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秀,操秋娥,楊 健,陳靈云
(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門診部,南昌 330006)
先天性耳前瘺管系由形成耳廓的第一、二鰓弓的小丘樣結節(jié)融合不良或第一鰓裂封閉不全所致[1],發(fā)病率為1.12%[2],在感染膿腫形成期,進行膿腫切開引流,加強創(chuàng)面換藥護理,以促進炎癥盡快吸收,是感染期重要的一個環(huán)節(jié)[3]。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傳統(tǒng)換藥使用0.5%碘伏消毒、清創(chuàng)、沖洗,需要花費很長時間痊愈,局部易形成長期不愈的膿瘺或瘢痕[4],影響顏面部美觀。本研究探討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切開術后采用復方黃柏液聯(lián)合積雪苷霜軟膏換藥法的效果。
2020年10月至2021年10月在南昌大學第一附屬醫(yī)院外科門診實施耳前瘺管膿腫切開引流術的患者56例,其中男35例、女21例,年齡(21.10±2.29)歲。將患者按換藥方法的不同分為對照組28例和觀察組28例,2組患者在年齡、性別、膿腫大小和傷口部位等方面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見表1。
表1 2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 例
納入標準:1)診斷為耳前瘺管感染并發(fā)膿腫;2)女性非月經期。排除標準:1)對碘伏過敏患者;2)有基礎疾病,如高血壓、糖尿病等;3)拒絕或者不方便術后隨訪。剔除標準:中途中斷治療。
對照組:膿腫切開后用無菌棉簽輕壓瘺管外皮膚,擠出膿液及壞死組織,再用耳鼻喉科專用長細棉簽蘸取0.5%碘伏清理瘺管內膿液及豆腐渣樣物,切開第1天填入凡士林紗條,后用碘伏紗條填塞引流至切口干燥無分泌物為止,以后每次換藥均用0.5%碘伏消毒、沖洗、清理瘺管,外層用無菌紗布覆蓋,醫(yī)用膠帶固定,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
觀察組:膿腫切開后用棉簽外壓擠出膿性分泌物及壞死組織后,再用耳鼻喉科專用長細棉簽蘸取復方黃柏液反復沖洗膿腔,并清除膿液、豆腐渣樣物,膿腔當天填入凡士林紗條,后用復方黃柏液紗條引流至切口干燥無分泌物為止,以后每次換藥均用復方黃柏液消毒、沖洗、清理瘺管,最后創(chuàng)面涂積雪霜苷軟膏,用無菌紗布覆蓋,醫(yī)用膠帶固定,直至創(chuàng)面愈合。
比較2組患者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換藥次數、換藥時疼痛評分、是否有色素沉著、患者滿意度。
1)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從實施膿腫切開至創(chuàng)面切口閉合所需天數。
2)換藥次數:膿腫切開至傷口愈合過程中換藥的次數。
3)換藥時疼痛評分:采用數字評分法,0分為無痛,1~3分為輕度痛,4~6分為中度痛,7~9分為重度痛,10分為極度痛。
4)色素沉著:創(chuàng)面切口閉合后留有棕黃色或褐色色斑[4]。
5)患者滿意率:筆者自制滿意度問卷調查表,每一個問題均給出“非常滿意”“比較滿意”“不滿意”3個選項,分別記為3、2、1分。滿意率=(非常滿意人數+比較滿意人數)/總人數×100%。
觀察組換藥次數少于、疼痛評分低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創(chuàng)面色素沉著例數少于對照組(均P<0.05),見表2。
表2 2組患者傷口情況比較
觀察組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P<0.05),見表3。
表3 2組患者滿意率比較 例
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傳統(tǒng)的局部清創(chuàng)換藥至痊愈常常需要花費很長時間,局部形成長期不愈的膿瘺或瘢痕[5],影響顏面部美觀。換藥時疼痛難忍,患者極不配合,如何縮短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減少換藥頻率,減輕患者痛苦,是臨床亟待解決的問題。國內學者對耳前瘺管感染膿腫也進行了大量研究[6-7],其中艾力研究[7]結果顯示,耳前瘺管感染膿腫革蘭陽性球菌占88.6%。復方黃柏液由連翹、黃柏、金銀花、蒲公英、蜈蚣為主要成分的中藥制劑,具有消炎、加快創(chuàng)面愈合、提高非特異性免疫的作用[8-9]。積雪苷霜軟膏主要成分是積雪草總苷[10],可促進傷口愈合、凈化傷口、吸收滲出液、減少瘢痕形成的藥理作用[11],積雪苷為新型抗瘢痕類藥物,適用任何部位。張倩等[12-14]用積雪苷霜軟膏治療早期增生性瘢痕、促進手術傷口愈合效果顯著(均P<0.05),可減少瘢痕形成及色素沉著。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換藥次數少于、疼痛評分低于、創(chuàng)面愈合時間短于、創(chuàng)面色素沉著例數少于對照組,且患者滿意率高于對照組??梢?,復方黃柏液聯(lián)合積雪苷霜軟膏應用于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切開引流換藥中,既可滿足患者對創(chuàng)面外觀的要求,又可縮短患者傷口愈合時間,減輕患者痛苦。
綜上所述,耳前瘺管感染膿腫切開術后采用復方黃柏液聯(lián)合積雪苷霜軟膏換藥法可促進創(chuàng)面愈合,縮短治療周期,減輕患者痛苦,提高患者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