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瑛
佳作場
童年的味道
我的童年私藏著這樣一個畫面:盛夏,柚子樹在后院辟出一片蔭涼,微風(fēng)徐徐,蟬聲陣陣。一個小女孩坐在樹蔭下,手捧一本《少年文藝》,一邊出神地看書,一邊往嘴里一顆顆地塞著鹵水豆子。每每想起這個畫面,鹵水豆子那獨有的濃香便會越過數(shù)十年的光陰,在空氣里彌漫開來。
那種鹵水豆子現(xiàn)在已很少見了。去年夏日,我突然嘴饞,費了很大功夫在一個市場的角落里尋到它。然而,拿在手上品相寒磣,嚼在嘴里也完全不是從前的味道。店老板說,現(xiàn)在誰還吃這種豆子,費功夫,也不好賣,早晚得失傳。我免不得傷感起來。
記憶中,制作鹵水豆子是一件極為講究的事。成就上等的鹵水豆子,得挑豆子、趕日頭、講工序,三者缺一不可。豆子得是當(dāng)年的新鮮豆子,粒粒圓潤飽滿。日頭得是夏日最烈的日頭。工序就更復(fù)雜煩瑣了,第一步是蒸,把新鮮的黃豆或黑豆洗凈、泡發(fā),放入蒸籠里蒸。蒸熟后的豆子身體變得油亮肥胖,像一顆顆憨實的豆寶寶,散發(fā)出天然的體香。第二步是曬,這是制作鹵水豆子的關(guān)鍵步驟。趕上最烈的大日頭,曬上兩三天。豆寶寶們在日頭下水分急速揮發(fā),皮膚發(fā)皺,身體萎縮,變成老態(tài)龍鐘的模樣。第三步就是鹵了。在大鍋里燒好水,放入適量的細(xì)鹽、冰糖、茴香、桂皮、八角、甘草等調(diào)料。熬好鹵水后,把曬好的豆子往鍋里一倒,攪拌,浸泡。待鹵水完全滲透到豆子里,出鍋,繼續(xù)曬。再曬上半個日頭鹵水豆子便成了。
鹵水豆子,在那個年代是一種絕美的吃食,可當(dāng)零嘴,可佐粥飯。夏日味口不佳,擱一粒鹵水豆子在嘴里。緊實入味的豆子口感咸香微甜,在牙齒間幾番碰撞,擦出火花,香味四濺。鹵水豆子的味道靠嚼,越嚼越香。豆子的醇正原香與調(diào)料的特殊異香,被牙齒一一截獲,于是被蠱惑,成俘成癮。
上學(xué)時讀到魯迅的《孔乙己》,我因孔乙己愛吃茴香豆而對這個不太討喜的人物生出莫名的親切感。我固執(zhí)地以為,孔乙己貪嘴的茴香豆,就是母親做的這種鹵水豆子。后來才知道此豆非彼豆,首先是食材不同,茴香豆是用蠶豆制成,而非鹵水豆子的黃豆或黑豆。做法也有差異,茴香豆沒有經(jīng)過曬干的程序??诟幸膊煌?,茴香豆入口酥軟清鮮,而鹵水豆則緊實濃香。如果讓它倆PK(對決),顯然后者更余味悠長。我想,如果孔乙己牙口好,一定會跟我一樣,獨好鹵水豆子。
清晨,陽光剛一打照面,母親便將一扇舊木門抬到庭院,用兩條長凳支好,在上面鋪一塊潔凈的藏藍(lán)棉布,將鹵水豆子均勻地鋪開。無數(shù)顆鹵水豆子沐浴著陽光,擠擠挨挨,相親相愛。我倚在門邊,吸著鼻子,覺得整個世界都是香的。不知道是不是因為對鹵水豆子的偏愛,所以穿著素色襯衣的母親在陽光下曬豆子的身影,成為我記憶里關(guān)于女性美好形象的范本。
那個時候,每一次曬鹵水豆子,母親總會發(fā)現(xiàn)曬好的豆子比她印象中少了很多。母親笑著嘮叨,這豆子一曬,縮水真是厲害,比先前少了近半。難不成被什么小貓、小狗給叼了去?我和妹妹坐在廳堂里,互相吐著舌頭,無聲地笑。
每個曬鹵水豆子的季節(jié),我們總是容易拉肚子。因為豆子是咸的,吃得過多,便一趟趟地去灶屋水缸里舀生水喝。一瓢又一瓢的涼水灌下去,豆子與涼水在肚子里橫沖直撞,互相擠對,便壞了事。我們一邊跑著茅廁,一邊往衣兜里灌豆子。誰叫它那么香呢?對于我們毫無節(jié)制的貪嘴,母親想出了一個辦法:用小碗將豆子平均分作幾份,讓我們各自保管。母親說,只能吃自己的那份,吃完可就沒有了。自從用上了這個辦法,倒也怪了,我們的豆子變得特別耐吃。為了省著點吃,我們像藏寶貝一樣想方設(shè)法地將豆子藏起來。這里藏一下,那里藏一下,藏來藏去,竟記不得藏哪兒了。有時候,我們在家里捉迷藏,藏著藏著,會在某個角落里突然發(fā)現(xiàn)一碗鹵水豆子。它靜靜地躲在那里,詭異又得意地對著我們笑。
某個不用寫作業(yè)的周末,我往衣兜里塞滿鹵水豆子,與父親各自捧一本閑書,坐在老屋飄有柚子花香的后院。父女倆各自嚼著豆子,沉浸在書的世界里。
某個夏日傍晚,我躺在院子里的竹床上,一邊嚼著鹵水豆子,一邊望著天空發(fā)呆。母親與外婆在身旁拉著家常,不遠(yuǎn)處有炊煙升起,有鳥兒嬉戲。
這些與鹵水豆子有關(guān)的情景,是一個小姑娘最美好的時光。
很多年過去了,我家的老屋早已拆除,親人們也一個個地走散了,但鹵水豆子的味道仍然停留在記憶里,經(jīng)久不散,回味悠長。那味道像一條密徑,牽引著我回到童年,回到那些再也回不去的日子。
創(chuàng)作談
大概每個人都有獨屬于自己童年的味道。因為獨特,所以深藏記憶;因為遠(yuǎn)去,所以念念不忘。
這篇《童年的味道》寫的是我童年的一種吃食——鹵水豆子。我所懷念的鹵水豆子的味道,于我,是童年的味道,是親情的味道,是一種不可復(fù)得的味道。
在我的記憶中,童年的零食實在太貧乏了。母親自制的鹵水豆子幾乎是我所能想起的唯一不用花錢、不用節(jié)制的零食,因而在我的童年占據(jù)了極重的分量,也帶來了很多美好的記憶。我在文章中不厭其煩地描述與鹵水豆子有關(guān)的情景,如制作的過程、難忘的畫面、有趣的細(xì)節(jié)。那些與鹵水豆子相伴的童年時光,充滿了溫情與醇香。我在文章的開頭就寫到鹵水豆子的香味,它當(dāng)然香,但無疑時光才是它最重要的工序。當(dāng)我回憶它的時候,時光像一味奇特的調(diào)料,給它增了色、添了香,讓它變得更加純粹、醇香。
該如何寫好一篇文章?我認(rèn)為,首尾的打磨尤為重要。文章的開頭就像是一味藥引子,既要點題,又要設(shè)伏;既要迅速抓住讀者的心,又要營造出整篇文章的韻味與調(diào)性。文章的開頭,由一幅畫面引出童年,繼而引出主角——鹵水豆子?!懊棵肯肫疬@個畫面,鹵水豆子那獨有的濃香便會越過數(shù)十年的光陰,在空氣里彌漫開來?!边@一句話既鋪墊了情感,也留下了懸念,將讀者帶入到一種情緒和一種情境中。
一般來說,文章講究首尾呼應(yīng)。要鳳頭豹尾,不能虎頭蛇尾。所謂結(jié)尾,結(jié)是總結(jié),尾是延續(xù)。文章寫到最后,一定要積攢住所有的情感,不能泄掉。就像一首曲子,開頭悠揚婉轉(zhuǎn),最后那一下必須是高昂的、渾厚的、情感飽滿深沉的。要有所提煉與升華,既戛然而止,又余味不絕。
這篇文章的結(jié)尾,我回到當(dāng)下,回到物是人非的中年,懷念便有了更深刻的內(nèi)涵。結(jié)尾用“密徑”作喻,對應(yīng)開頭的“畫面”,是一種呼應(yīng),也是一種遞進(jìn)。畫面是橫向的、直觀的,而密徑是縱向的、深藏的。相比畫面,密徑更有了個人的獨屬性與時光的縱深感。它是一條通往家的路。所謂童年的味道,其實是緬懷的味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