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以融合教育理念引領小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夠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問題鏈導學,能有效實現(xiàn)小學英語學科的融合教育。文章基于融合教育理念,分析了小學英語教學的問題鏈設計策略。教師要找準問題鏈的切入點、鏈接點和延伸點,開展對學生英語學習的綜合關照、綜合設計和綜合拓展。
【關鍵詞】小學英語;融合教育理念;問題鏈設計
作者簡介:楊暢(1986—),女,江蘇省海安市教師發(fā)展中心附屬小學。
融合是當今教育發(fā)展的趨勢,這意味著當下的學科教學,不再局限于某一學科之內(nèi),而是追求多學科要素的融合。融合教育在學科教學中,不僅包括內(nèi)容融合,也包括教與學方式的融合、主體融合等。其中,學科內(nèi)容融合不僅包括學科內(nèi)的內(nèi)容融合,也包括學科間的內(nèi)容融合、跨學科內(nèi)容的融合等。本著這樣的背景,問題鏈在小學英語教學中的作用就更加突出。因為問題鏈可以將諸多要素銜接在一起,從而讓教學呈現(xiàn)出融合的形態(tài);反之,以融合教育理念設計問題鏈,能夠充分發(fā)揮學科核心概念作用,讓英語教學蘊含“學科味”。對于英語學科融合教育來說,融合不僅是一種認知框架,更是一種認知模式。以融合教育理念為指導,就是要讓學生形成深層次、有意義、可遷移的英語核心理念,它既包括靜態(tài)的概念,如語法等,也包括動態(tài)的概念,如英語思維方式、文化意識等[1]。
一、融合關照,找準問題鏈設計切入點
以融合理念引領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夠充分發(fā)揮英語學科的育人功能,彰顯英語學科的育人價值。教師設計問題鏈,聚焦問題鏈,可以以融合教育理念為指導,優(yōu)化問題鏈設計。可以這樣說,融合教育理念是英語問題鏈的設計靈魂,問題鏈是英語融合教育理念的具體展開[2]。
當下,英語教學問題鏈設計存在諸多的問題。比如,有的教師設計的問題鏈沒有關照學生的具體學情,所設計的問題鏈較為簡單,導致英語教學針對性不強、實效性不高;有的教師的問題鏈設計缺乏主線融合,沒有讓學生從整體上理解、把握英語語篇的框架結構、內(nèi)涵等,導致學生的英語學習缺乏系統(tǒng)性等。設計問題鏈,應當在融合理念的指引下,從整體性、全局性的視角來設計。設計具有層次性、梯度性的問題鏈,學生的英語學習才能逐漸走向深入。所有這些描述都指向一點,那就是在教學當中,教師應當對學生學習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和對影響學生學習過程與結果的每一個要素進行關照。關照是一個比喻,是指教師對學生學習過程的人性關懷,教師對于學生學習因素進行多重以及多角度關照時,就會呈現(xiàn)出融合關照的
形態(tài)。
融合性關照,首先要指向單元教學目標,要從單元的整體目標聚焦文本,審視文本,緊扣單元話題,遵循可接受性原則,同時要給學生預留充分的自主學習空間,讓學生有思考和探究的機會。教學中,教師要讓問題設計富有輪軸性,讓問題鏈形散神聚,才能讓所有的問題指向語篇的核心,凸顯核心概念。比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Unit4 “Seeing the doctor”中故事板塊的相關內(nèi)容時,筆者結合Su Hai和Mike遇到的問題,以問題作為融合中介,從See the doctor這個主題出發(fā),設計研發(fā)了相關的問題鏈。
【問題1】What did they meet?
【問題2】What are characters about their illness?
【問題3】What did the doctor say them?
通過上述問題鏈,學生在英語學習中了解了語篇表達的核心,從而使學生對語篇產(chǎn)生了更為深刻的理解。作為教師,在英語教學中,要了解學生英語閱讀的內(nèi)在心理需求,給學生多指點,多啟發(fā)。比如,可以引導學生聯(lián)系自身的生活,思考這樣的問題,如“Do you brush your teeth everyday?”“When do you brush your teeth?”,借此促進學生的學習理解,幫助學生把握語篇的主要內(nèi)容。借助這樣的問題,教師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英語學習活動,并且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暢談英語學習內(nèi)容。借助問題鏈,學生能展開深度閱讀和思考。在英語教學中,設計核心問題,有利于把握英語教學的全局,明晰英語教學方向、思路和目標。
任何一個語篇都是一個有機的整體。在小學英語教學中,教師要立足于融合教育理念,設計研發(fā)問題鏈。只有這樣,問題鏈才能指向細節(jié),更指向整體。有了問題鏈,學生的英語學習就能找到方向,課堂學習就會充滿活力。問題鏈的本體是問題,設計問題鏈的目的是將影響學生學習的多要素連接起來,使這些要素首尾相連,或是使這些要素兩兩相連,最終使學生的學習呈現(xiàn)出整體性。
二、融合指向,找準問題鏈設計鏈接點
教學總是有指向的,相應的,學生的學習也是有指向的。很多時候,教師的教學指向與學生的學習指向并不完全一致,因此學生的學習就會呈現(xiàn)出多元的狀態(tài)。這其中有積極的一面,也有消極的一面。此時融合教育要充分發(fā)揮融合的作用,通過將學生的學習指向更多地凝聚到教師的教學指向上,從而實現(xiàn)融合教學效果。而這個時候,基于融合指向的思路去尋找問題鏈設計的鏈接點,就非??简灲處煹慕虒W經(jīng)驗和教學智慧。
大量的實踐經(jīng)驗表明,融合教育理念下的英語教學問題鏈設計,不僅要在研讀教材內(nèi)容、把握教學目標的基礎上對問題鏈進行整體設計,更要找準問題鏈的鏈接點,對相關的問題鏈進行整體性、融合性設計。在問題鏈設計中,教師要確保問題鏈中的問題與問題之間存在關聯(lián)。換言之,問題鏈不是問題的堆積和拼盤,而是為學生搭建的一種英語學習進階、認知進階、思維進階的“腳手架”。只有通過設計有關聯(lián)的問題鏈,才能讓英語教學真正切入學生的英語學習的最近發(fā)展區(qū),從而引導學生從英語現(xiàn)實發(fā)展區(qū)邁向英語學習的可能發(fā)展區(qū),將學生的英語學練水平從“現(xiàn)實水平”提升至“可能水平”[2]。
融合指向的整體性設計,要找準問題鏈中相關問題的鏈接點。只有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習才能由淺入深,由表及里。如果問題鏈斷裂或是問題鏈的邏輯混亂,那么,學生的英語學習就會支離破碎,就會缺乏整體性。比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四年級上冊的at the snack bar的故事板塊時,筆者設計了問題鏈來引導學生進行角色扮演。很多教師也會在英語課堂上組織角色扮演活動,但由于缺少問題鏈,容易導致學生在角色扮演的過程中語無倫次,甚至偏離英語學習主題。有關聯(lián)性的問題鏈,能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方向性明確。在問題鏈的設計中,教師不僅要引入本課要學習的相關句型,還要引入學生已經(jīng)掌握的相關句型。只有這樣,學生的英語學習才會是連續(xù)性的。如“What would you like?”“Would you like some...?”“How much...?”“Anything else?”這樣的連續(xù)性問題(包括起始性問題、鏈接性問題、補充性問題等),能夠引導學生完成本板塊的內(nèi)容學習。
當然,在實際活動中,學生還可以根據(jù)角色扮演活動的具體情況增加其他的問題,豐富表達。活動中,學生在真實的情境之中“叫賣聲”不斷,活躍了課堂學習氛圍,提升了英語表達能力,促進了英語素養(yǎng)的發(fā)展。學生不僅學會了用英語表達,更學會了用英語交往。
融合教育理念下的問題鏈設計,要抓住學生英語學習中的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同時,教師要關注問題鏈中相關問題的關聯(lián)性,從問題的難度、效度、梯度、深度、廣度等方面對學生進行英語言語訓練。當問題鏈植入真實的情境之中,使學生的英語學習與生活融合,就能引導學生的口語交際富有邏輯性、層次性和整體性。從某種意義上說,問題鏈不僅是學生英語認知的啟發(fā)鏈,而且是學生英語交際的引領鏈,讓學生的口語交際形成完整的“話輪”。
三、融合拓展,找準問題鏈設計的延伸點
經(jīng)過多年的課程改革,有經(jīng)驗的教師都知道學生的學習過程須在教師的引導之下實現(xiàn)拓展。拓展并不是任意進行的,真正有效的拓展應當是學生在自身學習的基礎上,在最近發(fā)展區(qū)之內(nèi)實現(xiàn)的有效延伸。對于絕大多數(shù)小學生而言,在英語學習的過程中,他們很難準確地認識到自己的最近發(fā)展區(qū),這個時候就需要教師提供助力。教師要本著對學生認真研究和準確把握的思路,對學生可能拓展的方向與空間做出準確的判斷,這樣更有利于實現(xiàn)融合拓展,并且可以對問題鏈設計的延伸點進行精確判斷。從這個角度來看,對于學生的英語學習,教師不能只滿足于課堂和教材,而應當將學生的英語學習向著課外拓展及延伸。
英語的拓展、延伸性學習,不是無組織、無序的學習,而是在融合教育理念的指引下,引導學生在教材的基礎上,喚醒、激活學生的已有英語知識,同時將學生的英語學習適度地進行拓展和延伸,從而加深學生的英語學習深度。融合性、整體性的拓展及延伸,要求教師要找準問題鏈的延伸點。
在英語教學中,問題鏈不僅可以由并列的問題組成,還可以由母問題和子問題構成。問題不僅可以預設,還可以動態(tài)生成。問題鏈不僅要讓學生的英語學習形成一種前后關聯(lián)的鏈條,還要讓學生的英語學習成為一個立體性、交互性的和諧整體。比如,教學譯林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7 “On the farm”時,話題是“在農(nóng)場上”。在教學中,筆者為了深化學生的認知,引導學生利用周末時間親自到農(nóng)場去,現(xiàn)場體驗并應用英語交流。對于部分有困難的學生,筆者讓去過農(nóng)場的學生與沒去過農(nóng)場的學生組隊,展開積極交流。為了讓學生的對話富有層次性,筆者同樣借助問題鏈,引導并規(guī)范學生的英語表達,如“What’s this?”“What’s that?”“What are these?” “What are those?”等。這樣一種真實化或擬真性的情境,激發(fā)了學生的英語交流和表達欲望。在學生英語學習生活化的拓展和延伸上,筆者為學生提供了獨立空間,讓學生能依據(jù)問題鏈展開交流。由于課堂學習內(nèi)容與生活聯(lián)系緊密,學生的英語學習不再是“啞巴英語”的學習,而是走向了生活,走向了應用。
設計拓展、延伸性的問題鏈,主要是為了規(guī)范學生的英語學習表達。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始終以問題鏈為抓手,始終以學生為英語學習的主體。在拓展性教學中,教師借助問題鏈,能引導學生遷移英語知識,促進學生對相關英語句型的積極應用和課內(nèi)外英語學習的深度融合。當學生的課內(nèi)外英語學習實現(xiàn)深度融合的時候,問題鏈所發(fā)揮的橋梁與紐帶作用就可以優(yōu)化學生的學習過程,提升學生的學習效率。
結語
總的來說,融合教育理念是能夠促進學生英語水平進階的一種教學理念,它往往是諸多學科融合的核心,也是英語學科與生活融合的中介。教師以融合教育理念為指導實施英語整體性教學,需要認識到問題鏈的重要性,通過融合教育的理念來促進問題鏈設計水平的提升,引導課堂問題鏈的提出與運用。對于一線的英語教師來說,在運用融合教育理念提高問題鏈的設計水平時,關鍵是要抓住切入點、鏈接點、延伸點等。抓住這些點,也就相當于英語融合教學牽住了“牛鼻子”?;谌诤辖逃砟钜暯牵處熞w關照、整體設計和整體拓展、延伸學生的英語學習。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能力才能獲得顯著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建強.課堂問題鏈的設計、實踐與思考[J].上海教育科研,2015(04):71-73.
[2]王后雄.“問題鏈”的類型及教學功能:以化學教學為例[J].教育科學研究,2010(05):5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