要全面了解學生的年齡、認知水平等情況,并在此基礎上因材施教,合理有效地選擇具體的教學方式,激發(fā)學生的主觀能動性。
以學前專業(yè)的舞蹈技巧教學為例,教師在教授身體旋轉時可將學習內容與陀螺游戲相結合,讓學生觀察陀螺的構造,感受陀螺轉動的速度、支點以及發(fā)力點。教師提出問題:陀螺在轉起來時為什么又快又穩(wěn)?引導學生思考并想象自己就是轉動的陀螺,腳部是支點。學生在腦中形成鮮明、直觀的意象,練習時就能清楚地知道自己的肢體所處的狀態(tài),進而高質量地完成動作。
1.情景模式與情感
每一部藝術作品都是有靈魂的,都是真情實感的深刻闡發(fā)。舞蹈藝術的特性在于,它用飽含情感的肢體語言來詮釋作品的內涵。應從兩個方面來把握舞蹈作品中的情感因素:第一,表演者自身對舞蹈作品情感的體悟和認知;第二,在進行舞蹈表演時,表演者通過肢體動作將舞蹈情感傳遞給觀眾。這兩種情感因素缺一不可。如若學生在學習舞蹈時未能理解其中的情感且無法將其表達出來,欣賞者就無法與表演者產生共鳴,勢必感受不到舞蹈作品的魅力。
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的情感,引發(fā)學生對舞蹈學習的感觸,進而更加真實地演繹作品,表現(xiàn)出作品所蘊含的真實情感。例如:每一個舞種都有特定的風格韻律,在學習蒙古族舞蹈時,教師可以先播放草原游牧生活的視頻和主題歌曲,并輔以文字介紹,引領學生走進草原,感受大自然帶來的歡樂氣氛,體會游牧民族開朗豁達、粗獷奔放的性格。
2.情景模式與態(tài)度
情景教學模式重視從根本上改變學生的學習態(tài)度,讓學生從被動變主動,從而營造積極向上的課堂氛圍。目前,就讀高職院校舞蹈專業(yè)的學生大多數(shù)是初中畢業(yè)生,他們缺乏專業(yè)的舞蹈認知,舞蹈基礎比較薄弱,學習舞蹈的積極性不高。在舞蹈教學過程中,教師可創(chuàng)設積極、樂觀、向上的情景,激發(fā)學生學習舞蹈的興趣。例如:教學中可選用取材自山西大同云岡石窟壁畫、由殘疾人藝術團表演的舞蹈《千手觀音》,讓學生感受殘疾舞者身殘志不殘、熱愛舞蹈藝術、執(zhí)著追求的精神和積極主動、堅持不懈、精益求精的學習態(tài)度,引導學生懷揣夢想、自我激勵,真正熱愛舞蹈藝術。
3.情景模式與想象力
想象力在舞蹈學習中具有舉足輕重的作用。舞蹈是一門藝術課程,需要每個學習者喚醒內在豐富的想象力。舞蹈藝術通過舞蹈和情感等因素的糅合,將人的意識活動與肢體形態(tài)結合起來,最終創(chuàng)作出所要表達的意境。學習舞蹈時,學生對所要展現(xiàn)的人或事物進行心理加工,能更好地表現(xiàn)人、事、情。情景教學模式在活躍學生思維、增強創(chuàng)新意識上大有作為。例如:教師展示冷暖不同色調的色板,能引導學生發(fā)揮想象力,讓學生看到白色時會想到白雪皚皚的冬天,看到紅色時會想到烈日炎炎的夏天,看到綠色時會想到草長鶯飛的春天,看到黃色時會想到金風送爽的秋天,以此來展現(xiàn)自己想象的舞蹈姿態(tài),進行藝術的想象活動。
運用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激發(fā)學生的學習主動性,讓課堂成為學生求知的樂園。在高職舞蹈專業(yè)教學中,教師可結合具體學情,全方位地實施情景教學法,充分利用視頻、圖片、音樂、語言、實物等創(chuàng)設不同的情景。要強調的是,創(chuàng)設的情景必須符合學生的認知水平,與教學內容和目標相契合,以充分發(fā)揮情景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體現(xiàn)情景教學模式的重要價值。在情景教學模式中,教師從學生已有的經(jīng)驗和知識結構出發(fā),在豐富多樣的仿真生活情景中與學生充分互動交流,通過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相互啟發(fā),讓學生對舞蹈學習充滿興趣和信心,能深刻領會所學的舞蹈理論知識,掌握舞蹈技巧,豐富文化底蘊,提升審美能力及藝術鑒賞水平,最終成為優(yōu)秀的舞蹈專業(y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