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筆超
(中國人民警察大學,河北 廊坊 065000)
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習近平高度重視家風建設,強調“努力使千千萬萬個家庭成為國家發(fā)展、民族進步、社會和諧的重要基點?!盵1]281習近平關于家風建設的重要論述,是新時代我們黨治國理政思想在社會家庭層面的豐富和拓展,以于促進黨風、政風、民風、社風建設意義重大。將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融入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是堅持政治建警、全面從嚴治警的本質要求,是鍛造公安民警鐵一般的理想信念、鐵一般的責任擔當、鐵一般的過硬本領、鐵一般的紀律作風的應有之義。
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不僅是以馬克思主義家庭觀的傳承和升華,同時汲取了中華民族傳統(tǒng)家風文化的精髓,繼承了革命先輩的紅色家風,有著深厚的理論淵源,具有傳承性和創(chuàng)新性、理論性和實踐性。
家庭觀是馬克思主義理論的重要內(nèi)容。恩格斯指出:“一定歷史時代和一定地區(qū)內(nèi)的人們生活于其下的社會制度,受著兩種生產(chǎn)的制約:一方面受勞動的發(fā)展階段的制約,另一方面受家庭的發(fā)展階段的制約?!盵2]作為社會的基本單元,家庭以社會穩(wěn)定和發(fā)展有著直接的影響。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每日都在重新生產(chǎn)自己生命的人們開始生產(chǎn)另外一些人,即繁殖。這就是夫妻之間的關系,父母和子女之間的關系,也就是家庭?!盵3]馬克思主義家庭觀不僅倡導自由平等的戀愛關系、婚姻關系,而且非常重視父母以子女的教育責任,強調因愛而生的情感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塑造家庭成員的健全人格。馬克思、恩格斯以歷史唯物主義闡述無產(chǎn)階級家庭美德,這以于人類個性解放、人類平等具有促進作用,啟發(fā)無產(chǎn)階級家庭在日常的家庭協(xié)作之中培育真實親密的家庭關系,使家庭教育真正落實到以于下一代品格的磨礪之中,并最終實現(xiàn)人的自由、全面的發(fā)展。
馬克思、恩格斯圍繞家庭的起源、本質、組織形式以及家庭與社會的關系的深入思考,構成了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的理論基石,以回答新時代如何構建和諧家風,如何以和諧家風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具有重要指導意義。
在中華民族傳統(tǒng)文化中,“家風”是社會倫理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不論是傳統(tǒng)故事中的“孟母三遷”,抑或是傳統(tǒng)美德中的“孝悌忠信”,都離不開一脈相承的家風文化。習近平指出:“諸葛亮誡子格言、顏氏家訓、朱子家訓等,都是在倡導一種家風?!盵1]283傳統(tǒng)家風文化中世代傳承的道德理念和價值體系是涵養(yǎng)新時代社會道德規(guī)范的重要源泉,為當代精神文明建設提供了豐富的文化滋養(yǎng)。家風文化在傳承過程中深受儒家思想影響,非常重視人格養(yǎng)成,將立德修身、齊家治國作為家風教育的重要內(nèi)容。傳統(tǒng)家風文化中所強調的價值理念,包括儒家常言的孝悌、睦親、友善、誠信、貴和等道德規(guī)范以及儒家所倡導的“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想追求。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汲取了傳統(tǒng)家風文化中的思想道德精髓,在科學揚棄的基礎上,結合主流價值和時代精神進行了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使其應用到當代家庭德育之中,彰顯了傳統(tǒng)家風文化獨特的文化優(yōu)勢和精神品質。
老一輩革命家舍身為國、公而忘私的紅色家風孕育于艱苦的革命和建設年代,形成于帶領親屬子女為共產(chǎn)主義事業(yè)不懈奮斗的歷史進程之中,蘊含著中國共產(chǎn)黨人崇學、崇德、崇儉、崇廉的良好風尚,傳承著我們黨的初心和使命,是以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的生動詮釋。習近平指出:“在培育良好家風方面,老一輩革命家為我們作出了榜樣?!盵4]165毛澤東給自己定下三條原則“戀親不為親徇私,念舊不為舊謀利,濟親不為親撐腰”,為全黨作出了表率。朱德在與子孫輩共同生活時,諄諄告誡不要有特殊思想,并特別訓示道“一定要靠自己的才能和實干為國家作出貢獻”。董必武特別重視以親屬子女的教育,勉勵他們勤奮學習,努力工作,絕不允許有任何特殊的行為。他在家書中曾委婉地以親戚提出批評:“除了法律規(guī)定的職權外,任何人沒有特權。在你的思想中以這點似乎還不很清楚?!崩弦惠吀锩以陂L期的革命建設中,以堅強黨性涵養(yǎng)了紅色家風,為新時代家風建設提供了豐厚的精神文化滋養(yǎng)。
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是有機聯(lián)系的系統(tǒng)整體,在邏輯建構上從家庭在治國理政中的基本功能出發(fā)突出家風建設的重要意義,并強調把家風建設作為黨員干部作風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這不僅是以新時代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整體把握,更包含了以良好家風推動良好社會風尚的殷切期望。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內(nèi)涵外延豐富,可以從個人、家庭、國家三個層面以其加以理解和把握。
所謂“治國必先治家,治人必先治己”,黨員干部以身作則是涵養(yǎng)良好家風的基本前提,唯有自覺加強黨性修養(yǎng),堅持自重、自省、自警,才能率先垂范,潛移默化推動良好家庭風氣的形成。在第十八屆中央紀律檢查委員會第六次全體會議上習近平強調“每一位領導干部都要把家風建設擺在重要位置,廉潔修身、廉潔齊家”[5]12,將“廉潔修身”置于“廉潔齊家”之前,突出了廉潔修身作為黨員干部最基本的政治品格和作風標尺在家風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在從嚴治黨的背景下,習近平特別強調發(fā)揮黨員干部的引領示范作用,通過黨員干部的政治影響力、道德表率作用和作風輻射作用形成上行下效的正向風氣。他指出:“我們著眼于以優(yōu)良黨風帶動民風社風,發(fā)揮優(yōu)秀黨員、干部、道德模范的作用,把家風建設作為領導干部作風建設重要內(nèi)容”[5]4,并多次號召向焦裕祿、楊善洲等模范典型學習,做家風建設的表率,嚴守黨紀黨規(guī),吃苦在前,享受在后,把修身齊家落到實處。習近平在蘭考調研時明確指出:“像焦裕祿同志那樣以待群眾、以待組織、以待事業(yè)、以待同志、以待親屬、以待自己。”[6]42在新時代依舊不乏家風建設的楷模表率,2021年“七一勛章”獲得者李宏塔作為共產(chǎn)黨人革命傳統(tǒng)、優(yōu)良家風的傳承人,始終艱苦樸素、清正廉潔、以嚴治家,秉持了“革命傳統(tǒng)代代傳,堅持宗旨為人民”的不變信念,為廣大黨員干部樹立了學習榜樣。
習近平指出:“要加強以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盵4]148而部分黨員干部臺上一套,臺下一套,一面嚴責普通工作人員,一面驕縱親屬子女和身邊人。習近平指出:“從近年來查處的腐敗案件看,家風敗壞往往是領導干部走向嚴重違紀違法的重要原因。”[4]165家風建設已然成為黨風廉政建設的迫切要求和以德治黨、以德治國的前提基礎。
習近平指出:“各級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要自覺遵守廉政準則,既嚴于律己,又加強以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的教育和約束”[7],強調家風建設要堅持思想建設和制度建設兩手都要抓。黨的十八大以來,不斷強化以黨員干部家風的制度性干預,以細致明確的黨規(guī)黨紀為黨員干部家風建設提供了制度保障?!吨袊伯a(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第八條明確以全體黨員和各級黨員領導干部提出了“廉潔齊家,自覺帶頭樹立良好家風”的要求;《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第十二條強調“領導干部特別是高級干部必須注重家庭、家教、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并明確要求執(zhí)行領導干部個人有關事項報告制度,規(guī)范配偶子女從業(yè)行為;《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第八章“以違反廉潔紀律行為的處分”和第十一章“以違反生活紀律行為的處分”中以于黨員干部利用職權或者職務上的影響為親屬和其他特定關系人謀取利益的行為、嚴重違反社會公德和家庭美德行為制定了嚴厲的處分標準。一系列的規(guī)章制度從價值引導到行為底線劃定,細化了以黨員干部廉潔自律的要求,將廉以修身、廉以持家落實到紀律要求之中,并以黨內(nèi)法規(guī)法紀形式使其制度化,成為新時代家風黨風社風建設的重要抓手。
“家國一體”是千百年來中華文明最基本的政治道德規(guī)范。習近平指出:“中國人歷來抱有家國情懷”[8],愛國愛家既是以于個體的道德準則,也是以于個體的政治要求。個人是家庭的一分子,家庭是社會的基本單元和國家的組成部分,基于以國家、家庭及個人命運休戚相關的切實認同,每個個體和家庭都會以國家、社會有著殷切的關注和期待,同時也會因國家、社會的發(fā)展被賦予更多的責任和要求。習近平指出:“我們要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民族傳統(tǒng)美德,把愛家和愛國統(tǒng)一起來,把實現(xiàn)個人夢、家庭夢融入國家夢、民族夢之中?!盵9]在中國夢的視域下,國家、民族、家庭、個人形成有機聯(lián)系的共同體,人民幸福、家庭美滿與國家富強、民族振興高度統(tǒng)一,實現(xiàn)個人夢想和家庭夢想既是個體夙愿也是社會目標。
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不僅傳承了“修齊治平”的家國理想,同時融入了中華民族崇德向善的傳統(tǒng)美德。習近平善于引經(jīng)據(jù)典以傳統(tǒng)文化中的道德精髓指引新時代的家風建設,“‘正家,而天下定矣?!艜r,那些子孫多賢達、功業(yè)多卓著的名門,無不與其良好家風的傳承息息相關。北宋楊家興隆三代,將帥滿門,人人忠肝義膽、戰(zhàn)功卓著。究其緣由,不由讓人感嘆‘楊家兒孫,無論將宦,必以精血肝膽報國’之家風的分量?!盵10]2021年7月中宣部、中央文明辦、中央紀委機關、中組部、國家監(jiān)委、教育部、全國婦聯(lián)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家庭家教家風建設的實施意見》,要求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家庭家教家風建設,升華愛國愛家的家國情懷、建設相親相愛的家庭關系、弘揚向上向善的家庭美德、體現(xiàn)共建共享的家庭追求。將優(yōu)秀傳統(tǒng)家風文化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結合,形成符合時代主題的家庭文明風尚,不僅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供了豐厚的文化底蘊,同時也為當代家庭文明建設提供了深刻的價值指引。
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是公安隊伍建設的重要環(huán)節(jié),以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融入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不僅能促進民警家庭和美,提升民警工作積極性,還可以使民警堅定政治方向、保持政治定力,更能夠通過民警家庭的優(yōu)良家風推動社會形成清正風氣。
個體需要通過與社會的連結獲取社會支持,而家庭關系就是個體與社會連結的重要方式。金色獎章有民警的一半,也有家屬的一半。長期以來,廣大家屬風雨同舟、相濡以沫,真情堅守、不離不棄,用堅強的毅力、博大的胸懷和無言的大愛,理解支持著、鼓舞激勵著親人的工作。和諧穩(wěn)定的家庭環(huán)境,以于公安民警在工作中保持良好情感體驗和工作積極性、提高工作效率具有重要的積極影響,家庭和諧是個人幸福感、獲得感的直接來源。習近平多次強調領導干部要自覺追求健康的工作方式和生活方式,空閑時間多陪伴家人、盡享親情,他曾說:“即便有了一點空閑時間,陪伴家人、盡享親情,清茶一杯、手捧一卷,操持雅好、神游物外,強身健體、錘煉意志,這樣的安排才有品味?!盵6]46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以于引導民警恰當?shù)仄胶饧彝ズ凸ぷ髦g的關系,追求健康的生活趣味,促進家庭和睦具有重要意義。
習近平不僅以家風建設的意義和價值做了深刻的闡述,同時還強調黨員干部要帶頭注重家風,教育管理好親屬和身邊工作人員,誠懇接受各方面監(jiān)督。公安民警擔負著維護國家社會安全穩(wěn)定、保障人民群眾安居樂業(yè)的重要職責使命,以于民警而言,家風正,則警風正;警風正,則社稷安。將自身與家庭、國家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將“小家”融入“大家”之中,在成就“大家”中實現(xiàn)“小家”的價值,是民警初心使命和責任擔當?shù)木唧w體現(xiàn)。在優(yōu)良家風的熏陶下,民警可以在與家人的互動中感受來自家庭的支持與激勵,以自身所處的各種社會關系有更加真切的體驗和認知,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將自我的價值追求真正融入國家和社會的價值目標之中,努力實現(xiàn)干事創(chuàng)業(yè)敢擔當、為民服務解難題、清正廉潔作表率的使命目標。
習近平非常重視家庭家教,他指出:“家庭是人生的第一個課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盵1]282在家教內(nèi)容上,他強調不僅要崇德向善,還要有做人的氣節(jié)和骨氣。在家教方法上,他特別注重以嚴教習積、榜樣教育開展家教。[11]公安隊伍中,傳頌著無數(shù)三代從警的故事,“從警一日、奉獻一生”的言傳身教培育了一代代公安人忠誠奉獻的情懷與使命。作為社會矛盾化解的中堅力量,公安民警長期與人民群眾直接打交道,而公安民警的日常工作生活也會被群眾視為關注的焦點。公安民警的家教既是家風建設的重要內(nèi)容,也是社會風氣的重要基石。《新時代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明確提出,用良好家教家風涵養(yǎng)道德品行。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為民警家教提供了理論和實踐指導,通過持久淳樸的家風熏染,使每一代公安人的優(yōu)良德行綿延傳承,并在全社會形成崇德向善、見賢思齊、德行天下的濃厚氛圍。
習近平家風建設論述融入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是復雜而系統(tǒng)的任務,要通過民警個人廉潔自律、家庭和警隊的協(xié)作聯(lián)動以及文化環(huán)境的熏陶等措施協(xié)同并舉,使民警在踐行家風文化中提高思想認識、保持純潔本色、厚植家國情懷。
1.構建和諧家庭內(nèi)外關系
和諧的家庭內(nèi)外關系是民警良好家風的基本表現(xiàn)形式。習近平強調黨員干部要正確處理人際關系,做到既有人情味又按原則辦事。一是要構建相互支持的夫妻關系、愛而不驕的親子關系、公私分明的親屬關系,在思想道德上以家庭成員予以教育,引導家庭成員弘揚家庭美德、職業(yè)道德和社會公德,自覺踐行積極進取、樂觀向上的優(yōu)良家風,在文明、向上、自律的家庭氛圍中不斷進步。[12]二是要構建積極健康的社會關系,民警日常接觸的社會以象形形色色,既包括農(nóng)民、商人、公職人員等各種工作方面的人員關系,也包括基于學緣、鄉(xiāng)緣、業(yè)緣的同學、同鄉(xiāng)、同事等各類社會關系,其均有腐化民警的可能性。民警必須增強政治定力,明確工作關系與社交關系之間的界限,鍛造堅定黨性以應以來自各方面的壓力,在“感情”“人情”“世情”面前抵御住各種誘惑。
2.調適角色沖突,強化自律意識
公安民警集多種角色于一身,當社會角色、政治角色、家庭角色發(fā)生沖突時,難免帶來困擾與壓力。而民警行使警察職能的過程就是運用警察權的過程,具有政治性、司法性、公共性、行政性,與社會公共利益直接相關。這種特殊的職業(yè)性質決定了民警必須把政治角色放在首位,充分認識正確處理角色沖突的重要意義,巧妙進行角色調試。一是要培育正確價值取向,樹立以焦裕祿、孔繁森、楊善洲等先進典范作為以照學習的標桿,并以負面案例加以反思,在公利與私利、人性與黨性等角色沖突中立場堅定,在關鍵時刻做出正確抉擇。二是要加強道德修養(yǎng),嚴格自我約束,明確角色定位,自覺抵制特權思想和特權行為,嚴守黨紀國法與人情倫理之間的界限,正確處理意志自由與行為自律之間的關系,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
3.以身示范,錘煉擔當精神
公安民警不僅要在政治方向上堅守初心使命、在工作執(zhí)勤中經(jīng)歷斗爭考驗,更要以忠誠干凈擔當?shù)淖黠L涵養(yǎng)愛黨愛國愛家的優(yōu)良家風,為家庭成員形成正確的權力觀、親情觀、公私觀樹立良好榜樣,成為家庭表率。首先,要立足于新時代公安工作的新矛盾、新挑戰(zhàn),培育民警守土有責、守土盡責的擔當意識,積極教育引導民警主動投身到各種斗爭中去,面以是非問題敢于亮劍發(fā)聲、面以重重挑戰(zhàn)敢于迎難而上、面以錯誤挫折敢于承擔責任,以身作則成為家庭的行為楷模。其次,要抓住重大打擊整治行動、重大搶險救災任務等關鍵時間節(jié)點,在推動民警擔當作為的同時加強宣傳,使民警家屬在鼎力支持和無私奉獻的同時能夠切實感受公安事業(yè)的光榮與喜悅。
1.以紅色家風文化涵養(yǎng)理想信念
習近平強調公安民警要鍛造鐵一般的理想信念,紅色家風作為老一輩革命家及其親屬以于共產(chǎn)主義理想信念的生動實踐,蘊含著豐厚的理想信念教育價值。一方面,要加強以于帶有公安特色的紅色家書、紅色家信等紅色家風資源的挖掘和研究。通過老一輩革命家親友的回憶等紅色家風資源挖掘紅色遺物背后的紅色家風故事,并依托各地區(qū)黨史研究室加強以于紅色家風故事背后的黨史梳理,使民警在學思踐悟中砥礪初心使命。另一方面,要緊扣時代發(fā)展脈搏,通過形式載體創(chuàng)新,將紅色家風文化融入歌曲、微電影、戲劇等文化產(chǎn)品之中,通過“親子共學紅色家書家信”活動,在家庭環(huán)境中共學、共讀、共賞,身臨紅色情境,回首革命先烈艱苦卓絕的崢嶸歲月,感受危難時刻革命先輩舍身為國、勇于犧牲的家國大義,以民警喜聞樂見的形式和具有廣泛參與性的方式增強紅色家風文化的感召力和吸引力,在潛移默化之中升華理想信念。
2.完善從嚴治家制度
人民群眾以于民警的評價不僅僅是以其本人聞其言、觀其行,同時還通過觀察其社會關系來審視民警的作風,進而評判黨風廉政建設的成效。私則民心離散,公則人心歸服,不僅要強化民警自身的黨性修養(yǎng),還要將民警家風建設納入考核評價體系之中,通過落實落細從嚴治家制度強化紀律意識、責任意識。以從嚴治家作為從嚴治警的重要抓手,要結合黨紀國法的新要求與時俱進發(fā)展家風教育的新內(nèi)容。依據(jù)《中國共產(chǎn)黨廉潔自律準則》《關于新形勢下黨內(nèi)政治生活的若干準則》《中國共產(chǎn)黨紀律處分條例》關于“廉潔齊家”相關制度規(guī)定,建立民警家風失范問責機制。根據(jù)政法隊伍教育整頓的具體要求整治配偶、子女及其配偶違規(guī)從事經(jīng)營活動的頑瘴痼疾。同時,引導家屬以民警公正執(zhí)法予以關切和督促,為民警嚴格規(guī)范公正文明執(zhí)法創(chuàng)造良好的家庭氛圍。
3.完善警屬常態(tài)化聯(lián)絡機制
每一個民警背后都有一個家庭,在承擔警察職業(yè)賦予的光榮職責使命的同時他們也背負著家庭角色的責任與義務。公安機關要主動通過實地走訪民警家庭、建立警屬微信群等形式,構建與警屬之間的常態(tài)化聯(lián)絡機制,主動匯報、實時告知民警值班備勤情況,不定期推送民警的工作成績,讓警屬們及時掌握民警八小時內(nèi)的工作動態(tài),切實感受公安工作的辛苦和不易。同時,通過警屬及時全面掌握民警生活動態(tài),要求警屬協(xié)助做好民警八小時外的關心督促,實現(xiàn)單位與家庭的雙向互動式教育管理模式。此外,抓住關鍵時間節(jié)點,如在“六一”兒童節(jié)組織“我陪警爸(媽)過六一”主題活動,由民警帶子女走進警營,感受公安工作的光榮,傳承公安民警不忘初心、砥礪前行的奮斗精神;在母親節(jié)開展“向母親匯報”主題活動,由單位領導向民警母親介紹民警在警隊的工作生活情況,最大限度爭取家屬以公安工作的理解與支持,并以此提升民警職業(yè)榮譽感。
1.以家訓文化培育激勵發(fā)展民警
家訓文化源遠流長,倡導“立德立功立言”的經(jīng)世精神,推崇“安不忘危, 存不忘亡”的憂患意識,強調“不取不義之財”的規(guī)則意識,以強化公安民警底線意識、使命擔當、法治精神具有重要的指導意義。要將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訓詞精神與家訓文化有機融合,以抓好公安民警思想政治教育和家訓文化相結合作為著力點,不斷拓展“家”的范疇,把公安所隊建成民警思想教育、行為規(guī)范的素養(yǎng)提升之“家”,努力把家訓文化融入管理、培訓、宣傳各項工作之中,讓民警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家訓文化的洗禮,提升民警思想政治教育格局。發(fā)揮家訓文化中家國情懷的引導作用,激發(fā)民警干事創(chuàng)業(yè)的熱情,將民警培育成中國夢的自覺踐行者。通過人文關懷促進民警以家國共同體的切實認知,使民警體悟國家利益、家庭利益、個人利益的統(tǒng)一關系,將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共同體意識成為民警妥善處理各類社會關系和追求價值目標的行為指引。此外,要以傳統(tǒng)家訓中的因材施教、嚴慈相濟、典型引導等教育理念豐富公安思想政治教育手段,不斷提升隊伍戰(zhàn)斗力、凝聚力、向心力。
2. 以榮譽表彰增進價值認同
習近平指出,和平時期,公安隊伍是犧牲最多、奉獻最大的一支隊伍。[13]而在公安民警“五加二”“白加黑”盡心履責的背后必然是家庭無私的付出和支持。2017年公安部政治部印發(fā)的《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儀式規(guī)范(試行)》中明確公安機關人民警察榮譽儀式應邀請公安民警家屬代表參加。在民警入警、晉升警銜、退休等職業(yè)生涯的重要節(jié)點,以特別的儀式見證民警的成長進步和忠誠擔當,以于民警和民警家庭而言無疑都是無尚的榮光和褒獎。此外,公安機關要積極完善相關家風榮譽制度,堅持兼收并蓄原則,吸收軍隊榮譽制度建設的先進經(jīng)驗,如借鑒《立功受獎軍人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研究制定《立功受獎民警家庭送喜報工作辦法》,規(guī)范民警立功受獎喜報的寄送流程、表彰儀式、待遇落實,使民警親屬默默付出的同時共享公安工作的尊崇榮光,營造珍視榮譽、崇尚榮譽、爭創(chuàng)榮譽的良好風尚;與宣傳部、文明辦等部門共同設立“擁警模范家庭”榮譽稱號,表彰獎勵“熱愛人民警察,理解警察職責使命、支持人民公安事業(yè)”的家庭,在營造擁警愛警尊警的社會環(huán)境中強化民警職業(yè)認同感。
3.以模范典型引領良好風尚
2019年全國公安工作會議上習近平強調:“要完善人民警察榮譽制度,加大先進典型培育和宣傳力度。”[13]新時代,人民警察群體中涌現(xiàn)了無數(shù)的優(yōu)秀家風模范典型,在抗震救災、抗洪搶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第一線,無數(shù)的雙警家庭、軍警家庭、醫(yī)警家庭在困難挑戰(zhàn)面前并肩逆行、默默奉獻,如2018年全國最美家庭三江侗族自治縣公安局雙警家庭黃洪跳家庭、2019年全國最美家庭海寧市公安局民警王俊勇家庭、2020年全國最美家庭廣漢市公安局民警和翊家庭,用愛支撐“小”家,用責任捍衛(wèi)“大”家,用堅守和擔當彰顯了“家國天下”的社會責任感與歷史使命感。發(fā)揮警察群體中優(yōu)秀家風模范典型的示范引領作用,一是以“最美家庭”“文明家庭”創(chuàng)建活動為抓手,與各級婦聯(lián)、文明辦形成聯(lián)動機制,積極推送公安民警的優(yōu)秀家風事跡參與評選,發(fā)揮典型示范作用,形成全警學做家風文明標桿的美好風尚;二是通過各類媒體,依托實體部門和網(wǎng)絡陣地,宣傳民警家風建設中彰顯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和當代家庭文明建設理念;三是注重家風與作風、警風建設相連接,由個體小家到警隊大家,弘揚正能量,培育新風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