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靜靜 孫全靜
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有了自主學習這一環(huán)節(jié),才可能實現(xiàn)可持續(xù)發(fā)展和終身學習?!镀胀ǜ咧杏⒄Z課程標準(2017年版2020年修訂)》(以下簡稱《課程標準》)明確指出“教師要積極與學生共同開發(fā)更豐富和有價值的學習資源,鼓勵學生開展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教育部 2020),并在學習策略方面鼓勵教師幫助學生逐步形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和方法,提高其自主學習能力。另外,還在英語學習活動的設(shè)計上要求“教師要善于利用多種工具和手段,如思維導圖或信息結(jié)構(gòu)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nèi)化與運用”(教育部 2020)。
高中階段的教育是義務(wù)教育的延續(xù),也是高等教育的前期準備。因此,學生的自主學習是其能否自覺、有效地踐行終身學習理念的重要前提。學生在進入高中后,由于英語教材的深度、廣度及難度大幅度提升,以及要面對巨大的升學壓力,在授課節(jié)奏緊張的情況下疏于自我分析與思考,英語自主學習狀況不容樂觀。
除此之外,高中英語自主學習還存在以下問題:
考慮到高中英語課程的難度,教師多采取面向全體統(tǒng)一講解的策略,并在講解完畢后布置相關(guān)作業(yè)和任務(wù)。韋妙娟(2020)指出這會導致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狀態(tài),過度依賴教師,從而無法培養(yǎng)和發(fā)揮自主能力。學生不知道如何通過自主學習提高學習效率,從而對自主學習的推行造成一定程度的阻礙。
學生能力的提高離不開教師的激發(fā)和引導。劉暢(2014)認為學生自主學習活動背后“有一條不可或缺的暗線”,即“教師有效的啟發(fā)、引導、支持和幫助”。程曉堂(1995)指出自主學習是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根據(jù)自身條件和需要制訂并完成具體學習目標的學習模式”。教師雖然擔此重任,但對學生自主學習相關(guān)能力的引導能力嚴重不足,具體表現(xiàn)為觀念陳舊、教學方法單一、教學活動設(shè)計能力有限、慣用“填鴨式”教學模式等。教師在課堂上未有效擔任引導者角色,難以激發(fā)學生的積極主動性,更難以培養(yǎng)其自主學習能力。
博贊(Buzan)在20世紀60年代提出思維導圖(Mind Map)的概念。《課程標準》鼓勵教師利用思維導圖“引導學生通過自主與合作相結(jié)合的方式,完成對信息的獲取與梳理、概括與整合、內(nèi)化與運用”??紤]到學生英語學習主要體現(xiàn)在課前預習、課中學習、課后復習等環(huán)節(jié),且教師能在課堂中對他們的相關(guān)能力進行激發(fā)、引導和培養(yǎng),擬將思維導圖與教學的各個環(huán)節(jié)進行融合,并以各環(huán)節(jié)的課程設(shè)計為具體的支撐點,進行相關(guān)的策略探究與實踐。
1.教師制作預習類思維導圖,引導學生自主獲取信息
王同慧(2021)總結(jié)了圓圈圖、氣泡圖、雙氣泡圖、樹形圖、括弧圖、流程圖、復流程圖、橋型圖等八種思維導圖的具體類型及其作用。學生在最初接觸思維導圖時,對其特點、繪制要求及作用等比較模糊。針對這一問題,教師有必要準備相關(guān)的內(nèi)容對學生進行引導。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Understanding ideas閱讀語篇的相關(guān)習題為例,對學生進行利用流程圖(見圖1)自主預習語篇的引導。
圖1:Unit 5 The Monarch’s Journey 的因果關(guān)系流程圖
2.引導學生制作自主預習的思維導圖
在學生對思維導圖有進一步的認識后,教師可有意識地引導他們利用思維導圖對知識進行自主梳理?!墩n程標準》提出“在學生學習詞匯的過程中,教師可以根據(jù)主題,引導他們使用思維導圖梳理詞匯”。學生在了解思維導圖的繪制要求及使用場合后,會更好地運用。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的詞匯部分為例,編制如下樹形圖(見圖2)。
圖2:Unit 5 Into the wild的詞匯樹形圖
1.教師有意識地運用思維導圖使授課思維外顯
考慮到教學的主陣地是課堂,且一堂課運用多個思維導圖進行授課難度過大,以外研版高中《英語》必修一Unit 5 Understanding ideas的閱讀語篇The Monarch’s Journey以例,繪制在課堂教學中可利用的思維導圖(見圖3)。
圖3:Unit 5 The Monarch’s Journey閱讀課思維導圖
接下來,仍以該閱讀語篇為例,以思維導圖貫穿整個閱讀課引導學生學習為思路進行教學設(shè)計:
The Monarch’s Journey教學設(shè)計
主題語境:人與自然——人與動物
語篇類型:說明文
授課時長:一課時(45分鐘)
教材分析:
本單元標題為Into the wild,屬于“自然生態(tài)與環(huán)境保護”主題。The Monarch’s Journey是說明文,主要介紹科學家對黑脈金斑蝶大型遷徙活動的調(diào)查。文章重點對黑脈金斑蝶長距離遷徙的原因及研究的意義進行說明。重點詞匯主要涵蓋黑脈金斑蝶的習性及科學研究等,如monarch butterfly、annual、migration、measure、determine 等,重點句式主要為關(guān)系副詞引導的定語從句。文本主題意在引導學生更好地理解人與自然、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關(guān)系,培養(yǎng)其深入思考人與動植物之間的關(guān)系,從而形成關(guān)愛動物、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可持續(xù)發(fā)展理念。
學習目標:
通過本課的學習,學生能夠:
(1)了解黑脈金斑蝶的習性及其遷徙行為等方面的真實性信息;
(2)概括、整合文章各段落的具體信息,并利用主題句和關(guān)鍵詞歸納各段落的大意,理解文章結(jié)構(gòu);
(3)利用思維導圖一方面自主理清文章脈絡(luò),另一方面使自己的思路可視化;
(4)利用所學內(nèi)容介紹自己關(guān)愛動物的可行方式。
教學資源:
教材、多媒體課件、學案、白紙(學生自備)、黑板和粉筆。
教學過程(見下表):
步驟 教學活動 設(shè)計說明 互動時間與模式Starting out Step 1:Teacher shows pictures about some animals to choose the ones that migrate.創(chuàng)設(shè)情境,引出“遷徙動物”這一概念。4′Class work Pre-reading Step 2:Teacher directs students’attention to the question:What do you know about animal migration?引發(fā)“遷徙”主題的“頭腦風暴”,調(diào)動學生的相關(guān)背景知識,為下一步的閱讀活動打基礎(chǔ)。4′Class work Step 3:1streading Students read the title and the pictures to predict what might be mentioned in the text.引導學生利用標題和插圖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預測。5′Individual work While-reading Step 4:2ndreading Teacher asks all students to read the text fast to divide the text into four parts.Teacher guides students to match the different paragraphs with the main idea of each part on the mind map.引導學生略讀文章,將文章的5段內(nèi)容劃分為四部分,并與思維導圖上的各部分大意進行段落匹配。10′Individual work Step 5:3rdreading Students read the text carefully and make the mind map as rich as possible and then work in groups to share different ideas.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對文章內(nèi)容進行主題化的細化處理填充,使其對文章的理解更系統(tǒng)。小組交流環(huán)節(jié)能使學生從不同角度理解文章,從而更系統(tǒng)地再現(xiàn)文章內(nèi)容。10′Individual work Group work Post-reading Step 6:Teacher asks students to draw their own mind map about one endangered animal and its protective measures.Students share different mind maps in their group and choose the best one.Teacher invites students to introduce endangered animals according to the mind map they have drawn.學生自主繪制某種瀕臨滅絕的動物的思維導圖,并與小組成員分享,既能運用所學知識表達自己的構(gòu)思,又能從同伴的呈現(xiàn)中汲取“營養(yǎng)”,豐富自己的語言輸出。從構(gòu)思到運用,從思維導圖提煉到語言擴充表達,學生的信息概括與整合能力得到了提高。10′Individual work Group work
(續(xù)表)
2.鼓勵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shè)計主題思維導圖
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是《課程標準》推行的學習方式。張中西(2014)界定了“小組合作學習中充分獨立自主學習”的概念及功能,認為兩者不僅不相斥,而且“密不可分,和諧共存”。教師應(yīng)鼓勵學生建立興趣小組或按照“組內(nèi)異質(zhì),組間同質(zhì)”的原則分組,引導他們在小組中傾聽、交流不同意見,學會在合作中找到促進自我發(fā)展的方式。
1.引導學生利用多種方式獲得思維導圖的反饋
《課程標準》指出“制作思維導圖”是非紙筆測試活動的有效評價方式之一。教師應(yīng)考慮到課后學生自主復習形式的多樣性,適當布置繪制思維導圖的作業(yè),引導他們學會將所學知識以自己的理解形成獨特且有針對性的總結(jié)。關(guān)于課后用于復習的思維導圖,教師要鼓勵學生利用多種方式獲得思維導圖的反饋,如自評、組內(nèi)互評、組間優(yōu)質(zhì)思維導圖欣賞及教師點評等方式,引導他們?nèi)¢L補短,共同進步。
2.注重思維導圖對學生寫作思維的外顯作用
英語的紙筆測驗著重考查學生的信息輸出能力,而英語高考改革的新題型“續(xù)寫或縮寫”更關(guān)注學生對所給文章的信息整合能力及續(xù)寫故事的思維能力。張曉東(2021)認為思維導圖的運用能幫助學生“將內(nèi)容、思維和語言濃縮在一個網(wǎng)絡(luò)系統(tǒng)中”,從而使寫作思維得到體現(xiàn)與提升。因此,高中英語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課后以思維導圖的形式對課文進行信息整合、脈絡(luò)梳理。達到一定熟練度后,學生可以利用思維導圖先自主分析續(xù)寫或縮寫所給材料的信息,再繪制出自己的續(xù)寫或縮寫思路,從而達到分析信息、整合思路,以及作者敘述思路與自己的續(xù)寫思路同時實現(xiàn)可視化的效果,極大地促進思維發(fā)展。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之本,自主為重。思維導圖輔助教學能夠有效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水平。在高中英語教學中,若教師能在課前、課中、課后分別引導學生利用思維導圖輔助學習,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定能獲得巨大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