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有發(fā) (甘肅省武威市古浪縣大靖初級中學,甘肅 武威 733000)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的不斷深入,初中數學教材編排與數學問題的選擇更加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尤其是應用問題的設計大都與生活聯系緊密,應用題的文字越來越多,這就需要初中生具備一定的閱讀能力,才能較好地完成數學問題的解答.同時,在最近幾年的中考數學試卷中,對學生數學閱讀能力的要求越來越高.然而,目前受定式思維的影響,從教師到學生普遍存在對數學閱讀不重視的現象.鑒于此,培養(yǎng)和提高初中生數學閱讀能力,就成為目前初中數學教師亟待解決的問題.那么,如何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呢?筆者結合自己的教學經歷,談談自己的一些想法.
知識是無境的,面對日新月異的社會變化,面對復雜多樣的現實問題,需要有“活到老,學到老”的學習理念.一個人在學校接受教育的時間畢竟是有限的,如果僅僅憑借課堂所學的教材知識,那是遠遠不夠的.更需要學生在原有知識的基礎上閱讀大量的課外書籍,依靠自學在知識的海洋里廣泛地汲取有價值的營養(yǎng),不斷拓寬自己的知識視野,豐富自己的閱歷和見識.因此,必須提高初中生的數學自學能力,而提高自學能力的前提是必須學會閱讀.因此,數學閱讀能力是提高學生數學自學能力的前提和基礎.
初中數學是一門較為抽象且邏輯性較強的學科.其語言具有符號化和嚴謹性的特點,學生在閱讀時會感到枯燥乏味,久而久之,學習數學的熱情就會大大削減.而現行初中數學教材中,有不少閱讀材料,或講述數學發(fā)展史,或講述相關數學家的逸聞趣事,或講述歷史上的數學名題.巧妙利用這些閱讀材料,可以激發(fā)學生的閱讀興趣.但是不少數學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提高所謂的“課堂效率”,不重視這些閱讀材料,或蜻蜓點水一帶而過,或直接跳過索性不講,未能真正發(fā)揮這些閱讀材料的價值和作用.如果學生擁有較強的閱讀能力,就可以通過閱讀這些材料,拓寬數學知識面,對發(fā)展他們的數學思維能力大有好處.
在新課改背景下,初中生學習數學的模式也在不斷創(chuàng)新,新課標要求初中數學教師要順應時代發(fā)展的趨勢,積極轉變傳統(tǒng)教學觀念,要放手讓學生主動參與數學學習,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只有學生有較好的閱讀能力做鋪墊,才能更好地學習數學.因為當前在初中數學考試中,很多大題文字較多,蘊含的信息量較大,綜合性比較強,理解難度增大,需要學生充分發(fā)揮閱讀理解能力,認真審題,透析題中的每一個知識點,分析題目中隱含的條件,厘清各個條件之間的關系,才能有解題思路,最終正確、快捷地完成數學解答.所以說,培養(yǎng)初中生良好的數學閱讀能力,有利于幫助學生更好地學好數學.
目前,在數學教學中,大多數教師將教科書只當作習題集,完成課后習題而已,并沒有讓學生認真細致地閱讀教材,這樣教師的講解效果大打折扣,學生的數學成績并不很理想.可見,教師應該將學生對數學課文的閱讀和理解作為關注的焦點之一,才能切實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教師要指導學生認真閱讀數學教科書,使教科書的教育價值得以充分發(fā)揮.
每當提到閱讀,大家通常只會想到語文、英語等語言學科,很少有人將閱讀與數學聯系在一起.那么,數學需不需要閱讀,答案是肯定的.但是目前不少初中生在解答數學問題時,為了節(jié)省解題的時間,不認真閱讀,只是粗略地將題目內容瀏覽一遍,只求大概,缺少反復閱讀題目的習慣和耐心.目前初中數學考試中,有很多文字題內容較長,出現的關系量較多,需要學生認真讀題、反復閱讀,才能將題目的已知條件和所求問題之間的關系梳理清楚.可是不少學生沒有良好的閱讀習慣,缺乏認真閱讀的耐心,他們還沒有弄明白題意,就匆忙提筆解答,結果解題思路混亂,失分嚴重.如果能多讀幾遍試題,尤其是那些點明問題要害的語句多加閱讀,認真思考,就可以撥開云霧,找到正確快捷的解題方法.
首先,對問題中關鍵字詞的判斷與把握能力較弱.從平時的數學考試中,我們不難發(fā)現:有不少數學題其實很簡單,但是學生出錯率極高,失分嚴重.如,“在數軸上,與表示-1的點距離為3的點所表示的數是多少?”這道題其實很簡單,但可惜的是有很多學生因為沒有將題目中的關鍵詞“距離”的意思弄清楚,未能全面進行思考,只是簡單地寫了“2”這個答案,導致失分.好多學生在分析失分原因時只是將其歸結為粗心,其實不然.究其原因,是不少初中生在平時的數學閱讀中,沒有養(yǎng)成抓關鍵字詞分析題意的習慣,或者在潛意識中對關鍵字詞熟視無睹,這些均說明學生缺乏數學閱讀的方法與技巧.其次,未養(yǎng)成認真讀題的習慣.部分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為了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大搞題海戰(zhàn)術,讓學生大量地刷題.部分學生在做題時,已經養(yǎng)成不認真讀題的不良習慣.他們只是把所給題目大體瀏覽一遍,有時甚至還未將試題讀完,就盲目認為遇到的題目是自己曾經做過的題,受定式思維影響,匆匆解題,結果“此題”非“彼題”,導致解答錯誤.所以為了避免出現“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的閱讀現象,必須養(yǎng)成認真讀題的習慣.再次,語言理解與邏輯分析能力較弱.初中生在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時,對數學符號語言的理解能力較弱,不能將符號語言、文字、圖像之間有效轉化.分析數學問題時,不能抓住關鍵字詞思考,不能準確、快速地篩選出問題的有效信息,更不會對已知條件進行比較,導致解題出現錯誤.
當前,在數學學習中,初中生的數學閱讀還存在眼高手低,缺乏必要的動手意識與能力的問題.如,折紙類的問題是初中數學中常見的題型,有不少學生遇到這類題目,總是一邊讀一遍展開想象,受空間想象力的限制,學生會感到這類題的解答相當困難,當然答題效果不佳.這足以說明,初中生在平時的數學學習中,數學閱讀不夠到位,動手操作的訓練太少,缺乏必要的動手意識與能力.如果能將閱讀與動手折紙結合起來,通過親自動手折紙,并根據題目要求進行標注,就能直觀地進行判斷,解題答案就很少出錯.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初中數學教學當務之急就是傳授給學生正確的閱讀方法與技巧,使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
1.傳授方法,循序漸進,引導理解題意
在初中數學教學中,數學教師要結合初中生的學習實際,傳授具體的閱讀方法,讓每一名學生都能參與到數學閱讀當中,充分發(fā)揮其主體作用,真正讓初中生認識到良好的閱讀方法是促進閱讀的關鍵,從而能使初中生靜下心來認真閱讀,仔細領會題意,在理解題意的基礎上又快又準地完成問題解答.一般而言,數學閱讀要注重層次性,先大略地讀,讀懂題意;再深入理解,厘清各數量之間的關系;最后一針見血掌握要點,梳理解題思路、方法,形成規(guī)范的解題步驟.
如以工程類應用題為例,“學校計劃修建一條400米長的跑道,需要在規(guī)定期限內完成項目建設,甲工程隊單獨去做,剛好能在規(guī)定日期完成;乙工程隊單獨去做,超過規(guī)定日期5天才能完成.現由兩家工程隊同時開工3天,剩下的由乙工程隊單獨去做,剛好在規(guī)定日期完成.試問:學校規(guī)定完成工程的時間是多少天?”在解決這道應用題時,教師先指導學生大略地將題目讀了一遍,明白了這道題的已知條件和需要求解的問題,并找出工程問題涉及的三個量:工作量、時間、效率.然后教師指導學生再次閱讀題目,讓學生探究三個量之間的關系,并且給學生拋出一個問題:在完成整個跑道工程中,甲、乙兩個工程隊各自做了多少天?并給學生留了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最后,讓學生將題目再讀了一遍,教師追問:學校跑道修建任務按期完成了沒?引導學生深入思考,找準解題的關鍵和方向.像這樣一步一步進行剖析,使學生對問題理解更為深入,他們就能結合學過的知識整體分析,最終完成問題解答.這樣,學生就能形成良好的數學閱讀習慣,閱讀能力就會逐步提高,進而提高答題速度與準確率.
2.技巧點撥,化繁為簡,促進問題解決
初中生由于缺乏一定的閱讀技巧,在面對復雜的數學應用題時,一般不知道如何下手.針對這種情況,初中數學教師要適當進行閱讀技巧點撥,化繁為簡,提高解決問題的準確度.指導學生認真閱讀題干,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把文字少的讀多,仔細探究,把隱藏的條件挖出來,這樣就會使問題明朗化;還可以根據題目,把文字多的讀少,即盡可能地將一些沒有用的內容省略掉,刪去干擾因素,理出解決問題的關鍵條件,然后探究解題思路與步驟,最終又快又準地得出解題答案;還可以指導學生在閱讀時化繁為簡,將一些復雜的問題簡單化,走一步再走一步,減少干擾,化大困難為若干小困難,逐個消化,最后完成解答;還可以運用聯想,把死的文字讀活,善于引導學生把應用題當中的死的文字轉化為具體的實物,或者通過畫圖,幫助學生理解思考,帶領學生走進命題者創(chuàng)設的情境,進而全面透徹地理解問題.只有這樣,學生才能掌握閱讀技巧,并能將其靈活運用到數學閱讀之中,提高數學解題能力.
3.抓住關鍵,咬文嚼字,學會批注式閱讀
在初中數學教材中,概念、公式、定理比較多,而且都有科學嚴謹的表述.為了徹底理解這些知識,就需要初中生學會咬文嚼字地閱讀,尤其對每個關鍵字詞、表格、圖像都應反復閱讀、認真讀,即達到所謂的細讀.在解題時,仔仔細細研讀材料,抓住材料中的關鍵詞“咬文嚼字”,認真分析思考解決這個問題需要哪些公式、定理與法則,這樣就能精準思考,精準解決問題.另外,對一些有難度的文字題,需要精讀,更需要“咬文嚼字”.即精心閱讀材料,認真梳理該數學問題中的條件關系,這樣就能深刻理解材料內容.同時,為了提高閱讀能力,要指導幫助學生學會批注式閱讀方法,培養(yǎng)學生有意識地選擇性復讀.即讓學生一邊讀,一邊勾畫,一邊思考.在讀的過程中,將關鍵字詞勾畫出來,對重點詞句反復讀,直到理解題意,能正確解答為止.對較長的題目,要有意識地選擇性閱讀,這樣循序漸進,水到渠成,閱讀能力自然會提高.
4.形成能力,培養(yǎng)耐心,養(yǎng)成良好習慣
目前,針對初中生的數學閱讀不求甚解,缺乏必要的閱讀習慣與耐心的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充分運用教材,引導初中生自主閱讀,并為他們提供一定的閱讀時間,留出相對寬松的閱讀空間,使他們充分地閱讀,自由地思考,逐步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耐心.現行部編版數學教材,是數學專家結合教育學原理和數學學科特點以及學生的認識水平,在此基礎上編寫而成,具有很高的閱讀價值.因此,要充分發(fā)揮教材的作用,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習慣,培養(yǎng)初中生的閱讀耐心,進而提高他們的數學閱讀能力.
培養(yǎng)初中生的數學閱讀能力,不僅僅需要課內的指導訓練,還離不開課外的拓展延伸.初中生由于天資、興趣愛好、學習基礎不同,在數學學習上存在個體差異.初中數學教師必須以平常心去接受這一事實,針對學生學習程度參差不齊的情況,千萬不能采取簡單的“一刀切”“一鍋煮”,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采取分層教學方式,有針對性地進行指導,力爭做到因材施教.對于數學學優(yōu)生而言,他們一般勤奮刻苦,永遠不滿足于教材上的知識,數學教師要積極推薦適合他們閱讀的數學書籍,并能抽出時間進行指導,幫助他們養(yǎng)成良好的閱讀習慣;還可以讓他們在課余時間組建閱讀小組,選擇自己感興趣的內容撰寫讀書心得,在班級內交流分享.對于數學基礎薄弱,平時課堂反應緩慢,性格比較內向的學生,數學教師要多一份關注,勤與他們溝通交流,抽出一定的時間耐心指導,或與他們一起閱讀,鼓勵他們大膽、積極、主動與周邊的人溝通,交流閱讀體會;或組建合作學習小組,建立幫扶機制,讓他們在同伴互助中進行閱讀,切磋閱讀方法,逐步找到數學學習的自信心,穩(wěn)步提升閱讀能力.這樣,因材施教分層指導,就能使各個層面的學生都能得到針對性的訓練,在閱讀能力和數學思維上得到很好的挖掘和發(fā)展.
開展多種形式的數學閱讀活動,營造閱讀氛圍,推動初中生進行深入閱讀.可以開展“數學發(fā)展史故事大家談”活動,讓學生了解我國數學的悠久發(fā)展歷史,學習科學家的敬業(yè)精神,品味數學文化,感受數學魅力;開辟“數學園地”,舉辦“數學手抄報”競賽等,搜集整理經典數學名題,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可以開展“數學文化節(jié)”活動,讓初中生展示學生的數學日記或數學小論文,或是圖文并茂的數學手抄小報,展示閱讀成果,分享閱讀感受;講述數學故事,評出“讀書達人”,有效提升了數學閱讀能力.
針對初中生在數學閱讀中出現眼高手低,缺乏必要的動手意識與能力的問題,初中數學教師要倡導學生整理錯題本,將平時作業(yè)或考試中出現的典型錯題整理成一本集子,并要求學生不定期閱讀,加深學生對錯題的理解,使初中生在今后的數學學習中再遇到同樣類型的習題時,不再犯類似的錯誤,有效提高數學學習成績.還可以讓初中生不定期地與其他同學交流錯題本,從別人的錯誤中吸取教訓,警示自己,提高練習的準確度.此外,教師要指導學生規(guī)范糾錯本,要將典型錯題原原本本地抄錄在錯題本上,旁邊用不同顏色的字跡做批注,陳述錯誤過程,分析錯誤原因,總結錯誤類型,并將正確的解題過程寫出來.這樣長期堅持,初中生的解題思路就會變得更為清晰,就會發(fā)現錯誤越來越少,數學學習的信心和快樂不請自來.
總之,數學閱讀與語文閱讀有本質的不同,在教學中重視并培養(yǎng)學生的數學閱讀能力,對提高數學教學質量有重要意義.一線教師要認真研究教學方法,從培養(yǎng)學生數學閱讀習慣做起,給予學生閱讀方法的指導,使他們在提高數學閱讀能力的同時,逐步提升數學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