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建平 徐志英
(武威市涼州區(qū)會館巷小學 甘肅 武威 733000)
近年來,隨著素質教育改革的深度推進,越來越多的人意識到新時代教育不再是學校單方責任,而是要落實學校、家庭、社會三位一體化綜合教育。家校共育是一個歷久彌新的話題,就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家校共育尤顯重要,這一階段的學生已有不同于幼兒園教育的學業(yè)和考試壓力,開始步入社會化進程,在外需要教師的啟蒙,在家需要父母的幫助,基于該階段小學生的身心發(fā)展特征,家校雙方皆有強烈的合作教育意向。但是縱觀目前家校共育現(xiàn)狀,仍存留諸多問題亟待解決,雙方認知定位不清、合作方式單向簡約、配合過程欠流程等等問題屢見不鮮,如何立足小學生實質發(fā)展需求,提高雙方共識,建立完善的家校共育體系,成為破局的關鍵。
隨著教育改革的推進以及五育并舉理念的普及,學校單方已無法承擔對學生全部的教育重任,家庭教育力量愈發(fā)突出。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剛接觸正規(guī)義務教育不久,應對突然而來的環(huán)境、學習方式、學習內容等變革,其身心極易出現(xiàn)諸類問題,制約了學生良好學習習慣養(yǎng)成和學習效果的提升,僅靠學校單方教育很難樹立其良好的學習心態(tài),對其健全人格的培養(yǎng)也存在些許局限,家校聯(lián)動、協(xié)同育人無疑是正確出路。就家庭教育方面而言,很多父母的教養(yǎng)方式適用于學前教育,在面對正規(guī)的義務教育難免略顯乏力,教育理念落后、指導方式不當?shù)燃彝ソ逃龁栴}頻出,這對學生學習成長極為不利,而低年級小學生尚未建立獨立學習框架,通過家校共育落實對家長的教育指導,正確調動家庭教育力量完成協(xié)同育人勢在必行。就學校教育而言,學校具有較為完善、嚴肅的教學體系,低年級小學生需要克服慣有的學習思維和模式來適應學校教育機制,當中難免會出現(xiàn)各類教育問題,而此時教師單方面的教育和引導勢必力量薄弱,需要充分借助父母的有效干預方可快速讓學生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方式,家校共育成為破冰的關鍵。最后,家校共育模式下,家長進校園,積極參與教師教育工作,與教師形成良好的溝通與互動,雙方交流各自教育意見和建議,能夠為教師帶來諸多教學思路,能夠幫助教師對學生形成更為深入的了解,這對優(yōu)化自身教學模式、創(chuàng)新教學方法、推動教學改革皆有重要意義。
完善的家校共育體系構建是形成育人合力的首要前提,也是保障家校共育長久持續(xù)性推進的關鍵。但是目前家校共育體系建設尚不完善,存在諸多問題亟待解決,比如,合作主題不明確、合作內容不深刻、雙方合作意識淡薄、形式化主義明顯,學校處于絕對主導地位,一般家長都是在被動配合教師的各類工作,家長合作主動性彰顯不足,這些問題都制約了家校共育的實質能效。家校共育的有效落實需建立成熟穩(wěn)定的合作體系,并擁有明確的合作主題和合作內容,通過雙方的積極互動與交流,使家校合作主題不斷完善、豐富、具體,切實解決學生在學習中遇到的各類問題,助力學生綜合素質的培育,但是目前大多數(shù)學校建立的家校共育體系完善度不高,趨于形式。
良好的家校共育模式建立在雙方有效多維互動的前提下,既要有豐富的溝通方式、又要有深度的互動內容,如此方可切實彰顯家校共育能效。但是縱觀教師與家長的聯(lián)絡現(xiàn)狀,很多時候都是教師單方面通過微信群或QQ群來發(fā)布各類信息完成與家長的溝通,或是針對個別學生的突出問題與家長進行電話溝通,一是互動形式過于單調,二是互動頻率過于匱乏,家校合作中雙向交流過于稀少,家校共育活動的設計不足,家校合作連續(xù)性受阻,這無疑與家校共育實施本質略相背離。基于提高低年級小學生學習效果的目的開展家校共育,一方面要幫助其快速熟悉新的學習環(huán)境,掌握新的學習方式和內容,另一方面家校要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問題及時進行干預指導,共同商議合作細項來撥正學生學習軌道,這皆離不開豐富的家?;?,但是反映到當下家校合作中,其互動方式往往是幾句文字、一個電話,或是各自為政,互動方式開發(fā)嚴重不足。
家校合作形成育人合力,共推小學生學習效果提升,學校和家庭皆承載重要責任。構建完善的家校合作體系是保障小學生更好完成學習任務、提高自我學習能力的先決條件,完善的家校合作體系構建可以從以下幾個維度思考建設,其一,厘清家校雙方責任邊界,發(fā)揮好各自育人能效。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既各自獨立,又相互補充,雙方分工不同,對學生教育的著力點亦不相同,學校側重于學生的全面發(fā)展,家庭側重于對學生德育和習慣的培養(yǎng),教師在校要完成對學生基礎知識的教育,家長要落實好學校教育的延伸,側面幫助學生完成基礎知識的夯實與鞏固,各自發(fā)力共同為學生鋪設正確的學習軌道。其二,家校雙方形成合作共識,確立明確的合作主題,提高雙方合作意識。例如,就提高學生閱讀能力而言,學校和家庭方面要達成一致協(xié)定,包括讀哪類書,每天讀幾頁書,正確的讀書方式等等,家長要肩負起督促學生讀書,養(yǎng)成其良好讀書習慣的責任,采用親子共讀多種互動方式落實教師布置的讀書任務,就學生在讀書過程中遇到的各類問題雙方及時溝通,共同商榷解決方案,讓學生的主題讀書活動更為豐富和具有深度。其三,拓展家校互動模式,除卻傳統(tǒng)的群聊和電話溝通外,教師與家長還需建立多元化的溝通機制,比如教師家訪、家長校訪、家長座談會、網(wǎng)站平臺、公眾號互動等等,以拓建多維互動為媒介助力家校共育體系的完善,從而形成良好的家校共育閉環(huán)。
家長對孩子進行家庭教育多是基于自我經(jīng)驗而為,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科學的指導策略,甚至一些家長的教育觀念較為落后,或是過于嚴厲、或是過于溺愛,這嚴重干擾了家校共育的良好開展,對學生學習效果的提升起到了一定反向作用。故此,教師在落實家校共育的過程中,不僅要針對學生的學習問題進行有效指導,還要傳授給家長正確的育人理念和方法,從專業(yè)的角度指導家長家庭教育的科學落實。其一,對家長教育理念的指導,針對部分家長的錯誤教育理念,教師要積極指導其改正革新,比如,一些家長秉持成績唯一論來教育孩子,主觀認為孩子成績差便是沒有認真學習的后果;還有部分家長過于溺愛孩子,對于孩子的一切要求無理由的滿足,對孩子學習好壞不管不顧,任其自然。這都是錯誤的家庭教育論,教師要為家長灌輸正確的教育理念,家校協(xié)同共創(chuàng)和諧育人環(huán)境。其二,對家長教育行為的指導,低年級小學生正是建立道德觀、是非觀的關鍵時期,也是極易滋生叛逆心理的成長期,家長教育孩子的行為理應科學合理,小是小非可委婉點出,徐徐引導,大是大非需嚴厲批評,及時遏制,以剛柔結合的教育形式來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道德是非觀,塑造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人格品性。家校共育的落實過程中,教師擁有先進育人理念和專業(yè)的育人方法,所以要積極肩負起更重的教育責任,完成對學生、對家長的雙面教育,從而更為有效的彰顯家校共育價值。
家校協(xié)同育人需以豐富多彩的教育活動作為溝通橋梁,遵循學校組織、家長參與的原則共鑄教育大舞臺,助力低年級小學生更快適應新的學習環(huán)境和學習內容,從而快速完善自我認知框架,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家校合作活動可在學校和家庭兩個陣地同時開展,其一,學校方面,首先可以擬定出版“家庭教育小報”,小報面向全體學生和家長,兩星期或是一月一批次,內容主要分為四大板塊,一是針對學生共性問題或是個性學習問題進行專業(yè)教育,深入探討孩子教育問題。二是介紹優(yōu)秀家長的育兒故事,分享其教育經(jīng)驗,暢談家長參與家校合作后的體驗感想。三是家長投遞箱,家長可將孩子教育問題投遞至學校,學校方面邀請業(yè)內專家對家長問題進行詳細解答,提出教育建議。四是在板塊中設立光榮榜,著重對一些入學表現(xiàn)優(yōu)異的學生進行嘉獎,側面樹立學生學習自信,形成榜樣力量。其次,除了家庭教育小報外,教師還可以開展家長旁聽課,邀請家長與學生一起“上課”,讓家長對孩子在校表現(xiàn)有一個直觀認知,同時吸取教師專業(yè)教育經(jīng)驗,提高自我家庭教育能力。其二,家庭方面,教師依據(jù)自我經(jīng)驗,遵循五育并舉理念,設計相關親子活動,鼓勵家長與孩子一起在家完成,比如智力算術游戲和體能鍛煉相結合,文學閱讀與美術活動相補充等等,這樣既可以豐富活動過程,又可以落實對學生綜合素質的教育,從而讓學生愛上學習、樂于學習、全面成長。
結束語
總之,家校共育是新時代教育的重要主題,尤其對于小學低年級學生而言,單靠學校一方力量很難落實對學生的全面培養(yǎng),家庭教育力量不容缺失。家校應當密切展開合作,建立完善的家校合作體系,教師方面要發(fā)揮好自我專業(yè)教育優(yōu)勢,指導家長科學開展家庭教育工作,并輔以豐富的家校共育活動和家校共育評價,形成健全、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家校共育局面,促進學生學習素養(yǎng)的綜合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