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秋,何瑛,李貴妃,陳小玲,李麗君,王瑤,劉婕,馬丹,劉倩
(1.湖南師范大學 醫(yī)學院,湖南 長沙 410013;2.長沙市岳麓區(qū)咸嘉湖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 護理部,湖南 長沙 410205)
在人口老齡化背景下, 滿足老年人養(yǎng)老服務需求, 建設老年人高質量生活成為國家的重點戰(zhàn)略目標[1]。 陪護機器人作為信息化醫(yī)療產物,在老年護理中起到顯著作用[2]。 它提供家庭陪伴、協(xié)助日常生活、改善老年人心理健康和促進社交自信[3-5],同時可節(jié)約護理人力資源,減輕醫(yī)務人員工作負擔[6-7]。陪護機器人在國外護理領域萌芽較早, 多以量性研究方式探討影響因素,且研究發(fā)現(xiàn),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使用意愿受自身、環(huán)境、機器人本身等多種因素影響[8]。但國內尚無此類研究。扎根理論學以質性研究為手段,通過系統(tǒng)收集和分析資料,從資料中衍生理論,所得結論能揭示現(xiàn)象背后的深層含義[9]。 因此,本研究從老年用戶視角出發(fā),采用扎根理論學方法充分挖掘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使用意愿, 以期為提高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接受度和促進智能輔助養(yǎng)老發(fā)展制定相關措施提供理論依據。
1.1 研究對象 2021 年6—7 月,采用目的抽樣法,選取長沙市某社區(qū)衛(wèi)生服務中心的老年人為訪談對象。 納入標準:(1)社區(qū)居住≥1 年;(2)年齡≥60 歲;(3)對陪護機器人有一定了解;(4)知情同意并自愿參與本研究。 排除不能正確表述語意者。 樣本量的確定以扎根理論為指導所建議的訪談樣本量20~30 為宜[10],最終本研究納入20 名老年人。 年齡60~78(66.70±5.57)歲;男性45%,女性55%;文化程度以中學為主。 受訪者一般資料見表1。
表1 社區(qū)受訪者一般資料(n=20)
1.2 研究方法
1.2.1 確立訪談提綱 通過文獻回顧及根據研究目的制定初步訪談提綱[11-13],并于正式訪談前對符合納入排除標準的3 名社區(qū)老年人進行預訪談, 根據預訪談結果與反饋對訪談提綱調整和修訂, 確定最終訪談提綱。訪談提綱以開放式問題為主,包括:(1)您對陪護機器人的態(tài)度是怎樣的?(2)您希望陪護機器人需要具備哪些功能? (3)如果有機會,您愿意使用陪護機器人嗎?(4)您認為促進您使用陪護機器人的因素有哪些?(5)您認為阻礙您使用陪護機器人的因素有哪些? (6)您喜歡什么外觀的陪護機器人?
1.2.2 資料收集方法 采用半結構式訪談法收集資料,訪談同時對內容進行錄音。訪談前向受訪者介紹本次訪談的目的、 意義并播放一段時長為3 min 的陪護機器人視頻,承諾使用編碼代替相關信息,以保護受訪者的隱私。訪談地點選在病房,安靜且無人打擾。 每次訪談時間為20~30 min,在訪談過程中,研究者根據提綱進行提問, 鼓勵受訪者充分表述內心想法,觀察并記錄受訪者的語氣、身體動作及神態(tài)變化,以提高資料的完整性和準確性。
1.2.3 資料整理與分析 訪談結束當天, 將錄音資料逐句轉錄為文字, 并結合訪談時記錄的內容對轉錄資料進行核實。 本研究以扎根理論[14]為指導方法,針對某一現(xiàn)象自下而上將資料濃縮、歸納、概念化地引導出扎根的理論。 并應用NVivo12plus 軟件管理訪談資料,對隨機抽取的16(4/5)份訪談資料嚴格按照Corbin 和Strauss[15]的扎根編碼程序對收集的數據進行開放式編碼、主軸性編碼及選擇性編碼,另4(1/5)份進行理論飽和度檢驗[16]。 通過對資料逐步分析,使其范疇化,建立各個范疇要素之間的緊密聯(lián)系,歸納提煉主題并得出結論。
1.2.4 質量控制及倫理 研究者訪談前系統(tǒng)學習質性研究方法。 訪談時,避免誘導性的提問,始終保持中立態(tài)度。轉錄后的資料反饋給受訪者核實,以保證研究資料準確無誤。研究者承諾對訪談資料保密,減輕受訪者的顧慮。 本研究經本院倫理委員會審查批準(2021-237)。
2.1 開放性編碼、主軸性編碼及選擇性編碼 開放性編碼是一個混合化過程。 首先對原始資料逐字逐句分析、編碼并賦予其概念化標簽,再經持續(xù)比較分析、新的方式重新組合,以達到概念和范疇化的操作化過程。本研究共獲得117 個編碼參考點,經整理分析,最終歸納出32 個初始范疇。 主軸性編碼指對原始資料分析, 發(fā)現(xiàn)和建立各個初始范疇之間的各種聯(lián)系,挖掘其潛在的相互關系和邏輯次序,從而進一步歸納出主范疇。 本研究將開放性編碼歸納分析的32 個范疇進行主范疇歸類,共形成10 個主范疇。 選擇性編碼是從主范疇中提取核心范疇, 建立核心范疇和其他范疇之間的聯(lián)系。 陪護機器人使用愿意是本研究的核心問題, 通過對范疇之間關系進行深入分析和比較, 最終得出社區(qū)老年人陪護機器人使用愿意的3 個主題。 陪護機器人使用意愿三級編碼結果見表2。
表2 社區(qū)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使用意愿的編碼結果
2.2 主題1:感知技術支持 感知技術支持作為外在推力對使用意愿產生直接影響。 其中9 名受訪者表示在考慮使用陪護機器人時會受感知技術支持的影響。
2.2.1 技術-任務適配不足 技術-任務適配不足指陪護機器人不能完成老年人下達的任務。 老年人由于疾病、缺乏家庭陪伴及情感孤獨,服務需求呈現(xiàn)多樣和個性化。陪護機器人現(xiàn)有配置,無法滿足老年人多樣化需求。 有家人陪伴的老年人需要機器人提供信息提醒、 料理家務及健康管理等社會性功能服務。 而獨居或身患疾病的老年人更希望陪護機器人提供安全監(jiān)護和情感陪伴。 E6:“像我們慢慢年紀大了以后記憶力就衰退了嘛, 能夠有個小機器人提醒吃藥、吃飯、測血壓,我認為還是蠻重要的。 ”E8:“我有兒子媳婦,還有孫子啊,不需要機器人跟我聊天,需要一個機器人給我做家務, 要是這個陪護機器人能幫我搞衛(wèi)生、搞飯吃那就好咯,那我考慮用一下?!盓16:“我平時一個人在家,要是生病了,沒有人照顧的時候,這個時候特別需要人的陪伴,有一個能跟我聊天,會安慰我的機器人我會覺得很欣慰,很好。 ”
2.2.2 擬人化程度低 擬人化指賦予非人對象人類獨有的特征或狀態(tài)[17-18]。 部分老年人表示,陪護機器人所呈現(xiàn)出來的機械化服務、 無共情能力和冰冷感受的低擬人化程度, 阻礙了他們之間的心理交流。E7:“像餐廳里面端菜的、削面的,還有些像小孩的玩具(機器人),還有的在醫(yī)院門口接待的(機器人),總覺得它是一個冰冷機器,沒有思想,沒有活力,不是一個真人。 再跟它說話,也不會說心里話,也不會感覺到溫暖。 ”
2.2.3 外觀-偏好不平衡 部分老年人表示,體型碩大,機械外觀的機器人不符合他們的喜好,人型或可愛型外觀以及語調柔和的陪護機器人更能激發(fā)他們的興趣,提高其使用意愿。E7:“那些有棱有角的機器人我不喜歡,我還是傾向于跟人差不多,比較柔和一點的機器人?!盓16:“我喜歡可愛型的機器人,像機器貓或者娃娃一樣的那種機器人可以。”E3:“哎~,那種長得像娃娃,說話聲音也像小孩子的機器人,我覺得好可愛,很有趣(哈哈哈)。 ”
2.3 主題2:感知行為控制 感知行為控制作為外在動機直接影響老年人的使用意愿。 其中9 名受訪者表示考慮使用陪護機器人時受感知行為控制影響。
2.3.1 技術有用性感知弱 老年人自理能力強、使用體驗少、對功能認知及新事物接受能力弱,潛意識里認為陪護機器人用處不大, 而直接影響使用意愿。E1:“我能夠生活自理,我還是不需要。 本來能夠自理,什么事情都能把它完成,為什么還要搞那個東西(用陪護機器人)。 ”然而,有技術使用經驗的老年人感受到機器人所帶來的益處,則表現(xiàn)出對陪護機器人積極的使用愿望。 E2:“我家里就有這種機器人?。ㄩ_心地說),哈哈......還裝了一個(智能鎖)門鈴,它就提醒我:記得帶手機、記得關門、記得帶鑰匙呀,就很好很有用啊。 ”
2.3.2 技術易用性感知弱 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功能了解甚少, 自感使用困難, 擔憂操作起來不受控制,而降低技術易用性感知水平。 E4:“我們很少接觸,不曉得需要什么功能,主要是我們現(xiàn)在對這個東西, 尤其是高科技, 現(xiàn)在玩手機多一點點復雜的東西,我們都搞不清吶,所以我們對這方面的東西不理解,害怕用啊。 ”
2.3.3 可接觸性低 因城鄉(xiāng)差異大和宣傳力度小,農村了解陪護機器人渠道有限,使老年人難以接觸到陪護機器人。E5:“有生之年,我不一定能用的上這個(陪護機器人)。在我們農村里,過20 年都不一定有?!盓2:“想要老年人盡快了解和使用這個機器人啊, 一定要增加宣傳度,打廣告啊,拿給他們用一下啊,體驗一下啊,這個是非常重要的,我是商人,我最懂這個。 ”
2.3.4 無購買力 絕大部分老年人表示機器人價格昂貴,缺乏購買能力。故老年人有使用意愿會因價格問題而被勸退。 E4:“這個價格很貴吧,多少錢啊,一般人肯定買不起呢。 ”E12:“想是想用,太貴了買不起,一個月就2 000 多,要吃飯還要看病,哪里還有錢買機器人哦。 ”
2.4 主題3:感知價值 感知價值作為內在驅動強化感知技術支持和感知行為控制的作用影響使用意愿。14 名受訪者表示在考慮使用陪護機器人時會受感知價值的影響。
2.4.1 功能價值期望高 功能價值期望指所能為生活帶來的理想效益。老年人身體機能逐漸下降,便捷生活、 保障安全及發(fā)揮實際作用的價值正向影響感知有用性, 進而強化感知行為控制影響使用意愿。E7:“當一個老人獨處的時候, 突發(fā)疾病或者摔倒了能夠及時給家屬報信,讓120 及時來搶救,我覺得安全性能是第一位的”。E3:“我覺得用機器人很好啊,對生活來說很方便啊,又能幫我做事,是有用的啊。 ”
2.4.2 技術價值期望高 科技迅速發(fā)展, 激發(fā)了老年人對機器人技術的肯定和支持, 可提高易用性感知,進而影響使用意愿。 E1:“哎呀,任何新鮮事物都可以去接受,如果國家高科技發(fā)展好,在20 年之內,共產黨發(fā)展好, 機器人肯定會走下來(進入老年生活)。 ”E13:“只要是對社會發(fā)展有利的,我都會支持。 不僅我支持,我還會呼吁我的家人去支持它(機器人)。 ”
2.4.3 情感價值期望高 通過陪護機器人提供的陪伴與互動獲取享受感、 提升愉悅感或幸福感滿足了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情感需求, 增強了擬人化的感知,進而影響使用意愿。 E7:“老人最怕的就是孤獨,自己生病的時候最需要有人照顧,需要人陪伴的,身邊又沒人,這種情況下,有個懂你思想、懂你情感的機器人陪伴也是一種安慰。 ”E6:“像我媽媽一樣年紀大了,家里小孩也不在身邊,有這個東西(陪護機器人)能夠幫到很多,陪她說說話挺有意思的。 ”
3.1 感知技術支持作為外在推力直接影響使用意愿 技術-任務適配不足編碼數占比最大。 本研究發(fā)現(xiàn),陪護機器人現(xiàn)有功能無法滿足老年人多樣且個性化服務需求。 究其原因,其一陪護機器人仍處于發(fā)展初期,技術不夠成熟,技術支持程度低;其二老年人居住情況及健康狀況不同,導致其需求繁雜多樣,難以實現(xiàn)任務與技術支持高匹配,進而影響使用意愿。 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人與陪護機器人相處中,機器人溫暖的服務和良好的共情能力會提升老年人對它的好感和使用意愿。 這可能跟人類的群居動物屬性,情感需產生共鳴有關。 此外,老年人偏愛可愛和人型外觀的機器人。 因為人型外觀易提升人們對機器人的信任度、增強接觸傾向以及增加人們對機器人犯錯誤的容忍度,可愛型外觀可傳遞友好和快樂感受。 可見,增強技術支持,會直接推動老年人群使用陪護機器人。
3.2 感知行為控制作為外在動機直接影響使用意愿 本研究發(fā)現(xiàn),直接體驗會增加技術自信,老年人對熟悉的事物更有把握, 易于激發(fā)其對技術的易用性感知,從而提高對陪護機器人的使用意愿。 然而,自理能力越強的老年人使用意愿越低。 這可能因為老年人自理能力強會削弱其對陪護機器人的依賴和需求,降低其對陪護機器人的有用性感知。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的知曉程度低,會產生較強的陌生感和難操控感,降低其對陪護機器人的技術易用性感知。 同樣,由于宣傳力度和地域差異,老年人了解陪護機器人的相關途徑少, 未形成智慧養(yǎng)老意識, 導致對技術的熱情度不高而影響使用欲望。 此外,老年人非常關注價格問題,陪護機器人成本高和購買費用家庭需要自費[19],容易打消老年人使用陪護機器人的念頭,這與現(xiàn)階段老年人低經濟收入形成的低購買力及老年人滿足于當前生活有關。
3.3 感知價值作為內在驅動因素間接影響使用意愿 通過感知價值強化感知技術支持和感知行為控制來影響使用意愿。本研究顯示,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技術支持肯定的態(tài)度, 會增強其對機器人技術的有用性感知和對機器人技術的信任。原因在于,國家重視機器人技術的發(fā)展以及機器人技術自身良好的發(fā)展前景[20],可提高國民對機器人的技術素養(yǎng)和增強老年人使用高科技產品的信心及益處感知, 從而強化感知技術易用性與有用性。 此外,本研究表明,老年人對功能價值的感知會提高技術-任務適配度,通過機器人陪伴互動所獲得的情感價值, 會強化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的有用性感知和擬人化程度感知, 這與老年人在接受新事物前復雜的內心活動有關。因此,通過實際使用和提高曝光率來提高老年人的價值感知, 有利于強化感知技術支持和感知行為控制的影響力。在感知技術支持、感知行為控制和感知價值的共同作用下,以提高老年人的使用意愿。
本研究通過半結構式訪談法, 深入探究社區(qū)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使用意愿,共提煉出3 個主題:感知技術支持、感知行為控制及感知價值。感知技術支持和感知行為控制作為外部因素直接影響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機器人的使用意愿, 感知價值作為內部因素通過強化前兩者的作用間接影響使用意愿。 因此, 為提高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的使用意愿應重視內部因素,強化外部因素,結合各因素的作用機制,采取相應的策略提高老年人對陪護機器人的認識和使用愿望,以推動機器人輔助養(yǎng)老服務模式的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