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晶菁 李云飛
河南檢察職業(yè)學院,河南 鄭州 451100
在中國裁判文書網以“套路貸”為關鍵詞進行檢索,顯示有幾萬份相關的判決文書。從裁判年份、地域分布、案由分布等來看,“套路貸”案件從2016年第一起案件開始,逐漸上升到幾萬起,其犯罪方式多樣,表現(xiàn)形式各異。特別是近兩年,互聯(lián)網金融如火如荼,假借民間借貸之名的“套路貸”,催生了一系列新形式的金融“套路貸”案件,嚴重擾亂了金融市場秩序,侵害了人民的合法權益,影響了社會和諧穩(wěn)定。
“套路貸”并非是法律概念,對其最早的規(guī)制也只存在于各地司法機關發(fā)布的規(guī)范性文件中。2017年上海印發(fā)的《關于本市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的工作意見》,對“套路貸”案件定性、共同犯罪的認定、涉案財物、涉案數(shù)額等做了規(guī)定,明確此類案件適用的標尺。2019年最高法、最高檢、公安部、司法部聯(lián)合出臺《關于辦理“套路貸”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意見》,對“套路貸”做了統(tǒng)一的定義和規(guī)范。
從裁判文書網選取的100份裁判文書①截至2021年11月28日,輸入“套路貸”依據(jù)時間順序選取100份裁判文書。中分析,“套路貸”案件易以民間借貸案件形式呈現(xiàn),且難以識別,并呈現(xiàn)逐年增加、分布地域廣、涉案人數(shù)多等特點。通過對裁判文書網搜索的案件文書剖析,大致可以總結為如下幾個特點:
1.隱蔽性
在100份裁判文書中,多數(shù)案件都存在表面形式合法,被告人利用及時到賬、低息、無息等手段,精心設計不被察覺的套路陷阱,最終達到占有他人財產的目的。一般情況下,這類案件主體不管是公司還是個人,往往假意借民間借貸的外衣,實施“套路貸”行為。
2.目的特定性
實踐中,實施“套路貸”的行為人往往都有明確的目的性,一般傾向于“有車”“有房”一族,或者是老(有資本的老人)、少(大學生、剛進入社會的年輕人、有高物質需求的人)群體。選擇這些人的目的主要在于考慮被害人名下的財產,不管是房屋、車輛、股權、證券等都可以使得最終出借的金錢得到償還。
3.手段多樣性
前幾年“套路貸”案件特點多利用“砍頭息”等浮于表面的形式展現(xiàn),而隨著利益的驅使,出借人、放貸人等實施多種“套路貸”涉案行為,如誘使借款人簽訂“空白合同”“連環(huán)合同”、虛假平賬、制造虛假的流水轉賬記錄、惡意壘高借款金額、制造違約等等,最終導致被害人落入精心設計的圈套中。
4.社會危害性
從中國裁判文書網公布的文書來看,2019年“套路貸”案件逐年增多,日漸從線下向線上蔓延,并且趨向黑惡化勢力。而網絡借貸模式和黑惡勢力討債是較為主要的方式,其涉案人數(shù)特別是受害人人數(shù)增多、地域范圍跨越較大、涉案金額較大,因此,造成的社會危害也越發(fā)凸顯。
5.涉案罪名相對集中
雖然“套路貸”案件假借民間借貸外衣,但其多以騙取、恐嚇、威脅等方式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為目的,從選取的100份裁判文書來看,通常涉及詐騙罪,敲詐勒索罪,組織、領導、參加黑社會性質組織罪,虛假訴訟罪,合同詐騙罪,非法經營罪,集資詐騙罪,非法拘禁罪,故意傷害罪等。其中,詐騙罪、敲詐勒索罪是最為常見的罪名。
1.“砍頭息”
以非法占有為目的收取各種名目的“砍頭息”是“套路貸”案件中較為傳統(tǒng)的套路之一。如上海市奉賢區(qū)人民法院(2018)滬0120刑初503號刑事判決書。實踐中,借貸雙方簽訂借款合同,貸款方將合同的金額轉入借款人賬戶,制造流水金額和借款金額一致的證據(jù),而后以快速審核費、認證費、管理費、中介費等名義收取“砍頭息”,另外預扣利息的方式日益隱蔽,特別是現(xiàn)金交付,這都給司法審查、取證帶來難度。
2.平賬
通過虛假流水不斷平賬的“套路”形式,在借款人無力支付的情況下,“套路貸”團伙介紹其他人或者公司償還第一筆債務,從而新的出借人與借款人簽訂更高的借款合同,數(shù)次重復,層層平賬,最終實現(xiàn)層層壘高的占有目的。如上海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9)滬02刑終872號刑事裁定書。實踐中,平賬行為的法律性質與簽署虛高合同的性質基本相同,而不同之處在于前者是為了償還債務,后者是為了獲取現(xiàn)金。
3.制造違約
故意制造并肆意認定違約從而占有被害人財物的行為也是常見的“套路”之一。放貸人故意設置違約陷阱、制造還款障礙,惡意制造借款人違約,或者肆意認定違約,收取高額違約金。如北京市昌平區(qū)人民法院(2019)京0114刑初700號刑事判決書。這類案件往往以非法占有為目的,假借民間借貸之名,虛構事實、隱瞞真相,誘使被害人簽訂協(xié)議,故意制造并肆意認定違約從而占有被害人的財物。
4.“裸貸”
以“裸”換“貸”,一種新型“套路”,犯罪分子以互聯(lián)網金融和社交工具為平臺,利用無抵押分期還款形式為誘餌,以“裸照”作為“擔?!毕虮缓θ朔欠òl(fā)放高息貸款的行為。如南京市浦口區(qū)人民法院(2018)蘇0111刑初672號刑事判決書。低門檻“裸貸”形式的“套路”多發(fā)于女性群體,并且向大學生傾斜,而這種方式不僅違背公序良俗原則,而且容易讓女性淪為違法犯罪的受害者。
5.惡意討債
在被害人無力償還虛增的債務時,被告人往往通過暴力、脅迫、“軟暴力”、虛假訴訟等手段索取“債務”。而利用“軟暴力”手段索取“債務”是這些案件的另一特點,并成為司法領域關注的問題,2018年1月,兩高兩部聯(lián)合印發(fā)的《關于辦理黑惡勢力犯罪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首次對“軟暴力”作出明確規(guī)定。但需注意的是,“軟暴力”并非一種獨立的罪狀表述,而是對某種違法犯罪行為外在形式的描述。軟暴力雖形式多樣,但本身并不是任何具體犯罪的構成條件,其入罪應當符合罪刑法定原則,只有當它與具體行為相結合才能組合成具有意義的行為。[1]實踐中,針對“軟暴力”案件分為涉惡案件與普通案件,因其有不同的特征,并且在認定的時候也要注意罪與非罪、重罪與輕罪、此罪與彼罪的區(qū)分。[2]
從100份裁判文書和典型案例分析來看,“套路貸”常見的類型主要有以下幾種:
在選取的100份裁判文書中,房屋類“套路貸”案件占比較高,其主要是利用房屋抵押、租賃、以房養(yǎng)老等方式實施“套路”。實施“套路貸”行為人選擇借款人或者擔保人時,是否有房成為優(yōu)質客戶的一個主要指標。實施犯罪行為的個人或者團伙確定優(yōu)質客戶后,則利用“民間借貸”誘騙借款人進行貸款,簽訂“房屋抵押協(xié)議”“長期租賃合同”“虛高借款合同”等不利于被害人的協(xié)議,惡意制造違約,壘高債務,使得借款人陷入設定好的“套路”中,實現(xiàn)侵占他人房屋的目的。
近年,網貸平臺的興起,“消費貸”強勢進入人們視野,而其背后的“整容貸”“培訓貸”“裝修貸”“手機貸”等不斷成為消費者不小心掉入的陷阱。如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2019)京02刑終451號刑事裁定書。不管是怎樣的消費貸名目,都是利用消費者缺乏法律或金融常識及消費不理性的心態(tài),進行設“套”使其入“套”,最終達到被害人中“套”的目的。
在實踐中,“校園貸”并非一個罪名或者一個行為,而是實施“套路貸”的被告人為在校大學生或者剛畢業(yè)的大學生設立了“高息貸”“創(chuàng)業(yè)貸”“培訓貸”“裸貸”“傳銷貸”“兼職貸”等形式,實現(xiàn)其背后低息,暗藏高服務費;分期雖少、實則高利;扣押“擔保費”;逾期引發(fā)“連環(huán)貸”等一系列的目的。
汽車類“套路貸”案件中西部出現(xiàn)較多,主要集中于抵押貸款、信用貸、融資租賃貸等形式中,多以團伙作案為主,具有職業(yè)化性質,內部分工明確,實施“套路”行為。通常,首先誘騙借款人簽訂單方空白合同,車主在不知情的狀態(tài)下失去車輛控制權;其次,收取車輛行駛證等合法證件復印件,為處理車輛做準備,緊接著在抵押車輛上安裝定位,便于掌握車輛行蹤;再利用各種形式故意制造借款人違約,收取高額違約金;最后拖走車輛,聯(lián)系車主高價贖回或變賣車輛,實現(xiàn)侵占車輛的目的。
“套路貸”以民間借貸為幌子,利用民事證據(jù)規(guī)則漏洞結合惡意、暴力討“債”等手段,實施非法占有他人財產的行為。因此,我們要認清“套路貸”案件需剝去表面看似合法的外衣,對民事案件中的“套路”進行分析。
通常,套路流程往往存在以下幾個內容:偽造民間借貸假象—制造資金流水痕跡—故意制造或者肆意認定違約—惡意壘高借款金額,利用設計好的流程使得被害人陷入“套路”的漩渦。要識別“套路”行為,可以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借款機構是否有合法證照
目前,不管是線上還是線下借貸,國內金融機構都必須持有經營執(zhí)照,借款人在借貸時可以在全國企業(yè)信用信息公示系統(tǒng)輸入該機構名稱,查看此企業(yè)機構是否具備借貸業(yè)務。司法實踐中,辦案人員也需要注意這方面,在查詢企業(yè)機構無借貸業(yè)務后,就可以分辨出非法放貸機構或詐騙平臺。
2.有無高額的額外費用
一般情況,正規(guī)的金融機構收取的高額費用往往都包括在利息之中,而實施“套路貸”的機構或者單位則往往會在利息之外收取“服務費”“中介費”“評估費”等,實則有意利滾利規(guī)避一年期貸款市場利率四倍的紅線。因此,實踐中應當嚴格審查。
3.放貸金額和合同金額是否一致
實踐中,人民法院認定借款合同是否成立要看資金是否已發(fā)生真實交付。而實施“套路貸”的行為人則利用這一點,制造虛假的銀行流水,再讓借款人利用現(xiàn)金的方式返還一部分金額,實質上借款人并沒有拿到和合同金額一致的借款,通過層層設套,在數(shù)字游戲中壘高債務,這基本就是行詐騙之實的“套路貸”。
對“套路貸”典型行為,要加大對案件事實和證據(jù)的審查,破解行為人的“套路”。對于事實和證據(jù)的審查應當關注以下幾點:
1.審查案件金額
一方面,審查交付金額:實踐中,款項交付爭議居多,其中利用現(xiàn)金交付在一定程度上規(guī)避了實際交付的事實,是“套路貸”案件中常見的情況之一。所以,審查時需要出借人承擔出借金額的舉證責任,否則承擔不利后果。另一方面,審查利息金額:關注“砍頭息”、各種變相收取的費用,以實際交付金額認定借款金額。對于收取高額利息的,要審查約定利率與實際執(zhí)行利率的情況;對于沒有約定的或者事后約定的,視為利息約定不明,不能支持出借人的利益請求。[3]
2.審查案件資金流向
一是審查當事人出借款項時的銀行流水,同時需要關注在出借金額的前后三個月甚至半年的時間節(jié)點內,有無與其他人有密切資金往來,這很可能有“虛假制造銀行流水”的嫌疑;二是結合資金走賬審查是否存在虛增債務問題,審查此問題時,可以由出借人就相關事實承擔舉證責任。
3.審查當事人信息及關聯(lián)案件
(1)出借人與借款人簽訂空白合同或格式合同時,需要關注相應的筆跡以及出借人的經濟能力,進而確定債權人資格;(2)傳喚原告,對合同、借款金額、銀行流水等的真實性、合法性、關聯(lián)性進行審查;(3)充分利用審判管理系統(tǒng)或信息化平臺檢索當事人信息及關聯(lián)案件,通過對所涉案件數(shù)量、利率、出借金額等界定當事人的行為。[4]
準確把握“套路貸”的犯罪本質,有必要對“套路貸”案件的特征、表現(xiàn)形式、類型及對民間借貸案件進行識別,但受時間和能力局限性的影響,對于“套路貸”案件的罪與非罪、出罪與入罪、數(shù)罪并罰等問題沒有進行研究探討,下一步期待對這些問題展開研究,多角度、多方面重視“套路貸”犯罪,不斷推進實證經驗的積累,使“套路貸”問題得到有效的控制和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