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廈門市大同小學 陳淑娥
小學語文是學好語言文化的基礎性學科,新課改實施背景下,各種新型教學方式層出不窮,其中單元主題整合教學就是較常見且教學效果較好的一種教學方法。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之間都存在一定聯(lián)系,使用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方法開展課堂教學可以立足單元目標,突出單元整合,對小學語文課堂內容不斷進行優(yōu)化和整合,不但能夠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和效率,還能鍛煉小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和水平。教師是學生的指路明燈,因此小學教師應該充分發(fā)揮自己的教學才能進行單元整合教學,促進小學生的語言能力發(fā)展。
小學語文教學課堂,使用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有助于促進小學生綜合語言能力提升。單元主題整合教學要求學校和教師能夠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為小學生提供適合的單元主題,并結合實際情況給小學生制定相應的學習目標,這種情況下營造一個具有單元主題的、綜合性的學習環(huán)境能夠提高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效果和質量。小學教師可以把教材內容當作傳輸知識的起點和促進學習目標的工具,并融入相應的單元主題內容相關的拓展資源,從多個領域進行資源整合。單元主題綜合教學立足于學生,需要對小學生的學習內容進行詳細解釋,然后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系統(tǒng)地給學生提供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運用方法。單元主題整合的教學方法還能夠讓教師深入了解每個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學習積極性和知識運用能力,為教師進一步開展教學規(guī)劃提供參考。
教師在設計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方案時需要立足課堂基礎知識點,綜合考慮該知識點是否需要進行主題拓展,然后根據考慮評估的結果確定相關單元主題的教學內容,要在課堂教學前找到合適的切入點,順利引導學生進入單元主題學習狀態(tài),幫助協(xié)調統(tǒng)一單元主題和教學目標。教師應該對小學生的基礎知識、學習能力、學習狀態(tài)等進行綜合分析,并在此基礎上將相關單元主題的知識點進行串聯(lián),將其貫穿整個教學過程,深度挖掘教學內容,并發(fā)揮其最大效果。
教學單元都是緊密聯(lián)系在一起的,小學教師可以在結束一個教學單元主題時,結合小學生的學習能力和具體情況,有效銜接下一個單元的主題。在以往的課堂教學中,教師一般采用單一的口頭講解方式進行教學,忽視了學生的學習感受,限制了教師對學生學習情況的深入了解。此外,這種傳統(tǒng)教學方式沒有系統(tǒng)、完整的教學方式,無法做到一對一輔導學生,不利于學生牢固掌握課堂教學知識點,更不利于學生將課堂知識點靈活運用到實際生活中,這使得學生經常會在上一課堂知識點還沒有得到鞏固時就進入下一課堂教學,學生會越來越難以掌握課堂知識。長此以往,學生語文課堂學習會陷入一個惡性循環(huán),造成小學生對每個知識點都一知半解,降低了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和興趣。單元主題整合教學的方式不僅可以激發(fā)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興趣,還能增強小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和積極性,增強小學生在課堂學習中的自信心,有利于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的全面發(fā)展。
隨著新課改的不斷實施與推進,小學教育越來越重視實踐教學和主題式的多樣化教學方式?;谛抡n改的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整合教學,不單指小學課堂內容的單元整合,還包括相關教科書類的單元整合,如小學語文中某一個作者的想法、心態(tài)、情緒等,運用多樣化的單元表達和關系體現(xiàn),映射作者的思想內涵。小學語文課堂教材中各個教材單元之間都是緊密聯(lián)系的,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教材單元之間的有效銜接,不斷對教材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深度挖掘小學生的內在潛力,讓小學生有獨立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等幫助小學生培養(yǎng)自己的自主學習能力。小學課堂教學需要將理論和實踐有效結合,讓小學生能夠深刻了解、熟練掌握語文學科的每個知識點并靈活運用到日常生活中,培養(yǎng)小學生的綜合素質,養(yǎng)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
小學語文教材每個單元都包含精讀和略讀文章,雖然小學語文教學以精讀文章為主,通常將略讀文章作為課堂教學外的延展內容。但新課改背景下,教師可以尋找精讀文章與略讀文章之間的銜接點,將語文精讀學習方法運用在語文閱讀中,幫助學生進行略讀文章的課外延展閱讀,促進學生實踐所學知識點。受傳統(tǒng)授課方式影響,一些悟性較高、能力較強的小學生會在課堂前預習語文課堂知識,以便快速掌握課堂知識,但這種超前的自學可能會導致小學生對語文課堂教學興趣降低。因此,教師需要以興趣為導向,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并通過多樣化的教學方法提高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而單元主題整合教學抓住了這一點,以學生興趣為主,有效地將小學生學習目標和內容進行優(yōu)化整合,從而調動小學生的積極性。
例如,在學習《白鵝》《母雞》這兩篇文章時,語文教師可以在課堂上對每一篇文章進行單獨細化解說,然后再引導學生通過課本尋找小動物的特征,讓小學生盡可能地發(fā)散思維表達作者描繪的小動物的習性和特點以及分析作者的表現(xiàn)手法。然后,語文教師可以將課外相關文章與單元主題相整合,讓小學生通過自主學習感受語文學習的奧妙,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多樣化的單元整合教學不僅能活躍課堂氣氛,還能有效調動小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積極性。
小學語文學習要求學生培養(yǎng)朗讀、寫作、背誦等能力,為達到教學要求,教師還會布置相應的練習作業(yè),檢驗學生對課堂教學知識的掌握情況。一般情況下,教師會讓小學生通過閱讀、分析教材內容,初步了解文章的整體情況,再通過精讀感受作者筆下某個人物或某種畫面?zhèn)鬟f出來的情感和內涵。單元主題整合教學則能夠深層次挖掘教材內容,引發(fā)學生進行獨立思考,從而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更深層次地理解教材知識背后的思想與內涵,促進語言綜合能力的發(fā)展。
課堂教學時間的局限性以及小學生的閱讀規(guī)律,一節(jié)語文閱讀課堂教學可能只夠學生閱讀兩篇文章且學生對文章的理解流于表面,無法深入了解其內涵,這不利于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借助單雙文整合的教學方法串聯(lián)單元主題進行閱讀則降低了這種限制,對小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yǎng)有一定的促進作用,下面將采用單雙文整合的教學方法串聯(lián)單元主題。
1.小學語文學習的課堂學習目標不僅是讓小學生能夠理解文本知識,還需要鍛煉小學生的閱讀能力,使小學生能理解作者傳達的思想感情。學生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通過閱讀不斷積累語言知識,鍛煉其語言綜合能力,將小學語文中語言融合的優(yōu)勢運用到日常生活的各個方面,有利于促進自身綜合能力的發(fā)展。例如,小學語文六年級《山中訪友》這篇文章,主要描繪了大自然的風光,作者將山中景物視為友人去探訪。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需要感受作者真實的內心情境,用心體會大自然中每個景物的特點,以及作者對其的細節(jié)描寫。然后,語文教師可以將單元目標和教材知識進行整合重組,給小學生充分的閱讀時間,讓其從字里行間感受“山中訪友”的心境。通過這種精讀的方式,小學生可以感受到作者生動形象的描寫手法,產生身臨其境的感覺。此時,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讓其找出文章中用到的比喻、擬人等修辭手法和表達形式,并在精讀之后進行總結分析。語文教師在這個過程中可以靜心設計具體的教學流程,如:(1)精讀課文,找出其運用的修辭手法;(2)分組合作,結合作者的修辭手法對生活中的景物進行描寫;(3)語文教師引導、提示并總結。這個過程中,語文教師需要給學生足夠的時間去精讀理解并分組討論,以加深學生對內容知識、表現(xiàn)手法和作者傳遞情感的理解。同時,教師可以觀察學生在過程中的表現(xiàn),并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學生的學習情況、學習狀態(tài)和學習能力。
2.小學語文課堂中采用單元主題整合的教學方式,能夠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例如,小學語文三年級《女媧補天》《夸父逐日》兩篇文章都是口口相傳的神話故事,在學習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精讀兩篇文章,并用自己的話復述整個故事,以此為單元目標,鍛煉小學生的思維能力,提高小學生的語言綜合能力。以《女媧補天》為例,小學語文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給予學生相應的提示,如以課本標題為主,在閱讀課文時抓住女媧補天的原因、經過和結果,梳理故事的主線,以復述整個過程,這種提示不僅能降低學生完成任務的難度,還能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在復述故事前,教師還可以積極鼓勵學生自主發(fā)言,如教師可以通過“哪位同學已經做好準備,愿意向同學們復述一下女媧補天的故事?”這種帶有鼓勵性的話語給予學生發(fā)言的勇氣。在學生復述完后,教師還需要及時給予正面評價,激發(fā)其他學生發(fā)言的勇氣,提高學生參與課堂的積極性,增強語文課堂的活躍度。在整個過程結束后,教師還需要對教材中出現(xiàn)的重點字詞、段落、傳遞的思想內涵進行總結分析,在鍛煉小學生語文語言綜合能力的同時提高其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通過精讀文章,結合單雙文進行單元主題的整合教學,不僅能夠鞏固小學生的學習效果,還能提高教師的課堂教學質量,更高效地完成預定教學目標。相比傳統(tǒng)授課方式,這種教學方法能獲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師可以在一堂課的時間內讓學生實踐語文知識,鍛煉語言綜合能力,并深刻體會語言背后傳遞的真實情感,提升學生語文閱讀能力水平和發(fā)散思維能力。
小學階段學習語文知識,進行單元主題整合教學需要注意整合的單元、文章之間需要主題相似、內容接近。語文教師才可以讓學生對比欣賞整合的文章,幫助學生鞏固學習的知識,通過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觀點還能鍛煉小學生的語言綜合實踐能力。
例如,小學階段的語言教學,小學語文教師可以選取《望洞庭》《憶江南》這兩首古詩進行單元整合式教學。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對這兩首詩進行簡單了解,然后仔細分析這兩首詩的表現(xiàn)手法和景色描繪方法、情感傳遞方式等的不同,讓小學生自主發(fā)揮思維能力去分析,深度挖掘古詩具有的思想內涵,使其能牢固掌握相關知識點,為后續(xù)語文學習打下堅實基礎。之后,小學教師可以讓小學生嘗試翻譯古詩的字面意義,讓小學生能夠從字里行間感受美麗的洞庭湖和風景絕佳的江南風光,身臨其境地感覺景色之美。然后,教師還可以讓小學生發(fā)散思維,對古詩內容進行綜合評價,延展自己的思維,從而深度了解課文中的情感內涵,提升小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
綜上所述,基于新課改的小學語文單元主題整合教學策略極為重要,通過選擇合適的單元主題內容、合適的教學方法和寫作方法,進行多樣化的單元主題整合,有利于鍛煉小學生的邏輯思維能力和自主學習能力,符合現(xiàn)階段小學生的學習要求。這種以興趣為導向的教學方法能充分調動小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讓小學生自主、快樂學習,促進小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