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蓓蓓
一年開啟,萬象更新,回望來時路是必不可少的,作為一名編輯,從回望中記憶當時的感動,也在回望中堅定未來的信心。
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文藝,最能代表一個時代的風貌,最能引領一個時代的風氣。作為最能反映現(xiàn)實生活、體現(xiàn)時代風貌的小說,更要真正傳達出時代的脈動、社會的需求和人民的心聲。大理的小說家們在火熱的時代浪潮中更加深入地感悟生命,體驗生活,反映現(xiàn)實。回顧2021年的《大理文化》,“開篇作品”和“小說平臺”共刊發(fā)小說19篇,約30萬字。這些小說里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展現(xiàn)著各色的情感,關照了現(xiàn)實生活,帶給我們感動和感悟。
時代在發(fā)展,中國在富強,這其中必然有著無數(shù)人的努力奉獻,中國人民用自己的雙手和堅強的毅力脫貧攻堅和抗擊疫情。大理的作家們看到了這偉大的身影,看到了人的能動力、創(chuàng)造力,他們記錄和描寫著這些讓人動容的畫面和偉岸的身影,對于農村、對于農民、對于扶貧、對于抗擊新冠,他們有話要說,有感情要表達。
2021年第1期《大理文化》“小說平臺”編發(fā)的楊建宇的《三叔砍核桃的姿勢》就是一篇描寫奮斗者形象的小說。面對時代變革中的農村,作家寫出了新的“創(chuàng)業(yè)史”。市場經濟背景下的中國農村,農作物價格的瞬息萬變刺痛著農民,曾經靠山莊的“搖錢樹”核桃樹,曾經比雞蛋貴的核桃果現(xiàn)在成為價低傷農的直接原因。三叔從辛苦栽種精心守護到砍掉家里49棵核桃樹,其中經歷了極為痛苦的掙扎,也有著多方面的阻力和困難。但是很多時候,在看到商機的一秒就應該當機立斷,重新“創(chuàng)業(yè)”,砍樹的一波三折是農村農民的真實寫照。新的機遇必然是一種痛苦的選擇,只有三叔一直堅定心中所想,并付諸實現(xiàn)。這篇小說直視了市場經濟下農村產業(yè)的很多痛點,塑造了三叔堅定和勇敢的精神世界,是一篇努力想為當下農村經濟發(fā)展尋求難題破解的小說。
第7期楊訓波的《踏春而來》更是以小說家的筆、小說家的眼以及內心的澎湃情感經歷和感受了中國歷史進程中的每個瞬間,寫出了波瀾壯闊的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奮斗者們。小說利用現(xiàn)實和虛構的手法,將一個有著真實背景的事件虛構到花村的脫貧攻堅故事里,主人公楊超帶著父輩的夢想回鄉(xiāng)創(chuàng)業(yè),一路上有挫折有磨難。但他勇敢地堅持著,在村“兩委”干部的幫扶和黨脫貧攻堅好政策的保駕護航下,最終得以創(chuàng)業(yè)致富。“我們每位黨員干部都是扶貧干部,我們‘踏春而來’,我們都在為中國的扶貧事業(yè)奉獻著自己的力量”。小說表達了如此的主題,聚焦了大理的脫貧攻堅戰(zhàn),以虛構人物的故事展現(xiàn)了各色各樣的脫貧攻堅戰(zhàn)中扶貧干部的形象,用生動的筆觸反映了人民群眾在脫貧攻堅過程中的奮勇拼搏,攻堅克難。
第12期楊寶貴的《酒神曲》就是一曲脫貧攻堅的美妙樂曲,主人公李鬼因為生意失敗、妻離子散,對生活失去信心,用酒精麻痹自己,破罐子破摔,讓自己成為村里的酒鬼和扶不起的貧困戶。他的新幫扶人,市文聯(lián)的副主席高華在聽說了他的人生遭遇后,發(fā)現(xiàn)他并不是不能脫貧的,他以各種方式和李鬼交心談心,發(fā)現(xiàn)李鬼有深厚的酒文化后,為他爭取到乾酒代理的項目,還為他擔保獲得了國家扶貧貸款。高華用自己的實際行動和真心真情終于讓酒鬼李鬼重新振作,憑著自己的努力脫貧致富還獲得了新的愛情,成為沙溝村扶貧工作的先進典型。小說塑造了鮮明的人物形象,李鬼從得過且過的酒鬼到后來的脫貧典型是和高華這個真心、真情的幫扶干部分不開的。著名作家關仁山說,“認知新時代,首先要懂得新時代的特征?!毙聲r代特征最明顯的就是現(xiàn)實題材作品,小說把筆觸瞄準了當下的扶貧和鄉(xiāng)村振興,鄉(xiāng)村里的人和事變得豐富而立體,李鬼就是頹喪和勵志的矛盾體,他有知識有文化但卻因為磨難而自暴自棄,高華就是作者理想的扶貧干部,他熱情、真心,深入農村和幫扶人內心,因地制宜、因人施策。作者在塑造人物形象時,既展現(xiàn)人性的弱點(李鬼),又弘揚了正面精神價值(高華),讓人物顯得合理而真實,更加襯托出大多數(shù)像高華一樣腳踏實地、鞠躬盡瘁的扶貧干部的整體形象。
持續(xù)不斷的新冠疫情,變異的病毒,更強的傳播力,讓抗疫仍持續(xù)在2021年的全世界。奮起抗疫,成為人類的共同精神價值和行動準則,任何冷眼旁觀,任何幸災樂禍,任何冷嘲熱諷,都是對人類共同價值觀的背離。相反,奔赴抗疫一線,與病毒抗爭,挽救人生命的醫(yī)生和護士們,必然成為人類共同認可的英雄。中國大地上在反抗病毒的戰(zhàn)疫中涌現(xiàn)了一大批英雄人物。醫(yī)生和護士的付出讓人動容,正是因為有人負重逆行,我們才能歲月安好,醫(yī)生和護士也必然成為小說家們描寫的對象。
作家楊義龍曾深入感染病區(qū)一線并采訪了一線醫(yī)生和護士,在采訪過程中,他真實地了解他們的工作和生活,極為有感。通過一段時間的沉淀,他以第二人稱的敘述方式寫了《狼毒花》這篇小說(2021年第3期“小說平臺”),小說真實且細致地展現(xiàn)了這些負重逆行者的工作和生活,以“狼毒花”隱喻可怕的新冠病毒,醫(yī)生和護士在戰(zhàn)疫過程中一次又一次帶給我們震撼和感動。這些抗疫戰(zhàn)士,是兒媳、母親和妻子,或是父親與兒子,他們的生活如一地雞毛,而那些感染新冠肺炎的病人有感恩,亦有恐慌、激動,甚至蠻橫無理,有拒絕治療的,有治愈不愿出院的,透過各色病人的舉止言行,作者向人性的縱深挖掘。在抗疫仍持續(xù)深入的狀態(tài)下,文藝創(chuàng)作應直面現(xiàn)實社會,把握時代的脈搏。
文學即人學,文學離不開情,情的抒發(fā)也離不開文學的表達。小說自然離不開對情感的抒寫,愛情、親情多是小說的主題。2021年的小說平臺里有多篇以情感為主題的小說,它們雖然表達方式多樣,但是卻共同探討了人類共同的情感問題。
2021年第4期“小說平臺”隆林剛的《春風猛烈》是一篇帶著青春傷勢氣息的小說。悠揚舒緩的鋼琴聲飄來,《天空之城》的旋律走進了“我”的生活,自卑且怯懦的我在青春美好的萌動中遇見了“小妖”,“我”躲在琴房外靜靜聆聽,一場雨讓我得以走進“小妖”的故事。宛如琴弦的輕盈撥動,多年以后,“我”和小妖重逢,往事重上心頭,青春里明媚又哀傷的愛情,青春里自卑而頑強的信念成為小說里鮮活的光亮。敘述者“我”把那些陳年往事用戲謔卻哀傷般的語氣娓娓道來,聽起來是個悲傷的青春時期的戀愛故事,想起來卻有著不同的悲涼底色?!拔摇焙托⊙际亲员昂统錆M仇恨的,陽光大道需要我們付出無盡的努力才能獲得。但是,時過境遷后,物是人非,聊起這些往事的我們卻發(fā)現(xiàn)往事充滿了些許暖意,因為那是青春和夢想。小說寫得情真意切,有著青春獨有的明亮和悲傷,經歷之后,獲得的是豁達和通透?!暗啻罕緛砭褪且粓鰥^不顧身來不及思考的旅程”,回首往事,別有一番滋味在心頭。
第6期姚靜的《端午節(jié)這一天》寫出了愛情的憂傷,背叛的傷痛。小說里兩段故事交叉進行,兩個故事的主人公在端午這一天相遇,殊不知給他們帶來痛苦和悲傷的人是同一個。作者將他們在空間上進行交織,拓展了故事的維度,一件事帶給不同的人不同的結局和無奈。小說在控訴男人對愛情的背叛、金錢對愛情的踐踏之外生發(fā)了別樣的深刻韻味,可以解讀出很多的含義,農村貧窮青年的婚姻難題,農村女性進城打工的問題、婚姻里如何維持等復雜問題……甚至是端午節(jié)這天的菖蒲和青蒿都有著特別的象征意義。小說出人意料又情理之中,兩個故事殊途同歸,探討了情感、道德、金錢的問題,余韻無窮。
第8期付力的《七里香》也是一個背叛愛情誓言的故事,“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賣羊肉湯鍋的七里香的老板的女兒香兒愛上了來自家店里吃飯的城里勘探工人小倪,而小倪也因為失戀等一系列原因和香兒戀愛了。十七八歲的香兒度過了一段美妙的愛情時光,殊不知意外懷孕打亂了她的人生。那個信誓旦旦要稟報父母回來娶她的小倪一去不返。三十多年后,老倪又再到七里香吃飯,遇到了香兒給他生的兒子,憶起了那段誓言,聽說了香兒的悲慘一生。小說分成兩部分,第一部分從香兒的視角敘述,第二部分從老倪的視角切入,整個故事完整呈現(xiàn),也從側面烘托出香兒一生的凄涼和被誓言背叛的痛苦,但同時塑造了一個極為善良和隱忍的香兒形象。
第10期錢會芬的《你不能假設生活》是一個女人對于自身生活以及情感的自省式的想象,這是一個女人對生活的假設,一個女人與另一個自己的對話,那個敲門而進的“隱”,向“我”述說了兩個故事,在梅思麗沙漠里和喬的故事,在小縣城里和姜的故事,兩個故事都是現(xiàn)實生活的隱喻,一個故事隱喻著靈魂的棲息和被拋棄,“上帝的眼淚”所象征的靈魂終是被拋棄在沙漠里。另一個故事隱喻著生命的自由與遼闊,魚缸象征著生活的牢籠和愛的牢籠,而尋求生命的自由和遼闊必將沖破牢籠。其實,兩個故事都是女主人公的想象和假設,那個不速之客“隱”就是另一個“我”,她替我出去尋找和體驗,她替我去過假設的想象的生活,但是生活本身是不能假設的,無論是隱喻的靈魂,還是自由的生命,很多生活的想象都是不能假設的,這便是生命的真實狀態(tài)和生活的無奈。
在時代波瀾壯闊的發(fā)展中,在時刻變幻莫測的大環(huán)境中,作家們感悟著生命的價值,生活的意義,情感的厚度,與現(xiàn)實同步,與歷史相連,將作家內心的深度體驗表達,將對生活、生命以及情感的感悟和思考表達。
“開篇作品”第1期羌人六的小說《莊稼》把目光放在了一個虛構的村子歧柏村,與當下很多村子一樣,眾多人外出打工,留在村落的是老弱婦孺,歧柏村的生活并無多少波瀾,即便是到了應該熱鬧的春節(jié)。窮苦的申孟寒,全村里的莊稼地都是他在耕的,他用自己窮苦而凄涼的一生來耕作著土地,也在維系著莊稼成為莊稼的一點點理由,最終申孟寒自殺而亡。申孟家,有著一種近乎不可思議的預言能力,他隨口一說,都一語成讖,身份證的遺失,大眼的死亡等等,當他發(fā)現(xiàn)自己擁有這樣怪誕的預言能力后,瘋了,目光黯淡,只有人們提到“莊稼”時,眼神里才會亮起來。大眼的逝去,對那些常年外出跟隨著他打工的人而言是一次打擊,在他的死亡面前,似乎同樣也暗喻著一些人前路無著感。作家羌人六思考的是當下一些農村日漸荒蕪的現(xiàn)狀,同樣也在反思人們的命運與土地莊稼之間的微妙聯(lián)系。
“開篇作品”第4期隆林剛的《桃李天下》是一篇反思當下教育,反思悔恨與救贖,反思生活中的失去與復得的中篇小說。本是家庭很困難的外地人文剛來到大理,作為新教師的他,通過努力和偷師優(yōu)秀教師林立偉,第一年成績就很突出。前途無量的文剛,發(fā)現(xiàn)了競爭對手林立偉悄悄分流學生以求得好成績的事實,在現(xiàn)實的重壓面前,為了愛情,為了生活,為了獎金,他也想分流學生以求得好成績。其中一個問題學生,在文剛不當?shù)拇驌粝螺p生了,這徹底斷送了文剛的教師生涯,同時失去了自己的美好愛情,也讓他徹底離開了美麗的蒼山洱海。文剛回到老家成為生意人,賺了一些錢,但內心里面的愧疚與極力想尋求救贖的渴望,讓他決心在鎮(zhèn)上辦一個私立圖書館,為了他人,更多是為了尋求內心的慰藉。這篇小說有著苦心經營的結構,通過幾個聲部(文剛、林立偉和文剛的姐姐)的交叉與互補,讓小說有了更為別致和深刻的內部縱深感。
“開篇作品”第5期劉平勇的《塵埃的命》關注了底層人的命運,十分有現(xiàn)實意義。順紅酒后涉嫌故意殺人入獄,在他入獄后其妻子遭受了種種的偏見和惡意。那個落后貧窮村子里的一些人眼界之狹隘,待人之苛刻,讓老根一家的生活陷入一團亂麻。老根在各種失望中依然不屈不撓,努力讓孫子能好好學習,即便因誤解老伴去世了,即便自己的小兒子一直頑劣,即便生活依然貧窮,但老根在失望中又堅信生活會充滿希望,遭受變故的家也能重新變得完整起來。而等待順紅的出獄,是全家人最大的希望,在那個近乎虛幻的順紅出獄的日子里,他們一家也遭遇了地震,在地震中,老根用生命用骨骼的碎裂支撐和呵護著真正的希望。作家將各種矛盾都集中在了老根一家身上,在矛盾的激化與緩解中,他們對待人生的態(tài)度,特別是老根的隱忍和堅強,凸顯出來,使人生有了希望,讓沉重的小說有了暖色。
“小說平臺”第2期胡子龍的《受刑》關注的是鄉(xiāng)村里的怪現(xiàn)象。標題是受刑,受的什么刑?這是小說的眼,內心的刑,比較的刑。小說將四個人物心理刻畫得入木三分,在時代發(fā)展與變革中,農村也經歷著變革,而與生活水平改善和經濟發(fā)展不相符的是,人的內心似乎更加壓抑了,畀原闊從暴富的“一條龍”變成見不得別人好的“一條蟲”;麻冬瓜辛苦掙錢以為日子越來越好,卻在扶貧中沒有評上貧困戶而痛苦糾結;洗二嬸一向被人求著辦事,家里出了縣城的大官,卻最怕的是孫子的榮光被別人搶走;裴三百一心想在自家責任田的風水寶地建房卻因政策而不得。四個人都在裴三百新房建成大宴這天有了交集,矛盾沖突也集中爆發(fā),結局以裴三百和畀原闊大打出手結束。小說里的幾個人物,見不得別人富的畀原闊,得不到扶貧資金的麻冬瓜,孫子考大學不理想的洗二嬸,蓋房地基不如意的裴三百,他們都是在對比和自我折磨中受著內心的刑罰。小說結局是開放的,人物情感卻是共通的,他們的比較和自我折磨是當下農村經濟社會發(fā)展與人的情感和精神沒有共同發(fā)展造成的結果,在生活和經濟進步的同時,農村在思想和心理的成長上滯后了。
第3期蘇軾冰的《我不是瘋子》關注了一個艱難的上告故事,本是常態(tài)的生活邏輯居然有非常態(tài)的反轉,一個漂亮的農村姑娘在九十年代初成為一名教師本是一件好事,但也正是這件事讓她遇到了人生中的磨難,被人玷污的她上告卻無果,甚至被當做瘋子關進精神病院,出院后居然被家人請求她不要上告不要鬧。常態(tài)的生活邏輯是家人應該支持她上告尋求正義,而這非常態(tài)的結局著實讓人意外,而這種非常態(tài)的意外發(fā)展反射出的正是現(xiàn)實中那些異常和不合理:長夜難眠之下隱藏著諸多的不平和罪惡。
第5期呂志軍的《碗》是一個悲傷蒼涼的故事,張蓉從小因病導致殷實的家庭敗落,父母也雙雙出走,經歷了失敗的婚姻,在城市中一個人出攤賣貨。底層的辛酸和困苦在小說里展現(xiàn)得淋漓盡致,但是,小說最為可貴的卻不是突出底層的慘,而是側面描寫出底層人民相互關愛的溫暖,張蓉能從市場里獲得不要錢的食物,能從志愿者手中獲得三輪車和資助,這些都是小說里溫暖的亮光。其中劉大媽對可憐張蓉的關愛更讓人動容,在三輪車被城管收走之后,劉大媽去幫她要回了車,看到滿車被砸碎的碗碟,她一直嘟囔重復著:“這不讓我妹子傷心哩么,這不讓我妹子傷心哩么?!边@些溫暖的瞬間是可貴的,一群底層人,看到彼此能幫則幫,溫暖了張蓉的同時也溫暖了我們。因此,張蓉才能重拾力量向著尋找父母和未來的生活努力。
第8期山蟲的《我是一條狗》以一條狗的視角看這個光怪陸離的花花世界,其中諷刺的是社會上的現(xiàn)實事件。以玉林狗事件為背景,以一條狗參加“流浪狗選賢大會”的活動為線,在此過程中寫了狗和狗的前主人的一些往事,以此為基礎,作者用一種反諷的手法來描繪和解釋現(xiàn)實生活中很多奇怪的現(xiàn)象。作者用《我是貓》一般的語氣和口吻發(fā)泄和抒發(fā)出一種不滿和憤懣的情緒,以幽默辛辣的語言,嘲笑和鞭撻了社會時弊。
第9期馬碧靜的《兩老頭》寫了兩個姓高的老頭,因為高老兩罐被扔出去的茶葉相識。高老比老高大一輪,做官住別墅的高老聘用了生活在社會底層的老高。兩個生活方式、境遇完全不一樣的老人卻能脾氣相投,相互陪伴是小說設置的理想生活。小說里,用兩罐被扔出去的茶葉就從側面塑造了兩老頭的性格,一個是清廉正氣的干部,一個是不貪小便宜的老實人,兩個老頭,一個上層,一個底層,卻都有自己的困苦和無奈,高老女兒事業(yè)成功,能讓他住別墅有錢花卻得不到女兒的陪伴,孤獨寂寞。老高有個病榻在臥的妻子,不成器的兒子,使他在該頤養(yǎng)天年的時候仍得工作掙錢。這兩老在相互做伴的過程中各取所需也不失為小說能尋找到的最好結局,兩老頭的相遇,使得涼薄的人世終歸被善良所溫暖,也道出人間幽微而復雜的真實。馬碧靜的敘事看似散淡,卻在輕柔淡然的文字里指向她的表達:關注現(xiàn)實主義的生活百態(tài)卻又理想主義的生活夢想高揚。
第10期高正達的《進城的大樹》是一篇頗具現(xiàn)實生活氣息的小說,小說里的生活可能就真實地發(fā)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作者用“進城的大樹”來比喻農村進城來照顧孫輩的老人,生活習慣的不同,教育程度的不同以及觀念的不同,必然使得這“進城的大樹”雖然有豐富的營養(yǎng)和管護,卻在移植的過程中枝丫、根脈被斬斷,難以吸收足夠的陽光和營養(yǎng)。小說里的婆婆素珍就是這樣,她不習慣城里的生活,和兒子兒媳生活習性的不同導致她離家出走回農村。這可能是現(xiàn)在很多人面臨的現(xiàn)實生活,城鄉(xiāng)的異質性必然導致“進城的大樹”需要更多的理解以及時間的適應,作者用生動形象的比喻和集中爆發(fā)的沖突矛盾探討了城鄉(xiāng)不同,習慣不同的兩代人該如何相處的現(xiàn)實問題。
2021年《大理文化》編發(fā)的小說,涉及不同題材,涉及了不同的內容,遠不是寥寥幾個類別可以歸納,還有一些難以歸類但是又極為有其特色的作品。習近平同志在十九大報告中指出,加快生態(tài)文明體制改革,建設美麗中國。面對資源約束趨緊、環(huán)境污染嚴重、生態(tài)系統(tǒng)退化的嚴峻形勢,必須樹立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的生態(tài)文明理念,走可持續(xù)發(fā)展道路。2021年10月,云南昆明舉辦《生物多樣性公約》第十五次締約方大會。云南國土面積僅占全國的4.1%,各類生物物種數(shù)均接近或超過全國的50%,囊括了地球上除海洋和沙漠外的所有生態(tài)系統(tǒng)類型,是全球生物多樣性保護的關鍵區(qū)和全球34個物種最豐富的生物多樣性熱點地區(qū)之一,素有“動植物王國”“物種基因庫”的美譽。在這樣的背景下,關注生態(tài)、關注植物、關注動物也成了文學的必不可少,作家們要關注當下的生態(tài)現(xiàn)狀,地球上正在發(fā)生的生態(tài)環(huán)境變化關乎人類的命運,動物、植物與人類的關系顯得極為重要,作家們要關注他們,描寫他們。
多年來,動物小說一直是國內兒童文學的一大熱門,云南為此貢獻了動物小說大王沈石溪。這一領域,云南大理還有一個長期默默耕耘者——楊保中。十多年里,他創(chuàng)作發(fā)表了許多短篇,并出版了十多部動物題材兒童文學長篇小說?!靶≌f平臺”第11期編發(fā)了楊保中的小說《寂靜的瀾滄江邊》,神奇的瀾滄江邊,是云南這座動物王國天然的展示館,作者深愛著云南,深愛著這里生活的動物。瀾滄江邊的自然生態(tài)優(yōu)美,動物們生機勃勃,神秘神奇——梅花鹿、小乳豹、綠孔雀、穿山甲們,上演著驚心動魄的連續(xù)劇。馬鹿崖又見梅花鹿,母羊白杜鵑和小乳豹的母子情,瑰麗燦爛的綠孔雀開屏,穿山甲夫妻的扶持付出,這些都在阿洼的眼前上演。和羊大哥一起在瀾滄江邊放牧羊群的阿洼熱愛著這神奇的自然萬物,他為又見梅花鹿而驚喜,也為羊和豹子的母子情驚奇,更為穿山甲孕育生命的努力感動,并盡自己的力量保護綠孔雀。作者擅長寫動物小說,小說具有濃郁的邊疆風味,深入細致的動物行為描寫,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jié),縱橫交錯的宏大場面,悲憫而深刻的大自然情懷。作者曾說“人和動物,只有一個地球?!币虼诵≌f盡可能地展示動物們的生存現(xiàn)狀,呼吁人們保護它們、愛護它們,就像比安基和懷德,帶領讀者從大森林的某一條小徑進入,與密林深處可愛的梅花鹿、羊群、豹子、孔雀和穿山甲來一個親密接觸,從而關愛它們、保護它們,保護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
2021年《大理文化》選發(fā)的小說都是現(xiàn)實題材的作品,貼近了時代的脈搏,關注了現(xiàn)實生活,總體上注重內容的多樣。但是,這些小說仍還有很多不足,特別是在形式創(chuàng)新、語言藝術、思想深度上仍需提高。著名作家王安憶認為小說是“世俗的性格”,更是“人間的天上”,她在肯定小說基于現(xiàn)實生活經驗的同時,也始終認為小說是一種獨立于時代和現(xiàn)實的存在,是一種“藝術虛構”。這就是為什么在今天這個科技高度發(fā)達的時代,小說仍然重要的原因。它藉由人類的心靈自由而使得人的存在不斷產生意義,它為生命的存在提供本質性的想象力。我們對于想象力的理解,不能僅僅停留在對日常經驗的超越上。因此,王安憶說好小說的標準:“肯定是不無聊,它也不低級,它還不乏味”,而在真實中尋找并表達詩意,便是小說由現(xiàn)實生活經驗走向美學世界的永恒追求。
因此,小說還應該在形式、語言和想象上基于現(xiàn)實又要超越現(xiàn)實,將作家對現(xiàn)實生活中的感受、想象和理想闡述出來,將這些“常態(tài)”生活中的“非常態(tài)”展現(xiàn)出來,讓讀者在閱讀的過程中潛移默化地認知生活,超越生活。期待《大理文化》未來能遇到更多內容多樣、形式新穎、語言獨特、內涵深厚的小說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