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丁華,李 鳳,黃如飛
(吳川市人民醫(yī)院,廣東 吳川 524500)
創(chuàng)傷性骨折是由意外事故或暴力造成骨的完整性或連續(xù)性中斷。創(chuàng)傷性骨折屬于臨床上較為常見的損傷性疾病,具有發(fā)病急促、病情進展迅速的特點,對患者身體健康及生命安全具有嚴重威脅[1]。骨折后患者表現(xiàn)出強烈的痛感且長久存在,會導致患者出現(xiàn)焦慮和抑郁情緒,甚至引發(fā)生命體征改變和并發(fā)下肢靜脈血栓,影響患者的治療滿意度。有報道[2-4]將時機理論應用于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能有效緩解其負面情緒。因此,我科于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將時機理論引入優(yōu)質護理服務中,通過時機理論的5個階段為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持續(xù)動態(tài)的護理教育及干預措施,滿足其在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使護理工作更人性化,大大提高了患者護理滿意度,現(xiàn)將實施過程報道如下。
納入標準:(1)符合骨折診斷標準;(2)無合并惡性腫瘤或其他臟器嚴重疾病;(3)年齡≥14歲。排除標準:(1)妊娠及哺乳期女性;(2)不配合治療者,如有精神疾病、意識不清者。
本研究均與患者簽署知情同意書,并申報本院醫(yī)學倫理會獲得批準。選擇在2020年1月至2021年10月符合納入與排除標準的患者100例,其中男75例,女25例;年齡14~86歲,平均年齡(47.54±2.08)歲;鎖骨骨折12例,前臂骨折 24例,腰椎骨折18例,脛骨骨折21例,髕骨骨折17例,足踝骨折5例,其他3例。
采用隨機抽樣法將研究對象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各50例。兩組性別、年齡、骨折部位比較,差異均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2.2.1 對照組 采用常規(guī)護理和健康教育,協(xié)助生活護理、康復鍛煉指導、心理疏導,患者如疼痛難忍,立即報告醫(yī)師進行相應干預。
2.2.2 觀察組 在時機理論指導下實施疼痛護理、康復鍛煉和健康教育,通過時機理論的不同階段,如診斷期、治療期、出院準備期、調整期和適應期,為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及其照顧者提供持續(xù)動態(tài)的護理教育及干預措施,滿足其在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護理干預策略見表1。
表1 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實施基于時機理論的5個階段的干預策略
2.3.1 心理焦慮(SAS)評分 采用焦慮自評量表(SAS)[5]對患者進行心理自評。表內包括20個項目,分別將20項評分相加,得粗分,再乘以1.25得標準分(T分)。50分為劃界分,50分以下為正常,50~60分為輕度焦慮,61~70分為中度焦慮,≥71分為重度焦慮。
2.3.2 疼痛程度評定 采用數字等級評定量表(NRS)[6]對患者進行疼痛自評,表中0~10的數字代表不同程度的疼痛,0代表無痛,10代表重度疼痛,讓患者自己圈出或說出最能代表疼痛強度的數字。
2.3.3 DVT(深靜脈血栓)發(fā)生率 采用多普勒超聲檢查進行診斷。多普勒超聲診斷DVT的標準[7]:血管內顯示實性回聲充填,管腔不能被探頭壓癟,彩色血流信號繞行或無血流信號。
2.3.4 滿意度評價 采用我院統(tǒng)一制訂的患者滿意度調查表讓患者進行評價,調查表包括服務態(tài)度、主動性、工作能力、健康教育、關愛與溝通5個維度,每個維度包括3個條目,共15個條目,每個條目答案均有“很滿意、滿意、基本滿意、不滿意”4個選項,得分分別為7分、6分、4分、2分,滿分為105分。
采用SPSS 23.0對研究所得數據進行統(tǒng)計學分析,計量資料以(±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百分率表示,采用χ2檢驗,檢驗水準α=0.05。P<0.05表示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觀察組患者SAS得分為(51.02±4.31)分,低于對照組得分(61.06±4.41)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SAS得分、疼痛程度、DVT發(fā)生率、滿意度比較(±s,分)
表2 兩組患者SAS得分、疼痛程度、DVT發(fā)生率、滿意度比較(±s,分)
組別SAS得分 疼痛程度DVT發(fā)生率[n(%)]滿意度觀察組(n=50)對照組(n=50)t/χ2 P 51.02±4.31 61.06±4.41 11.014 0.000 2.62±0.24 6.04±0.46 12.611 0.000 1(2)12(24)10.698 0.001 97.85±2.24 89.86±3.37 14.945 0.000
觀察組患者疼痛程度評分為(2.62±0.24)分,低于對照組得分(6.04±0.46)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DVT發(fā)生率為2%,低于對照組的發(fā)生率24%,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觀察組患者滿意度評分為(97.85±2.24)分,高于對照組的評分(89.86±3.37)分,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創(chuàng)傷性骨折多發(fā)生于青壯年人群,患者反應甚為劇烈。疼痛是伴隨著現(xiàn)存或潛在的組織損傷而產生的一種令人不快的感覺和情緒上的感受,是機體對有害刺激的一種保護性防御反應[8]。在疼痛應激的影響下,容易產生創(chuàng)傷性應激反應。應激反應有生理和心理反應,生理應激反應表現(xiàn)為體內環(huán)境失衡,心理應激反應則以心理焦慮最為常見?;颊弋a生的焦慮可導致腎上腺素水平升高,交感神經興奮性增強,疼痛敏感性就會增強?,F(xiàn)疼痛已成為繼呼吸、脈搏、體溫、血壓之后的第五大生命體征[9],因此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疼痛也越來越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注。在診斷期和治療期,針對患者出現(xiàn)的煩躁、焦慮情緒,通過時機理論的階段需求,在此階段干預的重點是鎮(zhèn)痛,給予針對性心理教育,使患者知曉骨折疼痛是正?,F(xiàn)象,減少心理上的恐懼,正確應對疼痛,可緩解患者的焦慮心理。在患者術后應用靜脈自控鎮(zhèn)痛泵,配合使用評估工具評價鎮(zhèn)痛效果,配合肌注、口服用藥等多元化鎮(zhèn)痛,將患者的疼痛控制在微痛或者無痛范圍內(疼痛評分<2分),有利于患者下床活動或功能鍛煉,預防術后并發(fā)癥,促進恢復。在啟動鎮(zhèn)痛治療后動態(tài)評價鎮(zhèn)痛效果,同時配合非藥物治療措施,如意象止痛,提供舒適的環(huán)境,使患者達到最滿意的止痛效果。疼痛控制護理可有效緩解患者的疼痛癥狀和改善患者的心理狀態(tài)[10],用該方法來緩解疼痛和焦慮,效果較好。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SAS得分低于對照組,疼痛程度評分亦低于對照組,且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DVT是骨科術后常見的并發(fā)癥,據相關報道[11]其發(fā)病率可高達40%。DVT在急性期可導致肺栓塞危及患者生命[12]。靜脈血栓形成的三大危險因素包括血流緩慢、血液高凝狀態(tài)和血管內膜損傷[13]。創(chuàng)傷性骨折術后患者或因疼痛而減少或無活動,導致血流緩慢而引發(fā)下肢DVT的發(fā)生?;跁r機理論的康復護理模式實施人性化護理,根據患者對疼痛的感受、止痛藥物的敏感性、個體需求等,實施個體化的疼痛干預,可達到無痛的效果。在患者康復過程中動態(tài)觀察鎮(zhèn)痛效果,有無用藥后的不良反應,重視患者的主觀感覺,調整藥物劑量,以提高患者舒適度。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心理護理和疼痛治療都非常重要,對于預防DVT的發(fā)生有著重要的意義,讓患者在舒適的狀態(tài)下及早進行鍛煉及康復治療,將時機理論應用于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護理干預中,可滿足患者不同階段的護理需求。在康復出院準備期、調整期和適應期,動態(tài)評估患者及其主要照顧者對骨折的認知,根據患者自我護理能力及對延續(xù)性護理的需求,制訂個性化的護理方案,大大提高了患者功能鍛煉的依從性,減少了DVT發(fā)生率。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DVT發(fā)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疼痛會導致患者治療積極性下降,并產生恐懼、焦慮等消極情緒,不利于提高患者治療效果和患者滿意度。因此,心理輔導和鎮(zhèn)痛治療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的治療中非常重要。在患者治療的各個階段,通過治療性溝通配合非藥物鎮(zhèn)痛等人性化護理,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關懷以及情緒安撫,指導患者功能鍛煉,保持良好心態(tài),在功能和體能恢復后可以融入社會和工作。這種被關懷、被尊重的護理措施,體現(xiàn)了護理服務的高質量和人性化,使患者身心狀況明顯改善,護理滿意度大大提高。如表2所示,觀察組患者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時機理論是加拿大學者Cameron和Gignac在回顧文獻、結合臨床研究的基礎上于2007年提出的,該理論將照顧者的照顧歷程劃分為5個階段,即診斷期、治療期、出院準備期、調整期、適應期。有研究者將時機理論用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的戒煙干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心理和能力干預、老年慢性心衰患者功能性體適能的干預,均取得了滿意的效果。本研究基于時機理論,在創(chuàng)傷性骨折患者治療的各個階段,通過針對性健康教育配合鎮(zhèn)痛護理等人性化措施,給予患者更多的心理關懷,減輕患者的心理焦慮和疼痛不適,讓患者走出痛苦,同時科學指導患者功能鍛煉,降低DVT發(fā)生率,顯著提高了患者滿意度。但本研究開展時間短,樣本量有限,教育干預方法不夠完善和出院后的追蹤隨訪存在不足,下一步將增加樣本量,進一步完善臨床干預具體模式,設計統(tǒng)一、規(guī)范的健康教育流程,指導患者功能鍛煉,幫助患者建立健康的生活模式,盡早恢復體能、體質,回歸社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