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春菊 周 麗
江蘇省徐州市中醫(yī)院心內科,江蘇 徐州 221000
高血壓是一種以動脈血壓持續(xù)升高為特征的心血管綜合征,可分為原發(fā)性高血壓和繼發(fā)性高血壓兩種。既往研究表明:高血壓屬于心腦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險因素,能引起腦卒中、心力衰竭及慢性腎衰竭等主要并發(fā)癥[1]。近年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的加劇,導致高血壓發(fā)生率呈上升趨勢。因此,積極有效的預防高血壓,對減少心腦血管事件的發(fā)生率、提高生存質量具有重要的意義。肝陽上亢型高血壓是所有高血壓證型中最常見的一種,其醫(yī)學證型以虛實為主,常伴有睡眠障礙[2]。肝陽上亢易引起失眠,其病機為肝陽上亢,亢極化火生風,風升火動,擾亂清竅,導致睡眠紊亂[3]。臨床主要采用西藥治療高血壓伴失眠,但長期服用此類藥物會增加不良反應的風險,用藥時間過長會導致藥物依賴,不利于患者康復。耳穴撳針作為中醫(yī)常用的非藥物療法,通過皮下長時間的刺激,補虛瀉實,平衡陰陽,對改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有一定作用[4]。本研究以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患者為對象,探討基于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患者的效果及對睡眠質量影響,現報道如下。
選擇徐州市中醫(yī)院(我院)2019 年6 月至2021 年6 月接受治療的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患者100 例,采取隨機數表法分成對照組(n=50)和觀察組(n=50)。對照組男27 例,女23 例,年 齡40 ~72 歲,平 均(55.21±4.31)歲,病 程1 ~11 年,平 均(7.25±2.21)年;體 重 指數(body mass index,BMI)18 ~31 kg/m2,平 均(23.61±4.59)kg/m2;合并癥:糖尿病5 例,冠心病6 例;觀察組男28 例,女22 例,年齡41 ~75 歲,平 均(55.13±4.75)歲;病 程1 ~10 年,平均(7.14±2.32)年;BMI 19 ~30 kg/m2,平 均(23.56±4.53)kg/m2;合并癥:糖尿病4 例,冠心病5 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經我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納入標準:①所有患者均確診為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符合《中國高血壓防治指南(2018 年修訂版》[5]中高血壓的診斷標準,符合《失眠癥中醫(yī)臨床實踐指南(WHO/WPO)》中關于失眠癥的診斷標準[6],確診時間≥1 年;②臨床表現有不同程度的面紅目赤、頭痛、口苦口渴、煩躁易怒、心悸、失眠、脈弦細而數等;③患者年齡為40 ~75 歲,且為住院患者,自愿入組,可配合相關治療及定期隨訪;④耳部皮膚無破損,無過敏反應。排除標準:①繼發(fā)性高血壓并合并血液系統、肝腎等嚴重疾??;②焦慮癥、抑郁癥導致失眠者;③精神障礙、老年性癡呆和認知障礙者;④近期使用其他方法治療者。
對照組予以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干預。常規(guī)給予血管緊張素轉換酶抑制劑和β 受體阻滯劑等,遵醫(yī)囑控制血壓,失眠采取艾司唑侖片(上海上藥信誼藥廠有限公司,國藥準字 H31021534,規(guī)格:1 mg)治療。藥物的劑量和療程根據受試者的實際情況確定。護理干預:①休息環(huán)境干預,保持房間安靜,室內空氣流通,溫度和濕度適宜,避免強光和噪聲刺激;②用藥干預,要求患者按醫(yī)囑按時、按量服用降壓藥,監(jiān)測血壓變化并做好記錄;③飲食干預,指導患者飲食清淡易消化,忌食肥、甜、油膩的食品;合理飲食,晚餐避免暴飲暴食,睡前4 ~6 h禁止喝茶、咖啡、酒;④中醫(yī)情志干預,及時與患者溝通,向患者介紹疾病的相關知識,了解患者生理、心理的整體情況,運用中醫(yī)疏神開心法緩解失眠患者的焦慮、緊張情緒;⑤睡眠干預,建立合理的睡眠周期,午休時間盡可能控制在30 min 以內,晚上按時就寢。此外根據身體情況增加白天的活動量,每晚臨睡前,可引導患者用溫水泡腳、喝熱牛奶、聽輕音樂等舒緩情緒;⑥康復鍛煉干預,適當運動,如散步、太極拳和氣功,但避免睡前進行劇烈運動。
觀察組給予常規(guī)治療及護理干預配合子午流注理論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干預。①成立子午流注理論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干預小組。由1 名中醫(yī)師和1 名主治醫(yī)師提供培訓和技術指導,保證取穴的準確性和操作方法的規(guī)范化。5 名工作滿3 年以上的護士,經心血管??婆嘤柨己?,達到考核標準后方可參加本研究;②耳穴撳針療法干預。準備探棒、75%乙醇、棉簽、撳針數個、鑷子和彎盤,患者取坐位或半臥位,以平肝降火、滋陰潛陽、安心安神、清瀉陽明、理氣降壓為原則。選取心、肝、腎、交感、神門、皮質下6個穴位;③操作方法:選擇患者一側耳廓,觀察并按壓取陽性反應點,首先用探棒從上到下探測壓力,找出所選耳點的敏感反應點,用75%乙醇對耳廓皮膚進行消毒,選擇單個獨立包裝的撳針,撕開包裝,取出撳針,直接貼敷在穴位皮膚上,按壓黏附,除去剝離紙,用指腹輕輕按壓穴位,使之固定。留針期間,于午時(11 ∶00 ~13 ∶00)和酉時(17 ∶00 ~19 ∶00)用拇指和食指按壓耳穴,每個穴位點按10 ~20 次。手法由輕到重,按壓力度根據患者對輕微疼痛和酸脹的耐受程度而定。如有不適,應及時拔針并處理,取穴次日換對側耳穴,雙耳交替。7 d 為一個療程,共進行2 個療程。
①血壓水平。測量兩組患者干預前、干預1 個療程后、干預2 個療程后靜坐位時左上臂肘動脈血壓(收縮壓、舒張壓)并進行統計比較;②高血壓中醫(yī)癥候積分。兩組干預前、干預2 個療程后分別從頭暈、頭痛、煩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口渴對患者中醫(yī)癥候積分進行評估,每項評分采用0 ~3 分,分數越低,癥狀越好[7];③睡眠質量。依據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對兩組患者接受干預前、干預1 個療程后、干預2 個療程后的睡眠質量進行評估,量表總分0 ~21 分,總分越高,睡眠狀況越差[8]。
采用SPSS 22.0 統計學軟件進行數據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用[n(%)]表示,行χ2檢驗,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干預前兩組血壓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經過干預1 個療程及2 個療程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1。
表1 兩組血壓水平比較(mmHg,x ± s)
干預前兩組患者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兩組干預2 個療程后頭暈、頭痛、煩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口渴方面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各項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2。
表2 兩組中醫(yī)癥候積分比較(分,x ± s)
干預前兩組PSQI 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經過干預1 個療程及2 個療程后,觀察組PSQI 評分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3。
表3 兩組睡眠質量比較(分,x ± s)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飲食結構的改變,高血壓已成為威脅我國居民健康的常見多發(fā)病。高血壓患者因情緒障礙、飲食、血瘀引起的失眠,是血壓升高最重要的危險因素之一,現代生活節(jié)奏加快導致的睡眠時間縮短增加了高血壓的風險,高血壓等心血管疾病也會加重失眠[9]。因此對于高血壓失眠患者來說,控制失眠癥狀尤為重要。
子午流注理論起源于《內經》,是從時間的角度來研究人體臟腑和經絡的氣血流注[10]。強調在最佳時辰對患者實施干預,可以提高干預效果,促進身體更快恢復到健康狀態(tài)[11]。人的血壓會發(fā)生晝夜節(jié)律的反復變化,以24 h 為周期,子丑時最低,卯辰時及申酉時最高[12]。中醫(yī)對高血壓的認識主要基于肝腎陰陽失衡理論,肝陽亢進的高血壓患者血壓峰值主要出現在卯時和辰時,屬于陽明經[13]。本研究中,經過干預1 個療程及2 個療程后,觀察組的收縮壓、舒張壓水平均低于對照組(P< 0.05),從本研究結果看出,基于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的療效較好,有效平穩(wěn)患者的血壓水平。中醫(yī)五臟為心、肝、脾、肺、腎,且根據中醫(yī)理“心藏神,心氣虛,則神不安而不寐;肝藏魂,肝血虛,則魂不安而不寐;脾藏意主思,思則氣結而不寐;腎藏志,腎陰虧損不能上濟于心則不寐”的原理,心主神明,“心穴”可養(yǎng)心安神,發(fā)揮強心、調節(jié)血壓、寧心安神等功效[14-15];肝穴則具有清瀉肝火降壓功效;腎穴具有滋補腎陰、滋水涵木,肝火得水可降,亦可用于耳鳴等疾病;交感穴能發(fā)揮調節(jié)與舒張血管作用,可調節(jié)迷走神經;神門穴則具有鎮(zhèn)心安神,可止暈、安神[16];皮質下則能調整高級神經中樞功能,實現高級神經中樞調節(jié)功能,能調整自主神經功能。
對于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患者穴位取穴心、肝、腎、交感、神門、皮質下穴位。通過刺激相應穴位,產生一定的壓力,刺激相應的神經感受器和感覺神經末梢,從而恢復正常的生理睡眠節(jié)律,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17]。同時,患者治療過程中基于子午流注理論的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在最佳時辰對患者實施干預可提高療效,能快速改善患者癥狀,且多數患者可從中獲益。本研究中,兩組干預2 個療程后對頭暈、頭痛、煩躁易怒、面部烘熱、口苦口渴方面的中醫(yī)證候積分均低于干預前,且觀察組各項中醫(yī)癥候積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基于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中醫(yī)認為高血壓屬“眩暈”“頭痛”范疇,其病理變化與肝、脾、腎、心密切相關,可影響氣血[18]。本研究中,經過干預1 個療程及2 個療程后,觀察組睡眠質量評分均低于對照組(P< 0.05),提示基于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的療效較好,改善患者睡眠質量。
綜上所述,基于子午流注理論指導擇時耳穴撳針療法對肝陽上亢型高血壓病伴失眠的療效較好,有效改善患者的臨床癥狀,平穩(wěn)血壓水平,提高睡眠質量,值得推廣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