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吉云(吉安市青原區(qū)人民醫(yī)院超聲科,江西 吉安 343009)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良性疾病,發(fā)病率每年都在增加,疾病會引發(fā)疼痛、子宮出血,嚴重者會導致不孕,疾病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1-2]。子宮肌瘤病程長、發(fā)病率高、復發(fā)率高,如果不及時進行有效的診治,很容易發(fā)生癌變,疾病對婦女的生育安全造成極大的危害。子宮肌瘤的早期診斷至關重要,子宮肌瘤在子宮的任何位置均可以發(fā)生[3-4]。子宮肌瘤是由子宮平滑肌細胞增殖引起,隨著醫(yī)學技術的進步,各種疾病的診治方法層出不窮,通過B 超檢查可提高子宮肌瘤的診斷準確性,為臨床診治奠定基礎。B 超檢查的價格適中,操作簡單,近年來在子宮肌瘤等疾病的診斷中得到了推廣使用[5-6]。在B 超檢查中,采用方式為腹部B 超檢查與陰道B 超檢查,兩種方式的檢查方式與效果具有明顯的差異。與腹部B 超檢查相比較,陰道B超檢查可以更好的提高檢出率。為評價子宮肌瘤診斷中采用腹部B超檢查與陰道B 超檢查診斷的價值,本次研究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52 例子宮肌瘤疾病患者開展調(diào)研。報道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 年1 月至2021 年12 月我院收治的子宮肌瘤疾病的患者52 例,均提供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以手術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52 例子宮肌瘤疾病患者年齡19~66(45.45±6.56)歲;病程4個月~2年,平均病程(9.45±1.23)個月。子宮肌瘤疾病類型:19 例肌壁間肌瘤(占比36.54%)、14例黏膜下肌瘤(占比26.92%)、10例漿膜下肌瘤(占比19.23%)、9例宮頸肌瘤(占比17.31%)。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均自愿入組研究,簽署知情同意書;(2)患者臨床資料完整;(3)均經(jīng)過手術后病理診斷,確診為子宮肌瘤;(4)具有良好的配合程度和依從性;(5)全部入組者在參與研究前未接受過任何的內(nèi)分泌或手術方面的治療。排除標準:(1)生殖器感染患者;(2)年齡不足18歲者;(3)合并其他子宮疾病的患者;(4)妊娠期和哺乳期的女性患者;(5)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6)急性或慢性盆腔感染者;(7)合并惡性腫瘤的患者。
1.3 方法
1.3.1 醫(yī)療設備 使用飛利浦公司生產(chǎn)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型號:EPIQ5)進行檢測。
1.3.2 腹部B 超檢查 使用C5-1 的探頭型號,調(diào)整頻率為1MHZ 至5MHZ 之間。檢測前飲大量水并憋尿,充盈膀胱后,指導患者取仰臥位,根據(jù)檢查的需要可以適當調(diào)整為側臥位。將探頭置于患者的腹部,自恥骨聯(lián)合上方開始,采用多切面進行檢測,觀察并且記錄患者的子宮與雙側的卵巢情況,分析患者子宮形態(tài)、卵巢的大小、子宮前后壁情況,結果由兩名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確診。
1.3.3 陰道B超檢查 使用C10-3V的探頭型號,調(diào)整頻率為3~10 MHZ之間。檢測前將膀胱排空,指導患者取膀胱截石位,根據(jù)檢查的需要,可適當墊高臀部。檢測人員在檢測前使用一次性無菌手套進行操作,將儀器的探頭涂抹耦合劑,將探頭緩緩置入患者的陰道中,采用多切面的掃查,觀察并記錄患者的子宮以及雙側附件的具體情況,分析子宮的大小、位置、形態(tài)等,觀察是否出現(xiàn)包塊和異常,通過調(diào)整X軸、Y軸和Z軸,多角度觀察病灶,據(jù)患者實際情況適當使用手部輕壓其腹部,行斜、縱、橫掃查,仔細觀察患者子宮、雙側附件等情況。結果由兩名具有豐富經(jīng)驗的醫(yī)師進行確診。
1.4 臨床觀察指標 (1)以手術病理診斷作為金標準,分析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在不同類型子宮肌瘤(肌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宮頸肌瘤)中的檢測結果。(2)對比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的檢出率。(3)對比腹部B超檢查、陰道B超檢查的敏感度、特異度、準確性。
1.5 統(tǒng)計學處理 數(shù)據(jù)采用SPSS 23.0 統(tǒng)計學軟件進行處理。計數(shù)資料采用例(百分率)表示,行χ2檢驗。P<0.05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1 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在不同類型子宮肌瘤中的檢測結果分析 陰道B 超檢查在不同類型子宮肌瘤(肌壁間肌瘤、黏膜下肌瘤、漿膜下肌瘤、宮頸肌瘤)中的檢出率以及總檢出率高于腹部B 超檢查的檢出率,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腹部B超檢查、陰道B超檢查在不同類型子宮肌瘤中檢測結果比較[n(%)]
2.2 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檢出率比較 陰道B 超檢查的陽性檢出率為98.08%,高于腹部B 超檢查的陽性檢出率為53.85%,陰道B 超檢查的陰性檢出率為1.92%,低于腹部B超檢查的陰性檢出率為46.1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腹部B超檢查、陰道B超檢查檢出率比較[n(%)]
2.3 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的應用效能比較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的特異度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陰道B超檢查的敏感度、準確性高于腹部B 超檢查,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腹部B超檢查、陰道B超檢查的應用效能比較[n(%)]
子宮肌瘤是一種常見的婦科疾病,子宮肌瘤是由于子宮平滑肌的增生而引起的一種常見的女性疾病,由于子宮肌瘤中存在大量的雌激素和黃體酮受體,這些受體可以促進肌瘤的增生,從而導致其體積變大[7-8]。子宮肌瘤屬于良性的惡性腫瘤,主要發(fā)生在30 歲以上的女性。因為子宮肌瘤在初期并沒有表現(xiàn)出任何的征兆,所以在臨床上很難確診,而當腫瘤的體積越來越大時,腫瘤的惡性程度也會增加,從而降低患者的生存品質(zhì),導致不良預后。子宮內(nèi)膜疾病涉及的疾病種類較多,病理診斷是確診該病的主要方法,但它是一種有創(chuàng)傷性的檢測,患者并不容易被接受。為子宮肌瘤患者選擇一種安全、準確度較高的診斷方式非常重要,可以及早的確診對患者進行有效的控制和介入,有效地減少惡性病變的發(fā)生,從而保證患者的生命健康[9]。
B 超是目前最常用的檢查手段,它不但可以幫助患者確診病情,還可以為以后的治療方式奠定基礎。隨著醫(yī)學的進步,超聲技術的發(fā)展越來越快,目前在婦科檢查中應用越來越多,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臨床上,具有操作簡單,安全性高,檢查符合率高等特點。超聲診斷具有快捷、方便、可重復檢查的優(yōu)勢。超聲主要以超聲聲波為媒介,對患者病癥位置進行掃描,通過聲音反射后設備接收返回聲波并進行繪制建立模擬圖形。超聲診斷子宮肌瘤診斷準確率比較高,在超聲影響分析中,若檢測者無病變,則影像顯示為子宮內(nèi)膜和肌壁邊界清晰,血流信號明顯。檢查期間,通過掃查患者的子宮、附件、盆腔和周圍組織等區(qū)域來分析子宮內(nèi)部結構形態(tài),根據(jù)影像結果進行綜合診斷[10-11]。臨床上多采用腹部B 超檢查來對患者的子宮組織內(nèi)部進行分析,但是腹部B 超檢查的分辨率較差,探頭頻率清晰度欠佳,對于隱匿性包塊容易出現(xiàn)漏診。腹部超聲診斷子宮肌瘤具有檢測面積大、檢測條件低、透視性強等特點,但該檢測結果易受腹部以及腸道影響,造成誤診、漏診。在本次研究中,腹部B超檢查的陽性檢出率為53.85%,陰性檢出率為46.15%,陰道B 超檢查的陽性檢出率為98.08%、陰性檢出率為1.92%。由于腹部B 超檢查的影像比較模糊,并不能完全反映病變的具體位置,而且難以分辨,所以很容易出現(xiàn)誤診和漏診的問題。而通過陰道B超檢查可以清楚的看到病變的全貌,和腹部B 超檢查不同,陰道B 超檢查可以清楚的看到腫瘤的體積,改變的程度和種類,從而為以后的手術提供更客觀、更準確的資料,減少誤診率。陰道B超檢查是將探頭置入檢測者的陰道內(nèi)部,通過多切面掃查來進行診斷。與腹部B超檢查相比,陰道B超檢查的探頭頻率更高,并且與組織和子宮內(nèi)部更為接近,清晰度較高。陰道B超檢查則具有針對性強,反饋圖像更加清晰,可直接對患者病癥部位進行探查,保證檢測效率的同時極大提高了檢出率以及準確性[12-13]。在本次研究中陰道B 超檢查在不同類型子宮肌瘤中的檢出率以及總檢出率高于腹部B超檢查的檢出率(P<0.05)。主要是因為經(jīng)陰道B 超檢查不需要穿過患者的腹腔,因為它靠近了子宮,所以可以獲得高品質(zhì)的影像,可以清晰地看到子宮內(nèi)的狀況,做出正確的判斷。與腹部B 超檢查診斷子宮肌瘤相比,陰道B超檢查的圖像更加清晰且完整,可以直接觀察病灶,并且確定子宮肌瘤的大小和具體的位置。腹部B超檢查會受到膀胱的充盈程度和子宮的形狀等因素的制約,從而導致了臨床上的誤診和漏診。陰道B 超檢查不會受到外部環(huán)境的影響,可以清楚地看到子宮和卵巢的血液流動狀況;患者不用憋尿,可以減少患者的不適。陰道B 超檢查對子宮肌瘤的鑒別具有很高的特征性,可以根據(jù)超聲探針尖端定位到骨盆器官的疼痛部位,以明確盆腔粘連,為臨床上正確的診斷和治療奠定基礎,減少了臨床上的漏診和誤診[14-15]。在本次研究中,陰道B超檢查的敏感度、準確性高于腹部B超檢查(P<0.05)。說明陰道B 超檢查診斷子宮肌瘤的效果優(yōu)于腹部B 超檢查,具有較高的應用價值。
綜上所述,腹部B 超檢查、陰道B 超檢查診斷子宮肌瘤均具有一定的應用價值,但是陰道B 超檢查診斷在子宮肌瘤中的檢出率更高,有助于鑒別區(qū)分疾病類型,值得予以臨床使用和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