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陸莉超
自新冠疫情發(fā)生后,不少幼兒園被迫按下了暫停鍵。教師從“愛文化”理念出發(fā),嘗試將班級線下教育轉(zhuǎn)為特殊的線上陪伴,從幼兒與家長的真實需求出發(fā),推行多個不同維度的有效陪伴行動“小愛有約”,讓疫情下的陪伴有趣且有效。
教師的發(fā)現(xiàn):疫情期間,大班教師做了居家統(tǒng)計:班級里的幼兒在居家期間多數(shù)宅家不出門,白天31%的爸爸媽媽要去上班,27%的家中有哥哥姐姐要上網(wǎng)課,69%的幼兒白天由長輩陪伴……面對這些來自不同家庭的不同數(shù)據(jù),教師思考:怎樣的線上陪伴能滿足居家幼兒和不同家庭的需要?
教師的行動:依據(jù)前期調(diào)研,班級教師紛紛展開線上研討,創(chuàng)新研發(fā)并推出了包含時間、內(nèi)容、形式在內(nèi)的“愛有約”多元預約套餐。為豐富幼兒的居家時光,教師每周一、三、五都會在線上推出小組式的“線上話題趴”。家長可依據(jù)家庭實際情況提前預約參與的時間段,每組預約以五六名幼兒為宜,每場“話題趴”時長會依據(jù)不同年齡段幼兒的能力發(fā)展,分別定為小班15 分鐘,中班20 分鐘,大班25 分鐘。為了滿足不同家庭的需求,班級教師還會按需調(diào)整。例如,教師會為抗疫志愿者家庭的幼兒發(fā)起周六特別話題場,讓他們感受來自園所的關愛;教師會為因家長工作原因無法參與的幼兒開設“親密聊天框”,確保每周每個幼兒都能參加一次“話題趴”。
為高質(zhì)量做好話題互動,教師從學習、生活、運動等多個方面入手,結(jié)合當下幼兒感興趣的“疫情防護小衛(wèi)士”“冰墩墩和雪容融”“我的跳繩小妙招”“我會做家務啦”等內(nèi)容,提前制定個性化的“愛·有約”套餐并發(fā)布在家長群中。家長可依據(jù)周計劃中的“話題趴”內(nèi)容征求幼兒意見,根據(jù)幼兒的興趣,結(jié)合自身能配合的時間段,進行預約選擇。當然,如果幼兒都感興趣卻因時間關系沒有預約到的內(nèi)容,家長就要及時向教師反饋。教師可在下一階段的套餐中增加相應的話題,滿足家長和幼兒的需求。另外,教師會幫助家長選擇多個來自不同渠道的資源平臺(“梁溪名師在線”等),通過多種途徑推薦豐富又有趣的居家學習與游戲資源內(nèi)容,鼓勵家長在家和幼兒積極互動,共享快樂的親子時光。同時,教師針對不同家長在資源運用中的問題,提供具有操作性的活動建議與親子教育指導。
教師的思考:一是陪伴新樣態(tài)?!靶塾屑s”線上互動模式打開了居家陪伴新樣態(tài)。預約制不僅滿足了有不同時間、空間、內(nèi)容需求的家長和幼兒,還把線上多人視頻從“人聲鼎沸”的“大雜燴”變成了“有愛小組話吧”,豐富居家生活的同時提升了幼兒的社交經(jīng)驗;二是互動新視角。小組式“話題趴”打開幼兒互動的新視角。幼兒擁有了與不同小伙伴相約的機會,可以提前和同伴相約同一時間段,根據(jù)喜歡的話題提前準備道具、圖畫、故事等?!霸掝}趴”經(jīng)常因幼兒積極參與其中無法結(jié)束;三是傳遞新能量。在“話題趴”,幼兒樂于表達,分享新玩具、新游戲、新繪本、小動物、種子等,互相傳遞快樂;四是溝通新支持。“小愛有約”中的資源推薦受到家長的喜愛,特別是親子居家陪伴的多元游戲與親子溝通方式,能有效指導家長從發(fā)展角度關注幼兒的生活和游戲狀態(tài),舒緩家長和幼兒的居家焦慮情緒,提升了親子關系。
教師的發(fā)現(xiàn):在開展預約“話題趴”的過程中,教師發(fā)現(xiàn)多數(shù)幼兒積極主動,能根據(jù)主題分享宅家趣事、交流繪本故事、大膽展示才藝。但是,也有部分幼兒經(jīng)常在一旁默默看著其他幼兒互動。居家期間,教師用什么陪伴方式鼓勵幼兒大膽表達、展現(xiàn)自我?
教師的行動:為了讓每個幼兒都能有大膽自信、表達展現(xiàn)的機會,中(一)班晚間版“小愛主播”應運而生。我在征得全班幼兒和家長同意后,讓中(一)班的“話題趴”升級為“主播站”。“小愛主播”即將開播的消息,瞬間點燃了幼兒的熱情?!靶壑鞑ァ笔裁磿r候播出?主要講什么?每天安排多少人參與?為此,教師在班級群中與家長、幼兒進行討論,最終約定每周四、五、六、日的晚上7:30 開播。第一期內(nèi)容以故事大王為主,每天由3 名幼兒做“小主播”,幼兒可依據(jù)自己的能力需求,和家長商量后,提前一天自主報名。報名后,幼兒可以找自己最喜歡的繪本故事練習表達,通過直播或者請父母錄制后上傳視頻或音頻,在約定的時候內(nèi)播出,大家可用留語音的方式做出評價。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12 名幼兒成了第一期線上主播,幼兒的表現(xiàn)得到家長和教師的一致認可。雖然幼兒園已恢復線下教學,但是“小愛主播”還在繼續(xù)。
教師的思考:一是善聽說。“小愛主播”的約定,不僅為宅家幼兒帶來了樂趣,還為每個幼兒搭建了展示自我的舞臺。大家在互相學習、探究、嘗試中成長,在主動說、敢說、會說的進階式發(fā)展中培養(yǎng)了良好的傾聽習慣;二是趣點評。在“小愛主播”活動中,不少幼兒都做了充分的準備,但在面對鏡頭的一剎那,還是很緊張。直播后,幼兒互相出主意:聲音要響亮,可以邊看圖邊講,講故事要有表情,不同角色要變換不同的聲音,一遍沒錄好可多錄幾遍……一條條專業(yè)的語音點評給后面的小主播提供了很多有價值的信息。兩天后,小主播們漸入佳境,能大膽、自信、聲情并茂、連貫、完整地講述故事;三是暖陪伴。有位家長在微信朋友群如此記錄:教師班級群并沒有因“疫情”影響而寧靜。教師每天溫馨的問候與各種教育指導,讓幼兒隔著屏幕也能感受關愛。教師在活動中驚喜地發(fā)現(xiàn),暖心的陪伴不僅來自師幼的共同約定,還來自同伴的鼓勵。一位媽媽說得好:“小主播視頻成為幼兒的睡前故事,這樣的陪伴令人感動不已?!?/p>
教師的發(fā)現(xiàn):有小班家長反映,幼兒居家期間不聽話,吵著看電視,吃飯要喂,什么都不肯自己做。父母要是不依從幼兒的要求,幼兒就會哭鬧。這位家長的反映得到群里其他家長的共鳴。確實,經(jīng)過大半年幼兒園生活,很多幼兒在教師的引導下,其自理能力得到很大提升,但居家后家中長輩的“包辦代替”,讓幼兒故態(tài)復萌,家長對此非常焦慮。教師如何針對這個問題,給予家長有效的家庭教育指導?有的教師想到了前期在幼兒園開展的“寶貝愛整理”活動。是否可以在居家環(huán)境下持續(xù)推進“小管家”行動,指導家長幫助幼兒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與能力?
教師的行動:教師在線上向小班家長支招,鼓勵家長和幼兒定下“小鬼當家”的約定,以“家”為活動場域,鼓勵幼兒每天完成兩件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如自主進餐、整理床鋪、整理鞋柜、收歸玩具、穿疊衣服等,完成后即可得到兩個卡通貼紙。復學返園后,幼兒還可以將“獎勵”帶到幼兒園,集滿10 個以上的貼紙就可以兌換一個“整理勛章”或“隱藏獎勵”(在禮物兌換區(qū)選一樣喜歡的玩具,第一個選區(qū)域游戲特權(quán),當一次“班級小管家”等),以此調(diào)動小班幼兒自我管理的積極性。在親子約定行動中,教師開展“我會自己卷襪子”“吧嗒吧嗒按紐扣”“今天我自己吃飯啦”等集贊性的活動,幫助幼兒提升生活技能,養(yǎng)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教師的思考:一是看到了家長的收獲。在“小鬼當家”親子行動中,家長參與其中,體驗了在家庭實施游戲化、生活化教育的價值;家長感受了幼兒在“約定”和“守約”過程中的積極表現(xiàn);家長看到了幼兒在游戲中塑造并提升良好的學習品質(zhì)和能力,為開展有效的家庭教育提供了經(jīng)驗支持;二是看到了約定的成效。約定的條件建立在幼兒的生活經(jīng)驗上,能更好激發(fā)幼兒的內(nèi)驅(qū)力和自信心。集貼紙換獎勵的方式促使幼兒積極參與活動,養(yǎng)成了良好的生活習慣,如早睡早起、不挑食、常與家長共同閱讀繪本。很多幼兒在復課后都拿到了自己喜歡的勛章,真正體驗了“小鬼當家”的成就感。
“小愛有約”行動讓教師看到疫情背景下的陪伴不是只來自教師,還來自家長的參與和同伴的鼓勵。約定行動也讓教師看到幼兒的無限潛能,家長的積極配合和自身的責任,教師要用愛傳遞教育理念,攜手家長,讓每個幼兒在特殊時期都能收獲美好的時光,從而全面地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