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琨
(山西醫(yī)科大學 圖書館,山西 晉中 030600)
文獻資源采購經費是高校圖書館擁有紙質、電子等類型文獻資源的前提條件。目前,高校圖書館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獲得與使用上面臨著嚴峻挑戰(zhàn)。高校辦學的經費來源有財政撥款、事業(yè)收入和其他收入幾類。高校圖書館經費從學校辦學經費中劃撥。圖書館經費用于工作開展、館員培訓、設備維修維護和文獻資源采購等方面。辦學經費充裕的高校分配給圖書館的經費數額很大,但圖書館經費占學??傤A算的比例并不高[1]。辦學經費較少的高校分配給圖書館的經費數額也相應較小。近年來,部分高校獲得的經費預算減少,其中有些高校給圖書館劃撥的年度經費數額與往年一致,有些高校會相應減少圖書館經費。圖書館獲得的總經費少,意味著可用于文獻資源采購的經費也相應較少,在選擇文獻資源的種類與數量時受到限制。此外,圖書館在面對數據庫訂購價格連年上漲的情況時非常被動,經常不得不停訂部分電子資源或減少紙質資源購買量。
高校圖書館為學校的人才培養(yǎng)、科學研究、社會服務等方面提供了文獻資源保障,進而促進了高校的學科建設與發(fā)展。那么,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越充足的高校,是否擁有越高的整體學科水平?
現有的相關研究在研究內容上主要分為兩類。
第一類是圖書館文獻資源在師生的教學、科研活動中發(fā)揮的作用。
有的學者從理論上闡釋文獻資源對教學、科研活動的作用。嚴丹[2]認為電子資源為師生的教學活動提供了教學參考資料、課堂視聽素材、課外閱讀材料和在線測試工具。在促進科研方面,電子資源為師生提供了科研寫作的資料,推動了科研產出,并加強了國際交流與合作。
有的學者定量研究使用文獻資源對獲得教學、科研成果的影響。毛莉、陳惠蘭[3]發(fā)現東華大學在2006—2009年發(fā)表的論文所引用的參考文獻歸屬數量最多的幾個外文數據庫的文獻下載量也位于前列,還發(fā)現在2006—2009年檢索SCI-E數據庫的次數最多的幾個學院被SCI-E數據庫收錄的論文數量也最多;Montenegro M.等人[4]發(fā)現使用過電子資源的高校學生比沒有使用過的學生獲得了更高的課程成績,借閱過紙質資料的學生比沒有借閱過的學生課程成績更好;Castillo-Manzano J. I.等人[5]發(fā)現學生在大學圖書館的借閱量與他們的學業(yè)成績成明顯的正相關關系。
第二類是圖書館經費或文獻資源采購經費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科研產出等方面的關系。
有的學者以圖書館經費或文獻資源采購經費為投入要素,以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研成果數量等為產出要素,開展效率評價。田景梅、馬俏俏、吳學錳[6]構建了以高校圖書館建設為投入、以高校學科發(fā)展為產出的績效評價指標體系,其中紙本文獻年購置費和電子文獻年購置費是投入層面的兩個二級指標;彭錦[7]把高校圖書館在2007—2016年數字資源購置經費的均值作為投入要素,把高校于2007—2016年在中國知網和SCI數據庫發(fā)表論文數量的均值作為產出要素,利用數據包絡分析法對我國部分高校的圖書館數字資源投入產出效率進行了對比分析。
有的學者使用統(tǒng)計學方法探討兩者之間的關系。Kumar V., Balaji B. P., Monika[8]從印度高等教育機構排名體系(National Institutional Ranking Framework, NIRF)網站收集了印度排名前100名的高等教育機構的圖書館經費、學生人數和NIRF分數等數據,他們發(fā)現排名前100名院校的圖書館經費與NIRF分數呈正相關關系,生均圖書館經費與NIRF分數也呈正相關關系,但圖書館經費占高校總資產經費的比例與NIRF分數無顯著相關關系;Oppenheim C., Stuart D.[9]對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的全日制學生生均圖書館經費與經過加權平均的英國高等教育機構科研評估(Research Assessment Exercise, RAE)校級得分進行相關分析,他們發(fā)現生均圖書館經費與RAE得分具有顯著的正相關關系;韓曾麗、趙蕾霞、張忠鳳[10]收集了我國部分財經類高校圖書館在2013—2016年各年度的文獻資源購置總經費、電子資源購置費、紙質資源購置費和中國校友會網于相關年份后一年發(fā)布的學校排名總得分、人才培養(yǎng)得分、科學研究得分的數據并進行了相關性研究,研究發(fā)現文獻資源購置總經費、電子資源購置費與學校排名總得分、人才培養(yǎng)得分和科學研究得分都呈較強的正相關關系,但是紙質資源購置費與三類得分之間是否具有相關性在各年度不同;Noh Y.[11]收集了韓國部分高校的圖書館資源數據和QS大學排名數據,構建了結構方程模型來驗證高校圖書館資源與高??蒲挟a出的關聯,他發(fā)現圖書館預算增加,高校的科研產出隨之增加。
從總體來看,目前多數定量研究探討的是圖書館文獻資源使用或圖書館經費與高校人才培養(yǎng)質量、科研表現的關聯,筆者沒有發(fā)現討論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對高校整體學科水平影響的定量研究。然而,從這一角度進行研究對高校圖書館獲得穩(wěn)定的、較為充足的經費撥款具有重要的意義。因此,本文以我國高校為研究對象,收集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采購經費,量化高校的整體學科水平,采用線性回歸方法研究前者對后者的影響。
2016年4月,教育部學位與研究生教育發(fā)展中心(以下簡稱“學位中心”)對全國具有博士或碩士學位授予權的一級學科啟動了第四輪學科評估。對每個一級學科,學位中心將各參評高校該學科的評估得分進行排序,根據各高校評估得分的位次百分位進行分檔,將排名前70%的高校分9檔公布,前2%(或前2名)為A+,2%~5%為A(不含2%,下同),5%~10%為A-,10%~20%為B+,20%~30%為B,30%~40%為B-,40%~50%為C+,50%~60%為C,60%~70%為C-。2017年12月,學位中心公布了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12]
高校整體學科水平的評價需要全面考慮高校開設的學科數量與各學科的質量。本文中的高校整體學科水平由基于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的高校整體學科得分來衡量。第四輪學科評估只公布了各一級學科排名前70%參評高校的評估級別。此外,各高校還包括參評但未獲得評級的學科以及未參與評估的學科。因為具有碩士學位授予權(含一級或二級授權)的一級學科即可參與第四輪學科評估,所以本文將獲評學科的級別轉換為得分,給未獲評及未參評的碩士一級學科賦予一定的得分,采用對所有學科的得分求和的方式來計算高校整體學科得分。
教育部高等學校圖書情報工作指導委員會(以下簡稱“教育部高校圖工委”)每年會要求各省高校圖工委組織本省各高校圖書館填報前一年的事實數據。教育部高校圖工委在匯總完各高校館填報的數據之后,會在其官網上發(fā)布紙質資源購置費排行榜、電子資源購置費排行榜等主要統(tǒng)計數據排行榜。[13]筆者將從排行榜中收集各高校館的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并將這兩類經費相加,得到文獻資源購置費。本文選擇以這三類經費來指代文獻資源采購經費。
在探究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對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的影響時,需要保證使用的經費數據的時間范圍與第四輪學科評估統(tǒng)計數據的時間范圍相對應。由于第四輪學科評估統(tǒng)計的過程信息的數據是2012—2015年的累積量,考慮到師生使用圖書館文獻資源的時間要早于獲得教學、科研成果的時間,本文使用各高校圖書館在2010—2015年累積的文獻資源采購經費與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相對應。
在收集數據之前,首先要確定研究樣本包括哪些高校。本文驗證的是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對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的影響,根據研究設計的思路,筆者認為研究樣本需要同時滿足兩個條件:一是高校圖書館在2010—2015年間各年度的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都可以在主要統(tǒng)計數據排行榜中查到;二是高校至少開設有兩個一級學科并且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至少有一個一級學科獲得評級。
有些高校在2010—2015年間更換了校名,并且在更名前和更名后的經費數據全部完整,這些高校也被納入到樣本內。符合這種情況的高校有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浙江財經大學、沈陽航空航天大學、南京審計大學、溫州醫(yī)科大學、貴州醫(yī)科大學、成都信息工程大學、西南醫(yī)科大學。
一些高校圖書館雖然滿足上述兩個條件,但在同一年同一種排行榜中有多個不同的經費數據,2011年沈陽體育學院圖書館有兩個紙質資源經費數據、兩個電子資源經費數據,2012年上海大學與上海財經大學各有兩個紙質資源經費數據。這些高校不被納入進樣本。
有的高校是多所圖書館分別填報經費數據,這些高校的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應是各圖書館的經費之和。北京大學圖書館在2010—2015年均填報了數據,北京大學醫(yī)學圖書館只在其中的2011、2015年填報了數據。因此,只有2011、2015年的數據能代表整個北京大學的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汕頭大學圖書館和汕頭大學醫(yī)學院圖書館也屬于這種情況。這兩所高校也不被納入進樣本。
此外,由于不能確定一些高校是否是合并參與第四輪學科評估,文獻資源采購經費與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無法建立準確的對應關系,因此也不將這些高校納入到樣本中。排行榜公布的華北電力大學圖書館經費數據沒有標注是屬于北京校區(qū)(院校代碼10054)還是保定校區(qū)(院校代碼10079)或是兩校區(qū)總和,雖然第四輪學科評估公布的是保定校區(qū)的評估結果,但是不能確定是保定校區(qū)單獨參評還是兩校區(qū)合并參評。中國礦業(yè)大學(院校代碼10290)圖書館在2010—2015年都填報了數據,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院校代碼11413)圖書館只在其中的2010、2015年填報了數據。雖然第四輪學科評估公布的是中國礦業(yè)大學的評估結果,但是不能確定是中國礦業(yè)大學單獨參評還是與中國礦業(yè)大學(北京)合并參評。
經過篩選,本文的研究樣本包括73所高校。
4.2.1 一級學科匯總
筆者在第四輪學科評估結果公布網站上匯總各高校獲評的學科和級別,參考學科評估統(tǒng)計數據的時間段和時間點,從2015年碩士研究生招生目錄、考研報錄比等材料中查找各高校除獲評學科之外的其他一級學科。需要說明的是,第四輪學科評估沒有將學科目錄中的所有一級學科都列入評估范圍,但是為了能夠全面反映高校的整體學科發(fā)展水平,筆者在匯總其他一級學科時也將沒有被列入第四輪學科評估范圍的學科統(tǒng)計在內,有四川大學的特種醫(yī)學、電子科技大學和西南交通大學的軍隊指揮學。
4.2.2 學科級別賦分表建立
筆者將第三輪評估每個一級學科各高校的得分[14]從高到低進行排序,按照第四輪學科評估的分檔方法將第三輪評估排在前70%的高校分成9檔,計算每一檔位內所有高校得分的平均值,將平均值賦值給該檔位,形成檔位與得分一一對應的賦分體系。對沒有高校被排入的檔位,采用增補缺失值、形成等差數列的方式賦分。
以哲學學科為例,有57所高校的哲學學科參與了第三輪學科評估。將學科得分按降序排列,排在前2%(或前2名)的高校有2所,得分分別為95分、92分,以它們的平均分93.5分與哲學A+級對應;排在5%~10%的高校有3所,得分依次是87分、87分、85分,以它們的平均分86.3分與哲學A-級對應;按照這種方法,哲學B+、B、B-、C+、C、C-分別與80.3、76.3、72.6、70.7、69.2、68分對應;沒有高校被排在2%~5%區(qū)間內,則取前后相鄰的兩個區(qū)間的平均分93.5分與86.3分的平均值89.9分與哲學A級對應。
一些學科有兩個或兩個以上的連續(xù)區(qū)間缺失數值,如民族學學科,沒有高校被排在2%~5%及5%~10%兩個區(qū)間,則取與這兩個區(qū)間相鄰的前一個區(qū)間的平均分89.5分為首項、后一個區(qū)間的平均分82分為末項,插補兩個區(qū)間的缺失值,形成等差數列,則87分與民族學A級對應、84.5分與民族學A-級對應。
有的學科的最后一個區(qū)間缺失數值,如地球物理學學科,沒有高校被排在60%~70%區(qū)間,則以40%~50%區(qū)間的平均分85分為首項、50%~60%區(qū)間的平均分80分為第二項,以兩區(qū)間的平均分之差5分為公差,插補60%~70%區(qū)間的缺失值,形成等差數列,則75分與地球物理學C-級對應。
使用上述方法建立起學科級別與學科得分一一對應的學科級別賦分表。
4.2.3 高校整體學科得分計算
使用學科級別賦分表將73所高校在第四輪學科評估中獲評學科的級別轉換成得分,賦值給各獲評學科。結合賦分表中各學科各級別對應得分的趨勢,統(tǒng)一給各高校除獲評學科之外的每個學科賦值60分,再將每所高校所有學科的得分相加,得到各高校的整體學科得分,詳見表1。
筆者在紙質資源、電子資源購置費排行榜中查找73所高校圖書館在2010—2015年的經費數據,并計算每所高校館在此期間的紙質資源購置費總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總和以及文獻資源購置費總和,詳見表1。
表1 73所高校圖書館2010—2015年文獻資源采購經費總和與高校整體學科得分Table 1 The sum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procurement funds of libraries from 2010 to 2015 and the total discipline scores of 73 universities
續(xù)表1 73所高校圖書館2010—2015年文獻資源采購經費總和與高校整體學科得分Continued Table 1 The sum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procurement funds of libraries from 2010 to 2015 and the total discipline scores of 73 universities
續(xù)表1 73所高校圖書館2010—2015年文獻資源采購經費總和與高校整體學科得分Continued Table 1 The sum of literature resources procurement funds of libraries from 2010 to 2015 and the total discipline scores of 73 universities
筆者采用線性回歸的方法[15-16],使用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文獻資源購置費三種類型的經費數據,用高校整體學科得分代表高校的整體學科水平,探討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對高校整體學科水平的影響。本文提出以下三條研究假設。
假設1:對于同一時間段內的各個高校,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購置費正向影響高校整體學科得分。
假設2:對于同一時間段內的各個高校,高校圖書館的電子資源購置費正向影響高校整體學科得分。
假設3:對于同一時間段內的各個高校,高校圖書館的文獻資源購置費正向影響高校整體學科得分。
根據假設1~3,分別構建回歸模型:
高校整體學科得分=α1紙質資源購置費+c1+ε1(模型1)
高校整體學科得分=α2電子資源購置費+c2+ε2(模型2)
高校整體學科得分=α3文獻資源購置費+c3+ε3(模型3)
其中α1、α2、α3為自變量的回歸系數,c1、c2、c3為常數項,ε1、ε2、ε3為誤差項。
本文分別對三個模型進行線性回歸分析,使用最小二乘法對各模型的回歸系數進行估計。
5.3.1 散點圖繪制
依次以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為自變量,以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為因變量繪制散點圖,見圖1。觀察散點圖,發(fā)現三個模型中的自變量與因變量均大致呈線性趨勢。
Fig.1 Scatter plot圖1 散點圖
5.3.2 描述性統(tǒng)計
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和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詳見表2。73所高校圖書館的平均紙質資源購置費是3 170.763 7萬元,標準差是2 579.147 70萬元;平均電子資源購置費是3 049.685 7萬元,標準差是2 656.571 72萬元;平均文獻資源購置費是6 220.449 4萬元,標準差是4 976.889 08萬元。三類經費的極小值和極大值都相差很大。
表2 變量的描述性統(tǒng)計結果(N=73)Table 2 Descriptive statistics results of variables (N=73)
73所高校的整體學科得分的平均值是1 769.473分,標準差是1 339.295 9分。得分最高與最低的兩所高校的分數差很大。
5.3.3 回歸結果
本文使用SPSS19.0軟件對上述三個模型進行線性回歸分析,結果如下。
如表3、表4、表5所示,三個模型均通過了置信水平為95%的F檢驗,表明這三個模型均具有顯著的統(tǒng)計學意義。模型1的決定系數R2為0.565,擬合優(yōu)度可以接受。模型2的R2=0.813,擬合優(yōu)度良好。模型3的R2=0.758,擬合優(yōu)度較好。根據回歸系數和常數項,可以得到三個獨立的回歸方程:高校整體學科得分=0.390×紙質資源購置費+531.659、高校整體學科得分=0.455×電子資源購置費+383.118、高校整體學科得分=0.234×文獻資源購置費+311.629。系數結果說明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文獻資源購置費都對高校整體學科得分有正向的影響關系。
表3 模型1回歸分析結果Table 3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model 1
表4 模型2回歸分析結果Table 4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model 2
表5 模型3回歸分析結果Table 5 Regression analysis results of model 3
三個模型的標準化殘差直方圖(見圖2)的形態(tài)整體上符合正態(tài)分布,標準化殘差P-P圖(見圖3)上的散點大致散布在斜線上或斜線附近,從總體來看,標準化殘差近似服從正態(tài)分布。在標準化殘差圖(見圖4)中,絕大多數殘差在±2之間,在以0參考線的上下隨機且較為均勻地分布,總體滿足方差齊性。
Fig.2 Histogram of regression standardized residual圖2 標準化殘差直方圖
Fig.3 P-P plot of regression standardized residual圖3 標準化殘差P-P圖
Fig.4 Plot of regression standardized residual圖4 標準化殘差圖
回歸分析的結果支持三條假設成立,即對于同一時間段內的各個高校,高校圖書館的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和文獻資源購置費均正向影響高校整體學科得分。
高校圖書館購買的紙質資源除了各學科的專著外,還包括文藝作品、科普讀物、生活休閑類圖書等,即一部分紙質資源購置費對學科發(fā)展的促進作用不明顯。因此,紙質資源購置費對學科得分變化的解釋能力一般。
收錄有各語種、各學科專業(yè)文獻或題錄信息的全文數據庫、文摘數據庫的訂購費用昂貴,一般也是電子資源購置費中占比最大的部分。因此,電子資源購置費對學科得分變化的解釋能力良好。
文獻資源購置費由紙質資源購置費和電子資源購置費相加得到,其中的大部分經費被用于采購各學科專業(yè)領域的文獻資源。因此,文獻資源購置費對學科得分的變化具有較好的解釋力。
需要說明的是,根據收集、處理的數據的類型和范圍,文獻資源采購經費正向影響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結論的適用對象是同一時間段內的各個高校,不適用于不同時間段內的同一所高校。
本文以73所高校為研究樣本,分別以紙質資源購置費、電子資源購置費、文獻資源購置費為自變量,以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為因變量,依次進行線性回歸分析。通過研究,得到以下結論。
一是對于同一時間段內的國內各個高校,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越充足,高校整體學科水平也越高。高校圖書館獲得的經費越多,采購的文獻資源數量就越多、種類就越全。高校師生在教學活動、科研工作中能夠選擇和獲取的文獻資料就更多。而且當師生總能在圖書館獲得所需的文獻資源,他們之后使用文獻資源的意愿可能會提升,使用文獻資源的次數可能會增加。擁有文獻資源優(yōu)勢的師生能夠獲得更好的教學成效,發(fā)表數量更多、質量更好的學術成果,等等。因此,這些高校的整體學科表現也更好。
二是高校應適當增加圖書館經費,為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工作提供保障。加大圖書館經費投入可以使高校具備更大的文獻資源優(yōu)勢,為師生的教學、科研等活動提供更有力的支持。需要指出的是,高校整體學科水平的提高需要同時滿足許多條件,一味地增加圖書館文獻資源采購經費這種做法是不可取的。因此,高校除了要確保穩(wěn)定的、較為充足的圖書館經費以外,同時還需要綜合提升師資隊伍建設、人才培養(yǎng)、科研創(chuàng)新等方面的質量,進而推動整體學科水平進步。
三是圖書館應努力向高校爭取充足的經費支持,并持續(xù)提升經費使用效率。一方面,圖書館應積極與學校溝通,陳述文獻資源采購經費對高校學科發(fā)展的重要作用,爭取充足的經費支持;另一方面,圖書館需要合理分配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的比例,根據讀者需求、學科發(fā)展要求、已購資源使用情況、館藏結構等特點開展文獻資源采購工作,持續(xù)提升經費使用效率。
因為本研究沒有使用多元線性回歸分析方法,所以不能比較紙質資源購置費與電子資源購置費對高校整體學科得分的影響程度大小,也就不能確定高校圖書館提高電子資源購置費投入占比會更有利于學科發(fā)展,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這也是今后的研究需要重點關注并解決的問題。