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緒光
(江蘇省泗洪縣青陽中心小學 江蘇 泗洪 223900)
近些年來,隨著我國時代的發(fā)展與社會的不斷進步,教育改革也在不斷地推進。新課程改革可以說是教育界的大事,各教育領域都在改革的路上不斷的探索,并將新課程理念進行了不斷地落實。新課改明確地提出,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以學生為主題,在開展教學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尊重學生所具備的主體地位,而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更應該對新課標要求進行有效地貫徹與落實。
在當前教學改革的大環(huán)境下,如何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發(fā)揮出學生的主體學習作用,已成為廣大教師需要關注的主要問題。在傳統(tǒng)小學數學教學中受到傳統(tǒng)教學思維的影響,存在大量教學問題,如教學觀念過于陳舊,教師主要采取傳輸式教學法,讓學生聽從教師的教學安排來完成知識的記憶,這樣的填鴨式教學導致學生他要學習主動性對教師會產生較強依賴感。這對于學習社會的全面發(fā)展將會產生不良影響,所以在小學數學教學中應當注重學生的主觀學習思維發(fā)揮學生主體學習作用。學生的學習主體作用與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興趣有著直接的關聯。讓學生在教學活動中能夠善于主動思考與教師進行溝通互動,這樣教師就能夠隨時理解學生的學習狀態(tài),在未來的教學活動中改變教學針對性,強化學生的學習知識結構。與之同時,在小學教學中注重培養(yǎng)學生主體作用,還能夠發(fā)揮學生的主觀學習思維,不斷讓學生深入挖掘課堂教學內容激發(fā)學生學習潛能,讓學生可以從多角度多層次去理解數學知識,這樣符合數學知識靈活的教學特性。在教學活動中發(fā)揮學生主體教學作用也能夠引導學生展開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學生可以減少對于教師的教學依賴感,在任何時間遇到數學問題都可以采用個人獨特的學習方法進行學習。
2.1 保證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的主體地位?!稑藴省分兄赋觥皩W生是數學學習的主人,教師是數學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边@一理念要求教師的角色必須轉變。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將課堂還給學生,發(fā)揮出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對講課時間要進行合理地安排,為學生留出時間來進行自主學習。教師在課堂上對時間的把握是至關重要的,如果將課堂時間全部都交給學生,課堂秩序會變得混亂,教師的作用也得不到體現。而教師如果將課堂時間都占據,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會下降,課堂氛圍缺乏生氣。因此,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對時間進行合理地安排,一部分時間進行講解,一部分時間由學生來開展自主談論學習。
在《合數與質數》的教學過程中,教師將大量的時間和空間交還給學生,使每個學生都有學習、討論、觀察、思考的機會。在教學中教師除了給學生創(chuàng)造動手拼擺的機會,還讓學生把幾個數(如2、3、4、5、6、7、8、9、10、11、12等數)進行分類。盡管每個學生的分類標準可能各不相同,但是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都能把只有兩個因數的數分在一起,把含有2個以上的因數的數放在一起。這樣教師就可以依據學生的操作順勢引導學生說出什么叫質數、什么叫合數。再讓學生運用自己的語言歸納合數與質數。在這個過程中,引導學生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更加有利于培養(yǎng)和提高學生獲取知識的能力。
2.2 激發(fā)學生的學習熱情。數學的學習具備著一定的難度,因此,很多學生對于數學的學習熱情并不高,數學成績也就不夠理想。經過實踐證明,對學生付出更多的關系,表達出情感,會在一定程度上促進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學習效率也會顯著提高。因此,在小學數學的教學過程中,我們要對學生進行時刻的觀察,對學生的閃光點要進行充分的挖掘。尤其是學習成績不夠理想的學生,教師要給予其更多的幫助與關懷,鼓勵他們重拾信心。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教師要鼓勵每一位學生參與討論,盡量多的給學生表現的機會,特別是性格內向的學困生,在每一次學生回答問題后給學生積極正面的鼓勵,讓更多的學生都能愿意參與到課堂教學中,學生學習有了興趣,就會進而產生學習熱情,有了學習熱情學習成績也能自然而然地提高。
3.1 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對于小學這個學段,游戲是調動學生積極性最好的手段之一,學生往往都無法抵抗游戲的吸引力,學生在玩游戲的過程中可以放松自己的心情,享受其中。通過小游戲不僅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還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只要學生有了學習的信心及熱情,在學習過程中就會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通過游戲的方法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是好事,但也需要教師運用得到,否則反而會適得其反。
在對小游戲進行選擇的過程中,必須保證游戲內容與教訓內容息息相關,做游戲的目的是促進學生更加高效地學習,使學生可以在游戲過程中學到只是。一般情況下,數學教學都是在教室內完成,因此,我們在對游戲進行選擇時,要選擇那些簡單方便,還可以很好地激發(fā)學生積極性的游戲。除此之外,還可以采取競賽的形式,利用小學生爭強好勝的心理來刺激學生,使其可以積極地參與到比賽中??梢赃M行小組合作競賽或個人競賽。但在此過程中需要結合實際情況,針對學生需求來進行活動的開展。
在學習《10以內數的分與合》一課時,這節(jié)課的知識點是10可以分成哪兩個數以及哪兩個數能合成10。數的分與合教學對于學生進一步理解數的實際大小,數與數之間的關系,滲透加、減法的意義以及掌握10以內的加、減的基本計算方法都十分的重要。教師要通過有趣的游戲活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愉快的活動中鞏固運用學過的知識。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就可以設計一個扔皮球的游戲,讓學生討論數的分與合的不同方法。教師首先將小朋友進行分組,邀請一名同學拿10個皮球,然后讓這位同學背對著所有的同學開始扔球,扔完后拿一塊布將籃筐遮住讓學生來猜一猜,看誰先報出他扔進幾個皮球,接下來的扔皮球活動就讓這位猜對的學生來進行,并要這名學生說一說是如何想出來答案的。比如一個學生扔完后,籃筐外還剩3個皮球,有的學生會說“我想的是3和7合成10,所以他扔進了7個球?!币灿械臅f“籃筐外少一個,籃筐內里面就多一個,所以他扔進了7個球。”學生從不同的角度思考出正確答案,呈現出了思維的個性化、多樣化。不僅使學生在游戲的過程中鞏固了10以內數的分與合知識點,更可貴的是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思維能力。
3.2 激發(fā)學生好奇心及求知欲。《數學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應該從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已有的知識出發(fā),給學生呈現現實的、有意義的、富有挑戰(zhàn)性的材料,提供充分的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他們在自主探索的過程中獲得知識和技能,建立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并解釋與應用的過程?!苯處煈斣诮虒W過程中多為學生創(chuàng)造思考、交流的機會,讓學生在問題的思考過程中形成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教師在課堂提問的過程中,要創(chuàng)建問題情境,通過問題的提出來引導學生進行思考,使學生在探索的過程中學習到數學知識。趣味性的問題可以有效吸引學生注意力,使學生思維跳動,引導學生積極地進行思索與探究。需要注意的是,問題提出的如果不恰當,難易程度不合適,會起到反效果。因此,需要對問題進行精心的準備,激發(fā)出學生的求知欲,當學生學習熱情提高后,課堂氛圍也會活躍起來。教師通過一些問題情境,激發(fā)學生探索和解決問題的熱情,引導學生探索解決問題的不同途徑和方法,并有目的地激發(fā)學生好奇心與求知欲,促進學生思維能力的不斷發(fā)展。
以《加減混合運算》教學為例。加減混合運算是由兩個計算步驟構成的一個連續(xù)的口算過程,學生在前面的學習中已經初步掌握了連加、連減的計算順序與方法,但不同的是對于一年級學生來說既要記住第一步計算結果,又要在第二步計算時應對跟第一步不同的運算方法還是存在著一定的難度。再加上,在以往的教學中,由于加法先入為主沒,所以學生很容易會形成思維定式,錯誤地認為加減混合運算應當先算加法再算減法,因此,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要改變學生的這一思維定式,引導學生正確掌握加減混合的運算順序。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可以為學生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教師出示教學掛圖并將學生引入情境中“白天鵝和她的小伙伴們飛到了一個美麗的湖邊,這個湖水太美了,白天鵝們不禁被吸引住了,落入湖中盡情地嬉戲玩耍?!苯處熛瘸鍪竞镉?只天鵝,又飛來3只,并向學生提問“根據畫面的提示,你從中發(fā)現了什么數學問題?”引導學生提出正確的問題“湖里一共有幾只天鵝?”然后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4+3。緊接著教師出示第二幅圖片“現在湖里的天鵝數發(fā)生了什么變化?要求現在還有幾只天鵝,我們應該怎么計算?”教師與學生一同將算式板書完整4+3-2,并組織學生讀一讀算式。然后進行提問“為什么要在4+3的后面減去2?”教師引導學生說出“因為湖里原有4只天鵝,飛來了3只又飛走了2只,只有從原來的4只和飛來的3只這兩部分合起來的總數里減去飛走的2只,才能求出剩下天鵝的只數?!弊詈笤俳M織學生一起總結加減混合運算的計算順序,讓學生說出如何計算加減混合運算,幫助學生鞏固所學知識。
4.1 合理調整課堂進度。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要對課堂進度進行合理地控制,不應該過快,保證學生都可以聽懂,對教師講述的內容都能進行理解。而這就要求數學教師對每位學生都進行考慮,把握好課堂教學的度,引導學生們進行自主的學習。按照“創(chuàng)設情境、提出問題;合作探索、解決問題;鞏固練習,檢測反饋;合作總結,整理內化”幾個環(huán)節(jié)細化課堂教學進度。選擇與本節(jié)課所學知識有密切聯系的生活素材為背景,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提出問題,緊接著通過學生與學生之間的合作探索分析問題并解決問題,再通過獨立地鞏固練習,檢測并反饋今日學習情況,最后教師組織學生進行總結,內化知識,以此提高課堂教學效率。
4.2 分層次進行課堂提問。進行課堂提問是一項有效的教學方法,但進行提問也是需要技巧的,如果只是盲目的進行提問,非但無法取得理想的效果,甚至還會弄巧成拙,阻礙我們的教學活動。通過有效地提問可以充分地調動學生思維活動,在提問過程中,要針對學習層次來進行提問,對于提問內容與提問方式要進行合理地安排,當前已有不少教師將分層教學方法運用到實際的教學環(huán)節(jié)中,但是再具體實施的過程中還是存在著不少的問題,有些教師在設計問題時并沒有考慮到學生的整體情況,沒有結合學生的知識能力水平、解決問題能力、分析問題的思維邏輯能力等方面進行考量,所有的問題都設計得大同小異,學習優(yōu)異的學生覺得教師的問題難度不大,很容易就能解決;而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面對問題會難以解決。因此,教師在實際的教學過程中,在問題設計方面可以將問題進行合理的分層設計,難度較高的問題要交給成績好的學生,一些簡單的問題留給成績較差的學生,使他們能重拾信心。
4.3 對學生進行適當的課后輔導。教師進行培優(yōu)補差是教學的重點,針對成績較好的學生,數學教師要對其進行相應的拔高訓練,進一步提高他們的綜合能力。在保證學生成績優(yōu)異的同時,也要注重學生心理方面的輔導。有些優(yōu)等學生高傲自大、好勝心強,教師需要用自身謙虛的態(tài)度做出好的示范,并將道德教育融入到數學課堂教學中,使學生提高與他人合作的精神,懂得尊重他人,通過幫助與指導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而對于成績較差的學生,教師要秉持著不拋棄、不放棄的原則,對學生諄諄教導、循循善誘,首先通過趣味性的方式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掌握學習方法,并加強對他們基礎知識方面的訓練,填補他們薄弱的基本知識,對他們進行基礎理論與基礎公式方面的教學與指導,進一步提高他們的基礎水平,只有這樣才能保證他們可以進行更深一層次的學習。
綜上所述,在小學數學的課堂教學過程中要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進而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促進新課程改革的有效推進。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對小學生進行有效地引導,使學生可以主動地參與到教學過程中,對于教學活動與課堂問題要進行合理地安排,根據學生不同的知識水平來對教學方法進行不斷的調整,只有這樣,才能實現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學生也能學到更多的知識,為學生未來的發(fā)展奠定良好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